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萃取
化工原理第五章 萃取

图 连结线斜率的变化
二.相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方法
1.溶解度曲线与联接线 一定温度下,测定体 系的溶解度曲线时,实验 测出的联结线的条数(即 共轭相的对数)总是有限 的,此时为了得到任何已 知平衡液相的共轭相的数 据,常借助辅助曲线(亦 称共轭曲线) 。
图 辅助曲线
2.辅助曲线和临界混溶点
第二节
液液相平衡
一. 三角形坐标图及杠杆规则 1.三角形坐标图 等边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不等腰直角三角形
一般而言,在萃取过程中很少遇到恒摩尔流的简化情况, 故在三角形坐标图中混合物的组成常用质量分数表示。 习惯 上,在三角形坐标图中,AB边以A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BS 边以B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SA边以S的质量分率作为标度。 三角形坐标图的每个顶点分别代表一个纯组分,即顶点A表示 纯溶质A,顶点B表示纯原溶剂(稀释剂)B,顶点S表示纯萃 取剂S。 三角形坐标图三条边上的任一点代表一个二元混合 物系,第三组分的组成为零。例如AB边上的E点,表示由A、 B组成的二元混合物系,由图可读得:A的组成为0.40,则B 的组成为(1.0-0.40)= 0.60,S的组成为零。
3. 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 一定温度下,某组分在互相平衡的 E 相与 R 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该组分的分配系数,以 yA k表示,即溶质A
kA
yB 原溶剂B k B xB
xA
式中 yA、yB ——萃取相E中组分A、B的质量分数; xA、xB——萃余相R中组分A、B的质量分数。
分配系数kA表达了溶质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
第五章
▲ 第一节 概述
萃取
▲ 第二节 液液相平衡 ▲ 第三节 萃取分离效果及主要影响因数
▲ 第四节 萃取过程的计算
石油化学工程原理习题答案第十1章萃取

1.现有含15%(质)醋酸的水溶液30kg ,在25℃下用60kg 纯乙醚作萃取剂进行单级萃取,试求:(1)萃取相、萃余相的量及组成;(2)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3)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
在25℃时醋酸(A)—水(B)—乙醚(S)系统的平衡数据列于附表。
解:(1) 根据相平衡数据作出三角形相图,由F x =0.15(质量分率)在三角形相图的AB 边上确定F 点,连接FS 。
有杠杆定律确定点M495.73603060=⨯+=⋅=FS M S MF 由图中读得A y =5% , B y =4% , S y =91%;A x =6% ,B x =87% , S x =7%。
过M 点的平衡联结线RE ,从图中量得线段ME 和RE 的长度,由杠杆定律可得萃取相的流量为==RE RMME (30+60)8863⨯=64.4kg/h R=M-E=90-64.4=25.6kg/h(2) 平衡两相中醋酸的分配系数:==A A A x y k 83.0%6%5= (3) 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1.18%87/%6%4/%5//===B A B A x x y y β2.在单级萃取器内,用800kg 水作萃取剂,从醋酸与氯仿的混合液中萃取醋酸。
已知原料液的量也为800kg ,其中醋酸的组成为35%(质),在操作条件下(25℃)萃取系统的平衡曲线的数据列于附表。
试求:(1)萃取相和萃余相中醋酸的组成及两相的量; (2)萃取液和萃余液中醋酸的组成及各自的量;(3)醋酸的萃取率。
解:(1) 根据相平衡数据作出三角形相图,由F x =0.35(质量分率)在三角形相图AB 边上确定F 点,连接FS 。
因为F =S ,则混合点M 位于线段FS 的中点:M=F+S=800+800=1600kg/h过M 点的作平衡联结线RE ,量出线段RM 和RE 的长度,由杠杆定律:8456)800800(+==RERM ME =1067kg/hR=M-E=1600-1067=533kg/h从图读得萃取相和萃余相中醋酸的组成:y =25% ,x =7%(质量分率)。
化工原理(下)萃取

各组分的浓度本章均以质量%表示。
(也可用摩尔%)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纯组 分A、B、S(100%);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一个二 元物系,每边等分100份;
即:
xA+xB=1 或 xA+xS=1 或 xB+xS=1 三角形内任意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 合物 过M点做三条边的平行线
2、
结论:
1*
B、S物系一定,两相组成 一定,即:L、J点位置一定; B、S混合物的比例不同, 混溶点位置不同。 2* 若B、S完全不互溶, 则点L、J分别与三角形 的顶点B、S重合。
3*
溶解度曲线的“口”在哪条 边上,哪条边上的两组分 就为部分互溶 或完全不互溶。
如:制药工业中青霉素等的制备。 4、其他:稀有金属的提炼、环境
污染的治理等。
四、三元液—液萃取分类
(A与B是互溶的均相物系) 第Ⅰ类: A与B、S完全互溶, B、S为一对部分互溶组分: ( 此类物系的萃取相和萃余相 一般均为三组分溶液)
第Ⅱ类:
A、B完全互溶, B、S及A、S为两对部分互溶组分 以下主要讨论第Ⅰ类物系
关
第三节
萃取剂的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见,萃取剂的 性质和选择很重要。 对萃取剂要求: 既要分散好,又要分层快;与 B互溶度要小;回收要方便。这些 性质决定了该萃取剂能否工业化。
从以下几方面讨论: 一、选择性系数β:
(萃取剂选择性) 如前述,当kA>1、<1、=1 三种情况下均可萃取,但并没表 明S与B的互溶情况对萃取的影响, 我们希望萃取剂能尽可能多地溶 解A,尽可能少地溶解B,
