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

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

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一、背景介绍二、文明城市的概念及重要性三、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要素3.1 公共设施建设1.道路基础设施建设2.公共交通系统建设3.环境保护设施建设3.2 城市规划与管理1.合理的城市规划2.精细化管理和监督系统3.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3.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推行清洁能源的使用2.垃圾分类与可回收利用3.合理利用土壤和水资源3.4 城市文化与教育建设1.培养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2.城市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性3.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4.1 新加坡1.建设规划和管理系统2.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3.公民素质的培养与教育4.2 芬兰1.教育体系的重视和优质教育资源2.社会公平和福利保障体系3.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城市建设4.3 中国台湾1.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2.社区自治和公民参与3.文化传承和保护五、创建文明城市的挑战与对策5.1 高人口城市的管理难题1.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问题2.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问题3.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问题5.2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困境1.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2.水资源和耕地的合理利用3.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5.3 公民素质培养和社会参与的瓶颈1.公民道德和意识的培养2.城市居民的文明行为倡导3.社会参与与民主治理六、结语以上是关于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的知识,涵盖了文明城市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创建城市的关键要素。

同时介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以及创建文明城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环境资源,培养公民素质和文化教育,我们可以共同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文明城市。

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土,展现城市的魅力和文明的风貌。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知识文明城市创建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全国各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需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并了解一些相关的应知应会知识。

下面就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明行为1.文明交通:遵守交通法规,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乱停乱放。

2.文明出行:排队有序,不插队,不争抢,不随地吸烟,不喧哗打闹。

3.文明用语:不使用粗俗词语,不讲脏话,不恶意挖苦他人,不冒犯他人。

4.文明办公:不迟到早退,不随地吐痰,不吃零食,不聊天嬉笑,不噪音扰民。

二、文明礼仪1.尊敬他人: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不随意批评他人,不随意摸别人。

2.讲究卫生:不乱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小便,不乱涂乱画。

3.排队有序:不插队,不争抢,不闯红灯,不堵塞人流。

4.文明用语:不讲脏话,不说粗俗语,不恶意挖苦他人,不冒犯他人。

5.讲求文明:不随地吸烟,不乱泼水,不乱喷涂,不乱停乱放。

6.帮助他人:主动帮助老人,照顾孩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文明生活1.爱护公物:不破坏公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节约用水:不浪费水源,不乱泼洒、乱流水,不乱抛撒、乱排放。

四、文明家庭1.文明用语:不讲脏话,不说粗俗语,不恶意挖苦他人,不冒犯他人。

2.节约用电:不乱用电器,不乱拉乱拔,不乱换乱坏。

3.和谐相处:不吵架、不打架,遇到问题耐心沟通解决,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4.尊重长辈:不讲不敬话,不顶撞长辈,听从长辈的劝告和教导。

五、文明娱乐1.文明用语:不讲脏话,不说粗俗语,不恶意挖苦他人,不冒犯他人。

2.公平竞争:遵守比赛规则,不作弊,不作假,遵守裁判判决。

3.尊重对手:言语上不侮辱、嘲笑对手,行为上不恶意伤害对手。

六、文明旅游1.爱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不破坏自然景观,不破坏古迹遗址。

2.尊重他人:不大声喧哗,不随意批评他人,不抢占他人的位置。

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

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第一篇: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1、什么样的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是什么?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

3、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什么重要意义?淮安已蝉联三届江苏省文明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可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改善城市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4、什么是中国梦?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如何实现中国梦?①走好中国道路;②弘扬中国精神;③凝聚中国力量;④坚持和平发展。

6、“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24个字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8、“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志愿服务的精神、理念是什么?“三关爱”是什么?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理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三关爱”即: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10、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志愿服务,做到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

11、我市近年来涌现出了哪些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皇甫辉勇当选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能平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柳霞、汤留芹、唐真亚、李爱云当选为江苏省道德模范;王伟章、颜士祥、李玉梅、王如凤、何达平、潘恒球荣获江苏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008年以来,我市共有35名淮安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文明城市创建基本知识

文明城市创建基本知识

文明城市创建应知应会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是什么?答: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中国梦的主要内容?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新时期徐州精神是什么?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

5.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几年评选表彰一次? 由哪个机关表彰?答: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实行届期制,每三年一次,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选表彰。

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市民的要求是什么?答:市民要对创建活动有所了解;市民言行举止要文明、人际关系要和谐;市民要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8.高校文明校园标准是哪“六好”?答:领导班子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好;活动阵地好;教师队伍好;校园文化好;校园环境好。

9.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是什么?答: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勤奋学习,自强不息;遵纪守法,弘扬正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明礼修身,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10.学校是文明校园吗?都开展了哪些创建活动?答:在近届评选中,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徐州市文明单位。

学校结合学生成长与日常生活,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基础文明建设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活动、科技文化节、读书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明宿舍(星级宿舍)、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文明食堂等系列创建活动。

11.17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

11.17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

11.17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第一篇:11.17创建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1、什么是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答: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县或县级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2、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质上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实事工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24个字是: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社会主义荣辱观: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答: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7、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8、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答: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9、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答:和善亲切、谦虚随和、理解宽容、热情诚恳、诚实守约10、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答: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知识11、什么是“文明餐桌”?文明餐桌行动的要求有哪些?答:文明餐桌就是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问答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问答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问答1.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指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被评为符合国家标准、文明程度较高、社会文明氛围浓厚、社会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

