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怎样正确使用关联词讲话稿

合集下载

怎么样正确使用关联词知识分享

怎么样正确使用关联词知识分享

怎么样正确使用关联词知识分享怎么样正确使用关联词怎么样正确使用关联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1.转折关系虽然……可是……尽管……然而………2.假设关系假如……就……、即使……也……、要是……这么……、倘若……就……、既然...就...3.条件关系只要……就……、惟独……才……、不管……都……、别管……也……、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因此……、由于……所以……、既然……这么……、之因此……是因为……5.并列关系别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6.承接关系一……就……、起先……后面……7.递进关系别但……而且……、别光……也……、别仅……还……、尽管……但、别仅……而且……8.挑选关系别是……算是……、是……依然……、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别如……、宁可……也别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推断,认真判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

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浮现如此或那样的错误,所以,这个地方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咨询题: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知道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具句子,运用别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别同,表达的意思也就别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比赛取得胜利。

”那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能够看作是并列关系。

假如加上别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因此比赛取得胜利。

2.假如我们共同努力,比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比赛就能取得胜利。

如此,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常的讲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啥关系,这就要依照自个儿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点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别可随意改换。

发言稿中如何处理逻辑关系

发言稿中如何处理逻辑关系

发言稿中如何处理逻辑关系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处理发言稿中的逻辑关系。

在我们撰写发言稿的过程中,正确处理逻辑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严谨性。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在撰写发言稿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在撰写发言稿时,应当合理运用逻辑连接词。

逻辑连接词是链接句子与段落之间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使我们的表达更加连贯。

例如,当我们需要列举事实或观点时,可以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来明确逻辑关系;当我们需要对比不同观点或现象时,可以使用“然而”、“与此同时”、“相反”等词语来表达;当我们需要给出原因和结果关系时,可以使用“因为”、“所以”、“因此”等词语来连接。

合理使用这些逻辑连接词,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思,使发言稿更加易于理解。

其次,我们在处理逻辑关系时,需要注意段落结构的合理安排。

一个好的段落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观点,并且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在撰写发言稿时,我们可以采用开头点题、主题句、支持句和总结句的方式来组织段落。

开头点题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主题句则是整个段落的核心句,支持句用来进一步解释和支持主题句,而总结句则起到总结、回顾的作用。

通过合理组织段落结构,我们能够更好地展示逻辑关系,使发言稿更加简洁明了。

此外,使用合适的案例、数据或引用可以增强发言稿中的逻辑关系。

要使我们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案例、数据或引用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这些具体的例子和数据能够提供更加具体的证据,有助于加强逻辑关系,使发言稿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当我们提到这些案例、数据或引用时,需要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并且要能够很好地与我们的观点相衔接,以确保整个发言稿的逻辑关系紧密连接。

最后,我们在处理发言稿中的逻辑关系时,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

语言是我们表达思想的工具,准确的语言能够使我们的观点更准确地传达给听众。

因此,在撰写发言稿时,我们需要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达,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以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学习使用简单的关联词

学习使用简单的关联词

学习使用简单的关联词关联词是连接和衔接句子、段落和文章的重要工具,能够使文章表达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在写作中正确地使用关联词,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还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一、并列关联词并列关联词用于连接同等重要、地位相当的句子或短语,通常使用逗号或者并列连词来连接。

1. 逗号逗号是最常见的并列关联词之一,常用于连接两个并列的句子或短语。

例如:She is smart, talented, and hardworking.他们旅行到了北京,上海和广州。

2. 并列连词并列连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短语或单词,并列连词包括and、but、or等。

例如:She is smart, and she is also talented.他既喜欢吃巧克力,也喜欢吃冰激凌。

二、顺承关联词顺承关联词用于连接相互之间有递进关系的句子或短语,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1. 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的因素。

2. 此外她喜欢读书,此外,还非常擅长写作。

三、选择关联词选择关联词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选项,表示在这些选项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

