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案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案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设计莆田华侨中学林志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量变、质变。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实例说明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运用所学观点分析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全面素质,引导学生提高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达到理论上弄懂,情感上信服,行动上愿用、会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运用。
2.难点: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2.合作探究法3.“阅读——议论——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上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做个调查,请大家在这张小纸条上写出你曾经就读的学校。
学生:1-2位学生简述自己的学习生涯。
教师:同学们的学习经历还挺丰富的嘛!在这10多年的学习生涯里,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全班集体回答。
教师: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知识与日俱增;我们通过各种毕业考试,由小学生变成中学生、将来还会成为大学生,从哲学上看,这些分别属于何种变化呢?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述新课过渡:哲学源于生活,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处处涌动着哲学的智慧。
先跟大家玩个游戏。
活动一:汉字接龙教师:加笔画,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下一位同学在新字的基础上再加笔画,使之又变成另一个字。
听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教师:我们的进展很顺利,游戏升级。
请将这两个字重新组合,使之变成一个新字。
Are you ready? Go!教师:哇,祖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同学们的反映非常灵敏。
我们来总结下刚才的游戏:分两组学生上去写。
教师:1、两组活动中的汉字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笔画的不短增加,结构的改变,使得一个汉字变成了另外一个字。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多媒体展示:《愚人吃饼》 古时候,有一个行路人,肚子饿极了,就买了一个 烧饼吃,吃后觉得不饱,就又买了一个吃,但肚子还是 饿得慌。于是他一连吃了 6 个,感觉还不是很饱,最后 又买了一个,哪知这个烧饼只吃了一半就饱了。这时他 十分恼火,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并责骂道:“我 是个多么不会过日子的人呀!先前的 6 个烧饼都被我白 白地浪费啦!早知道这半个烧饼就能吃饱,我为什么不 先吃它呢!” 思考:(1)寓言中的这个行路人的观点正确吗为 什么 (2)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生:思考作答略 师:寓言中的这个行路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 他只看得质变(由不饱到饱的变化),没有看到量变(前 面 6 个饼)的积累。这寓言给我们哲学启示是:)量变 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即量变和 质变的辩证关系。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板书)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一切事物的的发展总 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 生,即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板书)
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给四粒,照这样
每一小格比上一格多一倍,把这个棋盘的六十四个小格 放满就行了.国王暗喜,命人把麦子拿来照办,谁知还没 到第二十格一袋子已经空了;随麦粒数迅速增长,国王 惊呆了,即便把全印度的小麦全给了他,也实现不了自 己的诺言!
思考:这个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思考作答略。 师:看着不起眼的数字,累积起来的结果却是骇人 听闻的,这体现了:1、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从微小 的、不显著的变化开始的,(即量变开始)。达到一定 程度发生质变。 2、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即量变 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状态。 那么什么是量变和质变?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板书) 生:看书作答略 师:多媒体展示 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 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板书) 2、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 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案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概念,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量变,做好充分准备,以促进事物的质变。
3. 引导学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量变和质变的定义2.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3. 做好量变的准备4. 促进事物的质变5.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关系以及如何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关系,以及如何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量变和质变的理解和应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例,如水加热的过程,引出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 讲解量变和质变的定义、关系:详细讲解量变和质变的含义,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案例,讲解如何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在量变过程中如何做好准备,以促进事物的质变。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量变和质变的理解和应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与实践活动1. 延伸教学内容:探讨现代科技发展中量变和质变的具体案例,如互联网、的发展。
分析社会变革中的量变和质变,如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2.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社会或科技领域的变化过程,分析其量变和质变的特点。
学生可选定一个个人项目,如改进学校某个流程或制作一个创意产品,实践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说课稿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说课稿高二政治组罗惠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政治必修四《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说,量变与质变两种发展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本课内容来说,是对发展的过程的一个深入分析,正是由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的变化,然后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往复,构成了永恒发展的世界。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理解量变、质变两种变化形态;理解并识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过程与方法: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概括总结能力,掌握运用理论分析案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的意识,同时勇敢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自身的飞跃和发展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量变、质变两种变化发展的形态;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启示;重点原因:只有理解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更进一步理解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同时这两点也是考试的常考点。
教学难点: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在该处,学生易认为从量变到质变就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数量不变,也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学生易直观地认为所有的质变都是因为数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而不能联想到事物数量不变,而构成成分的位置、场所发生变化亦能引起质变。
二、说学情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与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生的哲学思维尚浅,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不足,理解能力也不足。
这就需要对哲学知识尽量做到具体化,用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哲学概念,力求做到深入浅出。
三、说教法、学法(1)教法:为提升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成事物的质变

材料: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原之一,同时 被公认为世界上草质最好、草原环境最好的大草原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100多个小煤窑开采煤矿,经过十 几年后,一个个塌陷的大坑出现,形似月球上的陨坑。 昔日美丽的草原面目全非。
合作探究一:量变与质变的区别
问题1、当第一个大坑在草原出现时,草原是否 还能被称为草原?为什么?对草原来说,这是 一种什么变化? 问题2、若草原由最初的一个坑发展到数不清的 坑,直至最后变成沙漠,这是一种什么变化?
