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寻幽烟花三月下江南
描写烟花三月的句子

描写烟花三月的句子1、江南就是江南,前些时日还簌簌雪落,立春时节一到,万物催生,放眼望去,满世界便尽是柔柔嫩嫩的绿。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虽久居长安,却对江南念念不忘。
江南的峰峦,江南的绿波,江南的一草一木,江南的一景一物,无不勾起白居易对江南的无限追思和深深眷恋。
念至深处,思绪翩飞,不禁挥毫便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
2、烟花三月,梦里江南--绿树繁花院落深,是为江南;涌泉溪眼淙淙流,是为江南;风月笙歌,夜夜秦淮,是为江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月下弄洞箫;箫音声声催人归,相思堪比西湖瘦,是为江南;姑苏城外听禅钟,山寒江清月照人,是为江南;丁香空结雨中愁,淋湿雨巷油纸伞,是为江南;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是为江南;白堤柔柳恍若烟,断桥残雪恋痴缠,是为江南3、阴历三月十五,来到扬州城。
扬州是宁静的,没有高楼,也没有过多熙攘的人群。
这片天地,与长江三角洲的诸多城市都不同,它似乎与世隔绝。
春日的暖阳连着河边的绿荫,让人滋生徜徉之心。
不论是民居还是别的建筑,大都有着弯翘的屋檐。
怀旧与现代结合的风情,更在黄昏点灯的时候,进行着纤巧城市内在的表达。
4、一直不喜欢缠缠绵绵的江南小调,可是很喜欢这首烟花三月,感觉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在我的面前徐徐打开。
在江南的某个小镇,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在一条深深的小巷里走出一位美丽的姑娘,清秀,苗条,肤色白皙,身穿青花瓷的旗袍,脑后垂着一条乌黑发亮的大辫子,手上举着一把淡紫色的小花伞,另一只手上拿着一方洁白的手帕。
5、瘦西湖,一因长湖如绳,二因清俏绰约之美。
天下西湖三十六,独一无二瘦西湖。
黄昏时,落日空悬,景致与明月夜应无相似之处。
但登桥揽胜,见湖面柳色,水榭花荫,白塔晴云。
观八方之景,思六朝繁华。
暮色中,春夏无间,让人流连。
一路行来,芍药怒放。
这将离草与牡丹相像,却属草本,惜别,并不与人争锋。
任它相送依依出园。
三月去哪儿好玩 到江南寻觅最清甜的春色

烟花三月到江南寻觅最清甜的春色(组图)寻南京历史古迹早些年前,张艺谋的一部《金陵十二钗》,让南京的沉痛再一次映现于国人的脑海里。
在大多数人眼中,南京是一座充满了悲情的城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对秦淮河畔的烟花女子流传最广的描述,而“寒塘渡鹤影,冷月照花魂”无不流露出这座城市的凄美与苍凉。
传奇与典故,写下了南京的沧桑;江河与湖泊,铸就了南京的魂魄。
位于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是不少游人缅怀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必经之地。
这里的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都记载了经久的历史。
抬头仰望,但见浩瀚林海衬映着碧瓦银墙,宛如伟人之浩然正气,与大地同存。
日暮时分,漫步夫子庙商城,这是南京最著名的步行商业街区,游客能感受最具老南京的风味。
在这里品尝南京风味小吃的同时,你还可以欣赏到著名的秦淮河风光。
还记得学生时代课本上就记载着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来到南京不妨走一走。
行于桥上,你可以数数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是否嵌着200幅铸铁浮雕。
如今,人行道旁矗立着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夜阑零星时,尤为美丽。
觅扬州的似水柔情烟花三月是扬州最美丽的时节,桃红柳绿、姹紫嫣红。
古人所称的“烟花”其实是指柳树的花“柳絮”,每逢春季微风吹过,柳絮漫天飞舞,像纷飞的雪花一样,带给游客无尽的震撼。
要领略这一神话般色彩美景的最佳观景地,莫过于风光旖旎的瘦西湖,“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虽有杭州西湖、济南西湖(大明湖)声名赫赫,但惟有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
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是对秀丽多姿的瘦西湖风光和湖上古典园林群的精彩描绘。
离瘦西湖不远处,是扬州1912街,充满时尚文化休闲气息。
街区由7栋明清建筑以及一个文化广场组成,周边分布着盐商古宅等众多景点,茶余饭后不妨散散步,感受扬州清丽的韵味。
烟花三月下江南(九)——镇江三山之金山

