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构成要素

合集下载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的特征,是由景观自然生态决定的。

人们在观察自然景物时产生的视觉放映,形成了意识形态。

景观的特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自然形态构成的视觉效果;另一种是人为按照认知创造出的视觉效果。

一般可分为现代派和古典派;也可分为东方风格和西方风格。

一、景观的构成要素我们把自然现象称为景观,它包括了三个要素:1、功能作用。

景观在满足人们视觉要求的同时,产生着各种功能作用,构成了它们不同的特点。

2、空间作用。

这里指的空间,是指人们视觉环境,它包含了在视觉内的一切物质。

山、水、林、田、路、宅等等自然物体,通过不同景物形象,平面与空间的布局,景物细部的样式、形态、色调,产生的艺术效果。

3、植物作用。

人们视觉环境产生的景观效果,植物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

树木、花卉、草、菌等,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植物自然组合形成的景观,或人为配置组合的人文景观,植物的种群或个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的整体特征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仅从景观整体看,基本特征概括为:1、统一与变化。

景观都是通过各种若干不同物体组成,这些物体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多样性的变化又有整体统一。

如果缺乏变化就变成呆板,缺乏统一就杂乱无章。

2、均衡与稳定。

在景观中,各种体量和不同材料,常常表现出重量感,视觉上可以体验到布局整体上下的轻重关系;布局中各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理,以平衡安定的形态存在。

能够构成景观的各种物体,基本都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观点。

自然界的物体,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为了维持自身稳定,靠近地面往往大而重,而在上面部分则小而轻。

3、透视与角度。

人的视觉一般有固定的规律。

透视与视距,错觉与角度,是构成人们对景观认识与判断的标准。

在人的视觉中,平视、仰视、俯视、斜视,远与近,都会产生不同的错觉,形成景观的特征效果。

4、比拟与联想。

景观一般情况下,通过物体的差异,创造出意境,勾起视觉实物与曾经经历或见过的景观的联想。

景观四要素简析

景观四要素简析

水体
水体
水体——是景观最主要元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景观,水是最富有生气、最迷人
和最激发人兴趣的因素,无水不活。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水的形态多样,千变万化。
水体
水体的类型
1、按水体的形式分 自然型:是天然的或模仿天 然形状的河、湖、涧、泉、 瀑等,水体在景观中多随地 形而变化。 规则型:人工开凿成几何形 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 方潭、园池、水井及几何形 体的喷泉、瀑布等 。常与雕 塑、花坛、喷泉等组景。
因景制宜原则 多样性原则
整体设计原则 安全性原则
植物
因地制宜,考虑地域、气候、地质状况、 土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条件,满足植 物生态要求。
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 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 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和色彩变化,可根据季相变化,把落 叶树和常绿树、绿色叶树和彩色叶树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 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水体 2、按水体的状态分
静态水、动态水
静水: 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粼艳的水光给人以明洁、清宁、开朗、幽深的感
受。如湖泊、池沼、潭、井等,适用于无明显高差变化的环境.自然式景观以表现静 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大面积的静水切忌空而无物、过于平淡,要与其他元素结合起来设置。
水体
水景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要点
1、水景设计原则 (1)得其性——可塑性、倒影、水声 (2)仿其形——大自然中丰富的水态 (3)取其意——阔远、迷远、幽远
2、设计要点
(1)要注意水景的功能要求 (2)美观的考虑 (3)注重水景的可参与性及安全因素 (4)水体尽量连通、循环 (5)水景设计须和地面排水相结合 (6)注意水景的冬季处理 (7)考虑水景的夜间效果 (8)注意不同水体形态之间以及水体

