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复明工程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探讨

合集下载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00例临床分析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00例临床分析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0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济有限、受设备限制的条件下,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试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

方法:对200例白内障患者在球后阻滞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既经济、简便又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的首选。

关键词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我国基层边远广大农村路途不便、经济困难、医疗设备还不完备等原因,白内障病人得不到及时的手术治疗,白内障失明率比大中城市高。

在我国农村目前白内障多为成熟期或过熟期,晶体大多为四级、五级核,皮质少,悬韧带脆弱,囊膜弹性差,不仅撕囊困难,对较硬的核进行超声乳化,也将增加眼内组织特别是角膜内皮损伤的危险。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非首选[1]。

我院2005~2007年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以来,采用显微眼科手术行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共收治白内障患者200例(210只眼),均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0例(210只眼),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58~90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95眼,并发性白内障15眼,术前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眼科A/B超、1m光定位、红绿色觉等各项必要的检测,IV级核100只眼、V级核50只眼。

本组病例排除术前合并其他眼疾和不适宜手术患者。

手术方法:术前0.5小时充分散瞳,清洁结膜囊,常规消毒眼部皮肤,铺无菌巾单,行球后麻醉,开大睑裂,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在正上方角膜缘后1.5mm板层切开巩膜,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至透明角膜内1.0~1.5mm处,用穿刺刀由巩膜隧道切口穿刺进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环形完整撕开前囊膜,旋转晶体核,使核从皮质中游离出来,再用15°穿刺刀扩大隧道切口6mm,向晶体核下注入适量黏弹剂,用晶状体圈套器自隧道切口伸入晶体核下方,缓慢逐快娩出晶体核。

探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可编辑版】

探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可编辑版】

探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探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对2016年9月 2017年3月来150例(158眼)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进行疗效分析。

本组患者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岁,术后第一天视力光感/眼前20cm-0.3占11.39;手术第一天0.3 视力 0.8占80.45%;视力>0.8占8.23%。

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占9.49%,于术后第2-5天恢复透明,术后2例发生前房积血,经治疗、休息痊愈。

结论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效果好,病人痛苦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关键词: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病,占其发病率的80%以上,对于白内障尚无特效药,治疗仍以手术最为有效。

现在,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以切口小、不缝线、手术时间短及术后视力恢复好而广泛被国内外眼科界认可。

现将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所做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术150例(158眼)临床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50例(158眼),男59例,女91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岁;老年性白内障149眼,其他9眼视力光感/20cm-0.3,晶状体硬度:0级核28眼,1级核104眼,2级核19眼,3级核7眼。

1.2术前准备:术前用CanonRK-2型电脑验光仪测出角膜曲率,用AuToREF-KERATOMTER AB超测出眼轴及人工晶体度数,术前常规测眼压,冲洗泪道,美多丽散瞳。

1.3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1%丁卡因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作11-1点以上弯隆为基底结膜瓣,巩膜面烧灼止血,3.2mm钻石到做巩膜隧道切口,于前房切开前以1mm宽前房穿刺刀与原切口约成90度的角膜缘内0.5-1mm作角膜旁切口,注入角膜粘弹剂,用自制的截囊针行直径5-6mm环型撕囊,用冲洗针头行水分离、水分层,注水圈套器经隧道取核,抽取残余皮质,前房注入粘弹剂,扩大巩膜隧道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片,调整人工晶体位置,冲洗清除前房粘弹剂。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探讨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探讨

