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法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地理要素。
3.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4. 培养学生对法国地理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
2. 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南部和东部有山地。
3. 法国的气候:主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4. 法国的主要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等。
5. 法国的湖泊和半岛:里昂盆地、图卢兹盆地、科西嘉岛等。
6. 法国的农业:以葡萄、葡萄酒、奶酪等为特色。
7. 法国的工业:汽车、飞机、化妆品等产业发达。
8. 法国的旅游业:巴黎、马赛、尼斯等城市和地区是热门旅游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
难点: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地图教学,让学生掌握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要素。
3. 案例分析法,介绍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特点。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法国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湖泊和半岛等自然特征。
3. 分析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4.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学生感受法国的魅力。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料,探讨法国的地理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法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法国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对法国地理文化兴趣和热爱的培养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法语老师进行法语教学,让学生简单学习法语。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 让学生掌握法国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
3. 使学生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特点。
4. 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2. 法国的地形与气候3. 法国的人口与城市4. 法国的农业5. 法国的工业6. 法国的旅游业7. 法国的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点及文化。
难点: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法国文化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国的经济特点。
3. 文化导入法:通过介绍法国的文化,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法国的地形、气候、人口与城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特点。
3. 分析:分析法国的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如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等。
4. 案例展示:展示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实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法国的经济特点。
5. 文化导入:介绍法国的文化,如美食、艺术、节日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练习题的正确率、作业的完整性等。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工合作、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2. 地图:准备法国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湘教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让学生掌握法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城市、经济、文化等社会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法国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2. 法国的气候特征3. 法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4. 法国的经济特点5. 法国的文化特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
2. 难点:法国的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以及法国的经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法国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
2. 运用地图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点。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法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地图,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法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城市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法国的文化特色,如美食、艺术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法国的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现象。
教案将继续按照您的要求编写,请提供的五个章节要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评价方法:教师观察、学生自评、同伴评价等。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法国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邀请法国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交流。
3. 引导学生进行法国地理考察活动,如查找法国的旅游资料、设计旅游路线等。
八、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2. 地图:法国地图、欧洲地图3. 图片:法国的自然风光、城市景观、文化特色等4. 视频:法国的宣传片、纪录片等5. 网络资源:法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相关资料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章教学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法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3. 研究法国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法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和文化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和简要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法国(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法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状况。
2. 学生通过互联网或教科书等资源,查找法国的相关资料。
讲解法国文化特点(10分钟)1. 介绍法国人的生活方式、饮食惯和节日文化。
2. 分享法国的艺术、文学和时尚等方面的成就。
探索法国的旅游景点(20分钟)1. 学生分组介绍法国的知名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
2. 学生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
拓展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国与中国的异同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了解其他欧洲国家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
评估与反思1. 布置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法国的小短文,介绍法国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资料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
2. 网络资源:法国地理信息、法国旅游景点介绍等。
以上只是教案的大致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细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初一地理《法国》教案: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条件

初一地理《法国》教案: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与边界
法国位于欧洲中西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法国与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西班牙接壤,同时拥有大西洋、地中海和北海三条海岸线。
二、地貌
法国的地貌是由山川、平原、高原和丘陵组成的。
在法国南部有一段连绵起伏的山脉,被称为南阿尔卑斯山脉,最高点是蒙布朗山,海拔4,810米。
在北部,有一些矮丘和低山,最高峰为图尔冈山,海拔584米。
此外,法国还有一些大型平原如巴黎盆地和松果地区。
三、气候
法国的气候因其广阔的地理位置而变化多样。
南部的地中海气候是温暖湿润的,而北部的海洋气候则更加寒冷和潮湿。
在法国西部和中部地区,气候呈温带转型气候,夏天比较热,冬天比较冷。
四、自然资源
法国是欧洲的领导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资源。
此外,法国还拥有大量的森林、水能源、铁矿石、天然气和石油等自然资源。
五、环境问题
尽管法国拥有许多自然资源,但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也非常严重。
大气和水污染仍然是法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法国还面临着森林砍伐、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六、结论
法国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然而,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了解法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步骤之一。
希望我们可以尊重和保护法国的自然资源,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四节法国

第四节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第四节法国[教学目标](一)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二)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三)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五)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2个小标题:“欧洲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与旅游”。
分别介绍法国的经济特征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欧洲的经济大国”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叙述法国的基本概况、地势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法国农业的基本情况和葡萄酒的生产,最后介绍其工业特点。
“文化和旅游”部分既是“经济大国”的补充,同时也是法国的特色,教材用阅读资料“艺术之都——巴黎”来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因此,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如下:本节教材提供了1幅“法国地形”图和3张景观图。
法国地形图设计了6道活动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法国轮廓特点)、定位能力(临海和邻国、城市位置特点)、判断能力(河流流向和地势特征)、归纳综合能力(地形、气候与农业)等;三张景观图分别为“葡萄种植园”、“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
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葡萄种植园风光为其作了注释。
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既是法国首都巴黎的象征,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
这两幅景观图无疑使我们恍如置身其中,来到艺术之都。
本节的补充资料对法国的文化和旅游作了详细阐述,除上述两张景观图外,补充资料还列举了众多的艺术景观名胜和绘画雕刻稀世珍品以及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而这些又吸引了世界最多的游客,文化为旅游奠定了基础,旅游又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条件,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相得益彰。
教学提纲(板书)●一、欧洲经济大国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2.气候与农业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葡萄酒畅销世界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二、文化和旅游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教学重难点]法国的位置、地形特征七年级地理教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法国地形图[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教学过程]新课导人:方案①: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取一瓶法国造葡萄酒,让学生看法语商标,猜测:“这瓶葡萄酒是在哪个国家酿造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法国有感性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2)掌握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3)了解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的特点;(4)掌握法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城市及著名景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法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2)法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3)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的特点;(4)法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城市及著名景点。
2. 教学难点:法国的气候类型及对农业、旅游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的特点;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政治制度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法国。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法国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3. 课堂讲解:讲解法国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分析其对农业、旅游业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法国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部门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发展优势和劣势。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法国的政治制度与其他国家有何不同。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对经济的影响。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完成关于法国的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法国地理知识的掌握。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法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法国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了解法国的主要农业区和农业部门,以及农业在该国经济中的地位。
4. 培养学生对法国工业的认识,了解其主要工业部门和分布特点。
5. 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旅游业特色,以及旅游业对该国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和旅游业。
难点:法国农业和工业的分布特点,旅游业对法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法国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法国的农业和工业为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3.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法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提高认识。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法国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法国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法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法国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并完成相关练习。
3. 课堂讲解:讲解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法国的主要农业区和农业部门。
4. 案例分析:分析法国的工业部门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国工业的发展状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法国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影响,以及旅游业对该国经济的贡献。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国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特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教学内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活动设计:(1)观察法国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
法国的资源丰富,煤铁储藏量大,汽车飞机制造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核电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法国的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了解法国的旅游资源。
一起看看《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欢迎查阅!