景观设计_景观资源的系统和构成要素全解

景观设计_景观资源的系统和构成要素全解

4院
意 大 利 米 兰 大 教 堂
云 南 昆 明 妙 湛 寺 金 刚 塔
5、构筑物景观
清华 桥梁设计比赛作品
哈 尔 滨 防 洪 纪 念 塔
山西“制胜长天”主题雕塑
2)、园林绿地景观
(1)、园林景观
(2)、公园绿地景观(实例)
(3)、广场与道路交通景观(实例)
景 观 设 计 基 础
景观资源的系统和构成要素
2
景观资源的系统和构成要素
一、景观的系统
景观是由景观要素有机联系组成的复杂系统。
1、景观系统的空间构成 由斑块、廊道、衬质镶嵌而成。 2、景观系统的属性构成 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要素组成
景观系统的属性构成
自然景观要素
天体、大地、水体、生物等自然景观。
(四)、地貌景观
山岳峡谷景观、火山景观、岩溶景观、海岸与岛礁景观、 干旱区景观、冰川景观
(五)、水体景观
河流景观、湿地景观、湖泊景观、瀑布景观、泉水景观、 海洋与潮汐景观等。
(六)、生物景观
自然生物景观:植物、动物、自然保护区与风景名胜区 人工生物景观:动物园、植物园、田园风光
人文景观要素
(一)、物质景观要素
(一)、园林景观的分类
1、软质景观
如树木、水体、风雨、阳光、天空等
2、硬质景观
如墙体、栏杆、构筑物等
(二)、园林景观的类型与形态
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 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 高大。
服饰景观
饮食景观(鲁、川、苏、浙、粤、湘、闽、徽)
聚落景观
历史场地景观

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与配置手法

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与配置手法

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与配置手法宫钦(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130062)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是现代社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也相应快速发展,营造出了大量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的园林环境作品。

1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1.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话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

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有河、溪、喷泉等。

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自然界需要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才能构成生物生态景观,所以园林中除了考虑植物元素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游鱼、小鸟等)也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1.3园林建筑物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园路广场园路广场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自由曲线、流线形的。

园路与广场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在园林中起到交通组织和导游线的作用。

1.5设施小品设施小品是园林环境元素中起到辅助功能或装饰点缀作用的构成部分,设施小品使园林的景观更具人性化和表现力。

设施小品一般包括娱乐、休息、卫生设施,健身游乐设施,指示照明设施,园林雕塑小品等内容。

2景观配置2.1园林道路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

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自然要素:1.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园林景观的基础,包括山脉、丘陵、水体、平原等地形特征。

地势的高低起伏、平坦或倾斜的程度对园林景观的营造和布局有重要影响。

2.气候环境:气候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如气温、湿度、降水量等对植物的生长和景观呈现产生直接的影响。

3.水体:水体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要素,包括湖泊、河流、溪流和喷泉等。

水体可以使园林增添生气和动感,提供水源和水分供给,同时还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

4.植物:植物是园林景观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大树、花卉、灌木、草坪等。

植物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能提供阴凉和氧气,吸收有害气体等。

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人工要素:1.建筑和构筑物:建筑和构筑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要素,包括亭台楼阁、桥梁、休憩设施、人行道等。

建筑和构筑物可以提供人们休憩和观赏的场所,丰富景观层次,增加空间感和立体感。

2.园林道路:园林道路是人们游览园林的重要交通工具,包括步行道、车道、自行车道等。

园林道路的设置和布局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通行安全、景点连通等因素。

3.景观艺术品:景观艺术品是园林景观中的装饰要素,包括雕塑、石头、花坛、喷泉等。

景观艺术品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氛围,丰富景观层次,提升观赏价值。

4.灯光和音乐:灯光和音乐作为园林景观的表现手段,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色彩和音乐旋律调动人们的情绪,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景效果。

5.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包括厕所、休息亭、餐饮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便利。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

自然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环境、水体和植物;人工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和构筑物、园林道路、景观艺术品、灯光和音乐以及配套设施。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和融合,共同营造出美丽、宜人的园林景观。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

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是指通过组织空间、景观元素和材料来塑造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以创造令人愉悦、舒适和有意义的外部环境的活动。

它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布局:2.建筑结构:3.植物:植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它们可以为环境增添自然元素,提供阴影、风险和美观。

树木、花卉和灌木是常见的植物选择,它们可以根据所在气候和区域来选择,并与其他景观元素相协调。

4.水体:水体是景观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它可以通过喷泉、水池、溪流等形式存在,为环境增添生机和美感。

水体可以提供凉爽的感觉,还可以为周围景观提供反射和反射的效果。

5.地形:地形是影响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

通过改变地形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特点,如山丘、峡谷、平原等。

地形可以用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并为其他景观元素提供一种基础。

6.灯光:灯光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为景观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增加景观的可见度和安全性,并为夜晚的室外活动创造出温馨和浪漫的氛围。

灯光可以通过应用不同的灯具和灯光技术来实现,如投光灯、地面灯、水下灯等。

7.材料与材料组合:8.艺术元素:艺术元素可以为景观设计增添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们可以包括雕塑、壁画、底纹、石雕、园艺装饰等,它们可以用来增加景观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9.功能需求: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包括户外活动、休息、娱乐、交通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景观设计可以为使用者提供满足其功能需求的环境。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布局、建筑结构、植物、水体、地形、灯光、材料与组合、艺术元素以及功能需求。

