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赫克托尔作为人的表现与其悲剧命运

赫克托尔作为人的表现在与实力明显高于自己的阿基琉斯对决之前,《伊利亚特》是这样记录下这位英雄的言行的:“赫克托尔一见他心中发颤,不敢再停留,他转身仓皇逃跑,把城门留在身后。
”[11]随后,荷马用了“游隼”和“猎狗”来形容阿基琉斯的紧追不舍,用“野鸽”和“小鹿”来形容赫克托尔的仓皇逃窜。
退无可退之后,赫克托尔终于面对了阿基琉斯,在决斗前,赫克托尔明显底气不足地向阿基琉斯提出了要求:“如果宙斯让我获胜,把你杀死,我不会侮辱你的躯体,尽管你残忍,阿基琉斯,我只剥下你那副辉煌的盔甲,尸体交给阿开奥斯人,你也要这样对待我。
”卷22显然,弱者是无法与强者谈条件的,阿基琉斯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赫克托尔已经无路可退,拔出宝剑,和阿基琉斯决一死战。
当阿基琉斯的长枪刺穿赫克托尔咽喉的时候,赫克托尔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阿基琉斯发出了请求——可以说是哀求:“我求你,以你的心灵,、双膝和双亲的名义,不要把我丢给阿开奥斯船边的狗群,你会得到许多黄金、铜块作为赎金,我的父王和母后会给你送来厚礼,让我的身体运回去吧,好让特洛亚人和他们的妻子给我的遗体火葬行祭礼。
”卷22可惜,他的最后的要求也没有被阿基琉斯答应(尽管后者最终在特洛亚国王的亲自哀求下还是归还了尸体),赫克托尔的灵魂带着无限遗憾飞向了哈得斯的冥界。
看到这几段,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以赫克托尔如此的英雄人物,早已经知道了自己必死的命运,为何在死亡到来之前会做出这等惧怕死亡的举动?甚至不顾自己是一军之帅,绕着城墙奔走来逃脱阿基琉斯的追杀?事实上,这正是《伊利亚特》这部“英雄的史诗”在刻画英雄时的成功之处。
和中国传统的那些“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英雄不同,在古希腊的英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人性”。
诚然,赫克托尔早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必死的命运,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然而,当死神的脚步真的走近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有一种本能的恐惧,英雄也是人,当然也会有一种恐惧感。
赫克托尔一方面恐惧死亡(绕着城墙奔逃),一方面尽力坦然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要求如果自己死了能得个全尸),这一对心理矛盾的冲突表现在即将决战的赫克托尔身上,使得读者在觉得他是一个英雄的同时也觉得他是一个人,而他这个“英雄”的形象也更为丰满,更为人性化。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

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总结1.阿喀琉斯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
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
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
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
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
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
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
荷马史诗两大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伦理形象比较之新探

荷马史诗两大英雄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伦理形象比较之新探作者:胡曦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分别是交战双方最具重量级的英雄。
出于种种原因,历来读者喜欢在伦理道德层面上贬阿褒赫。
笔者认为,加在阿身上的一些贬词有失公允,赫也是缺点纷呈的英雄。
本文尝试从处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的视角,从孝爱、情爱等感情的模式,从勇武信义、坦荡磊落等军人行为准则几方面重新评判阿、赫的伦理形象,得出两人都不很符合文明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只是阿更符合野蛮时代的英雄观的结论。
关键词:荷马史诗;阿喀琉斯;赫克托耳;英雄;伦理;道德荷马史诗享誉全球,作为被马克思所称道的“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它不仅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代表着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不仅是人类处在野蛮时代的全盛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非同一般的价值,更包含着古希腊最初伦理道德思想的萌芽,为日后希腊人的伦理道德观,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伦理道德观树立了典范,可算是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活水源头。
