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岭南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域性概念,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岭南园林文化是岭南地区特有的园林艺术,其造园文化与岭南的地理、历史、民族、宗教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岭南园林文化中,植物造景是一项重要的园林艺术,它体现了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秀的园林传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一、岭南园林的植物造景特点1.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岭南园林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多样。
著名的岭南园林如广州的光孝寺、清晖园、深圳的华侨城、香港的昂船洲等处,植物种类以大叶榕、凤仙花、百合、文竹、凤尾兰等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植物造景。
2.植物布局合理: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布局十分讲究,它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变化性,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搭配,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使人们在游园观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景致和情趣。
3.注重季节性景观:岭南园林的植物造景还注重季节性景观的营造,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局方式,使得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致,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季节变化,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愉悦。
1. 山水相映:岭南园林植物造景将树木、花卉与水池、河流相结合,营造出山水交融的景致。
通过山水的设置和植物的布置,构成了一幅幅山水画,使其具有江南园林的悠远感和水乡的宁静韵味,将山水画融入园林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
2. 花木妍姿:岭南园林植物造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搭配,将美丽的花卉和高大挺拔的树木融为一体,营造出花木妍姿的景致。
这种景观使人们在园中游赏时,能感受到植物的生命力和美丽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使人心情愉悦。
3. 果香飘溢:岭南园林植物造景将果树和花卉结合在一起,使其在果香飘溢的还能欣赏花卉的绚丽色彩。
这种景观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果实成熟的喜悦,还能欣赏到花卉的美丽,使得园林的气氛更加浓厚。
岭南地区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搭配与造景

岭南地区城市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搭配与造景摘要:随着国内外植物的引种和推广应用深入,城市绿地中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不同时令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绿地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岭南地区不同时令花色的植物搭配,使城市景观呈现不同的绿地风格,创造不同意境,做到四时景致各异。
关键词:生态性;园林;绿地;景观风景园林景观包含建筑、水体以及地理地形等内容,这些部分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风景园林景观。
而在风景园林中,园林的植物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岭南气候、环境、文化的独特性,造成岭南园林植物自带独特的属性,不同季相变化丰富多元的色彩与完美设计的整体姿态使岭南的风景园林更具灵动性。
由于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在物质条件优越的同时,也把关注焦点集中到了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上,而城市植物景观可以带来大量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因地制宜、注重城市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岭南园林城市植物景观的关注度逐渐加深。
1.建设岭南特色的生态园林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
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
岭南地处亚热带地区,园林植物具有浓厚的热带性、乡土性和地域性。
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
论岭南四大名园植物造景的三境特征

论岭南四大名园植物造景的三境特征作者:蔡琳颖邱巧玲程晓山来源:《广东园林》 2017年第3期摘要:为研究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地域及艺术特征,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岭南四大名园(余荫山房、清晖园、梁园、可园)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境、情境、意境三个层面分析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征。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具有乡土性、包容性、热带性、观赏性、实用性的物境特征,具有音韵美、色彩美、芳香美和朴实无华的生活美的情境特征,在时空、文化方面具有雅俗共赏的意境特征。
关键词:岭南四大名园;植物造景;特征;三境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71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及三境岭南地处热带、南亚热带,从气候上分,夏季漫长而炎热多雨,几无冬季,秋春相连而温暖舒适,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植被特征,而自古以来又是中外交流的主要场所,中西方的物质、文化在此交流融合。
这一切在以岭南四大名园(余荫山房、清晖园、梁园、可园)为典型代表的岭南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王昌龄在《诗格》中把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和意境[1]:“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手心,营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在园林中,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先感知植物物境,包括根脚、树冠、花、叶形、果的植物个体特征,同时植物的形、色、味、质等引发产生审美上的想象、情感、理解等活动。
这是由生理上的感知引发心理触动的过程。
情境,即人们对植物景观的感知与理解,包括生理感知和人文感知。
生理感知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人文感知如人的感受、体会。
最后形成对景观的欣赏,物境和情境融合产生意境。
譬如“ 卧听松涛” 就是景观中由“ 听” 而生的景观意境(图1)。
2 岭南四大名园植物三境笔者于2015—2016 年分别对岭南四大名园(余荫山房、清晖园、梁园和可园)进行实地踏勘调研,采用对位记录和拍照的方法,对四大名园中的园林植物种类和植物景点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重点从物境、情境、意境3 个层面分析其植物造景的特征。
岭南古典园林特点--以岭南四大名园为例

