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儿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症状是否有区别?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症状是否有区别?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症状是否有区别?引言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生。

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症状特点对于早期预防、及时治疗以及后期疗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详细介绍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症状以及预防、治疗与后期疗养的相关问题。

幼儿期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幼儿期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年龄段之一,常见年龄为3个月至3岁。

幼儿期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1.呼吸道症状:咳嗽是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常为干咳,咳嗽程度较轻,但也可出现湿性咳嗽。

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2.发热:常伴有中度发热,体温可达38-39摄氏度。

3.儿童行为变化:患病的幼儿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情绪烦躁、睡眠不稳等表现。

幼儿期支原体肺炎易引起并发症,如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因此需要及时治疗和监测病情。

学龄期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学龄期儿童是支原体肺炎的另一个高发人群,常见于3岁至16岁。

学龄期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可能与幼儿期有所不同,具体症状包括:1.呼吸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呈阵发性咳嗽,尤其在夜间咳嗽加重。

伴有咳痰、气促等呼吸道感染表现。

2.发热: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

3.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喉咙痛、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学龄期儿童支原体肺炎发病急,病程较长,需及时就诊并进行全面治疗。

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成人支原体肺炎相对较少发生,症状也有所不同。

1.呼吸道症状:干咳是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咳嗽时常伴有胸闷、气促等症状。

也可有咳痰、喉咙痛等。

2.发热: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体温通常较低,一般不超过38摄氏度。

3.其他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成人支原体肺炎较学龄期儿童的症状轻,但病程较长,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预防、治疗与后期疗养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治疗与后期疗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何特点?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何特点?

支原体肺炎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何特点?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特点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有所差异。

本文将分别从婴幼儿、儿童和成人三个年龄段的角度,讨论支原体肺炎在各个年龄段患者中的特点。

1. 婴幼儿婴幼儿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在这个年龄段,由于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婴幼儿往往容易感染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肺炎在婴幼儿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症状较轻:婴幼儿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支原体肺炎在这个年龄段往往症状较轻。

婴幼儿可能会出现轻度咳嗽、鼻塞、喷嚏、低热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呼吸困难或其他并发症。

•伴发其他疾病: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不完善,支原体肺炎往往容易与其他病原体感染同时存在。

婴幼儿可能同时患有支原体肺炎和其他病毒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导致症状更为明显。

•传播性强:婴幼儿的支原体感染通常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因此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婴幼儿之间的密切接触、共用物品等都容易成为支原体传播的途径。

2. 儿童儿童是支原体肺炎的另一个高发人群。

在儿童中,支原体肺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典型症状:儿童患有支原体肺炎时,常常出现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喉咙痛、发热、鼻塞等。

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比,支原体肺炎往往症状较轻,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易感染并发症:尽管儿童患有支原体肺炎时症状较轻,但他们在感染后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

例如,儿童可能出现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并伴随有咳嗽、喷嚏、鼻塞等症状。

•传播途径多样:儿童之间的密切接触是支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孩子们共用玩具、用餐、亲密接触等行为容易传播病原体。

3. 成人支原体肺炎在成人中的特点相对较少被关注,因为一般情况下,成人患有支原体肺炎时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成人也可以表现出一些特点,包括:•慢性感染:成人患有支原体肺炎时,可能出现慢性感染的情况。

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山 西 医药 杂 志 2 0 1 3年 8月 第 4 2卷 第 8期 上 半 月 S h a n x i Me d J , Au g u s t 2 0 1 3 , Vo 1 .4 2 , No . 8 t h e F i r s t

