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的基础知识之声学基础

合集下载

音箱基础必学知识点

音箱基础必学知识点

音箱基础必学知识点
1. 音箱的工作原理:音箱通过电流驱动音圈产生声音,经过振膜的振动传播出去。

2. 音箱的组成部分:音箱主要由振膜、音圈、磁环、磁铁、反射器、扬声器箱体等组成。

3. 音箱的频率响应:指音箱能够播放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表示为20Hz-20kHz。

4. 音箱的灵敏度:指音箱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程度,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5. 音箱的阻抗:指音箱对电流的阻碍程度,一般以欧姆(Ω)为单位表示。

6. 音箱的功率:指音箱能够处理的电功率大小,一般以瓦特(W)为单位表示。

7. 音箱的声压级:指音箱输出的声音强度,一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8. 音箱的声场特性:指音箱在空间中产生的声音分布情况,包括直射声、反射声、散射声等。

9. 音箱的声学设计:包括音箱箱体结构设计、反射器设计、振膜设计等,以实现更好的声音效果。

10. 音箱的摆放位置:音箱的位置和方向对于声音的传播和感受有很大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

以上是音箱基础必学的知识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音箱。

当然,音箱的知识还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入学习。

专业音响系统培训1-声学基础常识

专业音响系统培训1-声学基础常识

当温度为15 ℃时, 声波在空气, 水和钢中的声速分别为340 m/s, 1 450 m/s 和5 100 m/s. 当温度升高时, 声速略有增加.
周期、波长、频率
• 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长, 用符号λ 表示, 单 位为:m;声波在每秒钟内周期性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用符号f表示, 单位为:Hz; • 声速, 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c=λ ·f • 声波完成一次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作T,单位 为:s;
掩蔽效应
• 掩蔽效应是指同一环境中的其它声音会使聆听者降低对某 一声音的听力. 一个较强的声音往往会掩盖住一个较弱的 声音, 特别是当这两个声音处于相同的频率范围时.
• 掩蔽效应在音响技术中得到应用. 如一些降噪系统就是利 用掩蔽效应的原理设计的, 信噪比的概念及其指标要求也 是根据掩蔽效应提出来的. 在数字音源中, 可利用掩蔽效应 进行压缩编码.
f=1/T c=f ×λ= λ/T
T
2T t
0
1s
λ
• 声波在传播中会产生反射, 绕射和干涉等现象, 并具有一定 的传播规律. • 声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的分界面时, 会产生反射 现象. 例如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 若遇到坚硬的墙壁, 一部 分声波将反射.如图(a)所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声波 好像从墙后的另一声源s′发射出来一样, s′被称为声像. 声 像s′与声源s到墙壁的距离相等.
人耳的听觉定位特性
• 人耳不但能分辨出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而且还能分 辨出生源的方向和深度,既所谓空间印象感觉,这种感觉 是由人耳的听觉定位特性引起的。
• 产生听觉定位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主要是靠声音传到两耳 的强度差(声级差)、时间差(相位差)、音色差,通过 这些差别作用于人中枢神经系统,人们即可分辨出生源的 方位。因此,强度差、时间差、音色差被称为听觉定位三 大要素。

音响调音知识讲解

音响调音知识讲解

音响调音知识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第二章传声器(话筒)第三章调音台第四章信号处理设备第五章专业放大器与音箱第六章音响系统的调试第七章音质主观评价第八章专业英语第一章声学基础知识声波的物理特性声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称声波为纵波。

在某一个时刻,同相位的振动传播到达点的集合称为波前,也称波阵面。

波阵面是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波阵面是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

物体在一个位置附近作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振动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符号f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振动体每振动一次,即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所需的时间为周期,用符号T表示,单位是周,或s/次。

频率和周期的关系为f=1/T声波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3米/秒。

物体每完成一次往复运动所经过的距离称为波长,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米。

频率、波长和声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λ=c/f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状态包括:声波的反射、声波的散射、声波的衍射、声波的绕射、声波的折射、声波的透射、声波的吸收、声波的干涉。

