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的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0分)1、书写:(2分)把下面的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里,并要求答题纸卷面清洁、整齐,书写规范、美观。
人勤春早,天道酬勤。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秘(yǐn)啜泣(qì)收敛(liǎn)忍俊不禁(jīng)B、玷污(diàn)雏形(chú)嬉戏(xī)猝然长逝(cù)C、酝酿(liàng)安适(shì)梦寐(mèi)闲情逸致(yì)D、裹藏(cáng)轻盈(yín)喑哑(yīn)遥遥在望(yáo)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诀别寒战祷告骇人听闻B、缥缈澄澈潺潺神通广大C、喧腾耸立迸溅绝处逢生 D 、贪婪风韵揉躏轻飞漫舞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明精神抖擞的登上讲台,深情的朗诵朱自清的散文《春》。
B、自然界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不例外。
C、纯白的荷花装点着水波粼粼的鱼塘。
D 、大侦探福尔摩斯恍然大悟地侦查犯罪分子留下的痕迹,侦破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随州的空气更加清晰。
D、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人民子弟兵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②,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岁寒,。
《论语》④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⑤,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7.下面的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有人说,十五岁的天空辽阔而娇艳。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阅读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有答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专项整理材料和针对练习题(附有标准答案)(其中包括材料具体整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片段阅读和整体阅读试题)作品名片:书名:《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体裁:科普类说明文作者:卞毓峰成书时间:约1980年地位:天文科约普佳作关键词:星星;银河系;宇宙;天体距离;“量天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卡毓麟,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后改行投身出版业,成为一名优秀编辑。
著译图书30部,主编与参撰图书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科普和科学文化作品500余篇。
代表作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走近火星》《宇宙风采》等。
内容一览1.作品主旨:当你在夜晚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会不会产生这些萤火虫一般的小星星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的疑问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作者把从古至今天文学家们使用的测距方法——介绍给我们,让我们的目光从近处的月亮、太阳一直延伸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以及更遥远的宇宙。
作品的叙述简洁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其中还穿插了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
相信看完这本书,你不仅可以了解“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还会发现看似神秘的天文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2.内容速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类作品。
开篇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引出所要讲的内容——星星,整本书主要回答了“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一问题,同时也系统地介绍了一些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
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种由近及远的视角:由我们生活的地球到距离我们最近的月亮,再到远处的太阳以及所在的银河系,最后延伸到更加辽远的太空,注视着更加遥远的星星世界。
随着仪器的改进和天文观测水平的提高,测量天体距离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三角视差法一分光视差法一造父视差法一利用新星和超新星以及亮星一依靠星系的大小和累积星一星系的普遍红移,等等。
介绍完人类铸造的备种“量天尺”后,作者留下一个“类星体距离之谜”,给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目光也投向了更远的太空……艺术特色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备考之说明文作者:李辉刘敏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1年第10期【阅读指津】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010年,在全国38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几乎都有说明文出现。
新课标对说明文的考查要点是:阅读说明文,能抓住文章的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科技类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
具体讲,要求考生掌握以下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会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能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能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在阅读过程中,考生应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在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
五、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说明中心。
阅读说明文时,要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出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说明中心就是要求考生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
(完整版)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与练习【作者简介】卞毓麟(1943— ),1965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
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
他的读者从刚识字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色彩,如《恐龙·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个闪光的交点。
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1996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的称号。
【作品概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
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序曲: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划分与命名的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的,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字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大阳视差。
导学号在线查询答案 《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3

导学号在线查询答案《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3【导学目标】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导学重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导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可望不可即j 小心yy翼翼一y叶孤舟解词:昂首挺立——昂着头直直得站着,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⑴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⑵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⑶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⑷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人类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说明文阅读原文①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
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如何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
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出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②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35亿千米~1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1.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
就目前人类对宇航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③所以“先驱者”与“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
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
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
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人类决心探索太空的原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中国太阳节选阅读答案

中国太阳节选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
中国太阳(节选)刘慈欣【前情概要】一个来自西北农村的孩子水娃,机缘巧合之下,他被请到了太空,为用新材料制作的中国人工太阳清洁表面,成为了太空中的镜面农夫。
再后来,中国太阳即将结束使命,国家太空产业部为他们这些太空工人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在这个引起全世界新闻媒体关注的仪式上,部长庄宇告诉他们,中国太阳将离开地球,成为太阳的卫星,以等待许多年后行星际飞船的到来。
水娃突然显得激动起来,他大声问庄宇:“部长先生,你真的认为会有这一天,你真的认为会有行星际飞船吗?”庄宇呆呆地看着水娃,一时说不出话来。
水娃接着说:“上世纪中叶,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第一个脚印时,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人类将在十到二十年之内登上火星。
现在,八十六年过去了,别说火星了,月球也再没人去过,理由很简单:那是赔本买卖。
”“上世纪冷战结束后,经济准则一天天地统治世界,人类在这个准则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现在,我们消灭了战争和贫困,恢复了生态,地球正在变成一个乐园。
这就使我们更加坚信经济准则的正确性,投入大于产出的事是再也不会做了。
对月球的开发没有经济意义,人类只知道投入、产出,并享受这些产出了!”庄宇点点头说:“本世纪人类的太空开发仍局限于近地空间,这是事实,它有许多更深刻的原因,已超出了我们今天的话题。
”“没有超出,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机会,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飞出近地空间进行远程宇宙航行。
太阳光压可以把中国太阳推出地球轨道,同样能把它推到更远的地方。
”庄宇笑着摇摇头:“呵,你是说把中国太阳做为一个太阳帆船?从理论上说是没问题的,实际情况是,一艘船只有帆并不能远航,它上面还要有人,一艘无人的帆船只能在海上来回打转,连港口都驶不出去,中国太阳是为在地球轨道上运行而设计的,离开了人的操作,它自己只能沿着无规则的航线瞎飘一气,而且飘不了太远。
”“不错,但它上面会有人的,我来驾驶它。
”水娃平静地说。
这时,收视统计系统显示,对这个频道的收视率急剧上升,全世界的目光正在被吸引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人类何时飞出太阳系的阅读及答案
①宇宙航行是当今人类最远大、最美好的理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宇宙航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航天,即冲出地球大气层,在大阳系
的广阔空间内活动;第二阶段为宇航,即冲出太阳系,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更
加广阔的宇宙空间活动。
②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
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
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何时才能飞出太阳系呢?
③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大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
半径可达135亿千米至180亿千米;如果以大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计算,半径
可达]5万亿千米,约1.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
界还差得很远很远,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
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就目前人类对宇宙的了解认识
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
的要求、目前及今后的十年内,人类主要是重点开展太阳系内的航天活动,并
开展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努力取得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
去幻想: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
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朱、几万千米、十几万千米甚至以接近尤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
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
河外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大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上文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是为
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目前的设想,人类要能飞出太阳系必须突破飞行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道难关。
3.上文分别介绍了宇宙航行的两个阶段:先介绍航天阶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介绍宇航阶段的_________________。
4.末段“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中的“也许”为什么不能删去?
答案
1.列数字;主要为了说明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
2.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高能的空间能源
3.冲出地球大气层;冲出太阳系
4.这只是一种设想,所以口气是猜测性,删去后语言就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