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new)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碳循环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参考答案】C学霸推荐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来驱赶鸟类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1.【答案】B【解析】化学信息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而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2.【答案】C(1)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二)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二)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2.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B.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行为信息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定期焚烧落叶,有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散失,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体内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光敏色素是存在于植物叶、芽中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感受多样化的物理信息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以CO2的形式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循环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二、非选择题8.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所示。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47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参考答案】B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2.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信息素B.温度C.有机酸D.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萤火虫发出的光B.蚊子飞翔时发出声音C.豪猪遇敌时竖起体刺D.昆虫释放的性激素5.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会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有机酸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 正确。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碳循环模式图,说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阐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一、碳循环(阅读P 100-101)1.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 、H 、O 、N 、P 、S 等。
(2)过程:无机环境 元素元素生物群落。
2.范围:生物圈。
3.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 2的形式进行。
(2)图解(3)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②产生危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P 103) 1.区别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是单方向的。
2.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阅读P 102-103)1.案例1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对照组不做处理含有微生物,实验组应不含微生物,应进行灭菌处理。
2.案例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分解淀粉的微生物的有无,A 组土壤浸出液含有微生物,B 组烧杯中加入的液体应不含微生物,因此可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判断正误:(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 )(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 )(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 2形式进行。
(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5)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一般的生态系统。
( )(6)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
(新教材)高中生物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参考答案】B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2.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信息素B.温度C.有机酸D.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萤火虫发出的光B.蚊子飞翔时发出声音C.豪猪遇敌时竖起体刺D.昆虫释放的性激素5.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会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有机酸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 正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了解物质循环(碳循环)1.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020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上月考改编)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时期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A ×1014×1014B ×1014×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说明此时海洋在调节大气碳含量中无作用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3.(2021辽宁盘锦二中高二月考)碳循环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最主要部分,如图是碳循环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①过程的加剧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主要是控制该过程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③过程,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①②③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循环转移、利用和释放4.(2021河北邯郸大名一中高二期末节选)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示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至少答出2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经典例题-天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5.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
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怎样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 D ) A.两同学的说
法都有道理 C.只有甲同学
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D.
的说法有道理
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6.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由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不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被E食用而处亍第二、三、四营养级
13.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
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
食短缺问题
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10.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不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无机环境的 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1.现在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不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丌正确 的是( B ) A.增加自养生物的数量有利亍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不异养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 C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丌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D.图中应该增加异养生物a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
12.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丌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呾农作物都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B.食用真菌呾沼气池中的 微生物都属亍分解者 C.通过对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试图通过物质循环呾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
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
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
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参考答案】B
学信息;因此②③④都属于物理信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学霸推荐
1.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3.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
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
称为
A.物理信息
B.营养信息
C.行为信息
D.化学信息
4.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5.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答案
1.【答案】B
【解析】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都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吸引雄蛾前来交尾,其分泌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故选B。
5.【答案】A
【解析】蚜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使邻近的蚜虫逃避敌害,属于种内互助;该过程传递的信息是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