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中耳炎食疗偏方

中耳炎食疗偏方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以下店铺为你推荐的中耳炎的食疗偏方,希望大家喜欢。
中耳炎的症状中医认为,中耳炎的主要病因是肝胆湿热,损伤脾胃,引致水湿内停,壅滞耳窍。
临床表现为耳鸣、耳胀、耳痛,听力减退,耳内流脓等症状,属于“耳疳”、“耳闭”、“耳脓”等范畴。
本病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引致鼓膜穿孔,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炎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慧贤强调,治疗中耳炎要以健脾化湿、清肝泻火为原则,同时要注意补肾益气,做到标本兼治。
偏方释疑偏方一:参须京菖茶参须3克,石菖蒲3克,绿茶3克。
用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味淡为度。
此方具有健脾益气、祛湿充耳的作用,能够缓解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咽鼓管长期堵塞及耳闷、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
偏方二:柿子饼粥柿子饼2~3枚,大米150克。
将柿子饼洗净、切粒,大米淘洗干净备用。
待水煮沸后,把柿子饼粒及大米倒入其中,煮1~2小时即可食用。
此方具有燥湿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可减少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浆液渗出。
但胃寒者忌服,勿与螃蟹同食。
偏方三:槐花杭菊饮槐花3克,杭白菊3克。
把槐花和菊花用暖水稍冲洗后,再放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待香味渗出后即可饮用。
此方具有平肝泻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属于里实热证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致的耳部剧烈疼痛、穿孔流脓有辅助疗效。
如果患者自觉耳中疼痛难耐,可将杭白菊换成野菊花,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
偏方四:赤小豆冬瓜汤赤小豆30克,冬瓜500克。
冬瓜去皮切成块;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
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冬瓜和赤小豆,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1.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利湿、凉血解毒、利尿消肿及消炎之功效,适合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内使用。
偏方五:眉豆煲饭眉豆60克,大米120克。
将眉豆及大米洗净,再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熟透即可。
此品具有健脾益气、除湿利尿的作用,可以减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炎性渗出。
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急性中耳炎怎么办
急性中耳炎其实就是耳朵疾病在生活当中,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不积极的治疗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听力,所以说如果遇到急性中耳炎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科学有效的治疗呢!看看下面所介绍的治疗急性中耳炎的方法吧!希望可以给大家以帮助。
一般在生活当中很多人会选择用中药治疗急性中耳炎,因为这些方法,是建立在比较科学而不存在副作用的基础上的,所以说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不妨尝试这些中药治疗方法。
★中耳炎治疗中药中医
A. 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祛痰利湿,活血化瘀法夏10 云苓15 薏苡仁20 香
附10 辛荑花10 柴胡10 金银花10 川芎等中药。
B.(1)中耳积液,加泽泻10 车前子10 白芷10 (2)如有肝胆湿热,加龙胆草15 大青叶10
C.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法]:解毒排脓,清热利湿金银花20 连翘15 蒲公英20 野菊花15 桔梗10 白芷10 柴胡10 栀子等中药。
[加减]: (1)耳痛剧烈,加皂角刺12 山甲10 (2)耳内脓液呈粘稠状,加薏苡仁20 云苓15
★中耳炎治疗和预防
(1)中西结合;
2)内服抗生素和外用抗生素结合;
(3)联合用两种抗生素;
(4)交替应用抗生素防止形成耐药性;
(5)自觉症状体征好了再坚持用5~8天;(
6)中药应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如五味消毒饮等;
(7)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感冒,鼻炎,鼻窦炎,鼻咽炎,扁桃体炎等;
(8)保持引流脓渡通畅。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介绍,希望大家通过这些介绍,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这种问题,而且除了这些治疗方法之外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耳朵,问题遇到一些,异常情况绝对不能够轻易的去忽视。
中耳炎治疗方案

中耳炎治疗方案第1篇中耳炎治疗方案一、项目背景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治疗周期较长。
为了帮助患者有效治疗中耳炎,提高生活质量,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中耳炎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对疑似中耳炎的患者,应尽快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2. 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中耳炎,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消除病因。
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预防复发:治疗过程中,注重预防措施,降低中耳炎复发风险。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局部用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激素滴耳液等,控制感染,减轻炎症。
(2)全身用药:根据病情,口服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中成药等,消除病因。
2. 物理治疗(1)耳部按摩:促进耳部血液循环,缓解耳部疼痛。
(2)红外线照射:改善耳部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3)耳部熏蒸:采用中药熏蒸,增强局部抗炎作用。
3.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1)鼓膜切开术:适用于鼓室积液、鼓膜膨胀不全等患者。
(2)鼓膜置管术:适用于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胆脂瘤切除术:适用于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疗程、物理治疗方法等。