常用的选择关联词有或者、还是等。

1. 或者你可以选择去看电影,或者去逛街。

2. 还是你是想要喝茶,还是想要喝咖啡?四、因果关联词因果关联词用于连接两个句子,表示一个句子是由于另一个句子造成的结果。

常用的因果关联词有因为、所以等。

1. 因为他迟到了,因为他遇到了交通堵塞。

2. 所以她非常努力学习,所以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五、转折关联词转折关联词用于连接两个相互对立的句子或短语,表示一个句子是另一个句子的对立或相反。

常用的转折关联词有但是、然而等。

1. 但是他非常聪明,但是他懒惰。

2. 然而我努力工作,然而没有取得成功。

通过学习并正确运用简单的关联词,我们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连贯,逻辑更加清晰。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选用各种关联词,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发言稿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运用

发言稿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运用

发言稿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运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下午好/晚上好!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一番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发言稿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运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发言稿”这个主题所涉及到的关键词:1. 发言稿2. 关键词3. 关键句4. 运用那么,如何在发言稿中运用关键词和关键句呢?首先,关键词在发言稿中的运用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准确地选取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演讲内容更加有重点、有逻辑。

例如,在一次学校的家长会上,我担任了发言嘉宾的角色,我希望通过我的发言来表达对家长们的感谢和对孩子们教育的思考。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选择的一些关键词包括:“感谢”、“辛勤付出”、“培养”、“责任”等。

通过在各个段落中正确运用这些关键词,我不仅能够使发言更加贴近主题,也能够让家长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的观点。

关键句的运用同样也非常重要。

一篇发言稿中的关键句能够起到抓住听众注意力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有力的关键句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听众的共鸣,并帮助表达者更好地传递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一次校园安全讲座上,我作为发言人,希望呼吁同学们重视安全问题。

在发言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个关键句:“安全是我们的底线,责任是我们的担当。

”这句话简短有力,用思想精炼的方式表达了我想要传递的信息,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让同学们在听到后能够深刻领会安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发言稿的关键词和关键句的运用对于一次成功的演讲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关键句,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听众的共鸣,实现与听众的良好沟通。

最后,我希望能够鼓励大家在以后的发言或演讲中,充分运用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技巧,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谢谢大家!。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及用法讲课稿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及用法讲课稿

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及用法讲课稿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可有点难度的东西——关联词!别小看这两个字,它可是我们说话、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小帮手”哦。

你可千万别觉得这些词就是小打小闹,随便用用就行。

用好了,它们可以让你的语言更加流畅,思路更清晰。

怎么说呢?就像做菜时加点儿酱油,不多不少,味道一下子就提起来了。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关系密切的“好朋友”,它们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首先得说说,关联词是连接句子、段落的“纽带”。

它们的作用就像是情侣之间的桥梁,唉,就是那种“你情我愿”的感觉。

你看,生活中有很多“并列关系”,就像你和朋友一起逛街,互相陪着,不分高低,谁也不先谁。

举个例子吧,“我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橙子”。

这里的“也”就是起到连接作用的,它把两个喜欢的东西放在了一起,表示它们平等地存在,没什么高低贵贱。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其实这就是并列关系的魅力,像两颗并排的星星,彼此间没有差距。

可是,生活中不只有平平淡淡的并列关系呀!还得说说那些“因果关系”,就是你做了这件事,接下来就会发生那件事。

比如你说“我忘记带雨伞,所以淋湿了”。

这个“所以”就说明了前后有个因果的联系。

好啦,这种因果关系就像是人生中的一串珍珠,珠珠相连,啥时候没注意就掉链子了。

就像你吃了辣椒,嘴巴火辣辣的,那种反应可不就是一种因果嘛。

要么吃了有好事,要么吃了火辣辣,哈哈!我们还得看看“转折关系”,这个真的是“戏剧性十足”。

像什么“我今天很想去跑步,可是外面下雨了”。

是不是很有“转折感”?我忍不住笑了。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原本心血来潮想着去做某事,结果天公不作美,什么都泡汤了。