事物发展:量变 质变 新的量变 新的质变---
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 屠哟哟带领的科研组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实验, 经过190次失败之后,在第191次的实验中发现了抗疟疾 效果为100%的青蒿素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 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这一成就并未让 屠哟哟止步,1992年,针对青蒿素难以根治疟疾的缺点, 屠呦呦带领科研组又发明双氢青蒿素这一抗虐疗效为前者 10倍的“升级版”。
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屠呦呦带领的科 研组取得成功的过程。 (6 分)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 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 累。屠呦呦带领的科研组经 过 190 次失败之后,在第 191 次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 (2 分)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抓住时机,促成质 变。屠呦呦带领的科研 组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 实验,终于在第 191 次成功提取青蒿素。(2 分)
新质变
合作探究三:易错辨析
(1)只有量变没有质变,事物同样会实现发展 事物的发展要以量变为基础,最终通过质变实现的。 (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
只有前进性上升性的质变才是发展 (3)凡是量变都会引起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或范围才会发生质变 (4)只有实现质变,事物才能发展;因此,质变的完成表明事 物变化发展的终结
高二哲学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教学设计

(4)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要坚持适度原则。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掌握其方法论。
本节(课)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变、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本框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髙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其次,由于本框的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他们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以及自觉的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
5’
购买
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理解
PPT播放课件材料
通过PPT展示水由液态至气态的全过程
E
A
得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结论
10’
制作
4量变与质变的方法论
运用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马云“
F
E
能够运用方法论分析问题
10’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案

第八课第二框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一、课标要求:本课是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节《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第二框的内容。
1、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和辩证关系,明确发展的道路和方向;2、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一)知识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量变的含义 (2)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2、能力目标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正确看待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科学地分析相关社会现象,提高辨证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图片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对林书豪的励志事例,培养学生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知识看待高考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使学生感受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量变与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难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ppt课件、启发式讲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量变与质变的名言警句等资料。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准备教具(气球)。
课中教学(一)导入:采取问题导入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吹气球比赛,体会思考:(学生交流、展示)1、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2、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把气球吹爆,有的没有把气球吹爆?3、要想把气球吹爆了、发生质变应该怎么做?4、如果我们不想让气球吹爆,应该怎么做?(二)讲授新课1、量变、质变的含义(事物发展过程两种不同的状态):教师:根据思考题,让学生交流分享气球比赛的心得体会,学生阅读课文p65找出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学生:(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谢素梅--《做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设计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教学设计授课人:厦门市东山中学谢素梅依托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年级:高二年3-4班[学情分析: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没有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就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予以充分重视。
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中学生的心智远未成熟,对于种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无法正确认识并有效防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教材分析:发展是和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发展观点是联系观点的逻辑延伸,因此,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二者都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本课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状态的考察,让学生领悟发展的观点,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①量变和质变的含义;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既要注重量的积累,又要抓住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廉洁公正的人。
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分析确定教学重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确定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以知导行”;同时,预计运用归纳、启发、讨论法、自主探究等教法及学法,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视情况可灵活运用;布置学生预习,并收集量变与质变、廉洁公正的相关名言警句及小故事。
教学过程: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板书)环节一:笑口大开说明:本环节主要是激趣,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教学设计
莆田华侨中学林志峰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量变、质变。
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实例说明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运用所学观点分析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理解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全面素质,引导学生提高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达到理论上弄懂,情感上信服,行动上愿用、会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运用。
2.难点: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分析现实问题。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
2.合作探究法
3.“阅读——议论——讲授”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家好,上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做个调查,请大家在这张小纸条上写出你曾经就读的学校。
学生:1-2位学生简述自己的学习生涯。
教师:同学们的学习经历还挺丰富的嘛!在这10多年的学习生涯里,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全班集体回答。
教师:我们一天天地长大、知识与日俱增;我们通过各种毕业考试,由小学生变成中学生、将来还会成为大学生,从哲学上看,这些分别属于何种变化呢?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讲述新课
过渡:哲学源于生活,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处处涌动着哲学的智慧。
先跟大家玩个游戏。
活动一:汉字接龙
教师:加笔画,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字;下一位同学在新字的基础上再加笔画,使之又变成另一个字。
听明白了吗?好,我们开始!
