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基础资料-专业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

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完整资料).doc

声学基础知识(整理)(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噪声产生原因空气动力噪声由气体振动而产生。

气体的压力产生突变,会产生涡流扰动,从而引起噪声。

如空气压缩机、电风扇的噪声。

机械噪声由固体振动产生。

金属板、齿轮、轴承等,在设备运行时受到撞击、摩擦及各种突变机械力的作用,会产生振动,再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噪声。

液体流动噪声液体流动过程中,由于液体内部的摩擦、液体与管壁的摩擦、或者流体的冲击,会引起流体和管壁的振动,并引起噪声。

电磁噪声各种电器设备,由于交变电磁力的作用,引起铁芯和绕组线圈的振动,引起的噪声通常叫做交流声。

燃烧噪声燃料燃烧时,向周围的空气介质传递了热量,使它的温度和压力产生变化,形成湍流和振动,产生噪声。

声波和声速声波质点或物体在弹性媒质中振动,产生机械波向四周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是纵波)。

可听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Hz,高于20KHz 的属超声波,低于20Hz 的属次声波。

点声源附近的声波为球面波,离声源足够远处的声波视为平面波,特殊情况(线声源)可形成柱面波。

声频( f )声速( c )和波长( λ )λ= c / f声速与媒质材料和环境有关:空气中,c =331.6+0.6t 或t c +=27305.20 (m /s)在水中声速约为1500 m /s t —摄氏温度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的波长数,等于波长的倒数,即1/λ。

有时也规定2π/λ为波数,用符号K 表示。

质点速度质点因声音通过而引起的相对于整个媒质的振动速度。

声波传播不是把质点传走而是把它的振动能量传走。

声场有声波存在的区域称为声场。

声场大致可以分为自由场、扩散场(混响场)、半扩散场(半自由场)。

自由场在均匀各向同性的媒质中,边界影响可忽略不计的声场称为自由场。

在自由场中任何一点,只有直达声,没有反射声。

消声室是人为的自由场,是由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做成的密闭空间,静谧无风的高空或旷野可近似为自由场。

扩散场声能量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传播的声场,称为扩散场,或混响场。

公共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概述

《声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引言声学是一门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的科学。

从我们日常的言语交流到音乐演奏,从医学超声诊断到建筑声学设计,从水下声呐探测到航空航天领域的噪声控制,声学无处不在。

它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工程技术、医学、艺术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声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声学的基本概念1. 声波的定义与性质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它通过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传播,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

声波具有以下主要性质:(1)频率:指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 20Hz 到 20kHz 之间。

(2)波长:指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波长与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为:波长=波速/频率。

(3)波速: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 343 米/秒;在水中,声速约为 1480 米/秒;在固体中,声速则更高。

(4)振幅:表示声波的强度,即介质分子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2. 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高。

(2)响度:与声音的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响度。

(3)音色:也称为音品,是由声音的波形决定的。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人的声音。

3. 噪声与乐音噪声是指那些杂乱无章、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声的来源广泛,如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听力损伤、心理压力等。

乐音则是有规律、悦耳动听的声音,如音乐演奏中的声音。

三、声学的核心理论1. 波动方程波动方程是描述声波传播的基本方程。

对于一维情况,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frac{\partial^{2}u}{\partialt^{2}}=c^{2}\frac{\partial^{2}u}{\partial x^{2}}$ 其中,$u$表示介质的位移,$t$表示时间,$x$表示空间坐标,$c$表示波速。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添加时间:2008-11-28 9:32:07 文章来源:中国吸音隔声降噪网声音听觉理论--------------------------------------------------------------------------------由于人耳听觉系统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人类对它的生理结构和听觉特性还不能从生理解剖角度完全解释清楚。

所以,对人耳听觉特性的研究目前仅限于在心理声学和语言声学。

人耳对不同强度、不同频率声音的听觉范围称为声域。

在人耳的声域范围内,声音听觉心理的主观感受主要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征和掩蔽效应、高频定位等特性。

其中响度、音高、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具有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物理量的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而在多种音源场合,人耳掩蔽效应等特性更重要,它是心理声学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以上问题。

一、声音三要素1.响度响度,又称声强或音量,它表示的是声音能量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声音的响度一般用声压(达因/平方厘米)或声强(瓦特/平方厘米)来计量,声压的单位为帕(Pa),它与基准声压比值的对数值称为声压级,单位是分贝(dB)。

