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的几个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20个简短的名人读书故事

20个简短的名人读书故事以下是20个简短的名人读书故事:1.毛泽东:他总是把书读得支离破碎,从这些破碎的页片里,他总能汲取精华,融会贯通。
2.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鲁迅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一枚金质奖章,但他却卖掉奖章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3.苏秦:为了保持清醒,他用锥子刺大腿,痛感成为他读书的强烈动力。
4.孙中山:少年时代在私塾读书时,孙中山就能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同时开始阅读通俗易懂的小说。
5.巴金:小时候,巴金就被家中藏书吸引,他每天除了看书就是看书,从书中他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6.胡适:胡适小时候酷爱读书,他看书时总是“分秒必争”,因为他认为“时间就是金钱”。
7.贝多芬:为了练琴,贝多芬曾把手指泡在冰水里面来保持手指的灵敏度。
8.李清照:作为一位女词人,李清照从小就在父亲的引导下读完了所有经史典籍。
9.孔子:孔子小时候勤奋好学,他为了拜师求学,“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表现出了对学问的渴望。
10.王羲之: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他的父亲王旷常将王羲之按在池边学书,日子久了,池水尽染。
11.朱自清:朱自清在清华园读书时,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每天都提前到教室去读书。
12.童第周:童第周小时候成绩较差,后来他下定决心要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了大学。
13.孟子: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刻苦读书,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4.杨绛:杨绛小时候喜欢看父亲藏书,她在父亲指导下读完了《左传》《诗经》等经典。
15.柳公权:柳公权小时候写字很差,后来他发奋练字,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16.钱钟书:钱钟书小时候酷爱读书,他的父亲不让他读闲书,他就偷偷地读。
17.王勃:王勃小时候就能写诗作文,他常常构思一整天才能写出一篇满意的作品。
18.李贺:李贺小时候聪明过人,七岁能作诗,被人们称为“神童”。
19.杜甫:杜甫小时候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他的诗歌才华被人们赞誉为“小杜”。
20.荀子:荀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刻苦地学习,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有许多都是通过刻苦读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和杰出的贡献。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和事例:1.匡衡“借书”:匡衡是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由于家境贫寒,家
中没有蜡烛照明,他在自家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这被称为“凿壁偷光”的故事。
为了学习,匡衡不仅“借光”,还“借书”。
他到同乡一个大户人家去做雇工,却不要报酬,只为了有机会阅读那里的藏书。
2.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
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却将奖章卖掉,用钱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难以忍受时,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来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周身发暖,睡意顿消,于是捧书攻读。
3.亚里士多德的刻苦读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科学家
和教育家。
他一生都在刻苦读书和研究,涉猎范围广泛,包括哲学、逻辑、自然科学等。
他的刻苦读书精神使他成为了古希腊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4.爱迪生以书为枕: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
被誉为“发明大王”。
这与他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和查资料,困极了,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
5.牛角挂书李密: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
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看见后与他交谈,觉得非常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这些等闲之辈所具有的。
”。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简短10篇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简短10篇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篇1)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
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孙敬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关于名人读书的小故事(篇2)一九五二年底,六十七岁高龄的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项决定:重新开始学习俄语。
这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董老担任着国家的重要职务,工作极为繁忙,况且年纪又大,记忆力也差了,学习外语该有多困难啊!董老想了个巧妙的办法,他将俄文生词,每五个写在一张卡片上,并风趣地称作一个小队,每十个词称作一个中队,每二十个词称作一个大队。
又把两个大队称作一个联队。
生词写在卡片正面,中文解释写在背面。
随后,象掌握自己的部下那样,先认第一小队,再认第二小队,接着将两个小队合起来认,作为中队检阅多记熟了之后,再认第三、四小队,然后将三、四小队合并作中队检阅,以后再将两个中队合并作大队检阅。
用这种“检阅”法记单词,效果很好。
由于年老记忆力差,一个生词往往花了好大的气力才记住,可是过一会儿又忘了,董老就反复地认、记、背。
有时因为咳嗽得很厉害,医生让他躺在床上休息,可他仍然坚持给生字标重点,即使在病床上也不间断学习。
董老说:“我决不灰心,就是这样搞,记生字,每天总有可能增加儿个。
”十几年后,董老保存下来的外语卡片,上面抄录了一万零五百多个单词,甚至连剧目单、会议签到卡上面也写下了外语单词。
功夫不负有心人。
由于董老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达到了能阅读一般俄文*的水平。
仅俄文版《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一书,董老就读了四遍,抄录了四套生字卡片,共一百零五张,记录单词二干九百二十八个。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20则

