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资料讲解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

公共关系名词解释(一)1、组织: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而非个人。
2、公众: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
3、“便士报”运动: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从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
从此,价格低廉,以大众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大量出版发行。
由于这种报纸售价低,一般大众买得起,故称“便士报”运动。
4、交际: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借助个人媒介所进行的相互沟通,也即“人际沟通”,它是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之一。
5、全员PR管理: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共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共氛围与公关文化。
6、知晓公众:即已经知晓自己的处境,明确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问题与特定组织有关,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该问题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开始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
7、首要公众:即关系到组织生死存亡、决定组织成败的公众对象,这类公众是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投入较大的公关资源来重点保护的对象。
8、从众心理:是指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感到孤立,从而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9、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10、两级传播:它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这种两级传播模式进行的,这种模式的信息传播叫两级传播。
1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12、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发生的严重损害组织形象,给组织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
1.宋元明清--名词解释(1)

复习资料宋代文学——基础常识(名词解释)一、宋代文学(名词解释)1、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人物有王禹偁、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留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其中王禹偁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自觉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
王诗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情怀,开宋诗一代新风。
2、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寇准等僧人;二是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多注意身边景物,抒写闲情逸致,诗歌题材狭窄,风格清苦瘦峭,意境清幽秀雅,有廓清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
其中林逋的“咏梅诗”十分著名,赢得了历代文人词客的赞赏。
3、西昆体:西昆体以扬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代表作家有扬亿、刘筠与钱惟演。
此派标榜师法李商隐,注重艺术技巧,表现才学工力,他们的诗歌声律精美,词采妍丽,用事深密,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内容大都贫乏空虚,脱离现实,缺乏生活气息。
这种诗风使宋初诗坛风气为之一变。
4、诗文革新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它以韩、柳文章相号召,以“复古”为旗帜,是配合政治改革形势的一次全面的文风、文体革新。
要求文学反映现实,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文道关系,创作上撰写了大量堪称典范的文学作品,开创了平易流畅的一代文风,掀开了宋代文学辉煌的一页。
欧阳修是这次运动的领袖人物。
5、江西诗派:在黄庭坚影响下的一个诗学流派,因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诗派以杜甫为宗,却未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而是过分强调形式技巧,讲究章法、句法,喜用拗句,形成一种奇峭艰涩、瘦硬生新的诗风,走上了新的形式主义道路。
6、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散文的主体风格。
其内涵表现为,语言:平易晓畅,声韵和谐;意蕴:含蓄吞吐,寄慨遥深;章法:纡徐委备,跌宕有致;从审美意义讲,它情意深婉,神韵飘渺,偏于阴柔之美。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1.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汽车I档满载时最大爬坡能力2.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将发动机功率P,转矩Ttq,燃油消耗率b与发动机曲轴转速n之间的函数关系以曲线表示,称发动机特性曲线,如果发动机节气门部分开启,则称为发动机部分负荷特性曲线。
4.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即单位车重所需推力。
5.动力因数(Ft-Fw)/G为汽车的动力因数并以D表示D=Ψ+ (δdu)/(gdt)6.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态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7.实际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线(β线)8.侧向力系数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9.稳定性因数是表征汽车稳态响应的一个重要参数10.超调量最大横摆角速度wr1常大于稳态值wr0。
Wr1/wr0*100%称为超调量。
11. 附着椭圆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12.侧倾转向在侧向力作用下车厢发生侧倾,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前转向轮绕主销的转动,后轮绕垂直地面轴线的转动,即车轮转向角的变动,称为侧倾转向。
13.回正力矩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14.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Roll Steer Angle);3)变形转向角(Compliance Steer Angle)。
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大小,不只取决于汽车质心的位置和轮胎特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与悬架、转向和传动系的结构形式及结构参数有关。
因此要进一步考虑它们对前、后轮侧偏角的影响。
15.充气轮胎弹性车轮的“弹性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时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
16.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后备功率”将发动机功率Pe与汽车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之差。
1 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名词解释克拉克值:指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常用单位有%,ppm,ppb,ppt)。
地球化学体系:根据研究需要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特定的物质区域)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连续。
元素丰度:将元素在宇宙体或者较大的地球化学体系中的平均含量称之为丰度。
大陆地壳:地表向下到莫霍面,厚度变化在5-80km,分为上部由沉积岩和花岗岩组成的硅铝层,下部由相当于玄武岩、辉长岩或麻粒岩等组成的硅镁层两部分组成。
类质同象:某种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络离子或分子)所占据而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格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离子正负电荷的平衡保持不变或相近的现象。
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
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当体系与环境处于不平衡条件时,元素将从一种赋存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赋存状态,并伴随着元素组合和分布上的变化及空间上的位移,以达到与新环境条件的平衡,该过程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有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的多相平衡将发生移动,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将降低。
水-岩化学作用:由于地壳上部与水圈直接接触,两者之间发生的化学作用统称为水-岩化学作用。
水-岩化学作用是地表条件下范围广泛和极为活跃化学作用,对地表系统元素的组成、演化及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水-岩化学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上部,可一直延伸到上地幔。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
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它化合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共同离子效应:当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原难容化合物的溶解度将会降低,称为—。
总分配系数(D i):为了解微量元素在岩石与熔体间的分配行为,需计算微量元素在由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和熔体间的总分配系数。
名词解释1