对于响度的心理感受,一般用单位宋(Sone)来度量,并定义lkHz、40dB的纯音的响度为1宋。

响度的相对量称为响度级,它表示的是某响度与基准响度比值的对数值,单位为口方(phon),即当人耳感到某声音与1kHz单一频率的纯音同样响时,该声音声压级的分贝数即为其响度级。

可见,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这两个单位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除1kHz纯音外,声压级的值一般不等于响度级的值,使用中要注意。

响度是听觉的基础。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有人认为是-5dB-130d B)。

固然,超出人耳的可听频率范围(即频域)的声音,即使响度再大,人耳也听不出来(即响度为零)。

但在人耳的可听频域内,若声音弱到或强到一定程度,人耳同样是听不到的。

音响基础知识讲解

音响基础知识讲解

音响基础知识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一、声音声音是空气分子的振动。

物体的振动(我们称之为"声源")引起空气分子相应的振动,传入人耳导致鼓膜振动,通过中耳、内耳等一系列听觉器官的共同作用使人听到了声音。

二、声波把石头扔进平静的水面,会形成一组向四周扩散的水波,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比较直观"波",空气分子振动形成的声波要复杂一点,它是从声源向四周立体扩散的一组疏密波,空气分子并不是从声源一直跑到您的耳朵,而是在它本来的位置振动,从而引起与它相邻的空气分子随之振动,声音就是这样从声源很快地向外传播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1米/秒。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麦浪的运动跟声波很相似,粒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运动方向是平行的。

波需要通过介质来传播,麦浪的运动到田埂边就自然停止了,声波的传播介质是空气分子,所以,真空里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三、声音的频率声波每秒的振动次数称为频率,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称为声波;频率大于20khz称为超声波;频率小于20hz称为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地震波和海啸都是次声波。

有些动物的耳朵比人类要灵敏得多,比如蝙蝠就能"听到"超声波。

世界上很少存在单一频率的"纯音",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大都是各种频率的复合音,如乐器发出的单音就是周期性的复合音,语音则是非周期性的复合音。

让我们对声音的频率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大鼓的"蓬蓬"声频率很低,大约在35Hz-7kHz;人的语音频率范围主要在200 Hz到40 00 Hz之间;锣声、铃声的频率大约在2000 Hz到3000 Hz左右;在人类语音中,女声比男声频率要高一点;童声要比成人频率高一点;"啊啊"声频率较低,"咿咿"声频率稍高,"嗤嗤、嘶嘶"声频率最高。

知道这一点很有用,在实际中,可以经常用来测试病人戴助听器前后对声音频率的反应。

常用声学术语解释

常用声学术语解释

常用声学术语解释01声学术语分贝:分贝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讲是最难理解的,然而对于专业人士来讲分贝又是再熟悉不过了。

分贝(dB)是以美国电话发明家贝尔命名的,因为贝的单位太大因此采用分贝,代表1/10贝分贝的概念比较特别,它的运算不是线性比例的,而是对数比例的,例如两个音箱分别发出60dB的声音,合在一起并不是120dB,而是63dB。

如果某种吸声材料吸收了80%的声能,声音降低了不是0.8dB也不是80dB而是10lg(1-0.8)=7dB。

如果某种隔墙隔声量为50dB,那么透过去的声音为0.00001频率:声的源头是振动,振动就有频率(符号f),即每秒种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人耳不是所有的频率的声音都能听的到,只有振动频率为20Hz(一说16Hz)~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能有声觉。

20Hz以下为次声,20000Hz 以上为超声,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不会有声的感觉,人耳最敏感的频率在100~3150Hz。

在建筑声学中,一般把200~300Hz或以下的声音称为低频声,500~1000Hz的声称为中频声,2000~4000Hz 或以上的声称为高频声A声级:A声级的概念会使普通人感到迷惑。

声级是将各个频率的声音计权相加(不是简单的算术相加)得到的声音大小,A声级是各个频率的声音通过A计权网络后再相加得到的大小,A声级反映了人耳对低频和高频不敏感的听觉特性例如,如果100Hz的声压级为80dB,在计算A声级时,将按计权减去50.5dB,即按29.5dB来计算;而1KHz的声压级为80dB,计权值为0dB,即仍按80dB计算。