声波的度量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记做W。

单位是瓦(W)声强是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声场中某一点的声强,即指单位时间内,在垂至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声能,符号为I,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m)介质质点由于声波作用而产生振动时所引起的大气压力的起伏称为声压,记做P,单位是帕斯卡(Pa)声功率级是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之比的对数的10倍,记做Lw,单位是分贝(dB),声强级是声强与基准声强之比的对数的10倍,记做Li,单位是分贝(dB),声压级是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对数的20倍,记做Lp,单位是分贝(dB),声功率级、声强级、声压级都是无量纲量,是相对比较的值,其数值大小与所规定的参考值有关。

两个数值相等的声压级叠加时,只比原来增加了3dB,而不是增加一倍,如果两个声压级差超过15dB,则附加值可以忽略不计。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音响技术是一门涉及声学、电学、电子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它旨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声音重现。

对于音响爱好者或者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掌握音响技术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引起听觉感受。

声音的主要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单位是赫兹(Hz)。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 到 20kHz 之间。

低于 20Hz 的称为次声波,高于20kHz 的称为超声波。

振幅则决定了声音的响度,也就是音量的大小。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轻柔。

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不同的乐器和发声体产生的波形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色。

二、音响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的音响系统通常包括音源、放大器、扬声器和连接线材等部分。

音源可以是 CD 播放器、数字音乐播放器、蓝牙接收器等,负责提供音频信号。

放大器的作用是将音源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扬声器发声。

放大器分为前级放大器和后级放大器,前级主要用于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调节,后级则负责提供强大的功率输出。

扬声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关键部件。

常见的扬声器类型有动圈式、静电式、带式等。

扬声器的性能参数包括频率响应、灵敏度、阻抗等。

连接线材则用于连接各个音响设备,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优质的线材能够减少信号损失和干扰。

三、音响设备的参数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指音响设备能够重放的声音频率范围以及在各个频率上的响应特性。

理想的频率响应应该是平坦的,能够准确重现各种频率的声音。

2、灵敏度灵敏度表示扬声器在输入一定功率的信号时所产生的声压级。

灵敏度越高,扬声器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发出的声音越大。

3、阻抗阻抗是指音响设备对交流电流的阻碍作用。

一般来说,扬声器的阻抗有4Ω、8Ω 等常见值。

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应与扬声器的阻抗匹配,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4、失真度失真是指音响设备输出的信号与输入信号相比发生的变化。

音响基础知识讲解

音响基础知识讲解

音响基础知识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音响基础知识

音响基础知识

音响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声学基础音响空间的基本构成 啸叫指向性回音和混响混响时间语音清晰度STI声学基础声波的频率听觉的主观感受 人耳的听觉特性人耳的听音范围2020000H该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称为 人耳的听音范围:20-20000Hz,该频率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闻声。

频率超过20000Hz的称作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称作次声波。

一般把频率为20-40Hz的声音称为超低音,50-100Hz的声音称为低音,200-500Hz的声音称为中低音,1000-5000Hz的声音称为中高音,10000-20000Hz的声音称为高音。

声音称为中高音1000020000H的声音称为高音听觉的主观感受人耳的听觉特性掩蔽效应哈斯效应人们在安静环境中能够分辨出轻微的声音,但在嘈杂的环境中却分辨不出轻微的声音,这时需要将轻微的声音增强才能中却分辨不出轻微的声音这时需要将轻微的声音增强才能听到。

这种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哈斯效应:当一个声场中两个声源的声音传入人耳的时间差 哈斯效应:当个声场中两个声源的声音传入人耳的时间差在50ms以内时,人耳不能明显辨别出两个声源的方位。

人耳的听觉感受是:哪一个声源的声音先传入人耳,那么人的听感觉感觉就是全部声音都是从这个方位传来的。

人耳的这种先入为主的聆听感觉特性,称为“哈斯效应”。

在立体声拾音时,可以利用哈斯效应进行声象定位。

音响工程:是紧密结合建筑声学,对于专业音响系统进行设计、安装和调试的电声工程,是建筑声学、电声学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学科。

