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复习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

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考点特点:分值不高,却年年考!(从10年到2020年,一共考了十一次,可谓是年年考。

)看似简单,容易丢分!(文学常识题题型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为3分)名著阅读放到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部分,单独设题,分值逐年增加(去年6分,今年10分)二、内容分析(一)、近些年的考题涉及内容:1、考作家2、考人物形象3、考主题4、考作品5、考情节6、考文体7、考文化常识(二)今年要求: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名著的相关内容。

(2021年应该和往年的要求相同)三、历年考题看例题,找出问题所在,看看它们错在哪?1、《名人传》中的贝多芬(托尔斯泰)用如火的青春与饱满的热情创作了小说《战争与和平》。

2、李清照,唐代(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词大多收在《漱玉词》中。

3、英国大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和“星期五”(《鲁滨逊漂游记》里的人物)在海上诸岛的经历,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怪异的世界。

4、《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5、《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散文集)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7、“说”(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不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整理、分析比较、案例解析等方法,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文学常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典文学1. 古代诗歌:唐诗、宋诗、元诗、明诗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古代散文:儒家、道家、法家、杂家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3. 古代小说:明清小说、四大名著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现代文学1. 现代诗歌:新月派、九叶派、朦胧派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现代散文:白话文运动、乡土文学、先锋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现代小说:乡土文学、都市文学、革命文学等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课堂检测: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题成绩:评估学生在课堂检测中的表现,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汇总七、教学过程(续):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针对课堂内容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所学文学常识,并挑选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分析。

6. 课程反馈:教师通过课后交流或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教学评价(续):4. 课后作业质量: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等方面。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概述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概述

初一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概述初一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概述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文字为媒介,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学习文学常识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初一语文复习教案中的文学常识进行概述和总结。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1.1 主要表现形式多样性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1.2 真实性与虚构性并存文学作品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描绘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构创造出世界,展现作者的想象力。

1.3 视觉化和意象化特点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的描绘,能够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文学作品的分类根据形式和内容的不同,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大类。

2.1 诗歌诗歌是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学形式,它注重韵律和节奏,以特定的形式和结构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2.2 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写作形式,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结构要求,可以自由流动地表达作者的感受、思考和观点。

2.3 小说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的文学形式,它通过人物的活动和冲突展开情节,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

2.4 戏剧戏剧是用于舞台表演的文学形式,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常包括剧本、舞台指导和表演等要素。

三、文学名著欣赏初中阶段学生需要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包括:3.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贾宝玉一家及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3.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以对抗邪恶和追求真理为主要主题。

3.3 《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等人所创作的一部英雄史诗,描绘了宋江等人起义抗敌的故事,展现了反抗压迫的精神和决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文化常识复习,内容涵盖了古典文学、古代文化、诗词歌赋等多个方面。

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都有其主题和特色,如《古代诗歌》单元涵盖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名著导读》单元则选取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让学生了解其作者、背景、人物及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对古代诗词、名著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记忆层面,对文学文化的深层内涵理解不足。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学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2.难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文学文化常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文化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的文学文化常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文学常识复习导学案

文学常识复习导学案

文学常识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本学期学习到的作家作品及其身世经历和生活时代。

2.能知人论世,根据作者人生经历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

【学习重难点】1.熟练掌握本学期学习到的作家作品及其身世经历和生活时代。

2.能知人论世,根据作者人生经历理解作品的文学内涵。

预习案【预习内容】结合导学案,了解作者。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内容】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共收录的诗歌篇。

原称或。

《诗经》的“六艺”是。

《诗经》是我国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赋者,,。

比者,。

兴者,。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是一部体的历史散文选集,又称。

由(朝代)编订,共篇。

“讽”的意思是。

4.《雅舍》作者,字。

学名。

5.《我的母亲》作者,国人。

曾获得过。

6.《幽径悲剧》作者,世人称其为,是国内外公认的。

7.《拣麦穗》作者,代表作。

8.《新疆的歌》作者,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等。

9.《灯下漫笔》作者,原名,伟大的文学家、、。

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散文诗集。

10.《左传》又名、,左传是先秦,最擅长写。

11.《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年国组织门客编写。

是家代表著作。

另外,儒家代表著作,法家代表著作,墨家代表著作,道家代表著作,兵家代表著作。

12.孟子是家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有之称,其学说出发点为,提出、,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孟子见梁惠王》中,孟子指出,梁惠王应该讲求,而舍弃。