[1]荷马史诗乃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在《伊利亚特》里,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分别是交战双方最具重量级的英雄,尤以阿为主角中的主角(按:《奥德赛》中这两位英雄都已离世,主角成了其他英雄,但阿的鬼魂仍有出场,其伦理观、价值观仍有展现,算对《伊利亚特》中其伦理形象的补充,本文也将涉及,故标题用“荷马史诗”不用“《伊利亚特》”)。
尽管赫常被当作阿的衬托或参照定位,可历来读者或出于对胜利的侵略者的愤慨,对失败的反侵略者的同情,或因对阿某些极端行为印象过深,或因认真阅读的是荷马史诗的节选版、改编版而非完整版、原版,往往情难自禁地在伦理道德层面上褒第二主角赫克托耳而贬第一主角阿喀琉斯。
虽也有人从生活和艺术的双重角度出发,评价阿的形象更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富感染力,却仍是以赫比阿品德高尚,性格完美,符合理想的伦理观、普世的价值观为前提的。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形象分析.doc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形象特征。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英雄之一,他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军队最强壮的战士之一。
他的形象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大的战斗能力。
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最强壮的战士之一,他几乎没有对手。
他可以信手拈来地击败任何敌人,并在特洛伊战争中打败了许多特洛伊军队的军官和士兵。
2. 冷酷的个性。
阿喀琉斯是一个冷漠、骄傲和冷酷的人。
他不在乎他的朋友,也不在乎他的敌人。
他只关心自己的荣誉和战斗能力。
3. 美丽的外表。
阿喀琉斯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战士,还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人。
他有一张精致的面孔、金发和蓝色的眼睛。
相比之下,阿喀琉斯的对手——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特征:1. 家庭、爱和卫国的热爱。
赫克托耳是特洛伊王子,他非常热爱他的家庭和他的国家。
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战士,而且是一个聪明、机智和有爱心的人。
2. 高尚的品格。
赫克托耳是一个高尚的人,他不会毫无理由地杀人,也不会愚蠢地挑战更强大的敌人。
他只在有道理的情况下战斗,并且总是尊重他的敌人。
3. 忠诚并魄力十足。
赫克托耳非常忠诚于他的家庭和国家,他愿意为他们而战斗。
而且,他有勇气面对强大的敌人,并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保持镇定。
总的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征各具特色。
阿喀琉斯强大的战斗力和冷漠的个性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战士,而赫克托耳的高尚品格和忠诚使他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国王和领袖。
两个人物在独特的个性中,都表现出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主义和荣誉感。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比较课件

个人命运的思考
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的命运被描绘为受到神明的诅咒和预言。尽管他拥有超凡的战斗力和勇气,但 他的命运已经注定,最终因被暗箭所伤而死亡。这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命运和个体力量
的思考。
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的命运则更多地与家族、国家和荣誉联系在一起。他的死是出于对家族和国家 的忠诚,而非个人的选择。这反映了古希腊文化中对于家族、国家和集体责任的重视。
英勇事迹
赫克托耳在特洛伊战争中 多次率领特洛伊军队打败 希腊军队,最终在与阿喀 琉斯的战斗中被杀死。
02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相似 之处
英雄身份
总结词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们都有着非凡的力量和勇气 ,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亲人而战。
详细描述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希腊英雄,以勇敢和力量著称,而赫克托耳则是特 洛伊方的英雄,同样以勇敢和智慧闻名。两者都是各自军队中的重要领袖。
05
阿喀琉斯与赫克托耳的文学 艺术表现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阿喀琉斯
在古希腊文学中,阿喀琉斯是一 位英勇善战、性格刚烈的英雄人 物,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无畏的
勇气著称。
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是特洛伊战争中的另一位 英雄,以勇敢和智慧著称,在保卫 特洛伊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者比较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在文学作品中 的形象各有特点,阿喀琉斯更强调 个人英雄主义,赫克托耳则更注重 集体主义和责任感。