4
植物配置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植 物 配 置
由于地域、气候环境等方面不同,中国 三大园林体系的植物配置差异显著。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征与所处自 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园林空间类型 以及植物的布置方式等均有很大的关联
清晖园 余荫山房
可园
造园空间布局
2. 岭南私家园林从实际出发,注重园林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 园林建筑通透轻巧,格局便捷旷朗,能很好适应潮湿闷热气候。 • 园林中水榭、船厅、水楼依水而筑,能达到迅速降温且观景位置优越的效果。 • 园林植物多采用岭南当地的花卉和果树,既可观赏、遮荫又可食用,具有很高
的实用价值。
植物配置
小中见大
岭南古典园林庭园占地狭小,景深层次相对压缩,空间序列的距离也相对缩短, 常运用绿廊、绿篱、花基、花台等多种方法,丰富空间的层次和增加绿化面积, 然后运用框景、抬高、假山洞等方式锁定这些微缩的片段式植物景观,以此起到 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5
参考文献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岭南私家园林——世俗功用的审美观念表现得更为强烈浓郁,更注重生活享受 江南文人士大夫园林,更注重文化享受
2
造园空间布局
If you want , you can delete the text , you can add some words here as you like.
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风格
再谈岭南盆景的鉴赏

再谈岭南盆景的鉴赏岭南盆景是中国盆景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岭南盆景因地制宜,以南国植物为主体,注重造型美感,为观赏者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享受。
在鉴赏岭南盆景时,我们应当重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人文背景。
本文将从景观特色、造型美感、文化内涵等方面再谈岭南盆景的鉴赏。
一、景观特色岭南盆景的景观特色主要来源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岭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常绿,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岭南盆景以南国植物为主体,如南洋杉、木棉、海棠等,树种种类丰富,叶色浓绿,花果争艳,整体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感觉。
岭南盆景还注重布局的疏密有致。
其景观以层次丰富为特点,既有高大挺拔的主景,又有低矮苍翠的辅景,形成了景深、景高、景宽和景长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岭南盆景还注重利用水、石等元素,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创造出自然、宜人的环境。
岭南盆景的景观特色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丰富、色彩艳丽、景观层次多样等方面,给人以视觉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二、造型美感岭南盆景的造型美感主要体现在植物造型的处理上。
岭南盆景以南国植物为主体,这些植物往往长势旺盛,树形多姿,让人们可以将它们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态,如挺拔、优美、卷曲、盘根等,形成独特的造型美感。
岭南盆景还注重植物的修剪和养护。
通过修剪,可以使植物的枝叶更加丰满、整齐,充分展现其生命力和美感。
岭南盆景的养护也十分讲究,为了保持植物的健康和良好的造型,需要及时修剪、浇水、施肥等,增强盆景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岭南盆景的造型美感主要表现在植物的造型多样、美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养护,使盆景能展现出生命力和美感,给人以视觉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
三、文化内涵岭南盆景的鉴赏不仅仅局限于其景观特色和造型美感,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岭南盆景作为中国盆景发展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养成和发展受到了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岭南文化与园林绿化设计探微