13、无句读:旧版古籍无句读的标志,更没有分词成语:是经过冶炼、长期习用而流传下来的固定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
15、典故:古诗文多用典,或称“用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7、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
8、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意难通。
9、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了文字。
10、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
11、错简:指典籍段落或者文句的次序颠倒错乱。
51、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52、同源词: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53、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关系。
63、义界(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
64、描写:即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等加以描述。
65、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熟知的事物。
66、比较:即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词。
67、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
68、由反知正:这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
16、古译语:即音译的外来语。
17、词义的增加:指本义引申出新义后,本义在后代仍然使用,词的义项多起来了。
18、词义的减少:指原来不止一个意义,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
名词解释 (1)

4、美术片:电影四大片种之一。美术片:是动画片、木偶片、剪纸片、折纸片的总称。。它以绘画或其他造型形式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不追求故事片的逼真性特点,而运用夸张,神似,变形的手段,借助于幻想,想象和象征,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美术电影一般采用逐格拍摄方法把一系列分解为若干环节的动作一次拍摄下来,连续放映时时便在银幕上产生活动的影像。区别于故事片、纪录片的电影形式:1.影片中的形象和背景使用绘画、雕塑等美术手段创造出来的。2.这类影片使用逐格方式摄制的。
26、电影思维:已设思维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银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对未来影片放映效果的预见性,支配者正常思维过程,最大限制发挥电影特性的要求,制约着整个地位过程,这种思维是参与整个影片时机制作的全体人员—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师、美术设计师、音乐录音设计师、剪辑设计师等,协同进行的一场复杂的精神活动。
24、赛璐珞片:塑料的一种,透明,课染成各种颜色,在动画片制作中式很重要的素材,为作品本身着色。将铅笔画稿描绘道透明的赛璐珞胶片上,并着以颜色,然后与彩色背景丢放在一起用摄影机一张一张拍摄,从而形成连续的图像、就是动画片的基本原理。
25、色指定:根据色彩设定来指定具体用色。这类工具是在动画上进行标注,还要指定赛璐珞片着色所需的阴影,层次色以及所使用的颜色边旁。
11、先期录音:是指先录音后绘制画片,后期录音指先设置画
面后录音
12、个性动画片:一般是指这样的影片,它与以创造商业价值为目的的影院片和系列片相对应,篇幅较短不强调故事结构完整;从编剧、导演制作往往是有个人包揽或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参与;在动画技巧上进行有目的探索,在动画语言有鲜明的个性;主题,内涵最求某种耐人寻味的思考。
历史名词解释(1)

历史名词解释(1)第一组:1、社会性质:社会的本质。
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
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组:1、阶级: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我们认为,阶级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因经济关系特别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而形成的社会政治共同体。
2、统治阶级: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
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
3、农民阶级农民阶级是个比较特殊的阶级,有人将他们规划为工人阶级一类的无产阶级,因为他们除了劳力并没有资本,土地不属于他们马克思关于农民阶级的一些解释: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集团。
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的基础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农民的经济性质不同。
在奴隶社会,有自耕农和隶农。
前者是以小块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从事个体劳动的自由农民;后者是向大土地所有者租种小块土地、地位介于自由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佃耕者。
在封建社会,除了自耕农以外,中国大量存在的是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
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的分化加剧,形成了雇农、贫农、中农和富农等阶层。
通常所说的农民是指生产资料的私有者和劳动者,即贫农和中农。
4、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
血液名词解释(1)(1)讲解学习