9 25 ・
婴幼儿与年长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固 剧烈 , 肺部体征少 , 胸 部 X线 片 以 大 叶 性 肺 炎 改 变 为 主 。
但 婴幼 儿 多 以 中 度 发 热 、 喘憋 、 痰鸣音 明显 , 肺 部体征显 著 , 可 表现 为 毛 细 支 气 管 炎 , 胸 部 X线 表 现 以 小 斑 点 状 阴 影 为 主 。年 长儿 并 发 症 多 以肺 不 张 、 胸腔 积液多见 , 婴 幼 儿 以肝
2 . 5 2组 患 儿 治 疗 方 法 及 转 归 比 较 : 2组 均 采 用 阿 奇 霉 素 1 0 mg・ k g ・ 次_ 。 , 3 ~5 d为 1 个疗程 , 序贯疗法 ; 或 红 霉
素3 O ~5 0 mg・ k g ・次 ~ , 连续静 脉滴注 7 ~1 0 d 。 联 合 应 用 止 咳 化 痰 药 物 及 雾 化 吸入 等 对 症 治疗 。 在 发 热 、 咳嗽、
北京市延庆县 医院( 1 O 2 1 0 0 ) 宋志 芳
小儿肺 炎支 原体 肺炎 ( mu e o p l a s ma p n e u mo mi a e p n e u — mo mi a , MP P ) 是学龄 儿 童常见 的一种 肺炎 , 随 着 肺 炎 病 原
部 体征 。所 有 患 儿 于 入 院 第 2天 ( 病程 7 ~1 0 d内 ) 抽 取 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渗透性强 、 抗菌作用强 、 半 衰期 长等优点 。临床上 以阿奇霉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年龄分布特征1. 婴幼儿期支原体肺炎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易受感染。

此外,婴幼儿的呼吸道较窄,支原体容易在此繁殖,导致感染的发生。

因此,0-2岁的婴幼儿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

2.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也是支原体肺炎的易感人群之一。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活动量大,易受到感染源的接触。

此外,学校和集体环境中的传播风险较高,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3. 成年人支原体肺炎在成年人中也存在一定的感染率。

尤其是长期接触儿童或从事与儿童密切接触的职业,如教师、保育员等,感染的风险较高。

此外,成年人的免疫力可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也增加了感染支原体的可能性。

二、性别分布特征关于支原体肺炎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特征,目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有一些研究显示,男性在感染支原体肺炎方面可能略高于女性;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性别对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支原体肺炎的感染与个体免疫状态和暴露于感染源的机会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因此,无论性别如何,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和加强免疫力的提升都是预防和控制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措施。

总结起来,支原体肺炎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成年人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关于性别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了解支原体肺炎的这些年龄和性别分布特征,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及对比分析

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及对比分析

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及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异同点。

方法回顾分析经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确诊的78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和儿童组(4-14岁)。

比较不同年龄患儿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及肺外并发症等方面差异。

结果婴幼儿组MPP起病相对较急,咳嗽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罗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儿童组多表现为高热,咳嗽(主要是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热程长。

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婴幼儿组以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为主,儿童组以肺段实质性浸润为主,肺外表现儿童组高于婴幼儿组。

结论不同年龄患儿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诊断对比研究婴幼儿儿童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时期肺炎或其它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1],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约占肺炎的20%,常见于5-19岁的学龄儿童和青年,婴幼儿和老年人也可感染。

近十年3岁以下婴幼儿MPP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好发年龄明显提前[2]。

MP感染不仅损害呼吸系统,尚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更严重[3],MPP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MPP的78例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病例为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确诊为MPP的患儿78例,其中男性48例,女姓30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其中6个月至3岁22例,病程13.9天(中位数),4-14岁56例(其中4-6岁学龄前儿童23例,7-14岁学龄期儿童33例)病程12.4天(中位数)。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4]1.3 方法将78例MPP患儿分为两组,6个月至3岁为婴幼儿组,4-14岁为儿童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比较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病原体,尤其在儿童中引起的肺炎发病率较高。

本文将就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

1. 引言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儿童肺部感染是两种常见疾病,在临床上呈现出一些相似和不同的特点。

了解其特点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 感染途径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与正常人接触时通过呼吸道黏膜传入机体。

而儿童肺部感染往往通过病毒、细菌等多种途径感染,如空气传播、接触传播等。

3. 发病年龄特点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中以学龄前儿童和学生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而儿童肺部感染则无明显年龄限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4. 临床症状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等。