5. 预防与康复(1)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注意耳部卫生,避免污水进入耳道。
(3)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咽部细菌感染。
(4)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四、治疗效果评估1. 疗效评估: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耳部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2.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复发情况。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引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定义和临床特点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和意义第一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概述1.1 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解剖结构因素1.2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体征1.3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要点辅助检查第二章:中医药治疗原则2.1 辨证论治原则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2.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考虑整体状况与局部病变的关系2.3 治未病思想预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第三章:中医药治疗方法3.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及方剂辨证施治的具体方案3.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操作方法3.3 拔罐和刮痧适应症操作方法3.4 耳穴贴压耳穴选择贴压技巧3.5 饮食疗法饮食宜忌食疗方案3.6 生活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摄第四章:规范化治疗方案4.1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病情轻重制定治疗方案4.2 治疗流程治疗步骤和时间安排4.3 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标准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4.4 安全性和副作用管理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成功案例分享分析成功的治疗案例提炼治疗经验5.2 常见问题与处理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问题的处理方法第六章:预防与健康教育6.1 预防措施预防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措施6.2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结语总结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性对未来中医药治疗的展望。
中耳炎耳朵疼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耳炎耳朵疼怎么治疗
导语: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作的时候,非常地疼痛,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耳朵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中耳炎耳朵疼让很多人都感到痛苦,尤其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发作的时候,非常地疼痛,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耳朵正在承受着巨大的折磨。
中耳炎耳朵疼让很多人都感到痛苦,尤其是一些小孩子更是如此,那么中耳炎是否有治疗方法呢?只有治疗好了中耳炎,中耳炎耳朵疼的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办法,那么治疗中耳炎的办法有哪些?
中耳炎常见治疗方法
一、传统药物治疗法
一般药物疗法主要是通过抗菌、排脓、消肿以达到缩小穿孔的目的,但是很多患者的情况都不一定一样,如果都用这种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有些患者有化脓的,有穿孔的,而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穿孔的愈合,并且难以治中耳炎,极易复发。
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不能彻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复导致中耳鼓室进水、继发炎症。
二、中耳炎中医外治疗法(外敷疗法)
中医认为,耳部疾病是由于致病邪毒侵犯,使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发生病理变化,具体到中耳炎,即为肝胆湿热、邪气盛行所致。
当机体正气旺盛,邪气便不易侵犯而发生病,因此,中耳炎疾病的发生是正邪斗争的反映,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在耳病中,致病之外邪多见于风、热、湿邪;脏腑功能失调,多为肝、肾、心、脾等。
中药中耳炎散就是就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理论体系下,经二十多种中药炮制而成,早年多采用此方法。
现在我们已经对治疗中耳炎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中医治中耳炎的方法你可知

中医治中耳炎的方法你可知中耳炎是一种常见耳鼻喉科疾病,是指中耳内发生炎症,一般分为: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三种类型,这种疾病治疗周期较长,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因此,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耳内炎症,预防耳部并发症。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
本文是从中医治疗角度对中耳炎进行科普。
一、中耳炎的病因及主要症状(一)病因1.感冒生病感冒生病的患者容易造成咽喉部位感染,咽喉部位产生炎症影响至耳部。
患者体内炎症会通过咽喉部、鼻腔蔓延至咽鼓管内。
炎症会使咽鼓管口和管腔内黏膜肿胀出血,病毒会顺着咽鼓管侵入中耳,导致中耳炎。
因此,感冒生病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炎症蔓延,引发其他部位炎症。
2.游泳有时游泳也会患上中耳炎,游泳池内人流量大,泳池内水质不干净,游泳过程中,姿势不当,会导致泳池水中病毒、细菌、消毒剂等会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如果患者还处在感冒生病期,则中耳炎发病率会更高。
因此,游泳过后要注意耳部清洁。
3.免疫力下降免疫力低的群体中耳炎患病率高。
长时间熬夜、身体缺乏锻炼等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消灭外部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细菌、病毒体内会引发中耳炎。