烟花三月下江南(九)——镇江三山之金山结束兴化的行程,乘班车前往镇江。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是一座有着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名城,古称“宜”、“朱方”、“丹徒”、“京口”、“润州”,它雄踞长江与运河两大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一水横陈,连岗三面,自古以来,是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兵家必争之地。
宋时以气概之雄,形势之险,足以控制大江南北镇守江防而改名镇江。
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起伏,天然的江防,天然的屏障,既是波光云影的江邑,又是翠霭晴岚的山城,既有北方山岭的豪犷之气,又具江南山川的秀丽之质,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最佳结合的人杰地灵胜境。
唐代大诗人李白《永王东巡歌》一诗中写道: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短短四句诗,既道出镇江地势之雄险,又称赞了镇江景色之壮美。
到了镇江,放下行李,直奔金山。
镇江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市区沿长江自西向东分布着金山、北固山、焦山,组成风景各异的“三山”风景区。
而金山位居三山之首,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水漫金山就发生在这里,许多人就是由此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金山海拔43.7米,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唐代张祜“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宋朝沈括“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
随着时间的流逝,长江水流冲击北岸,导致河岸淤塞,到了清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金山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
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十六日雪中渡江》云:“那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将金山与焦山比为美丽的莲花。
金山也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誉。
金山景区的大门是一座重檐翘角门楼,门头匾额书写“金山”两个大字,外侧楹联“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可咏可觞可丝竹怀抱古今”,作者为清代文学家吴锡麒。
烟花三月下江南(十四)——漫游镇江

烟花三月下江南(十四)——漫游镇江在镇江,除了去较远的地方乘坐公交车,其余的时候我都喜欢安步当车,慢慢地走,细细地品,去探寻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神奇故事。
在镇江梦溪园巷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院,这里是我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晚年居住的地方,那部闻名古今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就是在这完成的。
沈括是杭州人,怎么会在镇江终老呢?原来,沈括三十岁时,常梦见一风景秀美之地,山明水秀,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下有水,澄澈悦目,心中乐之。
十多年后,沈括听人介绍镇江山川之胜,便托人在镇江买了一处田园,九年后第一次见到时,又惊又喜,觉得宛若梦中所游之地。
于是遂举家移居于此,建草舍,筑小轩,将门前小溪命名为“梦溪”,庭院命名为“梦溪园”。
现在的梦溪园由两进六间青砖平房和一方小庭园组成,园门上端,是镇江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题写的石匾"梦溪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园中绿植遍地,花木扶疏。
南园墙内置半廓,中部凸起,檐柱突出。
廓内安放沈括全身坐像:青衣便髻,神态安详,左手紧握陨石,右手覆于书上,双目微闭,若有所思。
东面古井翠树石阶花墙,庭院月门上额题:花香鸟语。
恍若已见当年梦溪园中一隅景致。
第二进是沈括科学研究成就展览室。
北屋横匾由方毅题写,红底黄字“梦溪园”。
楹联“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川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这幅对联确实高妙,藏“沈括”、“梦溪笔谈”于上下联中,不着痕迹。
南屋横匾“学坛巨擘”由钱伟长题写。
楹联“数卷奇文物志无心匀翠墨;一钧初月南航北驾为苍生”,这两幅对联高度概括和评价了沈括的一生。
走进展览室,迎面正中是沈括画像。
头戴官帽,手持笏板。
器宇轩昂,雍容大度,是他当年主持北宋中央财政机关三司时的形貌。
沈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
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用功极勤。
在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地质、生物、化学、医药等方面都造诣很深,颇有贡献,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一流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三月下江南诗句

三月下江南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三月下江南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江南3月的诗句写江南3月的诗句:1、《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译文:江南的风景多美妙,风景如画久已熟识。
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绿得赛过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2、《望江南·3月暮》宋:吴文英3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译文:3月暮春季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深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乏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1人。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由于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消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4百810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千里江南,处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1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处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处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耸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江南春·波渺渺》宋:寇准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译文:烟波渺渺,垂柳依依,芳草萋萋扩散至天际,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中又飘舞着片片杏花。
江南的春天已经过去,离人愁思萦绕;汀州长满了苹花,心上人还未回还。
5、《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移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艳丽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烟花三月下江南(五)——泰州太美,顺风顺水