你看这“可是”,它就像是突然出现的一道墙,硬生生地把你从梦境拉回了现实,心里肯定有点小失落吧。

当然了,还有“选择关系”。

生活总得有点选择对吧?想做A还是做B?像咱们平常说的“你要喝茶还是咖啡?”这里的“还是”就是个选择的连接词。

咱们有时候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左右为难,做决定时那种心情简直像是在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口味一样。

发言稿中如何使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发言稿中如何使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发言稿中如何使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首先,我要感谢这次机会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演讲。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关于发言稿中如何使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在演讲中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我们的思想。

首先,关键词的使用是演讲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是指能够概括演讲内容的词语或短语,它具有准确、简明、突出的特点。

在演讲中,我们可以通过大声重复关键词、用手势强调关键词、配合表情强调关键词等方式,使关键词更加生动鲜明。

比如,如果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教育,我可以用大声回答:“教育是什么?”然后再用语气强调和手势配合,“教育是我们进步的基石,是我们的未来。

”这样一来,观众对于这个关键词“教育”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其次,重点句子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演讲技巧。

重点句子是演讲中特别强调的句子,它能够突出演讲的主题和要点,增加演讲的说服力。

重点句子可以通过速度的放慢、音量的提高、语调的变化等方式进行强调。

比如,如果我想要强调“环保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我可以放慢语速,提高音量,重复强调“环保对于我们的未来非常、非常重要!”这样,观众就会更加深刻地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此外,平衡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使用也是我们在发言稿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不能滥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以免让观众觉得过于唐突和刻板。

在我看来,适度使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能够让演讲更加生动且容易记忆,但过度使用则会破坏演讲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最后,我想重申一点,在发言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使其与整个演讲内容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在准备发言稿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复思考和修改,确保关键词和重点句子的位置合理、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诸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关键词和重点句子是发言稿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演讲更加生动有力,让我们的思想得到更好的传达。

在今后的演讲中,让我们合理运用关键词和重点句子,让我们的演讲更具说服力,更加吸引人的同时,也更好地传递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关联词的用法技巧讲解

关联词的用法技巧讲解

关联词的用法技巧讲解
一、什么是关联词?
在中文语境中,关联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句子,以表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语义关系的词语。

常见的关联词包括“虽然”、“但是”、“而且”、“因此”等。

二、使用关联词的技巧
1. 明确关系:首先要明确你想表达的逻辑或语义关系,例如转折、并列、因果等。

选择一个与之匹配的关联词。

2. 准确使用:不要滥用或乱用关联词。

每个关联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确保你使用得当。

3. 自然流畅:在句子中使用关联词时,要确保整个句子读起来自然、流畅,不要给人突兀的感觉。

4. 避免冗余:尽量避免使用冗余的关联词,例如“但是”与“尽管”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5. 注意语气:某些关联词可以传达出特定的语气,例如“居然”可能带有讽刺的语气。

在选择和使用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常见关联词及其用法
1. 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强调后者。

虽然今天下雨了,但是我们的活动还是如期进行。

2. 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强调后者。

他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做得非常好。

3. 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因为天气很好,所以我们决定去野餐。

4. 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我想要这个礼物,但是太贵了。

5. 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她一直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通过明确你想要表达的逻辑或语义关系,以及注意以上几点技巧,相信你能更好地使用中文的关联词。

发言稿的流畅过渡与连接词语的运用

发言稿的流畅过渡与连接词语的运用

发言稿的流畅过渡与连接词语的运用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发言稿的流畅过渡与连接词语的运用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流畅过渡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发言稿,不仅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严密的论证,更需要在各个段落之间有流畅的过渡。

这样才能使听众在听完一段后能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不会感到突兀或者断裂。

为了实现流畅过渡,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连接词语,比如“首先”、“其次”、“再者”等等。

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建立起联系,使整篇发言稿更加连贯。

其次,连接词语的运用也是发言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连接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在句子和句子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整个发言稿更加紧凑和有条理。

