声学基础知识扫盲点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声学知识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通信、医学成像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对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振动的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受到压缩和膨胀,形成了一种往复的压力变化。
这些压力变化以波的形式传播,最终达到人的耳朵,被听觉系统解读为声音。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波的振幅。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品质,取决于声波的波形。
3. 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水中约为1500米/秒,在固体中则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该介质的性质有关。
4. 声音的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使得声音的强度逐渐减小。
衰减的程度取决于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距离、介质的吸收能力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5. 回声和吸音当声波遇到一个硬表面时,会产生反射,形成回声。
而当声波遇到一个软表面时,会被表面吸收,形成吸音。
这两种现象在建筑设计和音响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6. 声音的放大和过滤在音响设备中,可以通过放大器对声音进行放大,增加音响的响度。
而利用滤波器可以对声音进行过滤,去除特定频率的噪音。
7. 共振当外界声波的频率与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共振会使得物体产生更大的振幅,加强声音的传播。
8. 声音的录制和重放声音可以通过话筒或麦克风录制下来,然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进行重放。
在录音和重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声音的采样率、量化精度和压缩算法等问题。
9. 声学仪器声学仪器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用于测量声音的响度、频谱和波形等特性。
10. 声学应用声学在音乐、通信、医学成像、地震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音乐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乐器的设计和演奏技巧的改进;在通信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设计更好的话筒和扬声器;在医学成像中,声学知识可以帮助改进超声波成像技术。
声所有知识点总结

声所有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学科。
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等特征。
声学在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声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声波的特性、声波的传播、声波的检测与应用等方面。
一、声波的特性1. 频率和振幅声波的频率指的是声波振动的次数,通常用赫兹(Hz)作为单位。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高,频率越高的声波对应的声音音调越高。
振幅是声波振动的幅度,它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2. 声速和声级声速是声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常见的声速为空气中的343米/秒。
声级是声音的强度的度量,它是以对数的形式表示的。
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
3. 声波的谐波声波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谐波,在声音的音色和音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乐器所产生的声音,其谐波成分不同,这也是乐器音色不同的原因。
4. 声波的衍射和干涉声波会在物体表面发生衍射现象,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而声波在传播中会发生干涉现象,产生声音增强或减弱的效果。
二、声波的传播1. 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进行传播。
2. 声波的传播介质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传播声波的特点也有所不同。
在固体中传播声波速度最快,因为固体的分子比液体和气体更接近。
3. 声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声波通过孔隙时会发生衍射。
这些现象是声波在传播中的重要特性。
4. 声波的吸收和传播损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能量的损失,这是由于声波的吸收和传播损失所引起的。
吸收和传播损失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和强度。
三、声波的检测与应用1. 声波的检测方法声波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声音的录制、声波的功率谱分析、声波的频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声波的研究和应用。
2. 声波的应用声波在通信、医学、地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清单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科学。
在高考物理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是高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清单,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声音的特性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需要有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强度与声波振动的振幅成正比。
3. 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与声音的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响度越高。
5. 声音的音色与波形有关,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独特的音色。
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是通过介质的机械波传播的,一般以空气为媒介。
2. 声音传播的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般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
3.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声波的特性1. 声波是一种纵波,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2. 声波是通过粒子的振动传播的。
3. 声波具有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特性。
四、共振现象1. 当外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共振现象。
2. 共振可以放大声音或者引起物体的破坏。
五、乐器和声学设备1. 乐器是利用共鸣和声音的特性发声的装置。
2. 常见的乐器有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3. 声学设备包括扩音器、麦克风、音响等,用于放大和传播声音。
六、声音的保护与利用1. 高分贝的噪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
2. 声学技术在音乐欣赏、语音通信和声纳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以上内容是关于高考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清单,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复习的过程中,重点理解声音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声波的特性等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了解共振现象、乐器和声学设备的基本原理。
最后要注意声音的保护和利用的相关知识。
祝考生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梳理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规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的传播使人耳感受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声学知识点涉及声音的特性、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的测量等内容。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声学知识点进行梳理。
首先,声音的特性是声音的基础知识点。
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质。
音调是描述声音高低的物理量,它与声音的频率直接相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响度是描述声音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音质是描述声音质量的物理量,它与声音的谐波成分有关。
不同的谐波成分决定了声音的富有色彩的特点。
其次,声音的传播原理是声学的核心内容。
声音传播的介质主要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称为空气传声;在水中传播的声音称为水声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是固体传声。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过程中声波会经历传播速度的变化。