现代文化中的传承与影响
01
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的故事在西方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勇敢、无畏和英雄
主义的象征,经常被引用在文学、电影、游戏等各种现代文化作品中。
02
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的故事同样也对现代文化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关于责任、勇
外国文学上个人笔记

外国文学1、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共同品质是什么,分析三位英雄形象,阐明古希腊人的英雄观。
共同品质:英雄主义(在责任方面有一定差异)、勇敢超人(骁勇)、荣誉感、自然流露(退战、挑衅、狡黠献计)、正义感(重新出战、劝告阿勒珊德罗斯、劝阿喀琉斯出战)英雄是理想人格的外化,展现人的生活、意志和情感1、自然人性观。
从身体的自然要求出发,肯定性情(在中国,身体是次要的,身体的定位由权力话语决定),并对女性的身体持赞美态度(为了海伦值得一战,只要是真情实感就行,而在古代中国女子一般只具有生殖意义);2、卓越观念:超凡的是最好的,不是以道德作为评判标准。
分三种机制,即情感(美)、认知(理性)、行为(意志),在美上海伦是最好的,在认知上奥德修斯是最好的,在行为上阿喀琉斯是最好的;3、英雄主义2、论述《神曲》的空间立体结构不是线性叙述,相似的空间排列,将同种的人放到一起,每一层有每一层特有的故事,相互独立3、谈谈堂吉诃德形象的思想隐喻性一理想主义,惩恶扬善、爱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将拯救世界的重任归到自己身上,西方的传统;二理想主义的必然失败,,从中世纪神学观念重视荣誉到重视经验,塞万提斯的“戏拟”是为了批判泛滥的骑士传奇,也是为了批判旧思想宣扬新思想,堂吉诃德最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骑士道”4、以《哈》和《伪》为例谈谈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不同观念:人文主义(个人情感)和古典主义(理性、形式)目的:人文主义和现实的冲突;讽刺现实的丑陋伪善文体:悲剧和喜剧滑稽人性格情感:矛盾的行进中的性格(理想与现实)和静止单一的性格(禀性文化性);直接描写(独白、情感复杂、藏在内心)和正面侧面描写结合(清晰而明确,层层递进李健吾云,顺着他已经建立好了的性格,迅速转入行动,把世态喜剧带到大闹剧,又把闹剧和高潮统一起来,做成荒诞也是最好笑的嘲弄)语言:深刻和辞藻堆砌表现虚伪隐喻和转喻:转喻是用同类的具体个别代表一般,如答尔丢夫代表一群表里不一的人,是现实主义;而隐喻是用一类代表另一类,用有形代替无形,如转换成意象,是浪漫主义常用手法。
外国文学史人物形象分析

1、阿喀琉斯形象:阿喀琉斯,是神人结合而生,其母是海神的女儿忒蒂斯,他的母亲得到神谕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死,一是在和平的生活而获得长寿。
然而在他的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积极入世,重视现实,不怕死亡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宁愿在战场上争得荣誉而早死,也不愿意过着和平生活而长寿。
这就是他固执的性格,为了头上的光环而在所不惜,在民众的威望是他心目中最大祈求,他绝不会想到在平凡中老死,只有荣誉和尊严的依托,他必须战斗,在战斗中才会获得他追求的荣誉和声望,以及得到的尊严。
阿喀琉斯性格特征多方面,他孔武有力,而又常如孩子般在母亲面前哭泣,但他珍惜友谊与帕特克洛斯亲如手足,当得知帕特克洛斯被赫克托耳杀死后,他为失去他的至交好友而痛不欲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他远在异乡丧命,我没有援救他,现在我的短促生命对于阿耳戈斯人还有什么用呢?让宙斯和神祗们所规定的命运降临到我头上来吧!”正是这个亲如手足的情感,使得阿喀琉斯在战场上把杀敌报仇,作为对朋友的爱的体现和对敌人的恨,,使他成为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杀,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
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
仇恨在他心中燃烧,发誓把赫克托耳杀死来祭奠好友的亡灵。
在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后,不要凌辱他的尸体。
而阿喀琉斯根本就没有理睬,残暴地把赫克托耳的尸体拴在马后倒拖着围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帕特洛克斯陪葬,可见阿喀琉斯手段的残忍,这都是他把爱完全建立在对朋友的爱的基础之上,但这残忍的手段却令赫克托耳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心伤透彻。
在另一方面,他出于对朋友的挚爱,珍视友谊,对朋友承担义务看得高于一切,反映了他善良温厚的一面。
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前来恳求阿喀琉斯赐还儿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此时的阿喀琉斯刚刚亲手杀死了帕特罗克洛斯的仇人赫克托耳,失去挚爱的悲痛和手刃仇人的快意,以及被普里阿摩斯的请求带来的矛盾心理,正反复在他心头交织。
