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观察教案40篇

大班科学观察教案40篇

大班科学观察教案40篇《大班科学观察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观察教案40篇!(1)大班科学教案《沉浮》含反思设计背景体育课时,我班的小朋友无意间把球投入了正装满水要用来打扫卫生的桶中,我见球有些泥污,就随手把球往下压,洗一洗,然后松开了手,球马上浮了上来,孩子们很好奇。

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活动过程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

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

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

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

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教案40篇《大班科学活动天气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天气教案40篇!(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一、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云的颜色、形状是多变的。

2、使幼儿初步了解云会变成雨、雪等落下来。

3、培养幼儿关注和探索天气现象的兴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多变的云》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雨、雪是由云变成的。

三、教学准备:平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各种各样的云;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四、教学过程:1、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天上的云※教师:请你们看看现在外面的云?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云会不会移动?怎样移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云的位置移动等变化)想一想,云为什么会移动?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云。

※教师:云会不会变成其它的样子?你有没有见过别的云?是什么样的?是什么时候见到的?(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小结:如下雨前的乌云,阴天的云,傍晚时的云彩等等。

※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云呢?(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不同的云是和天气有关系的)3、借助幼儿用书画面帮助幼儿认识云的多变性。

※教师:这幅图上的云像什么?你们见过吗?分别说说这些云像什么?4、讨论云会变成什么。

“谁知道云会变成什么?”(让幼儿充分讨论、猜测后向幼儿介绍天上下雨就是云变成的,冬天下雪也是云变成的)5、活动延伸:让幼儿去户外观察天上的云,分别说说天上的云块像什么?并把它画下来。

活动反思: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为大班幼儿提供40个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教案。

教案一:彩虹实验目标:探究光的分解现象,了解光的三原色材料:玻璃杯、蓝色、黄色、红色食用色素、白色蜂蜜步骤:1. 将蜂蜜倒入玻璃杯中。

2. 分别向三个杯子中加入蓝色、黄色、红色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3. 将三个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蜂蜜中心,形成彩虹。

教案二:水与油的实验目标:观察水和油的不相溶性质,学习分层现象材料:水、食用油、透明容器、食用色素步骤:1. 将透明容器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

2. 加入少量食用色素。

3. 观察水和油的分层现象,并说明原因。

教案三:橡皮向上浮的实验目标:观察橡皮在水中的浮力材料:橡皮、水盆、水步骤:1. 将水倒入水盆中。

2. 将橡皮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是否浮起。

3. 解释橡皮浮起的原因。

教案四:种子发芽的实验目标: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材料:豆子、湿纸巾、玻璃碟步骤:1. 将豆子放在湿纸巾上,将湿纸巾放在玻璃碟上。

2. 每天观察豆子是否发芽,并记录生长情况。

3. 分析种子发芽的原因。

教案五:制作风车目标:动手实践制作风车,观察风的作用材料:颜色纸、牙签、剪刀、胶水步骤:1. 在颜色纸上剪出方形和圆形,大小各一个。

2. 将方形纸对角线剪开,再对折成三角形。

3. 将三角形的每个顶角都剪到约离底部1/3的位置,形成三个小片。

4. 在三角形底部贴上圆形纸。

5. 在牙签上用胶水固定风车纸片。

6. 吹气或者用风机吹风,观察风车的旋转。

教案六:魔法糖水实验目标:观察魔法糖水的变化,并了解溶解的原理材料:魔法糖、水杯、水步骤:1. 将魔法糖放入水杯中。

2. 倒入适量的水,等待片刻。

3. 观察魔法糖是否融化,水的颜色是否改变。

......(依次类推,共列举40个科学活动教案)通过这40个科学活动教案,大班幼儿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班科学讨论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讨论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讨论活动教案40篇《大班科学讨论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讨论活动教案40篇!(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功能的车》含反思活动设计背景每天孩子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车,他们喜欢在一起发现、讨论车的各种特性“这是公交车,这是小汽车,这是火车……”在《各种功能的车》这个主题中将打破孩子们的认识局限,和他们一起探索车的功能?活动目标1、探索了解各种车的功能。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

难点:统计的熟练程度活动准备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车的模型,有小汽车,洒水车,自行车,摩托车,挖掘机等等。

还有各种废旧的物品,水,土等活动过程(一)开始环节:教师创设环境,幼儿游戏(二)基本环节1、教师示范车的功能的实验,让幼儿观察。

实验一:教师用挖掘机挖去地上的土。

!.快思.教案网出处!教师小结:挖掘机可以挖去地上的土,所以它有挖土的功能,那小朋友说它还有什么功能呢?幼儿回答还可以挖石头,让幼儿自己尝试,体验。

实验二:教师用洒水车挖地上的土,挖不起。

装上水它可以给干燥的地洒水。

教师总结:每种车都有它特有的功能,有它的价值让孩子们做实验,并把实验结果以打勾的方式记录在统计表中,教师进行指导。

(看看每种车是否有相同的功能)(三)结束环节经验分享,进行总结教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各种车不同,也有相同的功能。