部分患者还可伴随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而儿童肺部感染则可以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急促、发热等。

5. 影像学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多为双肺片状、斑片状阴影,以及肺间质纤维化。

儿童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则较多样化,可以是斑片状阴影、肺石灰化、肺水肿等。

6. 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通过痰液、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PCR技术。

儿童肺部感染则可通过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病毒等检测。

7. 治疗方法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止咳药等。

而对于儿童肺部感染,根据具体病原体的不同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退热镇痛药等。

8. 预防措施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注意室内通风等方式进行预防。

而儿童肺部感染的预防则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9. 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儿童肺部感染在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准确地诊断和区分这两种疾病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特征和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特征和临床表现

支原体肺炎的年龄特征和临床表现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该疾病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临床表现。

本文将分别从婴幼儿、儿童和成人三个年龄段来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特征和临床表现。

婴幼儿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之一。

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支原体。

支原体引起的婴幼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

由于婴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可能会表现为食欲不振、哭闹和睡眠不佳等非特异性症状。

此外,部分婴幼儿还可能出现鼻塞、流鼻涕和呼吸急促等现象。

婴幼儿对疾病的反应较为敏感,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童是另一个容易感染支原体肺炎的年龄段。

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发育较好,但仍然较容易受到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喉部不适和轻度发热。

儿童通常会出现连续咳嗽、咳出黄色或黄绿色痰液的情况,咳嗽可持续数周之久。

部分儿童可能还伴有轻度气喘和胸闷感。

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就医,注意休息和合理饮食,帮助恢复健康。

成人是支原体肺炎的另一个感染人群。

成人的免疫力和呼吸系统功能相对较好,因此对支原体的感染抵抗力更强。

成人感染支原体后,大多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成人可能会因为感染引起的肺炎导致胸痛和呼吸困难。

对于成人患者,及时就医并完成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年龄特征和临床表现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

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发热等呼吸系统症状,儿童主要表现为连续咳嗽、咳痰和轻度发热,而成人则表现为咳嗽、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遏制支原体肺炎的传播,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疗效对比

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疗效对比

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疗效对比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

方法:选择确诊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0.05)。

结论: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存在差异,但肺外表现及治愈率无明显差异。

标签: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热;咳嗽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7—0127—02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疾病,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小儿MPP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表现及临床疗效不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MPP患儿共120例,诊断均符合MP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婴幼儿(0.05)。

见表1。

3 讨论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超滤性的病原微生物,定植于呼吸道黏膜上,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

临床研究证实,婴幼儿感染MP日趋增加,发病年龄有向低年龄组偏移趋势,提示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是MP感染的好发年龄,但尽管婴幼儿感染MP增高,高峰年龄仍然是学龄儿童[1]。

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是由MP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

小儿MPP一般潜伏期约2~3周,病程多为2~4周不等,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差异显著,可有多系统损害。

有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组MMP的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发现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因年龄而异:婴幼儿低热为主,呼吸道症状明显,多伴喘息,啰音、喘鸣等体征明显,而年长儿以高热为主,多无喘息,啰音及喘鸣等肺部体征相对少;胸部X线婴幼儿主要为小叶实质浸润性改变,而年长儿主要为肺段实质浸润性改变;婴幼儿肺外损害主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而年长儿心血管受累多见,且肺外损害表现较婴幼儿严重;表明不同年龄组MMP的相关临床特征及肺外表现差异显著[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长儿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2-09-26T17:37:01.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刘衍秋[导读] 年长儿和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且临床表现并非全部典型。

刘衍秋 (解放军第456中心医院优生优育中心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目的了解年长儿和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方法年龄4~12岁的患儿35名年长儿为Ⅰ组,年龄小于3岁的51名婴幼儿为Ⅱ组,通过对体温,咳嗽,肺部啰音存在及消失时间,外周血,X胸片检查对比分析。