2 2 角 膜 散 光 术 后 3个 月 角 膜 散 光 经 电 脑 验 光 : 0 8 . (. 5 ± . 9 D, 07 ) 白内障术后散 光可产 生于眼 的任何屈 光面 , 包 括 角 膜 前 、 表 面 、 工 晶 体 以及 视 网 膜 表 面 , 中 角膜 起 后 人 其 着最重要作用 。白内障术后引起 角膜变形 , 平行光线不 能 在各条角膜经线上相 等地 折射 , 根本原 因在于角膜切 口压
K na ass于 18 9 8年 首 先 报 道 小 切 口手 法 硬 核 植 入 人 工 晶体 , 日本 A i m s JnueA ua2人则设计了小 kr Mo oe和 usk k r a 切 口非超乳 白内障摘除术… 。笔者根据 自己的临床经验 , 采用小切 口非超乳 白内障囊外摘 除联合人工 晶体植入术 ,
摘要 目的 : 讨在基层 医院设施简陋条件 下进行 白内障手术的临床 疗效。方法 : 52例 60眼 白内障患 t g 对 9 2 者进行 小切 口非超乳 白内障摘 除联合人 工晶体植入术 , 分析 患者术后的视 力恢 复和并发症。结果 : 术后 第ld 视 力> . 0 1有 5 8 , 0 , 工晶体植入率 9 % 。结论 : 5 例 占9 % 人 5 小切 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手术在基层 医院可推广。
2 3 术 中、 . 术后并 发症 术 中并 发症 主要是 晶体后囊 破 裂 、 璃体 脱 出 , 要 是 由 于 抽 吸皮 质 时 将 后 囊 吸 破 , 果 玻 主 如 后囊破裂范 围较 小 , 小于 一个象 限 , 小心 清除皮 质和切 除 前房 内的玻璃体仍将 后房 型人工 晶体植入囊袋 内 , 若后 囊 破 裂范 围较 大则植入 睫状 沟。术后 并发症 主要 是角膜 内 皮水肿 , 经典 必舒 眼液处理后 1周全部消失 。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体会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体会

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体会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346例(346只眼)白内障患者在球后麻醉下施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5者占54.9%,大于等于1.0者占9.0%,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大于0.5者占63.6%,大于等于1.0者占18.5%。

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等优点,且具有手术易掌握、学习时间短的特点。

标签:白内障;非超声乳化;隧道式小切口2004年7~10月广西民政厅组织进行白内障复明工程,我科用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的方法为此批患者进行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46例(346只眼),男159例(159只眼),女187例(187只眼);年龄7~89岁,平均57岁。

老年性白内障233例,并发性白内障72例,外伤性白内障15例,先天性白内障26例。

术前最好视力均小于或等于0.1。

1.2 手术方法全部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前30min给予美多丽散瞳,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球后麻醉,开睑器开睑,上直肌牵引缝线,于11~1点方位作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后,距角膜缘后界1mm水平板层切开巩膜,切口长约6.0~6.5mm,作巩膜隧道入透明角膜1.5mm,在角膜缘9点钟方位作一辅助切口,经辅助切口向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维持前房正常深浅,自制截囊针环形截囊,三角刀切开主刀口,使内口大于外口,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使内核游离,将粘弹剂注入核与后囊之间使核托入或半托入前房,核前表面注入粘弹剂;用晶状体套匙托出晶状体核,双套管注吸器吸净残留皮质,注入粘弹剂,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调整晶状体的位置,用平衡液置换前房内的粘弹剂,并将前房维持一定的深度,如前房不能形成,可8字缝合巩膜一针,整理球结膜瓣,上方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使球结膜瓣将巩膜切口完全覆盖。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标签: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是角膜散光与远期后囊混浊,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克服了常规角膜缘大切口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散光,操作简单,方法易于掌握,术中安全,不需特殊的设备和器械,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在没有条件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的基层医院,对于一些超声乳化的禁忌证,如过熟期的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等可以开展,其效果接近超声乳化手术。

我院从2000年开始施行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并人工晶体植入术18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186例(186眼)白内障患者,其中男106例106眼,女80例80眼。

年龄32~79岁,平均51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45眼,并发性白内障25眼,外伤性白内障16眼,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裂隙灯、眼压、B 超、1米光定位、红绿色觉等各项检测,术前视力:光感-手动/眼前:106例,指数/眼前→0.1,48例,012~0.2,3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准备、麻醉等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充分散瞳,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手术。

手术步骤:以上穹窿为基底做结膜瓣,在正上方角膜缘5 mm处做一长约6 mm反眉弓板层巩膜切口,用隧道刀板层分离巩膜隧道至角膜缘内2~2.5 mm 的透明角膜处,用安全刀片刺入前房,前房注入黏弹剂。

