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考点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考点

园林景观构成要素的考点
1. 植物种植: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基本的要素,具有丰富的形态、色彩和气味等特点。

包括树木、灌木、花卉、藤本等。

考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湿、耐旱、耐寒特点,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中形成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包括平、丘、陡、坎、谷等。

考生需要了解地势起伏对园林设计空间组合和景观效果的影响,掌握如何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设计。

3. 水体:水体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用功能,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吸引力,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等。

考生需要了解水体形态、水质、水文特性,以及水体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4. 建筑构筑物:建筑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筑、路桥、围墙、亭、台、楼、廊、塔、门、窗、栏等。

考生需要了解建筑构筑物的形态、建筑风格、材料、构建方式,以及它们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方法和搭配技巧。

5. 硬质铺装材料:硬质铺装材料是园林景观中的基础设施,包括路面、台阶、墙面、栏杆等。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硬质铺装材料的特点、使用方式、颜色、形态和处理技巧,以及它们与植物、水体和建筑构筑物等要素的搭配原则。

6. 灯光:灯光是园林景观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能够强化景观主题、增强景
观细节效果、增加景观的安全性等。

考生需要了解灯光的类型、色彩搭配、位置设置、景观亮度控制等技术要点,掌握如何运用灯光表现园林景观特色。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中国造园“六法”(详细)

中国造园有六法即山、水、树、石、路、屋。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来说,有四大要素和“六法”之说,四大要素指的是:山石,水,植物和建筑;还有一种是“六法”之说,就是把山和石分开,加上水、树(就是植物)、屋(就是建筑),再加上园林中的路,共六大要素;也有人归结为花木,水泉,山石,点缀,建筑,路径,这种说法加上了点缀,也是组成了六个要素。

关于园林构成要素的说法很多,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园林构成要素当中的植物这一构成要素。

山水是构成园林的最基本的要素,造园可以概括为掇山理水,而植物是掇山理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植物犹如山峦之毛发,水景也需要植物来点缀衬托。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风,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

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但是大面积的草坪却在古典园林中很少出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草坪又可以称为是“规矩草”,之所以称为是规矩草,是根据草的生长特征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草坪必须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出其魅力来,而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原则是“人工仿效自然”,古典园林所创造的是一个“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一个有若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景物是自由的、不规则的、非几何图形的,而修剪草坪好像就不是纯粹地模仿自然,而是对自然的景物有了一定的改造,所以说这一点与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相违背的。

古人造园并不是不对构成要素进行人工的改造,只是在人工改造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出一个“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园林意境,尽量做到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如园林中的理水手法,根据水流动的特性,开凿出了蜿蜒曲折的水池,还要设计出一个水口,寓意水是有源头的,是流动的,这些虽然都是人工创造的,但设计得非常巧妙,顺乎自然,让人看不出加工过的痕迹;还有园林中的人工堆山,也是用自然界中的石头,按照大自然中山的形势堆砌而成,也做到了顺应山的走势,惟妙惟肖。

园林规划设计构成要素

园林规划设计构成要素

用水面的行为来限制和视觉渗透来控制视距,获得相对完 美的构图
苏州的环秀山庄,强迫视距获得了小中见大
使充 景分 物利 的用 构水 图中 更的 完倒 美影
, 扩 大 和 丰 富 空 间 ,
四 水的几种造景手法
• 1 基底作用
用有 大 。托 面
浮积 岸的 畔水 和面 水视 中域 景开 观阔 的, 基坦 底荡 作,
地形的挡与引
entrance landform
view tranfer
地形设计的作用
TOPOGRAPHICAL FUNCTIONS
影响导游路线和速度
▪ 在园林设计中可用地形的高低变 化、坡度的陡缓以及道的宽窄、 曲直变化等来影响和控制游人的 游览线路及速度。
地形设计的作用
TOPOGRAPHICAL FUNCTIONS
VIEWS
VIEWS VIEWS
SPATIA L BOUN D
VIEWS
地形设计的作用
TOPOGRAPHICAL FUNCTIONS
改善小气候
▪ 地形可用来阻挡刮向某一场所的冬季寒 风,也可被用来收集和引导夏季凉风。
造景功能 ▪ 地形可被当作布
局和视觉要素来 使用,可被组合 成各种形状,还 能在阳光和气候 的影响下产生不 同的视觉效应。
物质构成要素
•资源 •环境 •时空
• 地形 • 植物 • 水体 • 道路桥梁 • 建筑及构筑物设施 •……
(1)
TOPOGRAPHY DESIGN
& CASE STUDY
地形设计及案例分析
分隔\界定空间
▪ 地形以不同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还能影响空间气氛,平坦起伏的地形 能给人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 崎岖的地形极易形成兴奋感。