二、三角形相图中的平衡关系: 1、溶解度曲线和连接线: (1)溶解度曲线:
化工原理(天大版)---(下册)第四章 萃取

选择性系数与kA、kB有关。 kA越大, kB越小,就越大, 说明:
A、B的分离也就越容易 凡是影响kA、kB的因素都影响(温度、组成) 若 =1,则萃取相和萃余相在脱除溶剂S后将具有相同的 组成,并且等于原料液的组成,故没有分离能力 萃取剂的选择性越高,对A的溶解能力就大,则一定的分离 任务,可越少萃取剂用量,降低回收溶剂操作的能耗,并且 可获得高纯度的产品A 当组分B、S完全不互溶时,则选择性系数趋于无穷大,这 是最理想的情况。
MF FN F ( xF xM ) (4 7) SF F xM y S MS NB
R'
B
(b)
S
EM
M ( xM x R ) 其中yE、xM、xR 由相图读出 y E xR R) 把4-6、4-7代入4-9得: E F ( xF x 其中xF、x' 'R、y''E由相图读出 y E x R R F E
表达了溶质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A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 愈好 A值与联结线的斜率有关 不同的物系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A值 同一物系, A值随温度和组成而变。 一定温度下,仅当溶质组成范围变化不大时, A值才可视为常数 Y KX 式中:Y——萃取相E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X ——萃余相R中溶质A的质量比组成; K——以质量比表示相组成时的分配系数
4.2.2 液-液相平衡关系
3、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分配曲线:若以xA为横坐标,以yA为纵坐标,则可在x-y直角坐标图上得到
表示互成平衡的一对共轭相组成的点N。将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可得到曲线 ONP,称为分配曲线
曲线上的P点即为临界混溶点。 分配曲线表达了溶质A在互成平衡的E相与R相中的分配关系。若已知某液相组成, 则可由分配曲线求出其共轭相的组成。 若在分层区内y均大于x,即分配系数 A >1,则分配曲线位于y=x直线的上方,反 之则位于y=x直线的下方。 若随着溶质A组成的变化,联结线倾斜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分配曲线将与对角线出 现交点,这种物系称为等溶度体系
化工原理 第十一章-液液萃取

萃取的分类
(1)按组分数目分: 多元体系:原料液中有两个以上组分或溶剂为两种 不互溶的溶剂 三元体系:原料液中含有两个组分,溶剂为单溶剂
(2)按有无化学反应分:
物理萃取:萃取过程中,萃取剂与原料液中的有关 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萃取 本章主要讨论三元体系的物理萃取。
石油化工学院---Department of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③ 混溶点: 曲线内为两相区,曲线外为单相区,曲线上的点称
为混溶点; ④ 临界混溶点(褶点) :共轭相的组成相同,其位置和物系有关; ⑤ 萃取相和萃余相: 以原溶剂为主的相称为萃余相,以溶剂为 主的相称为萃取相。
石油化工学院---Department of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石油化工学院---Department of Petroleum chemical Engineering
液液萃取的应用
1、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液液萃取已广泛应用于分离各 种有机物质。轻油裂解和铂重整产生的芳烃混合物的分离是
重要的一例。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非常接近,用一般的 分离方法很不经济。工业上采用 Udex 、Shell、 Formex等萃 取流程,分别用环丁砜、四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 从裂解汽油的重整油中萃取芳烃。对于难分离的乙苯体系, 组分之间的相对挥发度接近于 1,用精馏方法不仅回流比大, 塔板还高达 300 多块,操作费用极大。可采用萃取操作以 HF-BF3 作萃取剂,从 C8 馏分中分离二甲苯及其同分异构体。
业中用TBP从发酵液中萃取柠檬酸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 说,萃取操作已在制药工业、精细化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萃取

S
39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P1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A
在纯组分B中加S使其溶 解(d1),S加到一定数量 后,到达R点时,溶液由透明 变混浊,即S在B中达到饱 和,出现两相,R点称为分层 点(混溶点), 继续加S,则 到达E点又重新透明, E点亦 称为分层点(混溶点) 。
34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3.杠杆定律的推导 3.杠杆定律的推导
物料衡算: 总:U+V=M A: UyA+VxA=MzA S: UyS+VxS=MzS
U z A x A xS z S V y A z A zS yS
y A z A z A xA z S y S xS z S
10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概念
完全不互溶特点: 完全不互溶特点:
(B和S)
⑴ 仅有组分A富集到E相,E相由A+S组成,脱SE后得到A ⑵ 组分B全部富集到R相,R相由A+B组成,分离A后得到B ⑶ 同单组分吸收过程一样,E、R相都是二元混合物