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 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 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 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当属古希 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最引人注目,他的描写也最为人称道。 相比于以往描写简单,性格单一的人物,阿喀琉斯的性格具有 多面性,十分复杂,甚至相互矛盾冲突。一方面,他是氏族社 会理想的英雄形象,英勇善战,身手矫健,容貌俊美,珍视友 情,重视荣誉,但他也是一个奴隶主的典型,无论国家发生什 么战乱,他只希望保住自己的财产。他时而温柔多情,时而残 暴嗜血,时而自私,时而奉献。之所以这样,因为他本身便是 神与人的后代,具有神性与人性,既有高贵的血统,也有人性 的卑微,而且在希腊神话中,神的性格也并非高贵无私的。所 以阿喀琉斯的性格也是十分复杂的。简单概括之后,让我们 来具体分析他的人物性格特点。
神州文学
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司倩楠
哈尔滨师范大学 150000
摘要:本文多方面分析了阿喀琉斯的文学人物形象。包 含英勇,残暴,善良,固执,单纯,自私,荣誉感的多方面情感, 有的甚至互相矛盾,但这正体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只 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同时对阿克琉斯的人物分析对今后创造 更饱满的人物形象也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浅析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神州(中旬刊) SHENZHOU 2014(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enz201408011.aspx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而他的残暴也 可见一斑。
但阿喀琉斯也是善良的。 在杀死赫克托耳之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央求归还 尸体,当阿喀琉斯看见普里阿摩斯苍老的脸庞时,他想起了自 己的父亲。他抚摩着特洛伊国王的额头,劝慰老人,为自己凌 辱尸体的行为道歉。他亲自清洗了赫克托尔的身体,将其放 在车上,并承诺十二天之内不会攻城,因为他要给特洛伊人足 够的时间悼念他们的英雄。 这时的阿喀琉斯不是一位残忍的杀人魔,而是一个孝顺 的儿子,可靠的兄弟,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者。 善良与残暴这两方面的性格特点使阿喀琉斯的人物形象 更加饱满。 三、固执与单纯 早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众神给他的预言便是“要么平平 淡淡,幸福长寿,要么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被人膜拜,但如流 星一样生命短暂。” 显然,阿喀琉斯选择了后者。在战争发生之前,许多征兆 都显示他将在战争中丧生。他的母亲也竭力阻止他,然而阿 喀琉斯是固执的,他坚持参战,这是一种英勇,也是一种固执。 战争的最后,所有人都劝他不要进入特洛伊城,因为按照 预言,他会死于这场战争的最后一箭。然而他又不听这些劝 告,进城冲杀,结果命丧帕里斯的箭下。 他又是单纯的,无论是凌辱赫克托尔的尸体,还是屠杀特 洛伊人民,都只是为了复仇。有人曾说:“阿喀琉斯死前是一 个英雄,死后也必定是一个伟大的灵魂”。阿喀琉斯听后,只 是静静地说了一句:“我宁可在人间当奴隶,也不愿在阴间当 国王。”他只是想单纯地活在人世。 正因为他是单纯的,所以他固执地追求着自己认为对的 事情,固执地无视别人的想法和建议,固执地只按照自己的想 法做事。 他的固执与单纯是相辅相成的。既是优点,让他建功卓 著,无人匹敌,又是缺点,让他陈尸在特洛伊城下,让他始终无 法摆脱自身的命运。 四、自私与荣誉感 战争的第十年,因为阿伽门农抢占了他的女囚,他愤然退 出了战斗,并来到海边向母亲祈求,要求给予希腊军队以惩 罚。 作为一名将领,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情而不顾民族的利 益,可见他的自私之心。 在帕特洛克罗斯被杀之后,他将所有的愤怒都迁怒于特 洛伊人,而不曾想过正是自己的自私才导致好友的死亡。 而他如此自私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极强的荣誉感。作为 一名英雄,他认为自身的荣誉是最重要的事情,高于民族的利 益,他走入战场只是为了留名千古,而不是为了国家而战。 《伊利亚特》中对阿喀琉斯的塑造达到了描绘人物的新的 高度,与以往的“扁平人物”有了质的不同,亚里士多德也评价 阿喀琉斯是悲剧英雄的开端,对于以后的文学人物的塑造更 是有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 在 西 方 国 家 阿 喀 琉 斯 的 人 物 形 象 不 断 被 人 们 分 析 ,传 颂。正因为阿喀琉斯是一名英雄也由于在他在古希腊神话中 的性格多样性与复杂性使得他成为以为饱满的文学人物。现 在国内对于阿喀琉斯的研究也在逐步升起。对未来的人物形 象塑造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认真阅读《大学语文》(一年制下册)第五单元《伊利亚特》(节选·赫克托尔之死),结合《西方文学十五讲》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完成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及思考:简要分析阿喀琉斯及赫克托尔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中你更欣赏谁?请阐述你欣赏的理由。
作为古希腊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伊利亚特》因其广阔的社会背景、奇特的想象、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的人物刻画而成为古代叙事史诗的代表作。