电声学建筑声学音乐艺术音响空间的基本构成噪声直达声发言人PA系统听众反射声音源控制设备处理设备功放音箱CD机DVD机调音台数字音频处理器均衡器效果器卡座MIC压限器分频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均衡器的作用:c校正各种音频设备产生的频率失真,以获得平坦响应d改善室内声场,改善由于房间共振特性或吸声特性不均匀而造改善室内声场改善由房间共振特性或声特性均匀而造成的传输增益(频率)失真,确保其频率特性平直e抑制声反馈,提高系统传声增益,改善扩声音质抑制声反馈提高系统传声增益改善扩声音质f提高语言清晰度和自然度g在音响艺术创作中,用于刻画乐器和演员的音色个性,提高音在音响艺术创作中用于刻画乐器和演员的音色个性提高音响艺术的表现效果效果器是模拟各种声学效果的音频处理设备,它可以弥补自然混响的不足以改变和美化音色,还可以产生各种特殊的效果以增强音响艺术的感染力。

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第一课)

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第一课)

声源的分类:语音、乐音、自然音、电
子合成等。 声源的组成:激励源、振动源、共振源 声场:声音传播的空间。
传播速度:340m/s。 室内传播: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



直达声:建立声音的方向感和亲切感。 反射声:建立声音的空间感和力度感。 混响声:建立声音的丰满度。
室内参数: 混响时间T60
T60=0.161v/Sā (赛宾公式) V为该声场的体积 ā为平均吸声系数
ā =S1a1+S2a2+S3a3+…+Snan/S1+S2+S3+Sn
T60的理论要求值: 语音要求:0.3秒< T60 <0.5秒 乐音要求:0.8秒< T60 <1.5秒 多功能厅: 0.3秒< T60 <1.8秒 房间参数:R=Sā/1-ā
ā为平均吸声系数
当ā≈0时 当前房间为混响室 当ā≈1时 当前房间为消声室
当一个房间建成装修完后,此房间的声场就已经 立,并且是一个常量。
几个比较重要的心理效应: 1 掩蔽效应:大的声音掩蔽小的声音,低 频的声音掩蔽高频的声音。(同响度下) 2 鸡尾酒会效应:人耳(大脑)能够选择 判断比较感兴趣的声音进行听取。 学习与修养: 提高自身的主观听音水平。 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 多进行对比性的听音训练。
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一)
声音பைடு நூலகம்属性与计量 声压级和响度级 音调与倍频程 匹配 声反馈 听音特性
声音的属性与计量
一. 声音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物体通过介质传播于人耳的主观 感觉。 A.客观上:声源、声场、声设备。
声 源:调音的基础,发生体的频率。 声 场:声音的空间分布。 声设备:实现声音重现的基础。

音响工程师声学知识

音响工程师声学知识

音响工程师声学知识音响工程师必备声学知识以下这些声学基础知识是音响工程师必须掌握和知道的,提供给各位阅读参考。

房间共振一些内装修材料比较坚硬的房间内,当声源发声时,常会激发这个房间内的某些固有频率(或称简正频率)的声音,即出现民房间共振现象。

当发生共振现象时,声源中某些频率特别地加强加了。

例如,噪声能使灯罩或窗玻璃产生振动而发声,而且声音的音调一一定的。

说明物体被一外界干扰振动激发时,将按照客观存在本身所具有的共振频率之一而振动。

激发频率越接近物体的某一共振频率,共振响应就越大。

就一个管乐来说,是管中的空气柱在共振,其共振频率主要由空气柱的长度来决定。

在一个房间中,空气振动的共振频率由主要由房间的大小来决定。

此外,这种房间共振还表现为使某些频率(主要是低频)的声音在空间分布上很不均匀,即出现了在某些固定位置上的加强(峰)和某些固定位置上的减弱(谷)。

声源的指向性人的头和扬声器与低频声的波长相比是小的,这种情况下可视为无指向性点声源,但对高频声,就具有明显的指向性。

频率高,声波波长短,声源下面的声压比背面和侧面大得多,直达声声能就集中于辐射轴线附近,指向性强;而低频声,声源前后的声压变化不大。

实际上,演员在舞台上的对白或演唱,随频率的高低都带有指向性。

人在话讲时,并不是均匀地向四周辐声音的,而是下面最响,背后最轻,也即沿着嘴唇前面有一定的指向性,与发声者相同距离的前、后位置,对于较高频率的语言声,其响度的差别可达1倍以上。