通过巧妙地组织和平衡这些要素,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美丽、舒适和有意义的室外环境,为人们提供愉悦的体验。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二、立体主义绘画的构成要素分 析
1、拼贴和集合:立体主义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用拼贴和集合的手法。艺 术家们将报纸、杂志、海报、玻璃片、木片、金属片等各类材料拼贴在一起, 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这些材料本身并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但是当 它们被组合在一起时,却能产生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深层次的含义。
1、自然资源景观: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如海滩、海岛、珊瑚礁等, 这些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休闲、观光和探险等多种旅游活动。同时,海洋自然资 源也是其他海洋文化景观的重要基础。
2、历史文化景观:中国的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数量众多,分布在从南到北的各 个沿海城市和地区。这些景观记录了中国与海洋互动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地 区的海洋文化和风俗。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多样且构成要素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 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加强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工 作,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到社会各 界的。本次演示将从中国海洋文化景观的分类和系统构成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 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海洋历史文化景观:指与海洋相关的历史遗迹、古建筑、文化景观等,如 海防遗址、海洋古战场、古代航海路线等。这些景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海洋历 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3、海洋民俗文化景观:包括沿海地区的民间艺术、海洋节庆活动、海洋信仰 等,如渔民画、海鲜节、妈祖信仰等。这些景观是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 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
3、民俗文化景观:包括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如福建土楼、傣族泼水节等。 这些民俗文化景观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体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 情。

第四章 园林构成要素

第四章  园林构成要素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第一节自然景观要素一、山岳风景景观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构成雄、险、奇、秀、幽、旷、深、奥等形象特征。

1.山峰:包括峰、峦、岭、崮、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因岩质不同而异彩纷呈。

山峰既是登高远眺的佳处,又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绝妙意境。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22.岩崖:由地壳升降、断裂风化面形成的悬崖危岩。

3.洞府:洞府构成了山腹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咯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仿若地下水晶宫,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曼、石花、石床、云盆各种象形石光怪离奇;地下泉水,湍流更是神奇莫测。

4.溪涧与峡谷:涧峡是山岳风景中的重要因素,它与峰峦相反,以其切割深陷的地形、曲折迂回的溪流、湿润芬芳的花草而引人入胜。

5.火山口景观: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台地、火山熔岩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36.高山景观:高山风景包括冰川世界,如云南的玉龙雪山,被成为我国冰川博物馆,高山冰塔林水晶世界景观,高山珍奇植物景观,如雪莲花、风毛菊、点地梅等。

7.古化石及地质奇观:古生物化石是地球生物史的见证者,是打开地球生命奥秘的钥匙,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依据。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4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5二、水域风景景观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

水景是自然风景的重要因素,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潭等。

1.泉水:泉是地下水的自然露头。

¾因水温不同而分:冷泉和温泉,包括中温泉、热泉、沸泉等;¾因表现形态不同而分:喷泉、涌泉、溢泉、间歇泉、爆炸泉等;¾从旅游资源角度分:饮泉、矿泉、酒泉、浴泉、蝴蝶泉;¾按不同成分分:单纯泉、硫酸盐泉、盐泉、矿泉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62.瀑布:瀑布是高山流水的精华所在,它的大小、形态各异,气势非凡。