这部史诗又被称之为英雄史诗,因为它描写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在这些英雄中,有两个英雄让我记忆深刻:第一个就是阿喀琉斯,他是爱琴海女神忒提斯和人间的国王佩琉斯结合生下的孩子,有着太阳神般的鬈发、刚直的鼻子、坚强的下巴以及魁梧有力的身躯和非常高强的武艺,他是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一个有着强烈冒险精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先知的警告让他的母亲担忧从而将他化装成女孩子但是却被俄底修斯轻易认出,或许从出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第二个是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耳。
他是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各自命运的悲剧。
作为一敌一我,他们俩注定会在战场上相见,最后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琉斯决斗时死在阿喀琉斯的手里,而阿喀斯也因“阿喀琉斯之踵”而被帕里斯之箭射死。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长篇史诗的人物应该是民族精神的充分代表,但主人公要以自己的个性表现民族力量的充沛、民族的根本精神的全部诗意。
不仅荷马的阿喀琉斯是这样,我认为赫克托耳也是如此。
下面,我就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阿喀琉斯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作为古希腊第一勇士,伟大英雄帕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后代,而且从小又接受着半人马喀戎的教导,阿喀琉斯的英勇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而在《伊利亚特》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共同展现出了一个英勇无畏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正面来说:阿喀琉斯武艺高强,在战场上连连获胜,以至于特洛伊士兵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心惊胆战、魂飞魄散。
无论是他在十年的征战中率领船队攻下了十二座城市,劫持克律塞伊斯,逼死国王的战功,还是与赫克托耳的决斗,都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
从侧面来说:当阿喀琉斯由于女奴事件罢战的时候,特洛伊人的攻击使希腊人死伤无数,一改之前大举胜利的局面,从阿喀琉斯罢战后希腊人的溃不成军充分说明了阿喀琉斯的英勇善战。
二、忘我的残暴
从阿喀琉斯的第一次愤怒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渴望战斗,渴望冒险,在他愤怒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残忍。
当阿喀琉斯的朋友被特洛伊人杀死的时候,他愤怒之极,一路杀过去以至于尸体堆成山,就连河道都被尸体阻塞了,当河神出来劝和的时候他甚至提起长矛去刺杀河神。
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决斗之前,赫克托尔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对手,便恳求胜利者不要凌辱失败者的尸体,但被阿喀琉斯一口回绝。
在战斗结束时,阿喀琉斯剥下赫克托尔血淋淋的甲衣,并用牛筋穿透他的双脚,一路驾着马车,拖着尸体,扬长而去。
战斗前后,他都没有给予他的对手足够的尊重,赫克托耳如同一只小鸡一样被身为鹰的阿喀琉斯斩杀。
三、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
在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之后,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央求他归还尸体,当阿喀琉
斯看见普里阿摩斯苍老的脸庞时,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他抚摩着特洛伊国王的额头,劝慰老人,并且为自己凌辱尸体的行为道歉。
他亲自清洗了赫克托尔的身体,将其放在车上,并承诺十二天之内不会攻城,因为他要给特洛伊人足够的时间悼念他们的英雄。
无论是阿喀琉斯和朋友之间的温情,还是他对于特洛伊老国王的歉意,我们都不难看出这时的阿喀琉斯不是一位残忍的杀人魔,而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可靠的兄弟,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者,只是这种天真温和善良的情绪被他对于战争及冒险的渴望所压抑。
四、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敏感
战争的第十年,因为阿伽门农抢占了他的女囚,阿喀琉斯愤然退出了战斗,并说我绝对不会为你们再打仗,因为我不能被你们瞧不起。
从这以后,不论特洛伊人怎么攻打希腊,希腊人又是如何的死伤无数,阿喀琉斯就是按兵不动。
作为一名将领,因为这么小的一件事情而不顾民族的利益,可见他的自私之心。
还记得在帕特洛克罗斯被杀之后,他将所有的愤怒都迁怒于特洛伊人,而不曾想过正是自己的自私才导致好友的死亡。
而他如此自私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极强的荣誉感。
作为一名英雄,他认为自身的尊严和荣誉是最重要的事情,甚至高于民族的利益,可以说他走入战场只是为了留名千古,而不是为了国家而战。
个人本位的核心,以及英勇善战、忘我的残暴、潜在的天真温和善良和对于个人尊严及荣誉的敏感构成了阿喀琉斯这个人物形象,而正是因为这些,才给我们展现出这是一个人,一个完整而富有生气的人。