私家园林的构成要素

私家园林的构成要素

B、山的分类
• 土山 主要是描写江南自然风景中有较厚土壤覆盖层及丰富植被的山
按照自然景观的特点埋设石骨,因而又称“土包石”。
山麓裸露岩石,起挡土墙的作用
以植物配置和建筑来补充山势 • 石山
描写自然界中岩石嶙峋的山景
大致可分为土胎石山和纯石山两种
C、山的设置
• 静观的景面构图
近山:着重于山林环境的空间处理 远山:山势体型和植物高低层次和轮廓的处理
•复廊
•暖廊
2、园林的水
A、水的作用 • 物质性作用:
湿润大气、调节气温、吸尘、滋润土壤、养鱼、水生植物,游艇 • 精神性作用(审美):
自然情趣的载体,动态的景观,拓展空间
B、水的形态
• 水有很多的“形”—泉、溪、瀑布、坛、池、湖 • 水有多彩的“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 • 水有不同的“态”—静止、流动、下落、飞溅、波澜、喷射
5、园林的绿化
A、作用 构成山林气息 调节小气候 取得景物的层次 组织景区 构成景点 形成季节感
B、设计要点
保持自然形态 注意与具体地段相结合 考虑植物生长的特性 绿化的色、香、味、音响——“雨打芭蕉”“残荷听雨” 与环境协调: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考虑绿化的季节性 考虑特定的文化背景、当地习俗
•苏州留园“古木交柯”
C、水型的组合
• 单一水型—园址较小 • 组合水型:
山为主体的景象中,多作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式山水参半或以水为主体的景象中,多采取湖泊型,并陪衬以其他水型
3、园林的山
A、山的作用 • 园林风景的基本结构 • 自然美的信息载体 • 划分景区 • 展延园林的空间 • 登高远眺 • 提供山体的多种形态 • 可作为入口屏障、掩盖边界 • 山与水构成土方的平衡

