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3)--第六章第2课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1)--第六章第2课社会主义从一国的探索到多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1)--第六章第2课社会主义从一国的探索到多国的发展
( 二 )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 索
15
苏联模式形成的理论根源
联共(布)党内的思想争论 ( 1924 年— 1929 年)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一社国会能主否义建?成
“ 如主何义建”设之社争会
16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形成的过程
13
战时共产主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经济政策
越过资本主义直接 过渡到共产主义。
最大区别
通过利用资本主义, 通过市场向社会主义渐
进地发展。
实质在于利用市场、商业把社会主义 经济同小农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
建设牢固的工农联盟。
1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非均衡的经济结构,排斥 价值规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以高度集中的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
1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政治方面
一党制、高度集权,建立以党代政的领导体制,领导 干部实行自上而下的委派制和终身制。 缺少民主和法制,没有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 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党和国家政府之上,成为个别领 导人控制党和社会、维护个人权位的工具。 个人迷信盛行。
2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苏联模式对于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实现速 度和产量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阻碍了经济 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堵塞了提高生产效率 和质量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含答案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含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社会主义的本质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D. “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共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方针D.基本原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主要的特点是A.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B.商品经济不兴旺C.社会主义法制不健全D,生产力不兴旺2.邓小平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是指A.我国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B.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C.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D.我国的生产力不兴旺,还没有摆脱贫困5.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A.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渡的时期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迅速开展的时期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好时期D.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6.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是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C.执政之基D.力量之源7,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A.解放生产力和开展生产力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兴旺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8.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从根本上说,是由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C.中国开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逐步摆脱不兴旺状态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D.到达兴旺国家水平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C.坚持改革开放D.开展市场经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三个有利于”C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0.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A.前资本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从社会开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A.准备阶段B.建成阶段C.初级阶段D,高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A.展开B.组成局部C.中心内容D.概括.从所有制结构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确实立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开展的不可逾越性C.生产关系开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12.坚持四项基本原那么,最核心的是坚持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改革开放不动摇C.四项基本原那么不动摇D.自力更生不动摇13.在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开展阶段问题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4.四项基本原那么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政治保证B.组织保证C.物质保证 D.开展动力15.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开展中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就必须A.把开展速度放在首位,速度越快越好16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速度问题无关紧要C.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快的开展速度D.在保证高速度的前提下,可以放弃经济效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B.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题库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六章復習題庫单选题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___________。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D、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指___________。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3、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___________。

A、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B、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C、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答案:A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4、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若干个历史发展阶段,其中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___________。

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20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答案:C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程度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C、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6、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

这就是说___________。

A、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生和取得胜利B、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C、只能靠经济力量去实现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资本主义内部自发产生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7、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___________。

A、斯大林B、列宁C、布哈林D、托洛斯基答案:B难度:1知识点:第六章8、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六章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六章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参考答案根据唯物史观,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消亡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因此都具有暂时的性质。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便日益尖锐起来,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无法克服的。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代之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资本主义自身客观经济规律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0世纪50年代开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种种新变化,如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矛盾缓和,国家权利配置行驶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教育科学文化进步,公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等等。

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本主义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因此,这些变化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在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917年,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练习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练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答案:D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答案:C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

5.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答案:B解析: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6.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A解析: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答案:D解析:国家政权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8.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答案:B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D4.A5.D6.C7.B8.D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二、多项选择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6.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C2.A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 10 .ABCD三、辨析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A、苏联B、南斯拉夫C、越南D、古巴2、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B)A、东欧剧变B、苏联解体C、第三世界的崛起D、中国的强大3、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7、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D)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D)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作用D、国家政权17、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18、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C)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社会主义革命不需要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物质前提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20、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B)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21、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主要特征是(B)A、计划经济B、发展商品经济C、公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B)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C、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国家建立过社会主义(ABD)A、南斯拉夫B、罗马尼亚C、奥地利D、匈牙利E、法国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C)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CD)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E、坚持共产党领导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BD)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E、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ABC)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E、第三条道路6、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ABD)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基本原则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E、没有社会主义的共性7、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D)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E、消除剥削8、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集体领导E、决定社会发展9、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BCD)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E、它们都由共同的政体决定10、《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BCD)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E、实现经济全球化11、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ABCD)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E、无产阶级代表人类根本利益12、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E、无产阶级代表人类根本利益13、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D)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E、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14、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BC)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E、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5、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BCD)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E、它没有代表人类根本利益16、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ABD)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代表人类根本利益17、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C)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E、非暴力革命原则18、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ABCD)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E、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消除人类一切丑陋现象19、社会主义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BCD)A、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B、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C、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D、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E、根本改变社会的制度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六章第2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

A.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B.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C. 实行主要消费品的配售制度D. 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2.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是( )。

A. “剥夺剥夺者”B. 取消商品货币关系C. 发展商品经济D.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3.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题是( )。

A. 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B. 以优先发展轻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C. 轻重工业并重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D. 优先发展农业4.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 )。

A. 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 是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C. 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D.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1.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包
括( )。

A.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D. 推进国家工业化时期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E. 实现农业集体化时期
2. 在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下列评价中,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 )
A. 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完全错误的
B. 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完全正确的
C. 作为一项临时性政策,对于集中一切资源赢得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D. 这种临时性政策一度被当成落后国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脱离了实际
E. 为了拯救国家,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
3.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A.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C.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
D. 禁止日用消费品的私人贸易
E. 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来活跃经济
4. 苏联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基本特征是( )。

A. 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B. 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
C. 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
D. 完全采用行政手段
E. 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三、简答题
1. 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论述?
2.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第1课: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二.多项选择题
1.A BC
2.CDE
3.BCE
4.ACDE
三.简答题
1. 答: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
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第三,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2. 答: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
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