《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点。
3、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法国的自然条和社会文化特征,归纳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5、运用资料,综合评价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6、通过学习法国浓厚的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7、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一种和谐、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读图析图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埃菲尔铁塔,问学生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法国)它是西欧三大旅游国之一,有什么吸引我们的? [讲授新课]
1、法国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P81图3-27,看法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什么地方?(地形、气候)(教师总结)(展示图片)“法国地势图”
(学生观察)看法国地势有什么特点?(东南部高、西北部
低)(提问)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别是什么地形为主?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优越性之三: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地形,平原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
〈过渡〉法国有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它的农业怎样?
(课展示)《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2
课题法国
学习目标
1、知
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的发展中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难点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具
多媒体课
教
学
过程
步骤
师生活动
复备
1、导课激情
2、自主学习 (由科代表组织本组成员根据学习提纲完成).同学们你了解法国的哪些历史和文化?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法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经济发展状况等。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材的活动练习和以下预习练习:
1.法国的轮廓有什么特点?
2.法国濒临的海,海湾,海峡以及陆地上的邻国?
3. 通过图分析法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纬度?看法过大部分属于那个纬度区?
4.找到法国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尔卑斯山脉看法国的地势特征?
5.找到法国的重要的河流,塞纳河,卢瓦尔河,罗讷河。
6.法国的第一大城市巴黎,法国的最大的海港马赛,法国的第三大城市,法国的纺织工业中心里昂。
法国的轮廓象正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临陆地。
法国的南部面临地中海,西边临比斯开湾,背面临拉芒什海峡,陆地上的邻国众多,例如: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西班牙。
中央高原位于法国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国的西北部,从地形分布上和分层社色图中可以看出法国的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根据课前预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国。
1、在图3—27上找到法国,看看其国土轮廓有什么特点。
2、读出法国最北端和最南端大致的度数。
步骤
师
生活动
复备
3、激情互动
4、魅力精讲
5、拓展应用
6 、生成创新
法国的塞纳河从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拉芒什海峡,巴黎,里昂,马赛三个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沿河分布或者沿海分布。
学生阅读教材两个段落看一下法国的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状况,法国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此了解温带
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40-60度大陆的西岸,冬无严寒,下无酷暑,降水均匀,基本上没有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十分有力,法国的地形平坦,平原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4/5北部的巴黎盆地成为法国的小麦的主要产区,法国也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法国的农业生产还具有便利的灌溉条,河流汇总多,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这些都能通过学生的知识扩展得到。
法国的另外一种气候――地中海气候,教材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地中海气候类型,地中海的沿岸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少,植物生长旺盛。
在此有必要让学生再次记忆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在了解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再看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种植,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幅图片,进而了解法国的葡萄酒。
法国的资源丰富,煤铁储藏量大,汽车飞机制造让学生了解,法国的核电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法国的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了解法国的旅游资源。
法国法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找出巴黎盆地和中央高原,归纳法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找出法国的气候类型,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介绍法国的旅游业
7、课堂检测
法国的轮廓形状——
法国的气候——和————哥具有什么特点?
法国的首都————坐落在————河畔。
法国的地势特点——
法国有那些旅游资源?
从什么地方反映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河旅游大国?
《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
重点:法国的自然条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
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
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和发达的经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 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
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
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
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
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
1. 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 )A. 山地、丘陵
B.
平原、丘陵
C. 平原、盆地
D.
高原、山地2.
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 )A. 法国 B. 俄罗斯 C. 德国D. 英国
3. 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A. 水电 B. 火电 C. 核电 D. 地热发电
4.读法国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
里属于气候。
葡萄主要产区是,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是海峡 B是
C是域 D是流 E是
城市 F是
(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板书设计】
第四节法国
一、欧洲经济大国
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
2.气候与农业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
②葡萄酒畅销世界
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
了解。
讲述法国经济时,重点突出了其工农业都很发达这一特点,并强调了农业与自然条关系、工业发展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关系。
在讲述首都巴黎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讲讲对巴黎有哪些认识,然后再通过图片和影片的展示,来全面了解它在法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原则,把研究性学习运用于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的创造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通过学习也激发了对地理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地理是真正的“学有所用”。
《法国》七年级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