A声级的目的在于,A声级越大,则表明声音听起来越响。

A声级分贝通常计为dBA。

许多与噪声有关的国家规范都是按A声级作为指标的混响:室内声源停止发声后,由于房间边界面或其中障碍物使声波多次反射或散射而产生声音延续的现象。

混响可以使室内的声音增加15dB,同时会降低语言清晰度。

声学基础知识介绍

声学基础知识介绍
2 倍频程 倍频程是用於比较两个声频大小. 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作比较时,起决定 意义的是两个频率的比值,而不是它们 的差值。
5
二 聲音的特性參數
倍频程定义为两个声音的频率或音调 之比的对数(以2为底), 其公式为: n=㏒2 f2/f2 f1为基准频率; f2为欲求其倍频程数的信号频率; n为倍频程数。
聲功率:聲源在單位時間內輻射出來的總能量 声功率级 Lw = 10*log(W/W0 ) W0為基準音功率, 10-12 W 聲功率級不能直接測量,是由測的的聲壓級換 算的出
11
二 聲音的特性參數
聲功率級與聲壓級的關係
12
二 聲音的特性參數
5.频谱 频谱是把时间函数 的分量按幅值或相 位表示为频率函数 的分布图形。
19
四 聲場(音場)
自由音場-音源輻射區域內,每距離音源1倍 距離,其聲壓級衰減6dB. 迴響音場-封閉與半封閉空間,聲波重複並連 續自壁面反射,音壓位準受到反射干擾而產生 顯著變動.
20
噪音測試設備
半無響室(半消聲室) (Semi-Anechoic Chamber) 背景噪音: < 15 dBA 截止頻率: 100 Hz 隔音量: > 50 dB 振動自然頻率: < 10 Hz B&K 振動噪音量測系統 多功能振動噪音分析系統 實時頻譜分析儀 ½” 麥克風組 x 10 音位校正器 低重量加速規
3
二 聲音的特性參數
频率与倍频程 1 频率与声音的对应关系是:频率低。 相应的音调就低,声音就越低沉;频 率高,相应的音调就高,声音就越尖 锐。 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通常是 20Hz—20kHz,其频率称为声频或音 频。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 20kHz的叫超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长声波振动一次所传播的距离,用声波的速度除以声波的频率就可以计算出该频率声波的波长,声波的波长范围为17米至1.7厘米,在室内声学中,波长的计算对于声场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充分重视波长的作用。

例如只有障碍物在尺寸大于一个声波波长的情况下,声波才会正常反射,否则绕射、散射等现象加重,声影区域变小,声学特性截然不同;再比如大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远场,小于2倍波长的声场称为近场,远场和近场的声场分布和声音传播规律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在较小尺寸的房间内(与波长相比),低音无法良好再现,这是因为低音的波长较长的缘故,故在一般家庭中,如果听音室容积不足够大,低音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很多现场调音师都没有理会到音频与波长的关系,其实这是很重要的: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速度是有直接的关系。

在海拔空气压力下,21摄氏温度时,声音速度为344m/s,而我接触国内的调音师,他们常用的声音速度是34Om/s,这个是在15摄氏度的温度时声音的速度,但大家最主要记得就是声音的速度会随着空气温度及空气压力而改变的,温度越低,空气里的分子密度就会增高,所以声音的速度就会下降,而如果在高海拔的地方做现场音响,因为空气压力减少,空气内的分子变得稀少,声音速度就会增加。

音频及波长与声音的关系是:波长=声音速度/频率;λ=v/f,如果假定音速是344 m/s时,100Hz的音频的波长就是3.44 m,1000hz(即lkHz)的波长就是34.4 cm,而一个20kHz的音频波长为1.7cm。

动态范围音响设备的最大声压级与可辨最小声压级之差。

设备的最大声压级受信号失真、过热或损坏等因素限制,故为系统所能发出的最大不失真声音。

声压级的下限取决于环境噪声、热噪声、电噪声等背景条件,故为可以听到的最小声音。

动态范围越大,强声音信号就越不会发生过荷失真,就可以保证强声音有足够的震撼力,表现雷电交加等大幅度强烈变化的声音效果时能益发逼真,与此同时,弱信号声音也不会被各种噪声淹没,使纤弱的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高保真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应该大于90分贝,太小时还原的音乐力度效果不良,感染力不足。

在专业音响系统的调整过程中,音响师在调音时要主意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调音台的的输入增益量不要调的过小,否则微弱的声音会被调音台的设备噪声所淹没。