结果年长儿支原体肺炎以高热刺激性咳嗽起病居多,肺部体征不明显,症状与X胸片不符,以肺泡型为主。

婴幼儿则以中低发热及持续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出现湿啰音者,明显高于年长儿,胸片以间质型为主。

结论年长儿和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且临床表现并非全部典型。

【关键词】年长儿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
肺炎支原体(MP)肺炎已成为各年龄段小儿的常见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及X线胸片相应改变,往往症状比体征明显。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年长儿和婴幼儿在上述各方面有一定差别,本文就近年来治疗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做一对比分析。

1 诊断标准
除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符合肺炎诊断外,血清支原体抗IGM1:64为阳性,并除外其他疾病。

2 临床资料
2.1 I组为年长儿,35名,年龄4-12岁,男19例,女16例,以高热起病的20例(20/35),占57.1%,体温38.5-40℃,以低热或体温正常起病的15例(15/35),占42.95,多在2-3天后出现刺激性咳嗽,双肺无干湿性啰音者19例9(19/35),占54.3%,有啰音者16例(16/35),占45.7%,多为干性啰音或痰鸣音,少数为中小水泡音。

II组为婴幼儿,51例,年龄小于3岁,男32例,女19例,以高热起病的17例(17/51),占3
3.3%,体温同I组,以低热起病或体温正常的35例,(35/51),占68.6%,该组患儿发热时间短而咳嗽时间长;双肺无干性湿啰音16例(16/51),占31.4%,有湿啰音者35例(35/51),占68.6%,二组无音者经X2测定P值﹤0.01,提示年长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经过中可无音体征,与婴幼儿组显著差别。

附表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日数
2.2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I组低于10×109/L 19例(19/35),占54.35%,10×109/L以上16例(16/35),占45.75%;II组低于10×109/L 18例(18/51),占35.5%%,10×109/L以上33例(33/51),占64.7%。

2.3 X胸片见:二组均拍X线胸片,所见分三种类型,间质型,肺泡型和混合型,I、II组中间质型分别占14.3%(5/35),49%(25/51);肺泡型分别占74.3%(26/35),15.6%(8/51),混合型分别占11.4%(4/35 ),35.5%(18/51),可见年长儿以肺泡型阴影为主,婴幼儿以间质型阴影为主,以高热起病的患儿肺部X线均较低热或体温正常起病的为重。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为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肺炎全球四季发病,3-5年有一次地区性流行,近年来发病率增高,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且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M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进入下呼吸道后粘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粘膜上皮遭到破坏,纤毛运动丧失或纤毛脱落,粘膜下细胞浸润,肺炎是患儿对支原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肺外器官病变可能与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有关,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完全清楚[1]。

本病好发年龄一般为5-15岁,但婴幼儿也不少见,其典型表现为起病时及持续性刺激性咳嗽,但不典型者更多。

多数起病缓慢,全身中毒症状不重,发热38-39℃或更高,热型不定,热程短者1-2周,长者可达1月左右,咳嗽重,呈刺激性干咳,重者呈百日咳样咳嗽,呼吸困难不明显,有时可合并多系统肺外并发症。

本组年长儿支原体肺炎多为轻型,可能与患儿随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增强有关,以短期高热,持续性刺激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症状与X线胸片不符,大多数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无好转才进一步检查而确诊。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以中低发热及持续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出现较晚且少,68.6%肺部出现湿啰音者,明显高于年长儿(45.7%,X线胸片显示肺间质阴影为主示肺间质阴影为主,与报道一致[21,两组均无肺外并发症,可能是病情较轻之故。

本组86例支原体肺炎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愈。

MP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准确,灵敏,可靠,配合胸部X线检查可及时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及其肺部病变类型做出正确诊断。

总之,年长儿和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在症状体征等多方面有其不同的特点,而且临床表现并非全部典型,提醒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处理。

参考文献
[1]刘洋,李敏,徐佩茹,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临床儿科杂志,2011.(29)2.196-198
[2]陈巧娟,160例婴幼和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研究,重庆医学,2007,36(23)2426-2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