所有山岳风景区几乎都有不同的瀑布景观,瀑布是人们造园的蓝本,以其飞舞的雄姿,使高山动色,使大地回声,给人们带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舒怀和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高起地形 • 1、分类
• 2、凸地形
表现形式有山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峰。 (凸地形在景观中可作为焦点或具有支配地位的要素, 也别是当其被较低矮的设计形状所环绕时,更如此。)
凸地形
• 3、山脊
脊地总体上呈线状,与凸地形相比较,其形 状更紧凑、更集中。(深化凸地形)可将视线引向某一 特殊焦点。
1、提供消耗
水供人和动物消耗
2、供灌溉用 草地、公园绿地以 及类似的地方
3、影响和控制小气候
4、控制噪音
水能使室外空间减弱噪音
5、提供娱乐条件
划船
(三)水的美学观赏功能
水除了以上较为一般的使用功能外,还有许多美化环境的作用, 大面积的水面,能以其宏伟的气势影响人们的视线,并能将周 围的景色进行统一协调。
控制视线
3、影响旅游线路和速度
地形可被用在外部环境中,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 奏。在园林设计中,可用地形高低的变化、坡度的陡缓以及道路的 宽窄、曲直变化等来影响和控制游人的游览线路及速度。 (利用地形坡度和高低变化)
影响线路
4、改善小气候
地形可影响园林某一区域的光照、温度、风速和湿度等。从采 光方面来说,朝南的坡面意念中大部分时间,都保持较温暖和 宜人的状态。从风的角度而言,凸面地形、脊地或土丘等,可 以阻挡刮向某一场所的冬季寒风。
第四章 园林组成要素规划设计
第一节
造山理水
• 园林景观要结合地形造景,不同的地形、 地貌对不同园林景观的形成、园林使用功 能的实现和园林植物的生长等均有一定程 度的影响,在原有地形、地貌无法满足使 用功能和不利于表达设计意图时,就需要 对地形加以整理和改造。 • 在园林造景中,理水与地形塑造结合形成 景观的主体骨架。
一、地形、地貌
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意思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 伏变化。地形是指地面上各种高低起伏的形状。地貌则是 指地球表面自然面貌起伏的状态,如山地、丘陵、平地、 洼地等。 从园林的范围讲,地形包含山丘、台地、斜坡、平地, 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统称为小地 形。总之,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 (一)地形的表现方式 1、等高线表示方法 (1)等高线概念 (2)等高线的性质 (3)标高点表示法
静水
2、水的状态
水分静水和动水两种,水的 设计是情绪和趣味.
动水
3、水的音响
运动的水,都会发出各自的音响
4、水的倒影
水不能夸张地、形象地反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
(二)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
1、提供消耗 水供人和动物消耗 2、供灌溉用 草地、公园绿地以及类似的地方 3、影响和控制小气候 大面积的水域能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4、控制噪音 水能使室外空间减弱噪音 5、提供娱乐条件 游泳、钓鱼、赛艇、滑水和溜冰场
2、水的状态
水分静水和动水两种,水的设计是情绪和趣味。
3、水的音响
运动的水,无论是流动、跌落还是撞击,都会发出各自 的音响。 (水声也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或使人平静温和,或使 人激动、兴奋。水的设计包含了音响的设计)
4、水的倒影
水能不夸张地、形象地映出周围环境的景物。
1、水的可塑性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本 身无固定的形状,其形状是由 容器的形状所造就的。
• 在假山的设计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 其一,常以高大山景作为构图中心。 • 其二,除堆掇大山外,一般多设计小山作 陪衬 • 其三,山体较大或与水体结合构景时,宜 以东西走向。
• 2.置石 • 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或附属性的造 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 合形成不完整的山形。主要以观赏为主, 也常结合一些其他方面的功能。 • 置石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特置、散置和群 置。
自然式:保持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成的河、湖、溪、涧、泉、瀑等。 规则式: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圆池。 混合式: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
1、湖
风景园林中的静态湖 面,多设置堤、岛、 桥、洲等,目的是划 分水面,增加水面的 层次与景深,扩大空 间感,或者是为了增 添园林的景致与趣味。
• (二)低矮地形
• (三)凹入地形 • 岫:不通的浅穴,位于山岩或水边。 • 洞:较岫更深,有上下曲折,可贯通山 腹
(凹地形 )
被称为碗状洼地。 所形成的封闭和私密性空间。(一个具 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 感和私密感。
(谷地 )
综合了某些凹面地形和脊地地形的特点。与凹面地形相似, 谷地在景观中也是一个低地,是景观中的基础空间,适合 安排多种项目和内容。呈线状具有方向性。
1.2、坚向变化的意义
• • • • • (一)改变立面形象 (二)合理利用光线 (三)创造心理气氛 (四)合理安排视线 (五)改善游人观感
二、平地、坡地设计
