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复习: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经常使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方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实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一、比方(1)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比方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3)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酿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方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比较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 ①做人既不成翘尾巴,也不成夹着尾巴。
(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三、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 ①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一、知识讲解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2.拟人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3.夸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4.排比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5.变向对不起啦!找不到,也听不懂。
6.反问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7.引用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9.顶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10.借代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11.对比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课文以及我们自己日常写作时会用到的啦,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把____比作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作用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
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拟人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将(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事物)____的特点,流露出作者____的感情。
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夸张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增强作者的思想情感。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排比修辞手法及作用【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可感(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简洁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8)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引出要表达的内容。
(9)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一、比喻(1)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3)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二、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三、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四、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1.比喻: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通过描写相似之处来达到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形象,使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句:她的笑容如阳光一般温暖。
2.比拟: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对比来突出被修饰对象的特点。
比拟可以用于形容人物特征、情感和景物等方面的描写,以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句:他虽为铁面无情的警察,却有一颗如黄金般温暖的心。
3.拟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抽象的概念或动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能力,以增强描写的表现力和形象感。
拟人可以使物象更加生动、有趣,也方便读者对其进行思考和理解。
例句:夜幕低垂,星星似乎在窃窃私语。
4.夸张: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夸大或渲染,以加强表达的效果。
夸张可以使文字更加鲜明、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例句:他的身高可以媲美一座高山。
5.排比:在同一句或相邻句中使用相同结构的词语或句子,以使表达更加连贯、鲜明和有力。
排比可以使修辞效果更加突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例句:爱情需要真诚、付出和理解。
6.反问:以问句的方式来表达说话人的观点或引起对方思考。
反问可以激起读者的思考和探索,增强修辞的说服力和抒情性。
例句:难道生活只有苦难吗?7.借代:用一个词来代替另一个词,使句子结构更加简洁、明了。
借代可以通过简化句子结构来保持流畅和紧凑,同时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句:他的大脑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8.对仗:在语言中通过平衡配搭、对称的句子结构来达到修辞目的。
对仗可以增加句子的节奏感和音调,使语言更加优美和和谐。
例句:风轻轻吹,雨纷纷下。
9.比较:通过对事物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对比,使句子更具说明性和感染力。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关系。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湍急的江水,嘹亮而动听。
在这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中,比喻、比拟、拟人等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的比较和形象描绘来增加修辞效果。
夸张、排比等通过对事物的夸大或相同结构的运用来突出表达的效果。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修辞手法是修辞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作者在表达时所使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表达的力度和说服力。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和定义。
一、比喻作用: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观点。
定义:比喻是通过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将一个事物用另一个事物来说明,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二、拟人作用: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定义: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思维、感情和行动,使其具有生命一样的形象和特征的修辞手法。
三、夸张作用: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和情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定义:夸张是指在表达中对事物的特征、情感等进行放大处理,以增强表达的效果的修辞手法。
四、对比作用:通过对两个事物的对比,突出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增加表达的力度。
定义:对比是指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表达作者的观点的修辞手法。
五、排比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结构或相似意义的词语或句子,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定义:排比是指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词语,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的修辞手法。
六、反问作用:通过提出反问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加表达的深度和说服力。
定义:反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并不期望得到回答,而是通过问题本身来表达某种观点或强调某种情感的修辞手法。
七、设问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读者思考,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定义:设问是指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八、比较作用:通过比较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定义:比较是指通过对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的修辞手法。
九、揭示作用: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特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常见11种修辞手法的定义与作用讲解课件共24张PPT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 水都要流出来了。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八、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脚步近了。 坚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
反问和设问的区分
设问是有问有答,不表示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 反问是作者提出问题,表示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下雨了,难道你不应该打把伞吗? 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难道我们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母亲吗?
05/ 07/
06/ 08/
九、对偶
•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
十、引用
•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的“长生果”》
十一、借代
• 红领巾欢快的跑过来了。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定义: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事物人的感情、动作神态等。
树上的小鸟在高声歌唱。 樱花舒展了笑脸。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 我来分一分~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 每条岭都像慈母那样的温柔。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 兴安岭多么像少女那样打扮自己。
三、夸张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教室里静得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 • 这地方只有巴掌大 • 妈妈在炒了一大桌的菜,我馋的口水都 要流出来了。
修辞手法
一个小姑娘, 生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荷花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
设问、
、 、
、
一、比喻
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易懂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特点: 三要素:本体+喻体+比喻词 两个事物有相似点 但是本质不同
比喻词
月亮像个玉盘
本体 喻体
一、比喻
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 明喻:甲像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好像、像、仿佛、似、宛如......
• 暗喻:甲是乙
本体+喻体+比喻词
是、变成、构成........
• 借喻:甲代乙
喻体
一、比喻
说出下列句子的具体作用: 他长得像他爸爸。
Hale Waihona Puke 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爱打篮球。 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他好像出去了。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山东有很多特产像花生、大枣、木耳等。
二、拟人
• 借喻重在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似性,借代是物体本身就有的特征。 • 借喻可以改成甲像乙,借代不可以。 • 荷叶上的明珠晶莹通透,在上面翻滚着。 • 她希望长大以后当一个白衣天使。 • 星空中银盘高挂 。
练兵
• • • • • • • • •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越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唱歌,小草在翩翩起舞。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四、对比
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苹果比李子更甜。
夸张:突出特征、语言生动
六、设问
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 的细微的声音。 他的成绩为什么会进步?当然是因为 他勤奋努力。
七、反问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
•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操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