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的心梗(NSTA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STAMI),根据不同的分类,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NSTAMI

NSTAMI的治疗原则是抗栓不溶栓,早期主要是应用扩冠。抗凝、稳定斑块及对症处理的同时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的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介入治疗及其时机。

2STAMI

AMI主要是由于急性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持续性缺血,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是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是治疗STEAMI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越早、越快、获益越大。

(1) 心肌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主要有两条途经,即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果发病在3小时内且介入治疗能及时进行,药物溶栓及直接PCI两种方式都可选用。对以下情况者,推荐进行介入治疗:①有外科支持的熟练PCI技术和条件,尤其是入院能在90min内将梗死血管开通的;②高危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3级以上);③有溶栓禁忌证;④发病时间超过3h;⑤不能确定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断。

①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通,使更多的心肌受到保护,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重组葡激酶(r-SAK)。

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各种终点事件、再梗死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低。溶栓治疗后,对残存闭塞的冠状动脉,可进行补救性PCI.在有专门设备和丰富介入经验医师的中心,直接支架植入应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3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扩冠、抗凝、稳定斑块、改善左室重构等药物。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①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及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

阿司匹林:通过影响血栓烷素A2 的生物合成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中环氧合酶的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对于血小板的效果是不可逆的,因此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时间内。

噻吩并吡啶:包括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是ADP诱导性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抑制因子,通过直接抑制ADP结合至其受体P2Y12受体以及随后的ADP 调节的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而起作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②羟甲基戊二酸单酞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其不但能降低近期缺血事件的复发率,而且能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长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危险性。

总之,对于AMI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尤其是尽早应用再灌注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近期及远期临床预后,新介入技术的开展为AMI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林金平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