13.乐府双璧是:、。

14.魏晋南北朝时期,咏怀诗的代表是,山水诗的代表是,田园诗的代表是。

15.“古诗十九首”是(朝代)(人名)(书名)“杂诗”类的一个标题,都是言诗。

16.《短歌行》作者。

字,17.《归园田居》作者,字,号,谥号。

主要作品有、、。

18.《张衡传》选自,作者,19.“初唐四杰”指、、、。

20.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21.“李杜”是、。

“小李杜”是、。

22.白居易,字,号。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

文学常识教案和答案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

2.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二、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

2.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3.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

2. 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2. 学生准备相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讲解文学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4.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部编人教版语文《文学常识》专题复习教案

《文学常识》教案一、复习目标1、掌握课文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2、理解重要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3、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4、结合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将所读名著内容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二、复习要点1、掌握课文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2、理解重要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3、了解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记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节等有关内容,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4、结合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写作题,将所读名著内容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授课过程(一)导入:文学常识主要是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还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还有教材中交代的主要文化知识,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一些文化常识。

(二)文学常识的学习(复习)方法主要有:1、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3、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三)命题思路导航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掌握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一般体裁常识的阅读要求,掌握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格式,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而此部分内容主要靠识记,题型以选择、判断为主。

随着现在中考对文体常识的知识内容的淡化,越来越注重文学常识的考查。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综述与考点梳理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综述与考点梳理

初三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综述与考点梳理初三语文复习教案文学常识综述与考点梳理一、导言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文学常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起着扎实基础和丰富知识储备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对初三的语文复习中,对文学常识进行综述和重点梳理,帮助学生明确相关知识点,并提升语文水平。

二、文学常识综述1. 文学常识的定义和内容文学常识是指人们对于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文学流派分类、文学创作手法、文学史和文学名著等方面的知识。

2. 文学流派分类文学作品可以根据其表现手法和内容特点分为多种不同的流派。

常见的文学流派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3. 文学常识的应用文学常识的学习和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常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写作水平。

三、考点梳理1. 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是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品。

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这些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

2. 现当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是指在近现代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3. 诗歌和散文的创作技巧诗歌和散文是两种常见的文学流派,具有不同的创作技巧。

诗歌注重修辞和节奏,使用较为独特的语言形式表达感情和思想;散文注重描写和叙事,以散文方式展现人物和事件。

学生需要了解并运用不同的创作技巧,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四、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初三学生可以对文学常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文学鉴赏和写作中。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深入阅读文学名著,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通过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语言表达的敏感性,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城四中___九年级__语文____学科导学案(学生版)主编:_帅淑英__ 审核:_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月______ 第_______课时文学常识归类复习一、中国作家作品:(一)春秋时期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世称“圣人”。

《论语》是一部辑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

明代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的第一首诗是《关雎》,课文还有《蒹葭》。

3、《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又叫《春秋左氏传》所学《曹刿论战》记述了长勺之战的情形。

(二)战国1、孟子:名轲,字子舆。

邹(今山东邹城)人,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孔孟”并称,人们尊称“亚圣”,主张施行仁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7篇。

课文《得道多助,失首寡助》《生于忧患,列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2、墨子: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现存53篇,所学课文《公输》。

(三)西汉1、司马迁:字子长,史学家,文学家。

人称“太史公”。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10表8书12本纪30世家70列传,“世家”主要记诸侯之事,鲁迅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

2、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了《战国策》共33篇,共12策,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四)东汉三国1、曹操: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课文《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2、诸葛亮:字孔明,蜀国丞相,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文:《出师表》(五)西晋陈寿:字承祚,史学家。

写《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课文:《隆中对》(六)东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