园林构成要素设计工程设施

园林构成要素设计工程设施

(三)前景的处理手法
⒈框景
是在园林中用门、窗、 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 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 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 景。
⒉漏景
是框景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漏窗、花墙、漏屏 风、疏林树干等作前景 与远景并行排列形成景 观。它起着含而不露、 柔和景色、若隐若现的 作用。
⒊夹景 以树、山、建筑等将轴线 两侧贫乏景观加以屏障, 从而形成左右较封闭的狭 长空间,突出空间端部景 观。
特点:综合规则与自然的特点,把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整 齐明朗,色彩鲜艳的规则式部分,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式部分。
应用: 在较大的现代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则式布局;在远
离主要建筑物的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规则式布局易与建筑的几何轮廓 相协调,且较宽广明朗,然后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配置逐渐向自然式 过渡。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而创造风景序列的 手法。
风景区、郊 野公园
(2)风景序列的开与合 有头有尾、有收有放、有开有合 “疏水之去由,查水之来历”
水、植物、建筑
(3)风景序列的主调、基调、配调、转调
主景、前景 配景 背景 过渡景
(基调树种、骨干树种)
(4)园林植物的景观序列和季节变化 季相 生长特性 植物组合空间
园林布局形式:
(一)静态布局
静态风景是指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所感受到的景观, 这种风景是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观赏到的,因此,其观赏位 置和效果之间有着内在的影响。 1、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1)识辨视距
能明确发现物体的视距约为1300—2000m 能辨认景物轮廓的视距为500m 能识别景物的视距为250~270m 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距离为30~50m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离为25 ~30cm,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
• 中国著名的溶洞有浙江瑶琳洞,江苏善卷洞,安 徽广德洞,江西龙宫洞,贵州九龙洞,新疆克孜 尔千佛洞,台湾兰屿情人洞,黄果树瀑布内水帘 洞,湖北神农架上冰洞山内的风洞、雷洞、闪洞、 电洞等。
(四)溪涧与峡谷
• 涧峡是山岳风景中的重要因素,它与峰峦 相反,以其切割深陷的地形,曲折迂回的 溪流,湿润芬芳的花草而引人人胜。例如 五夷山的九曲溪婉蜒 7.5km,回环而下, 成为游客乘筏畅游的仙境。贵州郊区的花 溪,每年春夏邀来多少情侣携游。台湾花 莲县有太鲁峡谷,峡内断崖高差千米,瀑 布飞悬,景色宜人。
(三)溪涧
• 飞瀑清泉的下游出现的溪流深涧。如浙江杭州龙 井九溪十八洞,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然后汇 合九个山坞的细流成溪。清代学者俞掘诗称: “重重选选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 下下树”。便是对九溪十八洞环境的写照。贵州 的花溪也是著名的游览地。花溪河三次出入于两 山峡峙之中,入则幽官,不知所向,出则平衍, 田畴交错,或突兀孤立,或境蜒绵亘,形成山环 水绕,水清山绿,堰塘层选,河滩十里的绔丽风 光。为了再现自然,古人在庭园中也利用山石流 水创造溪涧的景色,如杭州玉泉的水溪,无锡寄 畅园的八音洞等,都是仿效自然而创造的精品。
• 混和式水体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 使用。
(2)按水体的使用功能
• 可分为观赏的和开展水上活动的两类。 • 观赏的水体可以较小,主要为构景之用,
水面有波光倒影,又能成为风景的透视线。 水体可设岛、堤、桥、点石、雕塑、喷泉、 落水、水生植物等,岸边可做不同处理, 构成不同景色。 • 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一般水面较大,有 适当的水深,水质好,活动与观赏相结合。
(七)古化石及地质奇观
•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生物史的见证者,是打 开地球生命奥秘的钥匙,也是人类开发利 用地质资源的依据。古化石的出露地和暴 露物自然就成为极其宝贵的科研和观赏资 源。

(完整版)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选。

1.园林构成四大要素有。

(C)A.筑山,理水,植物,动物B.筑山,建筑,动物,植物C.筑山,理水,植物,建筑D.理水,植物,建筑,动物2.以下不属于古埃及园林类型的一项是。

(B)A.宫苑园林B.学术园林C.圣苑园林D.陵寝园林3.伊斯兰园林属于园林范畴。

(B)A.自然式 B.规则式 C.混合式 D.古典园林4.下列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园林类型的是。

(D)A.美第奇式园林B.台地园林C.巴洛克式园林D.勒诺特尔式园林5.御花园又名。

(B)A后殿B后苑C名苑D名殿6.造园艺术开始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是在时期。

(C)A、秦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7.以下不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风格特征的是。

(D)A. 成熟期的英国园林排除直线条园路,几何形水体和花坛。

B.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与中国山水写意园林同属自然山水园林。

C.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注重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

D. 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往往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辟出一小块空地,里面装饰者孤植树和树丛。

9. 不是苏州四大名园中的。

(A)A、辋川别业B、拙政园C、狮子林D、沧浪亭10.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在(时期)。

(A)A.秦 B、汉 C、宋 D、唐1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中园最能体现伊斯兰庭院特色。