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中等,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另外,声音的测量也是声学的重要内容。
声音可以通过声压级进行测量。
声压级是衡量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分贝(dB)。
在测量声压级时,通常会用声音强度的对数值与参考值的比值来表示。
声压级的大小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越大,声压级越高;声音越小,声压级越低。
此外,声音的频率也可以通过频率计进行测量。
频率计是一种可以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声波的特征。
除此之外,声音的产生和接收也是声学知识的重要方面。
声音的产生主要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产生压缩和稀疏的变化,形成声波。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包括乐器演奏、声带振动以及机械震动等。
声音的接收是指人耳接收声波并感知声音的过程。
人耳是接收声波的主要器官,而耳膜是最重要的部分。
当声波到达耳膜时,耳膜会被震动,这使得声波可以进一步通过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结构,并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最终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声学基础的知识点整理(整理)

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由气体振动而产生。
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
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产生。
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声波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
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λ= c / f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空气中,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 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
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
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
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完整汇总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传播、产生和接收的原理和现象。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声学知识,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进行完整的汇总。
一、声音的特征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或震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以纵波的形式传播,也可以传播在固体或液体中。
3. 声音的性质: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响度。
-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以赫兹为单位表示。
- 振幅:声音的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响度越大,声音越大。
二、反射与回声1. 反射: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反射后会回到发出声音的地方,这个现象称为回声。
2. 回声的计算:根据回声的时间差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可以估算出声音反射的距离。
三、声音的吸收与传递1. 声音的吸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被吸收,浓密的材料会吸收更多的声音能量。
2.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四、共鸣与声音的共鸣腔1. 共鸣: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和声音频率相同时,会共鸣,声音会更加清晰和响亮。
2. 声音的共鸣腔:共鸣腔指的是具有共鸣现象的空间或器物,如乐器的共鸣腔会增强特定频率的声音。
乐器的类型和形状会影响共鸣腔的共振频率。
五、声音的调制与解调1. 调制: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将声音信号转换为能传输的信号。
2. 解调:通过还原接收到的信号,将它从传输信号中恢复出原来的声音信号。
六、声音与噪音1. 声音:声音通常是指有一定音调和音量的可听到的声波,它具有一定的有用性。
2. 噪音:噪音是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它缺乏音调和节奏,通常会给人带来不适。
七、声音的应用1. 声波在通信中的应用:声波可用于声音的录制、广播和电话通信,使人们能够远距离传递声音信息。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源头声音的产生源头主要包括:人类的声带、乐器、振膜等。
人类的声带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而乐器则是通过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在声学中,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基础,因此了解振动理论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原理包括:物体振动、空气压缩、传播震动等。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空气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这就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3.声音的频率与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而声音的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和音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空气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它们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除了在空气中传播外,声音还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比如水中、金属中等。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更加密集,传播效率更高。
3.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在液体中,声音也能够传播,其传播速度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
当声音通过液体传播时,液体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音的传播波。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特点,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比如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就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一特点是由声波的频率和幅度等因素决定的。
2.声音的共鸣当声波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鸣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放大声音,比如空心物体的共鸣能够使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3.声音的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这种现象叫做回声。
比如在山谷或者空旷的地方,声音会因为回声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响亮。
四、应用1.音乐音乐是基于声音的艺术,它利用声音的频率和幅度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声学基础知识解析

声学基础知识解析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物质震动引起的。
声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声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解析。
一、声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一个机械波,即声波。
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二、声的传播声波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大部分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
当我们发出声音时,声波会向四面八方传播,当声波到达一个物体时,它会撞击物体的表面,使表面振动,并且使介质内的分子也发生振动。
这种振动会一直传播下去,直到遇到障碍物或者被吸收。
三、声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 音量:也称为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音量就越大。
2. 频率:也称为音调,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
频率与声波的周期有关,周期越短,频率就越高,音调就越高。
3. 声音色彩:是指声音的质地或音质,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
音色由声波的谐波分量决定。
四、声的吸收与反射当声波遇到物体时,它会发生吸收和反射。