血液名词解释(1)(1)名词解释1、血液学(Haematology)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血液和造血组织。
包括血液和造血组织的生理、病理基础和临床各个方面。
2、临床血液学(Clinical hematology)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综合临床学科。
主要涉及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继发于其他组织器官原发病的继发性血液病。
3、临床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研究对象而创建的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临床实验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的新兴学科。
1.造血(hematopoiesis):是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
造血主要涉及造血器官、造血细胞、造血微环境、造血调节、和血细胞发育、成熟、释放等。
人体造血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肝脾。
2.造血器官: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
3.淋巴组织或淋巴器官:系指机体内以淋巴细胞(包括浆细胞)为主要细胞成份的组织结果而言。
1.血岛:在人胚胎发育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的间质细胞在内胚层细胞诱导下开始分化,这些具有自我更新功能的细胞,在卵黄囊壁上聚集形成细胞团,称为血岛。
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是血管和原始造血发生的原基,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造血器官是能能够生成并支持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
2、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
3、胚胎干细胞ESC:是一种全能干细胞。
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
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值分化,称为人体各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近一步形成有机体的任何组织器官。
4、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和识别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
1.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
体上表达地球或者其他天体上各种实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其发展变化形态的图形。
2.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面上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
正射投影图,这种地图成为地形图。
3.测绘:测绘是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
的图形和位置信息。
4.测设:指通过用一定的测量方法,按照要求的精度,把设计图纸上规划设
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5.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
6.大地水准面:取一时间段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参考标准,
它所包围整个地球的形体称作大地体,其表面称作大地水准面。
7.参考椭球:为了便于测量,计算,绘图和科学研究,经过长期的测量实践
并证明,大地体与一个以椭圆的短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体形状十分近似,而旋转椭球可用数学方法表达,所以绘测工作便选取与大地体很接近的旋转椭球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一般称这个椭球为参考椭球。
8.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
程。
9.高差:地球表面任意两点间的高程之差称作高差。
10.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量作一系列观测,出现的误差如果
在大小和符号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类误差称作系统误差。
11.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个量作一系列观测,从表面上看,出
现的误差值如果其大小和符号都没有什么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的整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12.观测条件:测量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叫做观测条件。
(人,仪器和环
境)
13.多余观测:即观测值的个数多于确定未知量所必须观测的个数。
多余观测
有助于减少误差,提高观测成果的质量。
14.中误差:取各观测值真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作为衡量精度的标
准,称其为中误差。
15.相对误差:有些观测值精度的衡量,只用绝对误差还不能完全表达观测成
果的质量,需要将绝对误差和观测值的大小联系起来,即相对误差。
16.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称的角度称
为水平角。
17.竖直角:一点到目标的方向线与该点的水平现在同一竖直面内所夹角度称
作竖直角。
简称竖角。
18.竖盘指标差:当视线水平且竖版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线所指读数
不指偏离了正确位置而引起的,称作竖盘指标差。
19.直线定线:将两点之间的直线在地面上标定下来的工作叫直线定线。
20.测站:指的是外业测量时安放仪器进行观测的地点。
21.转点: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为测角和量距需要,应在其连线或延长
线上测定一点或数点,称为转点。
22.直线定向:确定地面上一条与标准方向之间角度关系的测量工作。
23.坐标北方向: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则以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坐
标纵轴方向又称作坐标北方向。
24.磁北方向:磁针水平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线,称作该点的磁子午线方
向,又称磁北方向。
25.真北方向:通过对面上某点指向地球南北极的方向线,称作该点的真子午
线方向,又称真北方向。
26.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某直线的角度,称作该直
线的方位角。
27.坐标方位角:根据采用的方向是纵坐标轴方向测定的方位角称为坐标方位
角。
28.磁方位角:根据采用的方向是磁子午线方向方向测定的方位角称为磁方位
角。
29.真方位角:根据采用的方向是真子午线方向测定的方位角称为真方位角。
30.磁偏角:过地面上某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不重合,其夹角称作磁偏
角。
31.子午线收敛角:由高斯分带投影可知,除了中央子午线上的点,投影带内
其它各点的坐标轴方向与真子午方向都不重合,其夹角称作子午线收敛角。
32.控制测量: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等工作称作控制测量。
33.闭合导线:从一只高级控制点和已知方向AB出发,经过导线点1,2,
3,4,5后,回到1点,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称作闭合导线。
34.附合导线:从已知高级控制点B和已知方向AB出发,经过导线点1,2,3,
最后符合到另一个高级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上构成一折线的导线,称
作附合导线。
35.比例尺:地形图上某一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D之比,
称作地形图的比例尺。
36.比例尺精度:在测量工作中,把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作比
例尺精度。
37.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连成闭合曲线称作等高线。
38.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作等高距。
39.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作等高线平距。
40.示坡线: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
41.水平距离:等高线就是在平面图纸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
42.相对高程:地球表面人一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作该点的相对高
程。
43.绝对高程:地球表面任意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作该点的绝对高
程(海拔)
44.大地地理坐标系: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坐标。
45.视距测量: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
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46.附合水准路线:从某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
后连测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附合水准路线。
47.闭合水准路线:由某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最
后回到原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称为闭合水准路线。
48.水准测量高差闭合差:各测段高差代数和与理论值的差值。
49.地物:店面上各种天然或人工构筑的固体物体,称作地物。
50.地貌: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倾斜缓急的自然形态,乘坐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