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火车等都可以载人,洒水车可以洒水,挖掘机挖土等等。

(四)延伸环节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探索还有哪些车有哪些功能!教学反思当我上完这节课时,我觉得有些不足之处,我感觉有些孩子对有些车还不是很了解,我只是针对哪些了解车的的孩子,没有设计到全体幼儿。

如果让我重新上《各种功能的车》这一课,我会面向全体孩子,在他们熟知各种车名称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分组去探索、去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1. 主题:观察昆虫目标:通过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特征,让孩子们对昆虫有更深入的认识。

活动过程:1)带孩子们到户外或者室内找寻不同种类的昆虫,并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观察。

2)观察不同昆虫的外形,颜色和大小等特征,记录下来。

3)介绍不同昆虫的名称和生活习性等信息。

4)让孩子们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

2. 主题:制作风筝目标:让孩子们通过制作风筝,了解风力的作用和物理原理。

活动过程:1)为孩子们准备好食材和工具。

2)让孩子们根据模板把风筝图案绘制在纸板上。

3)为风筝加上竹签或者木棒,并在四周勾边。

4)为风筝添加尾翼,使它更加稳定。

5)让孩子们在空旷的地方试飞他们的风筝,并观察风的方向和力度对风筝的影响。

3. 主题:探索天文学目标:通过探索天文学,让孩子们了解太阳系和宇宙。

活动过程:1)介绍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利用不同的工具,如望远镜和放大镜等,观察不同天体的位置和形态。

3)让孩子们制作日食和月食的模型,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及过程。

4)利用星图或天空观测仪观察星星的位置和名称。

4. 主题:动手制作火箭目标:通过制作自己的火箭,让孩子们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活动过程:1)为孩子们准备好需要的材料。

2)利用各种可用材料,例如塑料瓶和卡纸,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箭。

3)为火箭添加一些简单的工具,如牙签和绸带,并把倒立的瓶口转入水平方向。

4)让孩子们观察火箭的运行和飞行,并用图表记录影响火箭通行的因素和效果的关系。

5. 主题:探索机械学目标:通过探索机械学,让孩子们了解简单的机械装置和基本原理。

活动过程:1)介绍机械学的基本知识。

2)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简单的机械零件,并带领孩子们制作机械装置。

3)利用乐高积木等制作简易机器人,并让孩子们观察它们的运作过程。

4)讲解简单机械装置的原理和作用,并让孩子们探索它们的应用。

6. 主题:科学实验目标:通过开展科学实验,让孩子们了解科学实验的流程和基本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1)大班科学教案《怎样站得稳》含反思一、活动题目:怎样站得稳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怎样使纸板站得稳的实验,感知不同物体重心的位置不同,激发参加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圆形纸板、方形纸板、不规则三角形纸板、多边形纸板、图书、粗细不同的棍子、牙膏盒、小花片等。

五、活动过程:看一看纸板的形状。

探究的问题。

(1)用棍子把不同的东西稳稳顶起来的位置一样吗?①顶在方形和圆形纸板的中间,能顶起来。

②顶在三角形和多边形物体的不同位置,能顶起来。

(2)用粗细不同的棍子顶相同纸板,在上面放花片,看谁的花片放得多?①粗的棍子顶得多而且稳。

②细的棍子顶得少还不稳。

记录实验结果。

你能让纸板小动物站起来吗?(1)用铁夹子夹住纸板小动物,就可以立起来。

(2)用橡皮泥包住纸板小动物的下面,小动物就站起来了。

(3)把纸板小动物插在泡沫上。

六、拓展思路1、提供积木、易拉罐、瓶子等能搭高的实物,让幼儿比一比,同类物品谁搭得高,说一说为什么。

2、让幼儿利用积木、易拉罐等材料进行搭高楼比赛。

在竞赛活动中使幼儿进一步感知只有将重物放在下面,底面搭得大,才能搭得高,而且不容易倒。

教学反思: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大班科学探索教案4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按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保藏!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知道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同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本身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活动过程: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

猜猜什么?(风车)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本身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本身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1)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2、交流:鼓励幼儿将本身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并且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四、拓展生活经验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活动反思: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领域优质教案【导语】幼儿科学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小苹果树找医生》教学目标:1、倾听故事,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知道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特殊本领,了解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教学准备:1、《小苹果树找医生》课件。

大苹果树婆婆和小苹果树图2、小苹果树、老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画中画了些什么?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一幅画,两棵树,大小不同,苹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一猜为什么树婆婆不高兴2、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不好二、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1、播放录音,要求幼儿认真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苹果树为什么不高兴?小苹果怎么办的?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为老苹果树看病?3、小苹果树到底请了哪些朋友了来给老苹果树看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三、分段欣赏故事,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后,教师提问:树婆婆生病了,身体里长虫子了,小苹果树帮它请的第一位医生是谁?出示喜鹊的图片。