当声波被吸收时,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声音变弱或消失。
当声波被物体表面反射时,它会沿着其他方向传播,形成回声。
五、应用领域声学的研究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音乐:声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乐器的原理和声音产生的机制,帮助人们更好地演奏乐器和欣赏音乐。
2. 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噪音污染,改善室内声学环境。
3. 通讯:声学研究在通讯技术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手机和音频设备的设计。
4. 医学:声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广泛,包括超声波成像、听力研究等。
结论声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通过学习声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且可以应用于音乐、建筑、通讯和医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学基础知识扫盲帖(原创)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
2、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
3、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
4、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
5、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
6、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147
7、唱歌感觉声音太干,当调节混响器
8、讲话时出现声音混浊,可能原因是加了混响效果
9、声音三要素是指音强、音高、音色
10、音强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振幅
11、音高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率
12、音色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谱
13、人耳感受到声剌激的响度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
14、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
15、人耳对中频段的声音最为灵敏
16、人耳对高频和低频段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17、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很大
18、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显示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不相同,但人耳感觉的响度相同
19、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数字是表示响度级
20、用分贝表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公式是20lg(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
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示计权声压级
23、音色是由所发声音的波形所确定的
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25、乐音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
26、声波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
27、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28、如某一声音与已选定的1KHz纯音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音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音的响度
29、人耳对1~3KHZ的声音最为灵敏
30、人耳对100Hz以下,8K以上的声音感觉较迟钝
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用,属有益反射声作用
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用,属有害反射作用
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0.1s延时
35、反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36、透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37、透射系数大的材料,称为透声材料
38、全吸声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1
39、全反射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0
40、岩棉、玻璃棉等材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
41、聚氨酯吸声泡沫塑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
42、薄板加空腔主要吸收低频
43、薄板直接钉于墙上吸声效果很差
44、挂帘织物主要吸收高、中频
45、粗糙的水泥墙面吸声效果很差
46、人耳通过声源信号的强度差和时间差,可以判断出声源的空间方位,称为双耳效应
47、两个声音,一先一后相差5ms--50ms到达人耳,人耳感到声音是来自先到达声源的方位,称为哈斯效应
48、左右两个声源,声强级差大于15dB,听声者感到声源是在声强级大的声源方位,称为德波埃效应
49、一个声音的听音阈因为其它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掩敝效应
50、厅堂内某些位置由于声干涉,使某些频率相互抵消,声压级降低很多,称为死点
51、声音遇到凹的反射面,造成某一区域的声压级远大于其它区域称为声聚焦
52、声音在室内两面平行墙之间来回反射产生多个同样的声音,称为颤动回声。
54、房间被外界声音振动激发,从而按照它本身的固有频率振动,称为房间共振。
55、房间出现几个共振频率相同的重叠现象,称为共振频率的简并。
56、由于简并等原因使原声音信号频谱发生改变而被赋予外加的音色导致失真,称为声染色。
57、声场中直达声声能密度等于混响声声能密度的点与声源的距离称为混响半径。
58、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内时,直达声起主要作用。
59、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外时混响声起主要作用。
60、声源振动使空气产生附加的交变压力,称为声波。
61、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称为横波。
62、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称为纵波。
63、一般点声源在空间幅射的声波,属于球面波。
64、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金属。
65、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最慢的是空气。
66、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其速度快慢依次为金属,木材,水,空气。
67、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
68、颤动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声音在两个平行光墙之间来回反射。
69、声聚焦的产生是由于声音遇到凹的反射面。
70、声扩散的产生是由于声音遇到凸的反射面。
71、在礼堂某坐位听到台上讲话变成两个重复的声音,其可能原因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
72、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听觉特性是对中音最敏感,其次是高音,频率越低越不敏感。
73、不同频率声波的指向性特点为高音指向性强,低音指向性弱。
74、不同频率声波的绕射能力为低音容易绕射,高音不易绕射。
75、音箱布局通常的做法是高音音箱挂高,并调好角度;低音音箱靠近地面。
76、厅堂低频混响过长,较有效的措施是墙上装带空腔的薄板。
77、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双层砖墙,中间留空气层。
78、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其4次谐波为200HZ.
79、10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3次谐波为300HZ。
80、30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5次谐波为1500HZ。
81、8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5次谐波为400HZ。
82、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17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50ms延时。
83、均衡器按63、125、250、500、1K、2K、4K、8K、16K划分频段,是1/1倍频程划分。
84、均衡器按50、200、800、3.2K、12K、划分频段,是4倍频程划分。
85、均衡器按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20K划分频段,是1/3倍频程划分。
86、最佳混响时间选择最长的场所是音乐厅。
87、最佳混响时间选择最短的场所是多轨分期录音棚。
88、适宜设计混响时间可调节的场所是多功能厅。
89、赛宾公式适用于计算吸声系数较小的房间的混响时间。
90、艾润公式适用于计算各类房间的混响时间。
91、赛宾公式的内容为:混响时间等于0.161X房间容积/房间表面积X吸声系数。
92、为减少房间的简并现象,避免声染声,房间最佳的长:宽:高比例为2:3:5。
93、在大型剧场中,最易听到回声的坐位是前座。
94、解决大型剧场前座观众听到回声的主要方法是观众席后墙加强吸声。
95、分贝的正确写法是dB。
96、音乐简谱中的1与ⅰ之间相距一个倍频程。
97、音乐简谱中的1与2之间相距1度。
98、声速C、声波频率ƒ、声波波长λ,其间关系是C=fxλ。
99、声波频率ƒ与声波周期Τ的关系是f=1/T。
100、驻波形成的条件是反向传播、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0或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