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20则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
孔子的学说深受后世影响,他提倡教育和读书的重要性,他自己对于读书更是一直推崇不已。
据史书记载,孔子一生读书不辍,对于书籍的渴求和学习的热情堪称楷模。
2.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戏剧家和诗人。
他的作品数量巨大,深受世人赞誉。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倾注了他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而这些洞察力正是通过他广泛的阅读和对古典文学的研究中获得的。
3.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具有非凡智慧的物理学家,也是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相对论理论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本人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他经常深夜熬夜阅读各种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4. 达尔文(1809年-1882年)查尔斯·达尔文是进化生物学的奠基人,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科学家。
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极大地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
达尔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靠着广泛的阅读和对动植物的观察,最终完成了他的进化理论。
5. 爱迪生(1847年-1931年)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他是现代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共获得了1093项专利。
爱迪生非常注重知识的积累,他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从各种书籍和文献中获取灵感,这些灵感最终转化为了他众多的发明创造。
6. 爱默生(1803年-1882年)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作品影响着世界文学史。
爱默生自己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人,他坚信阅读对于人的启迪和提升非常重要,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7.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精选22篇)

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精选22篇)故事,可以解释为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涵义,同时,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道理或者价值观。
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精选22篇),欢迎鉴赏!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1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他是福州人,清末举人。
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却爱书如命,买不起书,就只好向别人借来自己抄,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还不如死去。
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
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
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
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XX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他曾经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美、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先例,影响很大。
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他与别人合作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
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毛主席的读书的故事: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来看书学习。
他的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名人痴迷读书的故事2苏秦,东周洛阳人。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11篇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10篇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匡衡凿壁借光读书匡衡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
他从小喜欢学习,刻苦勤奋,可是家里却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间学习。
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诵白天读过的《诗经》时,发觉邻居家灯火通明。
匡衡羡慕在灯光下读书的人,他灵机一动,把邻居家的灯火借过来就可以读书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该如何借到光看书,灯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墙上,酷似一个个怪物,怪模怪样地在墙上晃来晃去。
小匡衡灵机一动:我如果在这边偷偷凿个洞,隔壁灯光就能穿墙而过,照射到我这小屋里来,我不就可以借着这点亮光读书了吗?他高兴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找来一把凿子,在墙壁下方偏僻处凿了个小小的窟窿。
顷刻间,灯光照亮了一小块儿地方。
匡衡连忙从床头翻出《诗经》,凑到那一小块儿宝贵的光亮处,专心致志地苦读起来。
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别欣慰,同时又倍感酸楚。
从此以后,匡衡白天帮大人忙田里的农活,夜晚借着那一小束从隔壁人家借来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
【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界条件不是制约我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
但要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要有吃苦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毅力。
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二:鲁迅在三味书屋鲁迅小时候非常淘气。
一天,镇里的戏台正在排戏,鲁迅听到外面的锣鼓声,便在家里坐不住了,趁着父亲不注意,他一溜烟儿地跑到戏台前看热闹。
这时,戏台周围已经挤满了人。
突然,热闹的锣鼓声停了,从后台走出一个人,对台下一拱手说:哪位小兄弟愿意上台?我们让他客串阎王殿里的小鬼。
那些平时非常调皮的孩子这会儿却你推我、我推你地谦让起来。
我来!小鲁迅走上台去,让戏班的人画了个花脸,然后拿起一把钢叉就舞起来,戏台下马上响起叫好声。
他得意极了,舞得更得劲儿了,小伙伴们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鲁迅12岁那年,被父亲送进了一所叫三味书屋的私塾就读。
初入学时,鲁迅对百草园中的那些小精灵非常感兴趣。
名人读书的故事集锦

