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13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Ⅰ试题、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引吭高歌3 分)A. 高亢 伉俪 沆瀣一 气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书声琅 琅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 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 .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 . 欣赏文字的朴实 . 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 .实际上近于 ___▲ ____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 . 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 行走. ___▲ ______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不超过 15 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 . 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 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4. 有研究者对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 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 . 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5~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 . 年十七八 .在邺下名为清白 . 识别人物 . 海内翕然 . 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 . 声称 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 .丰在文学中。
及即 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 时丰为黄门郎 .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 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 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 .以名过其实 .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 .常多托疾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 .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201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4 湖北、江西、天津文学名著或文学常识

考点24 湖北、江西、天津文学名著或文学常识1.(2014·天津卷)以下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文学家,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②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③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A.①韩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苏轼B.①韩愈②司马迁③屈原④李清照C.①欧阳修②司马迁③贾谊④苏轼D.①欧阳修②班固③贾谊④李清照【解析】选B。
A项,是指韩愈。
所谓“金石文章”,是指韩愈的文章“掷地有金石声”,掷地有声。
所谓“空八代”,源自苏轼的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认为自从汉魏八代以来,只有韩愈的文章是直接继承圣人文章。
B项,是指司马迁,写了司马迁刚直不阿的精神,奋发图强的努力,勾画了司马迁坎坷的人生路,还有他写成史书的伟大历史意义。
C项,是指屈原,上联“三户”指楚,下联“九歌”指屈原的代表作,此处借代屈原。
D项,是指李清照,这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李清照纪念堂题写的对联。
2.(2014·江西卷)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3分)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玄德闻言大惊失色,是因为担心之前的哪件事被曹操觉察?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
对于客观题来说,这种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它要求对文学名著有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对主要情节要烂熟于心。
高考试卷中设置主观题对文学名著进行考查,一般有三种题型:一是要点识记题,即要求记住名著中的一些要点;二是故事情节概括题,即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做简要的梳理、概括,可以针对全书,可以针对某章节,也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事件设题;三是人物形象描述题,即针对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的某些特征进行描述,考查的对象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作品阅读

2013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分类汇编新课标卷1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简直太神了!‛‚嗯,你信吗?‛‚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2013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考点24 文学名著 含解析

考点24 文学名著一、(2013·福建卷)文学名著阅读(10分)1.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
一天,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
(《家》)B.一天,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蕙芳,吴荪甫进来,对蕙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
(《子夜》)C.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里的避难小屋,并送来衣食。
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
(《巴黎圣母院》)D.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
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马斯洛娃没有犯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
(《复活》)E.母亲去世后,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因此,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
(《欧也妮·葛朗台》)【解题指南】此种题型考查信息量大,侧重检测考生的识记能力。
这种题型都是一个选项对应一部名著,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
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与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
【解析】选AE。
A项,原著说“终于有一天克明在觉慧的房里读到了周报和觉慧的文章。
克明不说什么,只是冷笑一声就走了。
不过他并没有报告祖父”,可见“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是不正确的。
E项,原文说“母亲死后的第二天,欧也妮有了一些新的理由,依恋这所房屋……发觉老父对自己那么温柔体贴,她以为过去错看了老父的心”,可见“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是不正确的。
2.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013届江苏高考名著名篇解答题汇编

2013届江苏高考名著解答题题汇编制卷人:海门实验施庆 2012.7【按首语】根据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要求,加试题部分设有名著名篇阅读题,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所规定的名著名篇是以下10篇《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家》、《边城》、《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女神》、《雷雨》、《哈姆雷特》。
一、《三国演义》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答: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或: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着,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为什么?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三国演义》的卷首诗《临江仙》的开头三句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你觉得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几句甚为豪迈、悲壮,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含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澹泊、轻视。
4.《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5.《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答: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3年高考名著阅读题分类汇编江苏卷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简答题(10分)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⑵《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A、E(5分)23.⑴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6分)⑵“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精品】2013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

考点15 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阅读(2013·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
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
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大自然的变化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要长得多。
根据作者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
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夏季”,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气温上升可能会带的危害。
“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待一段漫长的时期,“秋季”才会临。
那时海平面将会下降,而今天人们因为气温上升所引发的讨论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以及由此造成的极端天气频发、荒漠化加重、物种灭绝加速等情况,之所以显得十分淡定,在于他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百年的事情,并且一直在用这种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紧张不已。
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只不过是大自然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的时间尺度。
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时代开始于一万年以前;地质学的知识也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大约一万年前爆发的火山目前都处在活动期等等。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
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而变得异常焦虑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这本书的观点有助于提升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的后果吗?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名著阅读题分类汇编
江苏卷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简答题(10分)
⑴《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
⑵《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E(5分)
23.⑴惜春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6分)
⑵“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4分)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
(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
□□□□□□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颜子恶衣恶食(2分)
24.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3分)
江西卷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
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
(《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
(《大卫•科波菲尔》)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
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
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
(《堂吉诃德》)
参考答案:
6.B(3分)
福建卷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
一天,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
(《家》)
B.一天,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慧芳,吴荪甫进来,对慧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
(《子夜》)
C.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的避难小屋,并送来衣食。
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
(《巴黎圣母院》)
D.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
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马斯洛娃没有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
(《复活》)
E.母亲去世后,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因此,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
(《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
”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①子曰:“躬自厚①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①厚:重,与“薄”相对。
⑴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A、E
8.(5分)⑴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
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
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
(意思对即可)
⑵宁国府半夜派焦大送客回家。
(情节要点)①贾蓉骂了几句,叫人将焦大捆起来。
②众人将他掀翻捆倒,拖到马圈里。
③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⑴(2分)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意思对即可)
⑵(4分)(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
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意思对即可)
湖北卷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
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
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
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
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参考答案:
5.B(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