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6 解决问题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6 解决问题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6 解决问题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6 解决问题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教学内容跟生活密切相关,五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设计利用课件出示例题,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

2.放手让学生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尽量放手让学生探究,只有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取值方法。之后,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两种方法的使用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直接引出新课内容,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1),学习“进一法”。

(1)理解题意,列式计算。(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引导学生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并独立列式计算。 2.5÷0.4=6.25(个) (2)设疑:我们求得的结果是 6.25个瓶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找到6.25个瓶子吗?符合生活实际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子”,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

(3)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准备几个瓶子?为什么?

(4)学生汇报讨论的情况:瓶子不能有6.25个,应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应是6个,但是6个瓶子不能装下2.5 kg 香油,只能装2.4 kg,剩下的0.1 kg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5)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字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的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2.教学例10(2),学习“去尾法”。

(1)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并列式解答。(课件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王阿姨用一根25 m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 m 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2)设疑:礼盒数能用小数来表示吗?

(3)小组讨论: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结果是17个礼盒,但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并向全班汇报:因为 1.5×17=25.5(m),丝带不够,所以这里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

都要舍去,取整数16,即只能包装16个礼盒]

(4)小结:在这道题里,出现了满5也要把尾数舍去的情况,我们把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3.回顾反思,明确方法。

(1)观察例10中的两道题,小组讨论一下:对于取商的近似数,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小组讨论后选代表汇报,互相补充。

①第(1)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进1取整数。②第

(2)小题,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尾数取整数。

(3)师生共同总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4.举例升华。师: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数的例子吗?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幸福小学有382人要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2.一根长10.5米的木料,先截取等长的5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出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教材41页7、8题。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10 (1)2.5÷0.4=6.25(个)≈7(个)(进一法) (2)25÷1.5=16.666…

(个)≈16(个)(去尾法)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