2.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是什么?评选标准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社会文明、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服务、城乡协调、创新发展等七个方面的指标。

3.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哪些好处?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秩序,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流程是什么?城市需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计划和工作方案,展开宣传和动员。

然后,对城市进行全面评估和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并制定整改计划。

最后,通过国家文明城市评选委员会的评审,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文明城市。

5.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应该如何展开?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应该按照“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分类施策、综合治理、长效管理”的原则,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品质。

6. 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周期是多久?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周期一般为三年,三年后需要重新评选。

7. 如何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保持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需要加强综合治理、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广泛宣传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够持续推动城市的文明建设和发展。

8.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只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良好的文明、环境、秩序等基础,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足进步。

9.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哪些重要的基础条件?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需要城市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社会文化氛围浓厚、城乡协调发展、创新能力强等多方面的基础条件。

10. 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与普通城市有何不同之处?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相对于普通城市而言,更加注重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品质,要求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更高,社会文化氛围更浓厚,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更好,公共服务更为完善,城乡协调发展更为协调,创新发展能力更强。

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

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

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
创建文明城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以下是有关文明城市创建的宣传知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公民道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 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4.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5. 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6. 文明出行: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翻越护栏,不闯红灯;自行车、电瓶车要走非机动车道,靠右行驶不逆行,不闯红灯,不抢黄灯,等候红灯要在停止线内;乘坐公交车要排队,先下后上,不争抢座位,不饮食,主动让座;不酒后驾车,不闯红灯、黄灯,开车不用手机,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不车窗抛物。

7. 文明市场环境:环境整洁、卫生良好;亮证经营,证照齐全;消防设施良好,消防通道畅通。

摊位摆放有序,无占道经营,无乱涂写乱画,无乱设广告牌。

8. 文明小区环境: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不损坏花草树木;不在楼道堆放杂物;不在小区内饲养家禽。

车辆停放有序,不占压绿化带,不堵塞消防通道。

正确使用电源线、不私拉乱设电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访问文明城市创建官网获取更多信息。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创建文明城市学生应知应会知识

创建文明城市学生应知应会知识

创建文明城市学生应知应会知识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人文挑战。

为了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每个市民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作为城市的未来和宝贵资源,应该了解并掌握一些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知识,以做到知行合一,为我们的城市贡献力量。

二、环境保护知识1. 垃圾分类: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2. 节约用水:学会合理使用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如洗手时关掉水龙头、修复漏水水管等。

3. 绿化环保: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植绿活动,保护环境生态平衡。

三、交通文明常识1. 安全出行: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遵守红绿灯信号、佩戴安全头盔等,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

2. 公共交通:了解和学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公交车等,减少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四、社会公德与礼仪1. 爱国敬业: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学生应该树立爱国心和报国情怀,勤奋学习,为将来的社会做出贡献。

2. 尊老爱幼:尊敬老人,关爱幼儿,从小处做起,培养起点高尚的人格修养。

3. 礼貌待人: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家人、师长、同学和社会人群,在交际中注重礼貌和谦逊。

五、文明网络行为1. 积极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遵守网络安全法规,远离网络游戏和不良信息。

2. 网络交流礼仪:在网络社交中,注意言辞文明,不传播谣言和虚假信息,争做网络责任观念强的好青年。

六、志愿者服务1. 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入志愿者组织,参与社区、学校等公益活动,为他人尽一份力量,践行共建文明城市的使命。

七、安全自护1. 防止溺水:学会基本的水中自救常识,并避免危险水域玩耍,注意安全。

2. 防止欺凌:学会自我保护,遇到欺凌行为要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不容忍暴力和不良行为。

八、身体健康1. 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不偏食、暴饮暴食,保持饮食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文明城市基础知识
1、我市正全力开展的创建活动是什么?
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全国文明城市是由国家哪个机关命名表彰的?几年一届?
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三年一届。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哪24个字?
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
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是什么?
答: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6、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宣传口号是什么?
答:践行核心价值观,全民共创文明城。

7、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需要市民支持的有哪些?
答:了解和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做到言行文明,美化城市环境和秩序,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8、我市荣膺全国“时代楷模”称号的是哪一位?
答:赵亚夫。

9、我市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的有哪几位?
答:共有三位,是张雅琴、李巧生、邵仲义。

10、我国的“公民道德宣传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的9月20日。

11、常用的“十字”文明用语是哪些?
答:你好、请、对不起、谢谢、再见。

12、“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中要求摒弃哪六大交通陋习?
答: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

13、市民在公交车上对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最应该做出的文明行为是什么?
答:主动让座。

14、今年测评工作强调的“四项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孝敬教育和礼仪教育。

15、倡导文明旅游行为,摒弃旅游陋习,要做到“六不、三管住”,主要包括哪些?
答:不乱扔乱画、不攀折花木,管住自己的手;不讲脏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口;不践踏绿地、不翻跨围挡,管住自己的脚。

16、志愿服务精神是什么?
答: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17、“三关爱”志愿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答: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18、我市有一支由数万名未成年人组成的小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美化城市、爱护家乡的活动之中,这支队伍叫什么名字?
答:小橘灯志愿者。

19、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做到: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这是“八礼四仪”中的什么之礼?
答:仪表之礼。

20、中小学校园周边多少米内应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无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台球厅等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以人流、性病治疗业务为主的诊所?
答:200米内。

2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结合”教育体系的“三结合”是指什么?
答: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相互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