因此,站在讲话者后面或侧面的人,由于直达声中缺少很重要的.高频成分,很难清听懂。

如果适当地在讲话者的周围加设反射面,可以提高讲话者后面的清晰度,但高频声比低频声更容易被墙面材料和空气所吸收,所以在讲话者后面时听起来总是比较差些。

所以,厅堂形状的设计、场声器位置的布置,都要考虑声源的指向性。

混响时间什么是混响时间?当室内声场达到稳态,声源停止发声后,声压级降低60dB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记作T60或RT,单位是秒(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响的基础知识之声学基础
音响的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
(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
(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
(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
(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
(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
(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
(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
(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
(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
(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
音响的基础知识:问答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
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
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
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
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
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
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
(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
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两者之间的
关系α=A/S(A是吸声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吸声系数,想要达
到相同的吸声量,就是改变其吸声面积
(4)混响有何特点?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有和不同?
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听到的声音都是由直达声与反射声混合而成。

混呼有如下特点:A直达声与反射声之间存在时间差,反射声
与反射声之间也存在时间差B直达声和反射声的强度,反射声和反
射声的强度各不相同C当声源消失时,直达声音先消失,反射声在
室内继续来回传播,并不立即消失。

混响时间与延迟时间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混响时间是指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室内混响声能密度衰
减到它最初数值的百万之一(60分贝)所需的时间,延迟时间是指声
音信号的时间延迟量,声波在室内的反射延时形成混响声
答:声波的折射是声波的传播途径为曲线,是声波经过不均匀媒质时,由于传播速度的变化引起的声波弯射现象。

声波碰到墙壁或物体时,会沿着物体的边缘而弯曲地进行传播,这种现象称绕射(也称为衍射)。

妆、当障碍物或孔隙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孔隙越小,波长越长,绕射现象越显著,所以低频(频率越低波长越长)较高频更易弯曲。

如果前障板比较宽且边角未作任何处理,严重的绕射会使音质变坏。

(6)什么是驻波?声波在室内传播是如何引起驻波的?驻波振动是否有意义?
答:如果有两列频率相同且传播方向相反的简谐波爹叠加便形成驻波。

例如室内声波若干个波同时存在同时传播,既有入射波,又有反方向传播的反射波,当反射波以入射波的途径反射时,形成驻波,它使传播媒质原地振动(腹点——声波得到加强)或不动(节点——声波为零)。

驻波的听觉感觉是失真波形的感受,如同功率放大器产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一样,在室内听其音响效果极差,一旦有了难以消除,当听众在驻波严重的室内不同位置听音时,将在某些频率点形成不规则、不均匀的高声级和低声级,使频率性有“突
峰”“突降”而使频率曲线不光滑。

尤其是对低于500Hz的低频非常显著。

因此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箱体设计都应考虑驻波的问题,以免它影响听音效果。

(7)什么是“声染色效应”?它的明显表现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克服?
答:一个单独的强反射叠加到直达声,特别是对于音乐,可以引起另一种不希望的效应,称为“染色效应”。

即信号频谱有特殊的变化,“声染色效应”的两个条件:反射声的时延大小和强度。

例如:只要一个单独的强反射相当于直达声的延时不超过25ms,即使超过直达声强的若干倍,我们的听觉是直达声的加强而不是声染色效应。

声染色效应的明显表现:在扩声系统中的声反馈现象。

可以利用房间声学均衡器均衡掉此峰是不效的克服方法。

答:音质主要由三个内容决定,音调、音量、音色,即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高低是按音阶来变化,也是听者的感觉,这种感觉用声波的频率高低来定量: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和强弱。

音色是声音所饮食的谐波频率(泛音)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