比如,在列举观点或者论证时,我们可以使用“而且”、“另外”、“同样重要的是”等词语来连接不同的观点或者论据。

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的发言更加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常用的连接词语,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其他的手法来实现流畅过渡和连接。

比如,使用反问句来引起听众的思考,使用比喻和类比来丰富语言表达,使用引用和例证来增加论证的可信度等等。

这些手法都可以使我们的发言稿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在运用连接词语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

过多的连接词语会使发言稿显得啰嗦和累赘,也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因此,在写作发言稿时,我们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连接词语,使其既能够起到连接作用,又不会给听众带来疲劳感。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流畅过渡和连接词语的运用不仅仅适用于发言稿,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写作,比如演讲稿、论文等等。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写作,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流畅的过渡,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思想。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次强调流畅过渡与连接词语的运用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发言稿,不仅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准备,更需要有流畅的过渡和连接,才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观点和思想,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常见关联词可分为以下几类复句:
1.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2.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那么……、倘若……就……、既然...就...
3.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即使...也...
4.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那么……、之所以……是因为……
5.并列关系
不是……而是……、一边……一边、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既……又……
6.承接关系
一……就……、起先……后面……
仅……而且……
8.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
使用关联词语的句子往往比较复杂。

同学们在使用关联词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运用关联词语,首先必须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

”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如: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臵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不要滥用关联词。

例如: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

滥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滥用“但是”,应删去。

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不仅……还……”、“虽然……还是……”、“尽管……还……”、“因为……所以……”、“只有……才……”、“宁可……也不……”、“既……又……”、“不仅……而且……”、“如果……就……”、“不是……就而”、“并且”、“所以”
1.()鲁班记着师傅的话,给人们造了许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还教了不少徒弟,()后世的人都尊他为木工的祖师。

2.江姐()牺牲自己的生命,()泄露党的秘密。

3.()明天下雨,春游的活动()推迟举行。

4.小明做事很马虎,上学()忘了带书,()忘了带笔。

5.班干部()以身作则,()能得到同学们的拥护。

6.()工作多么忙,他()坚持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7.爸爸()会开摩托车,()会开汽车。

8.姐姐()会唱歌,()会跳舞。

9.妈妈()织毛衣,()看电视。

10.()他不一定来,我们()是要通知他。

11.船被撞了一个大洞,()洞已经用麻布和衣服堵住了,水()可以渗进来。

12.多好的古井啊,它()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3.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有温暖的阳光。

14.医生说要让你多休息,()我不能让别人打扰你。

15.我们是邻居,()平时来往不多。

缺少关联词语,就在适当的地方加上。

1.虽然你有什么困难,大家总可以帮助你解决的。

2.如果平时工作很忙,她也要挤时间来学习。

3.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才能做好。

4.我们自己动手理发,不仅是为了节约几个钱,而是为了培养艰苦朴素的作风。

5.这次旅游,或者坐船,或者乘车,我们还没确定...
6.小红因为疲乏得很,因此一句话也不说。

补充:
1并列句
概念: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例句: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关联词:又……又……、既……又……、既……也……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而是……、
不是……是……、是……不是……、
也、又、还、同时
2承接句关联词:最初……后来……、先……接着……
便、又、才、就、于是、接着、然后、
3递进句
概念: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例句: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关联词:不但(不仅)……而且……、不但(不仅)……还……更、而且、并且、甚至、况且
4选择句
概念: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
例句: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关联词:不是……就是……、或者……或者……
是……还是……、要么……要么……
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或、或者、还是
5转折句
概念: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例句: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6假设句
概念: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的情况,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的结果。

①假设与结果相一致
例句: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关联词:如果……就……、假如……就……
要是……那么……
就、要、便、那么
②结果不一假设与致
例句: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关联词:即使……也……、即便……也……
哪怕……也……
纵然、纵使
7条件句
概念: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例句: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
无论(不管、不论)……也(都)……
凡是……都……、除非……才……
概念: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例句: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既然……那就(就、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