赫克托耳形象分析:
一、英勇善战
与阿喀琉斯相类似,作为普里阿摩斯王的儿子、特洛伊的王子、特洛伊第一勇士,被称为“特洛伊的城墙”的赫克托耳在战争中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英勇善战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心思缜密,善于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策略以达到最终目的。
比如在某次战争中,“赫克托尔十分焦急,他调集军队猛攻壁门,并举起一块巨石,投向那壁门。
门板碎成木片,他第一个冲了进去,他的战士也随之猛冲,希腊人惊慌万状,纷纷逃到楼船上去”,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骁勇与果敢。
二、重情义
赫克托耳爱家人,爱兄弟,爱妻子儿子。
当他的弟弟帕里斯带走了希腊的王后从而引发了连续10年的特洛亚战争的时候,为了收拾他弟弟的烂摊子,他义无反顾地拿起了盾牌和长矛。
他爱他的孩子,爱他的妻子,在他出战之前,他跟他的儿子温柔的告别,他把儿子抱在怀里抚弄着,一边向宙斯和其他的神祷告起来,通过这些文字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即“铁汉柔情”。
他是一个战争英雄,同时更是一个慈父,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兄弟,一个好儿子,他不是为一个人而战,是为了他的国家,他的子民,他的家人而战,他肩负着责任,他因背负着责任而战而更让我敬佩。
三、为人民及国家的荣誉而战
赫克托耳爱他的家人,爱这片生活的土地,更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因此为了捍卫这片土地,为了保卫家园,他必须为荣誉而战。
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他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同时对敌我双方实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因此,当阿喀琉斯来和他决斗的时候,即使他知道自己获胜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依旧拿起来长矛和盾牌,他没有躲避,没有退缩,正如
一句话说的那样:“凡人中的精英,不应回避生活的挑战。
”
四、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
史诗中的很多描写突出了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本位思想,即鼓励人们遵从自己的欲望,直白的表现出对权力的追逐和对欲望的渴求,于是有了阿喀琉斯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过分看重与敏感。
而赫克托耳的以人为本,是指他站在人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史诗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赫克托耳听从先知的忠告,先是到部队巡行,鼓励将士们的斗志,让他们稳住,不要退却;然后又回到城中组织长老和妇女向神祈祷。
这正体现出赫克托耳把这种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的思想放到了战斗中,因此他的形象更为高大,他是与全城人民的生命联结在一起的,因此当他死亡的时候也就显得更加的悲壮。
总的来说,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的形象有相同的部分,也有截然不同的部分,相比之下,我更加欣赏赫克托耳,理由如下:
一、虽然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是战场上的战神,但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阿喀琉斯可以说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英勇突出表现为个人的勇猛,而这种勇猛中往往带着残忍和血腥,我认为他的胜利只是个人对于荣誉的欲望的一种表现。
与之不同,赫克托耳的英勇是建立在与战士的浴血奋战上的。
“赫克托耳身体复员后重返战场,率领特洛亚人冲破了希腊人的阵势,把他们重又杀退到船舶边”。
在史诗描写中,赫克托耳出战过大大小小的战争,无不是他带领着将士们奋力杀敌的场面,描写壮丽而感人。
所以,我更喜爱赫克托耳式的英雄,他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英雄是真真切切存在于世界上的。
二、虽然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都重视感情,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阿喀琉斯的重情主要体现在他重视友情上,就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一样特别仗义,比如:“阿喀琉斯得知帕特洛克罗斯的死讯痛不欲生,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他用双手抓起地上的黑土,把它撒在自己的脑袋上;他又用土涂他那美丽的脸庞,然后滚在地上,像个被打倒的巨人似的躺在那儿”。
从这一段描写中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阿喀琉斯听到朋友被杀害后的悲痛和绝望,以及他的纯粹和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气。
阿喀琉斯身上没有所谓的国家荣誉意识,所以他会为了一个女奴和主将阿伽门农闹翻并拒绝出战。
这也是他与赫克托耳区别的地方,后者因为背负着责任而战并且从不逃避从不退缩从而更让我敬佩。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