教师:我们的进展很顺利,游戏升级。
请将这两个字重新组合,使之变成一个新字。
Areyouread y?Go!
教师:哇,祖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同学们的反映非常灵敏。
我们来总结下刚才的游戏:
分两组学生上去写。
教师:1、两组活动中的汉字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笔画的不短增加,结构的改变,使得一个汉字变成了另外一个字。
教师:2、这些变化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每个字形状的不同是微小的,而意义却截然不同,说明了量变和质变的不同特征。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能否概括出何谓量变?何谓质变?
总结:
一、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过渡:哲学不仅源于生活,还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我们再一起来进行第二个活动,探寻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活动二:学科游戏
观看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1、冰变成水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2、从哲学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何种变化?
学生: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这里的根本性质既有物理性质,也有化学性质,甚至有社会性质。
冰变成水,虽然从化学角度看,仍然是H2O分子,但它的物理性质改变了,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一种质变。
)
3、冰变成水,需要哪些条件?说明了质变与量变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把握两个条件:温度上升,控制在0-100度以内)
4、冰变成水并不意味着变化的终结,还会接着气化,说明了质变与量变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
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
(2)量变只有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提示:一定程度必须强调两个临界点温度)
3、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提示:量变与质变是紧密相连的,不能把它们当成两个截然分开的过程。
质变发生在新旧交替的关节点上,这个关节点,如同链条中的纽结一样,既是前阶段量变的结束,又是新阶段量变的开端。
)数学实验,其中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
(给学生思考,实在答不出再引导回答,点评而不重复)
1、材料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哲学上看,哪些属于量变,哪些属于质变?
3、由圆锥到圆台的过程中,是由于上底面积的不断增大,可见,量变与质变间有什么关系?
4、当上底面积增大到与下底相等时,就变成了圆柱。
可见,量变与质变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圆锥变成圆台后还会继续变化,成为圆柱,可见,量变与质变间有什么关系?
英语拆字游戏,运用质量变关系原理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单词。
在我们汉语言文学的海洋里,有许多的名言警句包含着量变与质变的哲学智慧,你能否试着说出一些与我们分享。
举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防微杜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过渡:哲学不仅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智慧的明灯。
我们接着进行活动三,体会质量变关系原理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
活动三:成功之路
教师: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炒红了一个小品演员,他就是……
观看视频,结合质量变关系原理,谈谈小沈阳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1、小沈阳真的是“一夜成名”吗?给我们什么启示?
2、他的人生转折点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3、他在东北出了名,并没有满足,还争取在高手如云的春晚表演节目,给我们什么启示?
总结:(引导学生对应每个方法论的哲学原理)
三、量变与质变关系的方法论启示
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注意:并非只要发生了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
2、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注意:并非所有质变都是发展,当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3、树立新的目标,不断前进
注意:并非一次质变的完成就表明事物变化发展的终结。
教师:上述方法论分别对应哪些质量变辩证关系的原理?(时间不够,点击超链接)
过渡:哲学不仅问辩人生,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广东的发展历程也充分体现着质量变之间的辩证关系。
请同学们看材料。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做个总结。
学生:总结本课知识。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量变与质变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或者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观点,都属于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最后,我们一起完成下列题目,检测本课知识的掌握。
五、课堂小测
学以致用(时间不够,点击超链接)
六、总结升华
回到开始的那些问题,我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知识与日俱增,从哲学上讲,发生了量变;我们又通过各种毕业考试,由小学生变成中学生,发生了质变。
拿出课前的那张纸条,我们度过了幼儿园的3年,把它撕去;我们度过了小学的6年,别再留恋;初中的3年和高中的一半时间,也已经离我们而去。
我们又要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高考,看似漫长的学习生涯,只剩下手中的一厘米半。
昨天已成为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在自己手中牢牢掌握的只有现在。
只要把握住现在,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就会获得成功!我想把这一厘米半时间送给同学们,请大家牢牢把握手中仅存的宝贵时间,脚踏实地,抓紧机遇,赢得人生!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