二是压限器的阈值和压缩比的调整要格外慎重,阈值过小和压缩比过大,都会使声音动态压缩严重,故应该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声音的动态损失。

另外,在放大电路和音源中也存在动态范围,此时即可分辨的最小信号和可达到的最大不失真信号之差。

反相两个相同声音信号相位相差为180度的情况,在同一声音的策动下音箱或话筒之间的振动方向相反亦属于反相。

音响系统有左右声道之问反相、真实相位(即输人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相位)反相、话筒之间相位反相和多只音箱组成的阵列中部分音箱反相等四种情况。

反相可导致声短路(即声音之间互相抵消,音量减小)、声像失去定位和低音浑浊等现象,对再现声音造成破坏。

分贝电功率增益和声强的量度单位,由单位贝尔的十分之一而得名,功率每增加一倍为增加3分贝,每增加lo 倍为增加10分贝。

哈斯效应双声源系统的一个效应,两个声源中的的一个声源延时时间在5至35毫秒以内时,听音者感觉声音来自先到达的声源,另一个声源好象并不存在。

若延时为。

至5毫秒,则感觉声音逐步向先到的音箱偏移;若延时为30至50毫秒,则可感觉有一个滞后声源的存在。

海尔式杨声器以发明者美国的诲尔博士的名字而命名的扬声器,1973年问世,将振膜折叠成褶状,振膜不是前后振动,而是像子风琴风箱似的在声波辐射的横方向振动,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电动式扬声器,主要用于高频。

劳氏效应一种赝(假)立体声效应,将信号延时后以反相叠加在直达声信号上,立即就会产生明显的空间印象,声音似乎来自四面八方,听音者有置于乐队之中的感受。

互调失真指两个振幅按一定比例(通常为4:1)混合的单音频信号通过重放设备后产生新的频率分量的一种信号失真,属于一种非线性失真,新的频率分量包括两个单音频信号的各次谐波及其各种组合的加拍和差拍。

近场距离为两倍波长以内的声场,声波的最长波长(即频率为20赫兹时)为17米,故对于整个音频范围来说,小于34米的声场为近场,近场的房间称为小房间,在近场的情况下,声音将发生干涉,声场中会存在菲涅尔声干涉区。

扩散场能量密度均匀、在各个传播方向作无规则分布的声场,在此声场中任何一点所接收到的各个方向的声能将是相当的。

近讲效应亦称球面波效应,声源距话筒很近时,低音成分逐步增加,距离越近,低音加重越显著。

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此效应来增加声音的温暖感和柔和感,但若演唱或演奏时不断交化与话筒间距离,则会使音色改变较大,故应确定一个使用距离。

在调音时,音响师要根据不同音乐的要求,有控制地应用或利用好话筒的近讲效应。

频率声音信号每秒钟变化或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振动就越快,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频率在20赫兹至20千赫兹之间,在空气等媒质中传播,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声速等于340米/秒。

声压级声级的单位,用分贝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声压级等于声强级。

声短路振动方向相反的一个或几个声波在空间相遇后相互抵消或损耗的现象,无障板扬声器和音箱反相时都会产生声短路,声短路不仅会使音箱放音音量受到损失,还会造成音质不良和立体声声像失去定位等一系列问题。

声部音乐术语。

凡结合两行以上的旋律或两个以上的音同时进行的音乐称为“多声部音乐”,其中每一行旋律或构成和弦进行的每一条音的线条即为一个“声部”。

如二重唱包括两个声部,三重唱包括三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包含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四个声部;弦乐四重奏包含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

在音乐中,各个声部间有其基本的音域(或频率)范围,故音响系统再现音乐声部时出现声部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音响设备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不够平坦。

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声源的辐射声功串则常指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辐射的总能量。

声染色亦称音染,由于室内(有时也指音响设备)频率响应变化,使原始声音信号被赋予外加频率,原信号频谱有了某种改变,某些频率的声音得到加强的现象。

声影区由于遮挡等原因,声波大法到达的区域,属于声缺陷。

声环境声音放送时所处的环境,由房间的内装修、体形和布局等决定,良好的声环境,可以获得优秀的声音再现效果。

声线声音的传播路线,声线图可以表现声音在空间传播情况及其分布情况,是反映空间声场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均匀静止的媒质中,声线一般可用自声源射出的直线代表,用这些线来表达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等过程较为直观。