(B)A. 里亚德B. 桃金娘C. 达拉克萨D. 罗汉松二、多项选择。

1.以下哪种是园林建筑局部造型屋顶的造型艺术。

( ABD)A悬山B硬山C骊山D歇山2.多选题:中国古代的园林类型是。

( ABC)A.皇家园林B.私家园林C.寺观园林D.陵寝园林3.下列不属于别墅园的是。

( AB )A、泰姬陵B、胡马雍陵C、夏利玛尔园D、里夏德园三、填空。

1. 按园林的构成的方式分,可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2.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3.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园林景观的构成

园林景观的构成

园林景观的构成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很多,下面主要从地形、水体、园林植物、园林建筑与小品、园路、园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形地形或称地貌,是地表的起伏变化,也就是地表的外观。

园林主要由丰富的植物、变化的地形、迷人的水景、精巧的建筑、流畅的道路等园林元素构成,地形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其他所有的园林要素都是承载在地形之上,与地形共同协作,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因此地形可以看成是园林的骨架。

不同地形形成的景观特征主要有四种:高大巍峨的山地、起伏和缓的丘陵、广阔平坦的平原、周高中低的盆地。

山地的景观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划分空间,形成不同景区;形成景观制高点,控制全局,居高临下,美景可尽收眼底;凭借山景。

山,或雄伟高耸,或陡峭险峻,或沟谷幽深;或作背景,或作主景,都可借以丰富景观层次;山的意境美。

例如,我国的古典园林“一池三山”的格局,源自传说中的蓬莱三仙岛,是人们对仙境的向往。

地形在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种:(一)分隔空间可以通过地形的高差变化来对空间进行分隔。

例如,在一平地上进行设计时,为了增加空间的变化,设计师往往通过地形的高低处理,将一大空间分隔成若干个小空间。

(二)改善小气候从风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地形的处理来阻挡或引导风向。

凸面地形、瘠地或土丘等,可用来阻挡冬季强大的寒风。

在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为北风或西北风,为了能防风,通常把西北面或北部处理成堆山,而为了引导夏季凉爽的东南风,可通过地形的处理在东南面形成谷状风道,或者在南部营造湖池,这样夏季就可利用水体降温。

从日照、稳定的角度来看,地形产生地表形态的丰富变化,形成了不同方位的坡地。

不同角度的坡地其接受太阳辐射、日照长短都不同,其温度差异也很大。

例如对于北半球来说,南坡所受的日照要比北坡充分,其平均温度也较高;而在南半球,则情况正好相反。

(三)组织排水园林场地的排水最好是依靠地表排水,因此通过巧妙的坡度变化来组织排水的话,将会以最少的人力、财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构成要素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

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

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

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

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

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

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

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

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

山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

比如山石的雕塑,校园的设计中融入名人的雕塑或是具有抽象意义的石头雕塑。

当然,除了独立的设置外,成群重叠的山石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

不少中国皇家园林中,供皇家贵族游憩的假山堆独具特色,给人以灵活的神秘感。

二、园林的水体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要素材。

园林中的理水和叠山一样,不是对自然风景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风景作抒情写意的艺术再现,经过园林艺术加工而创造出不同的水型景观,予以不同情趣的感受。

园林中的水体,多为天然水体略加人工改造或掘池而形成的。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要素之一,也是植物的生命所系。

水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在园林的设计中,对水和水体的设计也可为园林天上点睛之笔,甚至以水系为园林设计的特色(如颐和园和许多苏州私家园林)。

在自然界中,水游泉、池、溪、涧、潭、河、湖、海等形态,水有向低处流的特性,不同的边界、坡度、力的影响,水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形态。

水的穿透性使得水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边界,水的无色可以使水透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水的光阴变化之丰富可以使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水发出不同的声响也可称为园林的焦点之一(如西安大雁塔广场上亚洲最大的旱地音乐喷泉)。

在水和水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它本身的形态样式之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与周围景观或者是人的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地设置他们之间的互动项目。

比如在湖中养鱼,可供游人喂食等。

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水体不仅是利于环境的观赏性,有时也能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