因此,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才能有效提高身体免疫力,避免细菌病毒侵入引发中耳炎。
4.抽烟酗酒经常抽烟的群体容易患上中耳炎。
其中包括高浓度焦油和尼古丁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抽烟或抽二手烟的群体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尼古丁等有毒物质进入血液后引发血管痉挛,血管硬化会导致中耳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中耳炎。
5.其他病因感冒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乳突发育不良、不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有过敏病史、腺样体肥大患有急性传染病等情况很容易引发中耳炎。
(二)主要症状1.听力减退中耳炎患者听力会下降,严重时甚至会失聪。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耳内长时间流脓堵塞造成听力下降。
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会有波动,患者压迫耳屏或改变头部姿势时,一定程度上会改善听力。
中医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认识

中医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认识1. 引言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朵疼痛、耳聋、耳道流脓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热蕴结,治疗上应清热解毒、祛湿利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化脓性中耳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湿热邪毒入侵,以及脾肾虚弱等。
外感风寒湿邪是指外界风寒湿邪侵袭耳部,引发炎症;湿热邪毒入侵是指体内湿热蕴结,化生毒邪,从而导致中耳炎症;脾肾虚弱则是机体耐受力下降,抵抗力减弱,易发生化脓性中耳炎。
在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湿热蕴结,即湿邪与热邪结合在中耳,引发中耳组织炎症反应,使之发生化脓。
湿热蕴结导致耳道湿润,有时还伴有瘀血阻塞,使得内耳气血不畅,耳道分泌物增多并呈黄色脓性。
3. 临床表现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痛: 患者常常出现剧烈的耳痛,疼痛可放射至头部和颌面部。
•耳聋: 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出现耳聋症状,尤其是对低频声音敏感度下降。
•耳部分泌物: 化脓性中耳炎时,患者耳道可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常伴有异味。
•耳部现象: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常出现耳道充血、肿胀,甚至耳廓肿胀。
4. 中医治疗方法基于对化脓性中耳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治疗两个方面。
4.1 中药内服治疗•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黄连、连翘、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化解湿热邪毒。
•祛湿利水类药物:如车前子、薏苡仁等,有利水祛湿的功效,可以改善湿邪困滞的情况。
•补益肾脾类药物:如党参、黄耆、山药等,可用于脾肾虚弱的患者,增强机体免疫力。
以上药物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通常以中药汤剂剂型为主,内服治疗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4.2 中药外用治疗•清洗耳道:可选用蒸馏水、生理盐水等无菌液体进行清洗,帮助患者清除耳道脓液。
•药物滴耳:可选用消炎、消肿的中药滴耳液进行局部治疗,如穿心莲、金银花滴耳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耳炎的中药治疗方法
一.分泌性中耳炎
[治法]:祛痰利湿,活血化瘀
法夏10云苓15薏苡仁20香附10辛荑花10柴胡10金银花10川芎10石菖蒲10车前草15羌活10
[加减]:
(1)中耳积液,加泽泻10车前子10白芷10
(2)如有肝胆湿热,加龙胆草15大青叶10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法]:解毒排脓,清热利湿
金银花20连翘15蒲公英20野菊花15桔梗10白芷10柴胡10栀子10泽泻15木通4生地12丹皮15甘草6
[加减]:
(1)耳痛剧烈,加皂角刺12山甲10
(2)耳内脓液呈粘稠状,加薏苡仁20云苓15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法]:化痰排脓,滋阴降火
木通4桑白皮15黄芩15当归4茵陈15陈皮6桔梗10金银花15女贞子10薏苡仁24鱼腥草20白术15浙贝15
[加减]:
(1)流脓多加天花粉15蒲公英18
(2)病长久不愈,加丹皮10赤芍15
(3)耳部有麻木感,加川芎10夜交藤15黄芪15
(4)脓有臭味,加桃仁10红花6泽兰12山甲15
预防一、掌握正确游泳方法,游泳时一定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
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预防二、正确擤鼻,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
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
耳炎。
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
同法再擤另一侧。
预防三、避免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
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预防四、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因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中有一种是由各种急性传染病引起的,比如猩红热、脑膜炎、麻疹都可
能并发中耳炎,积极进行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也能有效预防。
预防五、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积极治疗感冒,一旦感冒了赶紧治疗,不要让它引起中耳的病变。
1、腥荤发物。
像母猪肉、羊肉、蟹、马肉、鱼、韭菜、鸡、猪
头肉、鹅、虾等常见的腥荤发物是很容易让中耳炎的炎症问题进一
步的扩展,导致生热化火问题发生,影响到身体健康问题。
2、辛辣刺激性食品。
生姜、葱、胡椒、桂皮、良姜、辣椒、芥末、花椒、蒜等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起到
辛燥温热作用,易化火伤阴,所以会导致中耳炎的疾病症状变得更
加严重,要主要饮食清淡。
3、过咸或腌制。
平常吃的食物不能太咸了,咸鸭蛋、咸肉、咸
菜类的食物也不要吃。
4、忌坚硬难咬的食物。
坚硬难咬的食物主要是各种坚果类,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等。
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5、忌烟酒。
中耳炎患者还要戒除烟酒,多吃一些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黄瓜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