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紧接生态系统的结构之后的内容,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因而学习本节后对下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从知识储备看,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等,内容比较抽象,联系的知识相对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示的分析,进行能量流动图示的识图、分析和相关的计算。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够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分析常见的具体事例。

3.通过定量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概况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4.通过资料分析、教师讲解,能够准确表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2.基本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基本思想(通过“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实例,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过程。

能量的源头:阳光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输入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各级消费者的同化量(二)过程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现存量)能量流动的总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向流动: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特点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四)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其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高二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二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0%-20%
课堂练习
1、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
化的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 、 b 、c之间的关系是( B)
A.a=b+c
B.a>b+c
C.a<b+c
D.a>b=c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B.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62.8 12.6
出入比 (传递效率)
13.52%
20.06%
知识讲解
③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是百分百地流到下 一营养级?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
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 一部分作为遗体或残枝败叶而被分解者所分解。 还有一部分进入下一营养级(被捕食) 。
D、③生生产者态所系固统定的的能太量阳能流动过程图解:
知识讲解
3.能量流动的过程小结
输入:
能量的最终源头:
太阳能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 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传递: 转化:
能量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
太阳能
光合作用
化学能
呼吸作用
热能
散失: 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 以热能散失
知识讲解
粪便 (未同化)
初级消费者 摄入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5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堂练习
4、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 的种群数量变化。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 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
A.Ⅳ B.Ⅲ C.Ⅰ D.V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太阳
植物呼吸作用
残枝败叶等
初级消费者捕食
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散失
生产者固定 的太阳能 (同化量)
遗体、 残枝败叶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暂未利用
分解者
初级消费者摄食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捕食
同化
粪便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作用
同化
残骸 分解者
次级消费者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解 者 利 用
遗体 残骸ຫໍສະໝຸດ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呼 吸 散
二 营 养 级




次级消费者

散失
摄入

...
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产者
残枝败叶等 分解者
未利用 327.3
1、分析和处理数据
太阳能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未 固
传递效率= 上某一营营养养级级的的同同化化量量×100%
定 试计算: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3.5%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精品课件

2.逆推类型: A B C
D
若D增重10KG,至少(或最多)消耗A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至少按最大效率(20%)计算 最多按最小效率(10%)计算
3.上述能量传递效率是指各营养级之间的比例,一般 为10%—20%,若题目中给出具体值,按具体值计算。 若在食物网中有:A B C
在计算时,应将B、C看做同一营养级来对待,流向
5、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的来源:同化量 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呼吸消耗 6.能量流动的终点: 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的形式散失
03
能量流动的特点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和 未被后一下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数据分析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 个营养级) 62.8
营养级 生产者
流入能量 464.6
迁移创新
1、如D鱼体重增加1kg,所需浮游至少需要植物约 125kg
能量传递效率的含义与计算:
在一食物链中,若求某营养级
获得最多能量,一般取20%作
为传递效率;反之,取10%作
为传递效率。
迁移创新
1.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 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和规律, 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老虎在生态系统 中几乎是最高营养级,通过食物链(网)流经老虎的 能量已减到很少的程度。因此,老虎的数量将是很少 的。故“一山不容二虎”有一定的生态学道理。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 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01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过程。 “输入”——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是能量
输入主要途径
“传递”—— 生态系统内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精品ppt课件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
•自身呼吸作用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122.6
96.3•暂未利用
7.5
能量传递效18率.8 10%~20%
生产者 464.6
13.5%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20%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 生5态章系第统2节的能 量生流态动系课统件的2能优量秀流pp动t 课件课件(共22张PPT)

养级流向下一营养级

点 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研究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 意义 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思考与讨论 1、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 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 如果是, 有没有例外?
小鸟 昆虫 树
数量金字塔
2、能量在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按照该效率计算:若流经某食物链的总能量为A,则第
未 固
293
2.1 29.3
微量
5.0
12.5
单向流动: 不可逆向,不可循环
食物链中捕食关分系解不者可逆转, 呼吸散失的热能1不4.能6 再被利用
未利用 327.3
能量金字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 生5态章系第统2节的能量生流态动系课统件的2能优量秀流pp动t课件课件(共22张PPT)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 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 制的图形。
分解者 散失(分解者分解)者
残骸 分解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 生5态章系第统2节的能 量生流态动系课统件的2能优量秀流pp动t 课件课件(共22张PPT)
能量流动的过程
起点: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可以从“问题探讨〞引入,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作必要的提示: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基本涵义。

然后,提出怎样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在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的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研究能量流动可以是在个体水平上,也可以在群体水平上。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这种将群体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系统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理解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本节后面的内容。

研究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从一个种群流动到另一种群时,需要考虑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多方面的能量值,以某动物种群捕食种群A为例,可用图5-4表示。

图5-4 能量流动的分析可以借助于某一具体的食物链,让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

教师可概括:〔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

提醒学生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

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

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如何流动的,这是许多生态学家关注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共29张PPT)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1942年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
资料分析
营养级
1、2:
流入能 量 464.6 62.8 12.6 14.6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 个营养级)
出入比 13.52% 20.06%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分解者
62.8 12.6
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大范围内? 某一营养级得到的能量 传递效率 = 10%-20% 上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 的能量流动。
学习目标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2.能量流动的起点、途径和流经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 3.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4.能量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能量流动的分析
就一个生物个体(如人)而言,能量是如 何输入、储存和散失的 能量输入 个体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输入
个体1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个体2
个体3

能量流动的分析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4页“能量流动的过 程”2个自然段,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能量的来源是什么? 2.能量是如何输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途径)是什么? 5.能量的散失形式?