烟花三月下江南(五)——泰州太美,顺风顺水一夜风雨,晨起,去望海楼。
望海楼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凤城河风景区内。
大门上方,“江左胜境”四个大字,道出了景区的气势。
江左指的是泰州的地理位置,长江自西向东流向,泰州处于长江的北岸,所以称为江左,此为著名的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
两侧的匾额分别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被称之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来泰州时挥毫留下的墨宝,凸显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门柱上的楹联“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
由此可以感受到景区的历史人文气息。
走进大门,路两旁绿树成荫,青草如毡,樱花烂漫,桃花妖娆,在氤氳的晨雾中呈现出朦胧的美。
空气中有水的湿润,草的清香,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远远就看见了望海楼,巍然屹立在青翠的山坡上,雄伟壮观,楼上一匾,上书“钥江淮雄风”。
绕楼来到正面。
望海楼为宋代建筑风格,重檐歇山顶,上盖黑褐色琉璃瓦,外观是典型的宋式彩绘,主体色彩取朱红、黄、白三色,显得古朴、典雅而大气。
楼高32.25米,下筑高大石台,外观三层环廊。
一楼正中的匾额“望海楼”三个大字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长沈鹏所书,顶楼的“江淮第一楼”则是由国学大师文怀沙所提写。
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历史上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也数次更名。
宋代称海阳楼,明代称望海楼,清代称靖海楼、鸣凤楼。
尽管多次改名,人们还是习惯称之为望海楼。
现在望海楼上望不到海,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大约在八千年前,泰州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受长江及淮河海浪冲击的作用,大海渐行渐远,泰州慢慢地由海洋变成了浅海、湖泊、沼泽和陆地,泰州早期的地名海阳、海陵,意为面海朝阳、海边高地,都和海有关。
大海是孕育泰州的母亲。
虽然现在已经看不到海,但是泰州人对大海的情结、对大海的感悟还是一样的,宏伟壮丽的望海楼就记载了泰州人对大海母亲的回忆和追思之情。
赞美三月扬州的诗句

三月扬州:诗人的梦幻之境以下是一些赞美三月扬州的诗句:1. 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谁似东坡老,白首志千里。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4.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5.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7.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8.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9. 烽火戏诸侯,笑而不语。
——《诗经·邶风·烽火》10.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11.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2.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征怨》13. 三月七日,到京口北固亭。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4.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5.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6.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17.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18. 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19.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20.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2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2.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23.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名句。
【全诗如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一样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一样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因此如此,是正因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正因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完美。
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
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因此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因此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
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因此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到达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正因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
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资料。
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中国文人的迷梦,沉淀着四季任何美丽的幻想:春季里绿堤闻春晓;夏日里荷乡深处弄莲子;秋来饮酒赏秋月;冬来踏雪寻梅……只摇撸顺水行,便可穿行古镇间,看尽江南人风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古已有之,每年的三月广州还略有寒意,而江南已是春日融融,柳丝清扬,满城光溢花香,“正是江南好风景”。
在这个江南最美的季节,就让我们到婉约的江南水乡去访古寻幽,顺春水行舟看遍江南千家百巷,感受如丁香花般清新温润的水乡风情和人文气息。
浙江乌镇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小镇风情:乌镇为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
历史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乌镇繁衍生息,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曾游学或寓居于此的有昭明太子、陈与义、张杨园、鲍廷博、夏同善等,生于斯长于斯的有文坛巨匠茅盾、沈泽民、孔另境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进入乌镇,眼前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人立即感受到深弄曲巷、枕河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
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仿佛带你回到了100年前茅盾笔下的江南水乡。
小镇特色:在江南水乡,有不少像乌镇这样的古镇,美丽宁静得像一颗颗珍珠。
而乌镇除了拥有大家都具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之外,更多地飘逸着一股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交通:去乌镇旅游可从嘉兴前往,行程45分钟。
从嘉兴汽车西站每天2个半小时就有直达乌镇的中巴;从杭州出发,有直达乌镇的浙江快客车;每逢双休日、节假日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早上有专线车直达乌镇。
住宿:在江南古镇旅游,最好能住在古镇中,以感受古镇古朴的气氛。
乌镇的夜景非常出色,喜欢摄影的朋友可在乌镇拍摄古镇夜景,酒店标准间大概在12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