11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物平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A
P R4 R3 R2 R1
E4
E3 E2 E1
S
B
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
45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A
方法二: 分别从E1、E2、E3、E4点引 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 R2、R3、R4点引出的AS平 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得辅 助曲线。 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曲 B 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P。
化工原理 萃取

化工原理萃取
化工原理中的一种常用技术是萃取。
萃取是一种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的过程。
该过程常用于分离和提取化合物,以及从溶液或混合物中去除杂质。
在萃取中,通常会使用两种相,即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通常是有机溶剂,可以与待提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而水相则是用于分离提取物质的溶剂,通常是水或酸碱溶液。
萃取过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有机相和水相,以及调节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使得待提取物质能够在两相间分配达到最大程度。
常用的有机相包括醚类、醇类、酮类等,而常用的水相则是酸碱溶液或水。
萃取操作一般分为简单萃取和多级萃取两种方式。
简单萃取是指一次性使用一种有机溶剂进行提取,适用于提取量较少的情况。
而多级萃取则是指使用多种有机相进行多次提取,以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各种条件,如溶剂的选择、溶解度、温度、pH值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如通风、
避免火源等。
萃取操作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分离、过滤、干燥等步骤,以获得纯净的提取物质。
综上所述,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化工原理技术,通过在两个不相溶的相中转移物质,实现分离和提取化合物的目的。
在进行萃
取操作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条件,并进行后续的分离和处理步骤。
化工原理萃取的原理和过程

化工原理萃取的原理和过程
化工原理中的萃取是一种分离技术,通过两种或更多互不溶解的液体相中的溶质分子在物理或化学作用下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溶质在两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不同,利用两相的不溶性将溶质从原始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萃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溶剂:根据待分离的目标溶质的性质,考虑到它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和选择性,选择的溶剂应与混合物的其他组分无相容性。
2. 混合物与溶剂接触:将混合物与溶剂加入一起,并充分搅拌或搅拌以实现溶质的均匀分配。
3. 平衡:让混合物与溶剂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接触,使得溶质在两相之间达到平衡分配。
4. 相分离: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得混合物与溶剂分成两个不溶的相。
根据溶质的亲疏水性,可以利用重力、离心、过滤或蒸发等方法分离两相。
5. 萃取:溶质会根据其相对溶解度的差异,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
适当调
整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pH值等,以促进溶质在两相之间的传递。
6. 分离和回收:在萃取过程中,根据溶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和两相的溶解度,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两相来分离和回收溶质。
综上所述,化工原理中的萃取利用两相的不溶性和溶质在两相之间的相对溶解度差异,将溶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混合物与溶剂接触、平衡、相分离、调整操作条件、分离和回收等步骤,完成溶质的萃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X F SY BX
12
四、应用场合-之一
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物系分离: 沸点接近或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的物系分离:
1
环己烷(A)与苯(B)常压沸点为80.73OC、 80.1OC,α→1,加入糠醛后,α可达到2分离: 恒沸物分离:
上层:苯0.761,乙醇0.189,水0.05