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考纲分析本节复习课内容为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新课程考纲对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要求均为Ⅱ,即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能量流动”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常与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知识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

通常以图表的形式呈现,侧重能量的去路、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的效率。

复习时要通过整合教材要点,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相关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说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利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所学的能量流动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识图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科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2)分析“提高有机生态农业园收益”的措施,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1. 复习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 复习难点(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2)应用能量流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通过必修3新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能量流动的过程,但学生掌握的是彼此相对孤立的有关能量流动的知识点,知识网络的构建还不完善,而且距离学生新课的学习时间较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部分知识有所遗忘,所以,需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同时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学生已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0%×20%=1Kg
即x=25Kg
3、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 结合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计算: 猫头鹰
牧草


如果牧草固定了1000焦耳的能量, 则
猫头鹰最少能获得___1___焦耳能量, 最多
能获得__4__0__焦耳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
某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传递效率=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呼吸作用
未利用
122.6
327.3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特点 (1)单向流动 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
1、各营养级生物会因呼吸作用而 散失部分能量
2、各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 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3、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 或遗体残骸等流入分解者
2、能量传递效率
不超过五个,为什么?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 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 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 过4—5个营养级。
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 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 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 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 金字塔。塔基是生产者,塔 形是正锥形。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能
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
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能量传 递效率是对整体而言,不能用于某一次具体的摄食 过程) (2)“至少需要”、“最多利用”——20%,选最短食物链
“最大消耗”、“最少利用”——10%,选最长食物链
× 10%=
÷ 10%=
× 20%=
÷ 20%=
3、生态金字塔
思考讨论: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
为( A )
A. 0 B. 10%m C. 10~20%m D. 不知道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P95资料分析
太阳能
分解者
12.5
14.6
2.1
微量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293 96.3
18.8 29.3 7.5 5.0
当堂练习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C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 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 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 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
最有效的利用。
沼气池
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 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 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残骸 呼
散 失
a. 被分解者分解;

次级消费者
b. 流向下一营养级。
散失
摄入
c. 未被利用部分
2.级消费者
呼吸散失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次级消费者摄入 遗体、 分解者 残骸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呼吸散失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呼吸
输入 生产者
呼吸
初级消 费者
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摄入的能量:
粪便
粪便中的能量(未被同化的能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初级消费者 摄入
该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
属于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同化
同化量的去向:
分 解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呼吸消耗(散失);
者 利
遗体
用于生长

⑵ 本营养级个体自身生长、发育

发育和繁殖
繁殖的积累(储存)。
根据“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计算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
太阳能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肉食性动物 12.6
未 固
传递效率= 上本一营营养养级级的的同同化化量量×100%
定 试计算: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3.5%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0%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温故而知新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它的功能?
食物链和食物网 它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 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的过程。
结论: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题型1、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效率倍数计算题
例题1: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
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D )
A、10kg B、28kg C、100kg D、280kg
题型2、有关“至多”“至少”的相关计算
假设有这样一条食物链A→B→C→D
(1)如果D营养级净增重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量?
至多需要A营养剂的量?
至少:X*20%*20%*20%=M 至多:X*10%*10%*10%=M 例题2:在绿色植物→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猫 头鹰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绿色植物_2_5_k_g__Kg。
(10)同化量/流入量/输入量= 摄入量-粪便量
及时巩固
1、若鹿的进食能量为100%,其粪便能量为36%,
呼吸能量为48%,则鹿的同化量为( A )
A.64% B.84% C.16% D.52%
2、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羌螂专以大象粪 为食。如果在某段时间大象所同化的能量为 m,则这部分能量中可以流入羌螂体内的约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
呼吸
呼吸
呼吸
呼吸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 解者
请讨论:
呼吸
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
这个生态系统中来?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中的变化

呼吸作用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植物)
(植食性动物)
散失
呼吸
呼吸
次级消 费者
… 三级消
费者
传递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总量为流经这个
呼吸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以有机物的形 式沿食物链向下 一营养级传递
3.能量流动的过程总结
(1)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的总量
(3)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
(4)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遗体 残骸

被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
的生物所利用
1.能量在第二营养级中的变化
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粪便 初级消费 者摄入
粪便中的能量
初级消费

者同化
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解 者 遗体
呼 吸

用于生长
摄入量= 粪便量 +同化量 用 残骸 发育和繁殖 散

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量
呼 吸 散失
次级消费 者摄入

(2)数量金字塔: 通常呈正金字塔形, 有例外(如树和其 上的鸟的数量)
鸟 昆虫

(3)生物量金字塔:
一般呈正金字塔形, 生物量(现存生物 有机物的总质量) 沿食物链逐级递减, 有例外(如浮游植 物个体小,繁殖快 有时生物量小于浮 游动物的)
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三、研究能量流动实践意义 P96
间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 崩溃。
数量金字塔存在吗?
思考题: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 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 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
一般是金字塔形; 有例外。
鸟 昆虫

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含义
(1)能量金字塔: 呈正金字塔形, 能量沿食物链流 动时逐级递减
C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 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 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 55A
(5)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生产者 ——太阳能
(6)来源:
消费者 ——前一营养级 分解者 ——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和
排遗物
呼吸作用消耗
(7)去路: 流向下一营养级
被分解者所利用
(8)能量的转化: 太阳能
生物体内 有机物中 的化学能
热能
(9)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呼吸作用
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热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