声阻抗媒质对声波所呈现的阻抗作用,用某一面积上的声压与通过该面积的声通量的复数比来量度。

声波吸收声波在各种媒质中传播时,能量会由于不断地被介质吸收而逐渐减少。

在空气中传播时,距离越远、温度越低、湿度越小、频率越高衰减越大,反之,衰减越小。

声级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

听闻对应的声级为o分贝,但o分贝并不意味着没有声音,而是可闻声的起点,声强每增加10分贝,其声级就增加10分贝,房间的本底噪声的声级大约为40分贝,正常对话为70分贝,交响乐高潮时为90分贝,人的痛阈声级为120分贝。

声像又称虚声源或感觉声源。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箱进行立体声放音时,听音者对声音位置的感觉印象,故有时也称这种感觉印象为幻象,声音图像的空间分布由人的双耳效应决定。

立体声放音正是以声像的形式,再现原来声音的空间分布,从而使人们产生一种幻觉,诱发立体感觉。

声强声波振动强弱程度的参量,在空间某点指定方向上,通过垂直于该方向单位面积的乎均声通量,即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

声带录有声迹的电影胶片或在胶片上附着的磁性带。

一般有声影片大都采用光学声带,宽银幕立体声影片则采用多路磁性声带,影片拷贝上的声带位于画面的旁边,影片放映时,声带经过放映机的光学或磁性拾音装置,即能将声带记录的声音信息还原,使声音与画面实时同步播映。

声级计预加校准的,包括拾音话筒、放大器、衰减器、适当计权网络和规定动态特性的的指示仪表的一种测量声级的仪器。

有A、B、C等计权方式,A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0至30分贝之间,B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30至印分贝之间,C计权测量声级范围为印至130分贝之间。

声像调节调音台上调节左右声道音量比例的旋钮,用于调节声像的空间分布,往左旋到尽头,表示声源在左边,往右旋到尽头,表示声源在右边,若放在中间位置则表示声源在中间位置,这种调节对于真实再现立体声效果有重要意义。

声场不均匀度房间听音区域的最大声压级与最小声压级之差,要求各处音量不能相差太多,声场均匀意味着听音区域音质的一致性好。

声桥在双层或多层隔声结构(例如.房屋中双层间壁;楼板等)中传播声音和影响隔声效果的连接物,是造成房间隔声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受声场从声源到话筒之间的区域或空间,即话筒的拾音区域,有近讲声场和远讲声场两种情况,与话筒的拾音质量有密切关系。

声谱声音频谱的简称,,指构成某一声音的分音幅值(或相位)随频率分布的图形。

绕射声波在空间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个物体,继续前进。

低频声音的绕射能力高于高频声音的绕射能力。

声源指向性因数(Q)声源位于房间的不同位置时,由于界面反射而使声级增加的倍数。

如音箱在空中用挂时,指向性因数(Q)等于1;位于一面墙或地面上时,Q等于2;位于两墙面交线上时,Q等于4;位于三面墙角时,Q等于8。

清晰度、可懂度一个或几个发言人说话,,经过音响系统后,被听音者听清楚的语言单位百分数。

习惯上当语言单位问的上下文关系对决定听音者的确认不占重要地位时,就用清晰度这个词;当上下文关系占重要地位时,就用可懂度这个词。

室内清晰度指脉冲响应中有益声能(对清晰度有帮助的声能,取直达声能和50毫秒以内的反射声能)占全部声能的比例听觉疲劳人们在强烈声音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听阈提高的现象,即听力有所下降。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不长,则在安静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这种听阈暂时提高,事后可以恢复的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厅堂效果具有密度较低的早期反射声,衰减迟缓平滑,混响时间有限,在直达声上加上辅助的环绕声,声音显得清脆,给人以深旷和现场扩大的感觉,如同在音乐厅、长廊或大会堂内听音一样。

推挽扬声器系统将两只或更多(必须为偶数)只扬声器安装在箱体内的扬声器系统,一半扬声器纸盆向外放置,另一半扬声器纸盆向内放置。

在振膜振动相位相同的情况下,当给所有扬声器输入同一声音信号时,纸盆向内和纸盆向外的扬声器的声音互相叠加,从而提高了放音声压线。

稳态特性对平稳声音的再现能力,声音从时间上可以分为稳态和瞬态,起始段和衰减段之间为稳定段,稳定段是声音的基本特征,不同声源稳态阶段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吹奏乐和拉弦乐的稳定段较长,打击乐较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