44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方法一: 联结线E1R1、E2R2、E3R3、 E4R4,分别从E1、E2、E3、E4点作AB 平行线,与由R1、R2、R3、R4点分 别作的BS平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 得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 为临界混溶点P。
S MS F FM
S↑M向S移动
37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B、S完全不互溶
38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B、S部分互溶
A
根据A、B在S中溶解度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
A A
B A-B完全互溶 A-S完全互溶 B-S部分互溶
S B A-B完全互溶 A-S部分互溶 B-S部分互溶
S
B A-B完全互溶 A-S部分互溶 B-S部分互溶
-总结
纯物质— 三角形顶点 A、B、S
A
二元混合物—三角形的边AB、BS、SA 三元混合物—三角形内部的点M 如何确定点的坐标?
M
B
S
32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1.物料衡算 1.物料衡算 material material balance balance
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U和V(均含有A、B和S)混 合后形成混合溶液M,则U、V和M的质量及组成关 系为:
43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临界混溶点
A
临界混溶点 Plait : 临界混溶点 Plaitpoint point :
对B、S两相混合物,当加入A的量使 混合液恰好变为均相的点称为混溶点。 两个共轭相组成相同时的混溶点称为 临界混溶点,以P表示。
B
P E1 E
S
R1 R
M1 d
注 P点将溶解度曲线分为萃取相区域与萃余相区域。一般临界混溶点并不 是溶解度曲线的最高点。
15
四、应用场合-之四
浓度低且为难挥发组分的分离: 浓度低且为难挥发组分的分离: 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从 稀醋酸水溶液中回收醋 酸(90%左右)。
16
五、萃取剂S的选择
选择性好: 选择性好:
17
五、萃取剂S的选择
E 、 R 易分相: E 、 R 易分相:
为使萃取相 E 与萃余相 R 能较快的分层,要求萃取剂 S 与稀释剂B有较大的密度差。
原料液F (A+B) 萃取剂 (S)
混合槽
5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沉降分离
E yA R xA
萃取相 萃余相
萃取相,以E表示(A+SE+B少) 萃余相,以R表示 (B+A少+SR)
沉降分离
6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脱除溶剂
萃取液E’ 萃取相 SE S 萃余相 SR 萃余液R’
脱除溶剂
E和R脱溶剂后分别得萃取液 (E’) 和萃余液 (R’) 萃取液(Solvent-free extract,A+B少) , 萃余液(Solvent-free raffinate,B+A少)。
B
R1 R
M1 d
E1 E
S
42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共轭相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A 0.8 0.6 0.4 0.2 0.2
单相区
0.4 0.6
两相区
0.8 0.2 S
E R M
0.8 0.6 0.4
B
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分 为两个区域:曲线以内为 两相区,曲线以外的为单相 区。 共轭相 (Conjugate phase) :互成平衡的液相。 其组成分别由R和E点表 示。
S
39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作法P1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溶解度曲线(以 B 、 S 部分互溶):
A
在纯组分B中加S使其溶 解(d1),S加到一定数量 后,到达R点时,溶液由透明 变混浊,即S在B中达到饱 和,出现两相,R点称为分层 点(混溶点), 继续加S,则 到达E点又重新透明, E点亦 称为分层点(混溶点) 。
S B
M
S
25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顶点
纯组分 A 、 B 、 S )的表达 纯组分 ( ( A 、 B 、 S )的表达
A
点A:xA=100% 点B:xB=100% 点S:xS=100%
B S
26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边
二元混合物( A+B,A+S,B+S )的表达 二元混合物( A+B,A+S,B+S )的表达
10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概念
完全不互溶特点: 完全不互溶特点:
(B和S)
⑴ 仅有组分A富集到E相,E相由A+S组成,脱SE后得到A ⑵ 组分B全部富集到R相,R相由A+B组成,分离A后得到B ⑶ 同单组分吸收过程一样,E、R相都是二元混合物
11
三、萃取过程特点-完全不互溶物平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浓度表示与吸收接近:
21
第二节 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二、物料衡算与杆杠定律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 四、分配系数kA与选择性系数 五、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22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问题的提出
y A yB 1
x A xB 1 y A yB 1
y A y B ys 1
A
F
如何确定 M 如何确定 M 点坐标? 点坐标?