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人称“靖节先生”,又号“五柳先生”。

课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诗《归田园居》《饮酒》(七)南北朝1、吴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的吴均的山水小品,被称为“吴均体”2、刘义庆:《咏雪》《陈庆丘与友期》选自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3、郦道元:《三峡》选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该书详细记载了河流有关的历史遗迹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啊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语言清丽。

文学价值较高。

(八)唐代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美誉,是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诗歌想象新奇,意境雄伟瑰丽,风格豪迈。

有《李太白全集》。

课文:《渡荆门送别》《行路难》2、杜甫:字子美,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风以“沉郁顿挫”,尊称为“诗圣”,世称“杜工部”,号“少陵野老”,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杜工部集.》。

课文:《石壕吏》《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课文:《钱塘湖春行》4、韩愈:字退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课文:《马说》5、柳宗元:字子厚,文学家,河东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著“永州八记”,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课文:《小石潭记》6、刘禹锡:字梦得,又叫“刘二十八”,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课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王维:字摩诘,山水田园诗人,苏轼评论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课文:《使至塞上》8、岑参:边塞诗人,诗歌想像丰富,气势豪迈,色彩浓烈。

曾任嘉州刺史。

课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10、杜牧:字牧之,诗歌笔力雄健,感慨深沉。

课文:《赤壁》11、温庭筠:花间词牌派的鼻祖,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课文:《望江南》(九)北宋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课文:《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醉翁亭记》3、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课文:《登飞来峰》5、司马光:字君实,政治家,史学家,号“涑水先生”,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课文:《孙权劝学》6、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人称“濂溪先生”,哲学家。

课文:《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十)南宋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是豪放派,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稼轩长短句》。

《西江月》课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辅壮词以记之》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词人,作品《漱玉词》。

课文:《武陵春》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爱国诗人。

课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文天祥:课文:《过零丁洋》(十一)元朝1、马致远:戏曲作家,有“曲中状元”之称,与郑光祖、关汉卿、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课文:《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

2、张养浩:课文:《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二) 明清代1、四大名著的作者,时代、作品2、宋濂:明代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另两位:高启、刘基),朱元璋称之为“开国文臣之首”。

课文:《送东阳马生序》3、曹雪芹:清代,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小说家。

《红楼梦》,共12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课文:《香菱学诗》4、蒲松龄:清代字留仙,一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郭沫若称赞曰: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课文:《山市》《狼》选自志怪小说《聊斋志异》5、吴敬梓:清代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小说家。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风貌。

课文:《范进中举》6、沈复:清代字三白,文学家。

课文《童趣》选自他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7、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晚清、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他的《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

写于己亥年。

(十三) 近代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合称“康梁”。

作品编为《饮冰室合集》课文:(十四) 现当代1、鲁迅:现代,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散文集《朝花夕拾》,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藤野先生》散文诗集《野草》,课文:《风筝》、《雪》小说集《呐喊》《彷徨》,课文:《故乡》《社戏》《孔乙己》杂文集《且介亭杂文》,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诗人、学者、考古学家。

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课文:《天上的街市》《静夜》《雷电颂》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龙·虎·狗》,文革后作品《随想录》。

课文:《日》《月》4、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代表作《繁星》《春水》(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寄小读者》。

课文:《纸船》《谈生命》5、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江苏扬州人。

课文:《春》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著名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课文《济南的冬天》7、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江苏苏州人。

课文《苏州园林》二、外国作家作品:1、苏俄(1)普希金:俄国诗人,有“俄罗斯文学之父”的美称,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契诃夫: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文《变色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3)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最伟大的代表”(列宁语),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主人公名字是阿寥莎。

课文《海燕》节选自《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4)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代表作《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课文《致女儿的信》2、英国(1)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戏剧家。

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喜剧《威尼斯商人》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剧。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2)济慈:诗人课文《蝈蝈与蛐蛐》3、法国(1)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羊脂球》,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2)雨果: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代表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3)都德:课文《最后一课》主人公: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4)布丰: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用40年时间写成36册的《自然史》课文《马》(5)法布尔:生物学家,《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他被鲁迅赞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课文《绿色蝈蝈》4、美国(1)海伦·凯勒:聋哑盲女作家,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争取种族平等。

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再塑她生命的老师是莎莉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