在晶体表面做一直径约6 mm圆形截囊,注入平衡液行水分离,使核从皮质床中游离并进入前房。

用晶状体圈匙自手术切口进入前房,将晶体核套住向后缓慢移动,从切口处挽出晶体核。

吸净皮质后,前房先注入黏弹剂,人工晶体植入晶体囊袋,吸出黏弹剂,再注入0.1%卡米可林缩瞳后再冲洗。

切口视术中情况可缝合1针或不缝合。

术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单眼加压包扎。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分析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分析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92眼)白内障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散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眼压等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散光程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比观察组患者少(P<0.05)。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患者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是由于患者眼睛晶状体出现混浊、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或者局部营养不良等原因而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伤,导致其渗透性增加,丧失了屏障作用或者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人眼内从而影响视力,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后逐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的一种状态[1]。

白内障多发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白内障患者也随着不断增多。

白内障的治疗临床上最常见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成功率高,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能成功地恢复其视力。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白内障的手术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文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做出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92眼)白内障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39例(52眼),女性患者为35例(40眼)。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观察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观察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右上象限角巩膜缘隧道切口,进入前房,开罐式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核后,用晶状体圈匙摘出晶状体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1045眼(76.4%),<0.05者34例占2.5%;术后3 d视力≥0.3者1224眼(89.5%),<0.05者16例占1.2%。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疗效好、设备便宜、技术容易掌握、适宜于基层医院应用的良好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onphacoemulsification small incis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the clinical effect.Methods The upper right quadrant edge corneoscleral tunnel incision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the irrigation or 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water nuclear separation,the key ring with lens lens nucleus extraction,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the capsular bag.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 0.3 the first day of 1045 persons(76.4%),“0.05 from 34 cases of 2.5%; three d ays after sight ≥ 0.3 were 1224(89.5%),” 0.05 from 16 cases of 1.2%.Conclusion The small inci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xtraction is a good curative effect,equipment,cheap,easy to master the technology,suitable for a good grassroots way to hospital.【Key words】Cataract extraction;Small incision;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占盲人病例的46%[1]。

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

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

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探讨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160例(160眼)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71岁,术后1周视力<0.3(5.63%),0.3≤视力≤0.8(82.5%),视力>0.8(11.87%),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9眼(5.62%),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

术后并发症:角膜内皮轻度水肿48眼(30.18%),治疗2天恢复透明;术后高眼压9眼(3.16%),口服降眼压药物2天正常。

术后前房出血5眼(3.13%),门诊治疗后吸收。

结论: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效果好,病人痛苦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操作容易掌握,不需特殊仪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白内障非超乳小切口手术2009~2010年把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广泛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160例160眼,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160例160眼,年龄50~88岁,晶体硬度1~4级,排除了角膜及玻璃体病变,包括代谢性,外伤性,老年性白内障。

植入人工晶体度数经角膜曲率及A 超确定,术前均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眼病和手术禁忌者,经术前常规裂隙灯、眼底、B超、全身常规各项检测。

术前视力光感至0.1,视力<0.02者均查得光感、光定位、红绿色觉正常。

方法:术前1天常规予洛美沙星眼药水点眼,0.9%NS250ml+庆大霉素16万U混合液5ml冲洗泪道,0.9% NS 250ml+庆大霉素16万U冲洗结膜囊。

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术前半小时扩瞳。

用聚维酮碘消毒液滴结膜囊消毒,倍诺喜表面麻醉,开睑器开睑,结膜囊0.9%NS30ml+庆大霉素8万U冲洗,上直肌固定缝线。

于上方或者颞侧做切口,中心距角膜缘1mm的反眉状巩膜外切口(1/2巩膜厚度),长5.5~6.0mm,用隧道刀层间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mm,3:00或9:00时钟方位做透明角膜辅助切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复明工程的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探讨
发表时间:2011-12-01T13:00:37.64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霞[导读] 通过统计,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完全失明的疾病就是白内障
刘霞(江苏南京浦口区中心医院江苏南京211800)
【摘要】目的:分析适合复明工程的治疗方法,探讨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ECCE)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08年7月—2010年7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与ECCE联合治疗的2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采用联合方法治疗白内障是否符合复明工程的要求,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力。