过M作S对边AB的平行线
S
M
B
xS =AF=0.3
30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内部
三元混合物中 B 含量如何表达: 三元混合物中 B 含量如何表达:
A
如何确定M 如何确定M 点坐标? 点坐标?
M
xB =1- xA - xS =0.3
S
B
31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
物料衡算: 总:U+V=M A: UyA+VxA=MzA S: UyS+VxS=MzS
33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2.杠杆定律的内容 2.杠杆定律的内容 (1) M、U、V三点共线。 (2)溶液U与溶液V的质量之比 等于线段MV与线段MU之比。即
U MV 或 U MU V MV V MU
3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工艺流程
原料液F (A+B) 萃取剂 (S) 萃取液E’
萃取相 萃余相
E R
-SE
S
-SR 萃余液R’
混合槽
沉降分离
脱除溶剂
4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
-混合
原料液F由溶质A+稀释剂B组成; 溶质(Solute ),以A表示; 稀释剂(Diluter/Diluting agent )以B表示 萃取剂(Extractant ),以S表示;
A
P R4 R3 R2 R1
E4
E3 E2 E1
S
B
已知共轭相中任一相的组成,可利用辅助线得出另一相的组成。
45
三、三元物系的相平衡关系-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辅助曲线 Auxiliary Auxiliary curve curve
A
方法二: 分别从E1、E2、E3、E4点引 AB平行线,与分别从R1、 R2、R3、R4点引出的AS平 行线相交,连结各交点得辅 助曲线。 辅助曲线延长线与溶解度曲 B 线的交点即为临界混溶点P。
⑴ E相 气相, R相 液相 ⑵ 萃取剂S全部进入E相,稀释剂B全部进入R相
m XF A mB F mA YA Y m S E m XA X A mB R
B : BF BR B S : S SE A : FA E A R A BF X F S E Y BR X
U MU V MV
35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4.杠杆定律的总结 4.杠杆定律的总结 a)U、V 、M 三点共线,M 点为U与V点的和点,U(V) 点为M点与V(U)点的差点。 b)分量与合量的质量与直线 上相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
36
二、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
5.杠杆定律的应用 5.杠杆定律的应用 U,V或M点的确定 原料中加入S
x A xS 1
x A xB xS 1
在精馏与吸收中 xA已知,xB=1-xA; yA已知,yB=1-yA
23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问题的提出
三元物系平衡关系 三元物系平衡关系 如何表示? 如何表示?
24
一、三元组成的表示方法-解决方法
利用三角形……
A A A
M
B S B
M
7
二、简单的萃取过程-总结
工业萃取过程由三个基本过程组成,即 (1)混合 使S和F(A+B)充分混合,实现溶质A由F向S传递。 (2)沉降分离 进行萃取相E和萃余相R的分离。 (3)脱除溶剂 E和R脱溶剂得E’(A+B少)和R’ ( B+A少) ,S
循环使用。
8
三、萃取过程特点
-与蒸馏、吸收比较
乙醇-水二元 混合物相图
苯
下层:苯0.017,乙醇0.316,水0.667
乙醇-水恒沸组成:乙醇 0.894 (mol%),水/乙醇≈0.12,加入 苯,形成三元恒沸物,乙醇: 0.23;水:0.226,水/乙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