比如过大面积的水体会招引蚊虫,如若是城市中的园林,则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

因此园林的设计当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其中。

水体按形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自然水体,是保持天然或者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②规划式水体,人工开凿成的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谭、水井等;③混合式水体,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按水流形态可以分为以下类型:①静态水景,如海、湖泊、池沼及潭等;②动态水景,如瀑布、喷泉、溪流、涌泉、曲水流觞等。

按水体使用功能可以分为:①观赏水体;②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

三、园林植物的配置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园林中草药除了考虑植物要素外,自然界往往是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构成的生物生态景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观鱼游,听鸟鸣等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

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思四维空间。

随时间变化发生着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观这是由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

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

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势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体现树木的群体美,也体现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美丽的画面及常说的花坛,就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创造空间一般来说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

视线杂乱的地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形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形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形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现代园林中常以绿树作为雕塑材料,通过色彩对比强调某一特定的空间。

6、利用植物进行意境创作人们借助植物抒发感情,寓情于景。

例如;松柏以其苍劲挺拔、虬枝古朴的形态,来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

园林绿地可借鉴其特点,创造有特色、寓意的景观效果。

园林植物可以依据其外观、颜色、生长周期等进行生物性质的分类,对于园林设计来说,主要是以其外观分为乔木(大乔木20m以上,中乔木8~20m,小乔木8m以下)、灌木(大灌木2m以上、中灌木1m以上、小灌木高度不足1m)、盘藤植物、竹类、花卉、水生植物和草皮这七类。

依据植物的各种布置方式,有森林、树群、树丛、对植、单植、行植及绿篱、地表种植、攀援种植、水体绿化和花坛这十种。

在一个园林的总平面图当中,所谓的“绿化”,也就是植物的面积是占有绝大部分的。

植物的选择不仅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会影响到局部的小品、建筑或其他要素的布置。

其依据有以下几点:①颜色植物的颜色应从园林的地理位置、土壤性质周边建筑小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尽量做到园林在一年四季内均不“失色”,颜色合理搭配,不过与单一等原则。

②高度园林植物的配置应该顾及园林整体设计方案的意图,比如游乐性园林应多设置高大建筑以利于给游人遮阳。

植物的摆置尺度应尽量与周边建筑景物搭配,和谐一致。

比如在一天鹅卵石步道的两侧应尽两部设置乔木甚至灌木,不同的路边小花或者仅是绿地便可达到宜人的效果。

③品种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

由于地理环境、土壤土质、空气质量等自然因素的不同,园林内植物品种的选择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丰富园内植物种类,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植物的分配。

四、园林建筑和小品建筑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

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园林建筑小品则是属于园林绿地中的小型装饰品,供游人休息、观赏,方便游览活动,或为了园林管理而设置的小型园林设施,包括园椅、园凳、园桌、园灯、标志牌、洞门、栏杆等等带有装饰性的细部处理,它的内容比较丰富,体量轻巧,造型别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建筑小品在城市各类绿地中,都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轻巧美观的造型,起着点缀环境、美化环境、烘托气氛、加深意境的作用,成为园林绿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景观作用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对园林建筑小品进行研究,分清种类,发掘其在园林中的用途,这有利于理清当今园林建筑小品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其能塑造城市景观特色、体现城市文化氛围的特点,学以致用。

园林建筑小品体量轻巧、造型精美,既具有简单的实用功能,又具有装饰性的造型艺术特点,因其形态长存,不随季节变化,可以长久地在园林中应用。

由于其体量小巧,一般不具有可供游人入内的内部空间,它们既有技术上的要求,又含有造型艺术和空间组合上的美感要求。

因此,在园林中其造型取意均经过一番艺术加工、精心琢磨并能与园林整体环境协调一致。

五、总结在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山石、水体、铺地和小品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因素,设计时应将各方面综合的考虑。

每个要素的设计都有适当的原则,但是不必完全的遵循原则,将其作为设计的依据,这样才能完成一个相对好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