结果:经手术治疗4天后,137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达到0.5,80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超过0.1,13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达到未达到0.1;患者在手术中后囊膜破损(12例),中悬韧带断裂(17例);在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部位出血等,给予治疗后都得到缓解。

结论:人工晶体植入术与ECCE联合治疗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好,且引起的并发症不多,并不会影响视力,适合复明工程。

【关键词】复明工程; 非超乳;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 白内障【中图分类号】R60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58-02 通过统计,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完全失明的疾病就是白内障[1]。

有统计数据证实,世界上2010万的人口因为白内障而导致失明[2]。

在我国,白内障致盲的患者比例大约为盲人的二分之一,并且以每年40万患者的速度增长[1]。

目前大约还有310多万白内障患者需要采取手术治疗[2]。

实施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采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中回顾分析我院在2008年7月~2010年7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与ECCE联合治疗的2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采用联合方法治疗白内障是否符合复明工程的要求,观察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力。

先将分析结果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在2008年7月~2010年7月实施人工晶体植入术与ECCE联合治疗了230例患者,病患主要为中老年,年龄范围49~93岁,平均年龄65.37岁;135例患者的年龄超过70岁,43例患者的年龄超过80岁。

患者症状分类:211例患者属于相关性白内障,19例患者属于并发性白内障。

8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47例患者伴有2型糖尿病,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6例患者患有心律失常。

参照LOCS II系统[3]将230例患者的核硬度分级:27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Ⅱ级,83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Ⅲ级,102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Ⅳ级,18例患者白内障核为V级。

190例患者的视力为0.1,40例患者的视力大于0.1但小于0.2。

1.2方法: 术前为患者散瞳充分。

手术中需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并为患者输氧。

实施表面麻醉(盐酸丙美卡因),实施眼球周围麻醉(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注射液),为眼球加压,使其软化,所做结膜瓣的基底为上穹窿,切口一般在5~7 mm之间,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节。

将巩膜隧道分离,直至透明角膜,注入黏弹剂于前房内,撕囊直径范围在4~6 mm之间,取环形,分离,分层,挽核,彻底将皮质吸净,再次将黏弹剂注入前房,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将黏弹剂进行交换,恢复到正常眼压,保证切口水密性良好。

针对高龄患者或有其它特殊要求的患者进行缝合,通常缝1~2针即可。

2结果
2.1治疗后患者视力情况: 经手术治疗4天后,137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达到0.5,80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超过0.1,13例患者的裸视或矫正后视力达到未达到0.1。

详见表1。

2.2患者并发症情况: 患者在手术中后囊膜破损(12例),占比为5.2%,中悬韧带断裂(17例),占比为5.3%;在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部位出血等,给予治疗后都得到缓解。

3讨论
白内障的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且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年龄超过8O岁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接近于100%[4],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随着老龄化的加重,白内障老年患者增加。

复明工程中多数为老年患者,本文中135例患者的年龄超过70岁,43例患者的年龄超过80岁。

老年患者通常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本文中8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47例患者伴有2型糖尿病,2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6例患者患有心律失常。

治疗中还要考虑到患者的治疗时间较晚,核硬度通常较高。

本文中27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Ⅱ级,83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Ⅲ级,102例患者白内障核为Ⅳ级,18例患者白内障核为V级。

因此,复明工程中需要一种效果好,操作风险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非超乳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正符合上述要求。

参考文献
[1]高萍,王绪保,张春梅,等.高龄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8,30(6):484.48 [2]陆道炎.张效房,陆国生.等.角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2009,35.94-96. [3]Dowler JG,Hykin PG,Hamilton AM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ts.Ophthalmology,2010,107:457—462
[4]PS Koch.Mastering phacoemulsification:a simplified manual ot of strategies For the spring .crack and stop & chop technique(forth e d).SLACK Incorated,2006,112:167—1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