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2、第二段:夜里,小苹果树为树婆婆请的医生是谁?出示猫头鹰的图片。

他给树婆婆治病了吗?为什么?3、第三段:到底是谁给树婆婆看的病?边出示啄木鸟的图片。

怎么看的?4、最后:树婆婆的病被啄木鸟治好了吗?四、了解故事里鸟和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1、提问:故事中的喜鹊、猫头鹰、啄木鸟你最喜欢谁?为什么?2、大自然的鸟类多着了呢,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都是益鸟,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鸟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3、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了解其它鸟的本领。

3、教师总结:喜鹊的本领是捉树叶上的害虫,猫头鹰的本领是捉老鼠和蛇,啄木鸟的本领是捉树干里的虫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3分.1.(23.0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当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成了全球产业界、学木界的高频词。

有研究者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对一种通过计算机实现人脑思维结果,能从环境中获取感知并执行行动的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人工智能并不是新鲜事物。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

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时至今日,研究者们对“智能”的理解仍未形成共识。

但是,正是对“何为智能”这个核心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解答,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层面的发展。

(取材于谭营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人工智能”定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是对一种智能体的描述和构建。

B.人工智能是能感知行动的智能体。

C.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对环境的描述和构建。

D.人工智能是对计算机思维的实现。

(2)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

B.“图灵测试”提出了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判断标准。

C.“中文房间”实验是为了证明计算机无法理解中文。

D.图灵和希尔勒全都认为计算机是可以拥有智能的。

(3)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表现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

B.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

C.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应把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作为研究的内容。

D.三个学派对“智能”的理解不同,因而他们的研究思路也不同。

材料二2018年5月,谷歌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部分)通过了“图灵测试”。

这个消息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当机器越来越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在人工智能的开发过程中,设计者会遇到伦理问题的挑战。

比如著名的“隧道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通过黑暗的隧道时前方突然出现一个小孩,面对撞向隧道还是撞向行人这种进退维谷....的突发情况,自动驾驶汽车会怎么做?自动驾驶汽车依含的是人工智能“大脑”,它会从以往案例数据库中选取一个与当前情景较相似的案例,然后根据所选案例来实施本次决策。

当遇到完全陌生的情景时,汽车仍然会进行搜索,即在“大脑”中迅速搜索与当前场景相似度大于某个固定值的过往场景,形成与之对应的决断。

如果计算机搜索出来的场景相似度小于那个值,自动驾驶汽车将随机选择一种方式处理。

那么,如果自动驾驶汽车伤害了人类,谁来负责呢?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人工智能体作为行为主体对待。

因为“主体”概念有一系列限定,譬如具有反思能力、主观判断能力以及对人类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掌握和遵循,是基于大数据学习的结果,和人类主观意识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人工智能体不可以作为社会责任的承把者。

以上述自动驾驶汽车为例,究竟由人工智能开发者负责,还是由汽车公司负责甚至任何的第三方负责,或者各方在何种情形下如何分担责任,应当在相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制订商业合同进行约定。

人工智能在未来还可能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奇点(singularity)”。

所谓“奇点”就是指机器智能有朝一日超越人类智能,那时机器将能够进行自我编程而变得更加智能,它们也将持续设计更加先进的机器,直到将人类远远甩开。

尽管研究者对“奇点”到来的时间和可能性还有争议,但是不管“奇点”时刻能否真的到来,在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小心被人工智能“异化”。

在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同时,有可能也被人工智能“训练”了。

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活爱好都将被人工智能塑造,人工智能在无形中暗暗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当我们还在为自己的自由意志而骄傲的时候,也许已不知不觉地沦为了数据的囚徒。

面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冲击,上世纪50年代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今天对我们依然有借鉴意义。

这三大定律是:机器人不得害人,也不得见人受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今,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归根结底,人是智能行为的总开关。

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应读始终把对社会负责的原则,放在对技术进步的渴望之上。

人类完全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威胁。

(取材于芮喆等人的文章)(4)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稽,考证。

B.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很难做出选择。

C.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不提供帮助。

D.未雨绸缪:比喻虽然事情不会发生也要做好准备。

(5)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根据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决策。

B.人工智能体的“智能”和人类的主观意识相同。

C.人们认为人工智能的“奇点”总有一天会到来。

D.在任何情况下,机器都应该服从人的一切命令。

(6)根据材料二,下列现象属于被人工智能“异化”的是A.经常使用“健康手环”来检测自己的运动健康状况。

B.工作繁忙无暇做家务,购买智能产品帮助清扫房间。

C.出行全依赖手机导航,丧失了应有的路线识别能力。

D.从事某一职业过久,惯于用行业思维来思考问题。

(7)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2.(19.0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朴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溪,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

如可知,如不可知;如可见,如不可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全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乱之事。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胜月时:季节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事之至也数小事出现得很频繁B.大荒者亡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C.霸者之善著焉霸主的功业很显赫D.赐失之矣赐,你丢失了机会啊(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5)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3.(5.00分)(二)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

【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12.0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