• 2.1.平地 • 平地一般是指坡度介于1%—7%的缓坡地面, 以利于排水。平地有利于群众性的活动和 人流集散,同时,平地的设置也可形成较 开朗的园林空间 • 平地按地面材料大体可分为草地、铺装地 面和泥土砂石地面三种
2、池
水景中水池的形态种类众多,深浅和池壁、池底 材料也各不相同。
3、溪涧
是自然山涧中的一种水流形式。
4、瀑布、跌水、落水
根据水势高差形成的一种动态水景关,有溪流、山涧、 跌水、瀑布、漫水等。
5、泉
喷泉,理水的重要手法之一,常用于城市广场、公元、 公共建筑或作为建筑、园林小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 空间。
(二)地形的形式
1、平坦地形 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为平地。 (1)为排水方便,要求平地有1%~7%的坡度,造成大面积平地 有一定的起伏。 (2)在有山水的园林中,山水交界处应有一定面积的平地,作 为过渡地带,临山的一边应有以渐变的坡度和山体相连接,近 水一旁以缓慢的坡度,徐徐伸入水中,造成冲积平原的景观。 (3)在平地上可挖地堆山,可用植物分隔、作障景等手法处理, 打破平地单调乏味,防止一览无余。
4、模型表示法
用于表现直观形象,具体。制作 地形模型的材料可以是陶土、木 板、软木、泡末板、厚硬纸等。
5、其他表示方法
(1)比例法 就是用坡度的水平距离与垂直高 度变化之间的比率来说明斜坡的倾斜度。 (如4:1、2:1等)第一数表示斜坡的 水平距离,第二个数则代表垂直高差。 常用于小规模园址设计上。 (2)百分比法 坡度的百分比通过斜坡的垂 直高差除以整个斜坡的水平 距离而获得。即上升高:水 平走向距离=百分比。 (2)百分比法 (1)比例法
等高线表示山涧
2、标高点表示法
在平面图上的标记是一个“+”字记号或一个圆点,并同时配有 相应的数值。擦黑能够用在地形改造、平面图和其他工程图上。
3、蓑状线表示法
蓑状线长用在直观性园址平面图或扫描图上,以图解的方式显 示地形。用蓑状线的粗细和密度来描绘斜坡坡度,越粗、越密 则坡度越陡。 蓑状线表示法 标高点表示法
(四)园林水体的形态与类型
水景大体上分为动水和静水两大类,静态的水景,平 静、幽深、凝重,其艺术构图常以影为主;而动态的水 景则明快、活泼、多姿、多以声为主,形态也十分丰富 多样,形声兼备,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 物”和硬质的地面,以增强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于身 心健康并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 按水体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类。
四、理水
• • • • • • 1.湖池 2.溪涧 3.瀑布 4.喷泉 5.岛 6.堤
二、水体
• • • • (一)水的特性与园林水景设计 (二)水在园林绿地中的作用 (三)水的美学观赏功能 (四)园林水体的形态与类型
(一)水的特性与园林水景设计
1、水的可塑性
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本身无固定的形状,其形状 是由容器的形状所造。
5、美学功能
地形可被当作布局和视觉要素来使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壤 是一种可塑性物质,它能被塑造成具有各种特性、具有美学价 值的悦目的实体和虚体。
1.1、设计原则
• • • • • 1.因地制宜 2.满足园林使用功能要求 3.满足园林景观的要求 4.符合园林工程的要求 5.创造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种植环境
凹地形
(四)地形处理与设计
1、地形处理应该考虑的因素 (1)考虑原有地形 (2)根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 (3)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 (4)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 (5)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2、地形处理的方法 (1)巧于因借 (2)巧改地形 (3)土方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4)安排与地形风向有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等有特殊要求的用地 3、地形设计的表示方法 (1)设计等高线 i=h/l(i:坡度%,h:高差m,l:水平间距m) (2)方格网法 (3)透明法 (4)避让法
(三)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1、分隔空间 地形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地形不仅可制约一个空间的边缘,还可制约其走向。一个空间 的总走向,一般都是朝向开阔视野。地形一侧为一片高地,而另 一侧为一片低矮地时,空间就可形成一种朝向较低、更开阔一方, 而背离高地空间走向。 2、控制视线 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个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 视景物和可见范围。
• 2.2.坡地 • 坡地按坡度可分缓坡和陡坡两类,坡度介 于7%~12%(4°~7°)之间的为缓坡, 介于12%~20%(7°~12°)的坡地为陡 坡。缓坡仍可作一些活动的场地,而在陡 坡上开展活动则比较困难。缓坡、陡坡常 作为山体与平地间的过渡地形,在园林中 的运用常形成一些变化丰富的景观,是园 林中游人游览的好地形。
返回
土方平衡与园林造景相结合
巧改地形 巧于因借
透明法与避让法
返回
2.3、地形的塑造
• (一)山形:堆山不宜对称 • (二)山脊线的设置:山的组合可以很复杂,但要有一
气呵成之感,切不可使人觉得孤立零碎,要“提纲挈领”
• (三)背景山的作用 • (四)山的高度的掌握 • (五)洞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