名人读书的故事集锦阅读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无论是增加知识还是开拓思维,读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于名人来说,读书更是一种重要的习惯,他们通过阅读来获取灵感,拓宽视野,甚至改变命运。
下面,我将为你讲述几个名人读书的故事,展示他们和书籍之间的特殊关系。
1. 夏洛克·福尔摩斯——喜欢侦探小说的天才夏洛克·福尔摩斯被誉为最伟大的虚构侦探,他的聪明才智和非凡观察能力都离不开他的大量阅读。
福尔摩斯几乎涵盖了从哲学、心理学到化学和法律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每当他遇到疑难问题时,他总是能回忆起他在某本书上阅读到的相关知识,从而解决案件。
他的案卷房间中摆满了各种书籍,可见他对阅读的迷恋。
福尔摩斯通过读书培养了深思熟虑的品质,从而在解决复杂的案件中游刃有余。
他的智慧使他成为了推理小说中的经典形象,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阅读是提高智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奥普拉·温弗瑞——书籍改变命运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广播公司欢乐台的著名主持人,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
然而,在她成功的背后,书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童年时代,温弗瑞家庭贫困,但她通过阅读书籍找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
在一个阅读启蒙节目中,温弗瑞爱上了阅读,并开始大量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
她不仅从中获得了知识,还从书本中获得了生活的智慧和信仰的力量。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温弗瑞最终成为了一位家喻户晓的主持人,为数以百万计的观众传递着正能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你的背景如何,通过阅读书籍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书籍是一扇开启智慧之门的窗户,只要你愿意去学习,你就可以在书本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3. 奥巴马——书籍启迪领导力作为美国历史上第44任总统,奥巴马被全世界视为一个杰出的领导者。
然而,在他日常生活中,他依然把阅读作为培养自己领导力的重要途径。
奥巴马几乎每天都会读一本书,他通过阅读各种题材的书籍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热爱读书的名人例子

热爱读书的名人例子
1. 匡衡勤奋读书,小时候家里很穷,连灯都用不起,但是他却想出了在墙壁上凿洞借光读书的办法。
你说这得有多热爱读书啊!这不就像在黑暗中拼命寻找那一丝光亮一样吗?
2. 孙中山先生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读书。
他曾经说过,自己一天不读书就觉得不舒服,这是何等的热爱呀!这就好比每天都要吃饭一样自然又必需。
3. 鲁迅先生从小就热爱读书,在课桌上刻“早”字提醒自己。
他对书的痴迷就如同对自己理想的执着追求一般强烈!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4. 杨绛先生爱书如命,无论生活怎样变化,读书始终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对读书的热爱,就像对一位亲密老友的眷恋。
5. 莫言从小对读书有着强烈的渴望,哪怕条件艰苦,也要想尽办法找书读。
这简直就是对知识有着止不住的渴望啊,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呢?
6. 华罗庚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读书,他对读书的热爱就像沙漠中对水的渴望那般急切。
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读书呢?
总之,这些名人都用他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坚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搜集的几个名人爱读书的故事
1.凿壁偷光
西汉时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幼年时期,家里贫穷,买不起蜡烛,他常常读书读到黄昏日暮,才遗憾地收起书本。
有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什么地方有微弱的光亮射来。
睁眼搜寻,他发现原来是自家墙破,邻家烛光由墙的缝隙中透出。
于是他找来凿子,把墙上的缝隙凿大,果然有了一束亮光。
他拿来就着光束去看,直读到邻家熄灯之后。
由于勤学苦读,匡衡的学问长进很快,后来受到汉元帝赏识,被封为安乐侯,最后当上了宰相。
2.车胤囊萤
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3.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4.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
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
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
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
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
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7.张曜拜妻为师: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
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
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
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
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
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
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
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
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
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9..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10.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1.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
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2.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3.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14.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5.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
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
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16.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向这些伟人学习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