岭南文化与园林绿化设计探微岭南文化园林体现了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随着岭南文化的不断发展传承,岭南文化园林将会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地方民间文化色彩。
1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岭南区域在古代为古越百姓居住地,其文化内涵具有古越土著文化的根基。
秦汉以后的几次动乱中,北方汉族迁徒南下带来了中原文化。
长期以来汉越文化交流融合,加上吸取了岭南周围地区如荆楚、闽越、吴越文化、还吸收了海外一带文化的优点,从而使多元化成为岭南文化中的最大特点。
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为兼容性、务实性、世俗性和创新性。
2 岭南文化对园林绿化植物及景观的影响园林植物的景观形成是在文化的背景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同地区园林绿化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不同地区文化的差异,纵观岭南区域园林植物景观的形成,与其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
2.1 兼容性的影响受岭南文化兼容性的影响,这一区域的外来植物较多,且大多经过历史变迁已经逸为野生,如马缨丹(Lantana camara)、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等,目前已成为岭南地区常见的灌丛和草丛植物。
其它的如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凤凰木(Delonix regia)、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夹竹桃(Nerium oleander)以及各类棕榈科植物是岭南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
2.2 务实性的影响在岭南园林植物中被广泛运用的棕榈科植物和遮荫植物是岭南文化务实性的具体表现。
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着较大的经济价值,于是更为岭南文化的务实性所接纳。
岭南地区常见的棕榈科植物如油棕(Elaeis guineensis)、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等,不仅仅树姿优美,同时具有多种经济用途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首先,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岭南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水网发达,气候湿润多雨。
岭南园林在风景选择和规划上,依托自然山水,山涧、溪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与园林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主题,借助地势起伏、水流曲折、草木葱茏等自然元素,构建起山水园林的壮美景观。
其次,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与建筑的协调。
岭南园林采用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和建筑手法,如亭、塔、池、桥等,使园林与建筑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建筑物的形式多样,有仿古建筑如古亭、古楼等,也有各色各样的小品建筑如假山、花台等。
这些建筑物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幅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园林画卷。
此外,岭南园林文化注重园林的植物景观。
岭南地区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的生长,因此岭南园林注重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有杜鹃花、荷花、莲花、梅花等,它们与山水景观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此外,岭南园林还注重栽培一些南方特有的植物,如榆叶梅、银杏等,丰富了园林的植被景观。
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是挖山造水。
岭南地区山多水多,岭南园林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山体进行切割、开凿,挖出水潭、池塘等水体,增加了园林的水景元素。
其次是借助地势塑造景观。
岭南地区地形复杂,山脉起伏,岭南园林充分利用地势,通过高低错落的步行道和观景台,使游客在园林中欣赏到不同角度的景色。
此外,岭南园林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建筑工艺,如假山、石块铺路等,赋予园林以独特的风貌。
总之,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独具特色,突出了自然山水、建筑和植被景观的协调与融合。
通过山水、建筑和植被的有机结合,岭南园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展示了岭南地区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传统文化。
岭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手法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景观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对自然、对人文的独特理解和塑造上,为岭南地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浅析

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浅析作者:张卫军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6期摘要:目前岭南各大古典名园在修复、改造和扩建时都着重体现生态化这一特征,植物配置作为最能体现自然与生态的要素,在岭南古典园林景观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根据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特征和配置方式并分析其成因,以期能对岭南古典园林优秀技艺的传承有所裨益。
关键词: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岭南文化原始的野性和质朴,随着秦统一、汉文化的融入及后来临海贸易的发展受到了中原文化及海外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亲民济世、朴素实用、开放活跃的岭南文化,这种文化的影响及高温多湿的亚热带气候环境条件,折射在岭南的造园上,便形成了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园林,正因于此,岭南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体系。
建筑、植物、叠山和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四大元素,由于地域、气候环境等方面不同,中国三大园林体系的植物配置差异显著。
本文根据笔者实地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特征和配置方式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能对岭南古典园林优秀技艺的传承有所裨益。
1岭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特征岭南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特征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园林空间类型以及植物的布置方式等均有很大的关联。
1.1实用岭南气候炎热,雨水众多,当地居民在农业生产时除种植农作物以外,还养鱼、种果、植桑、育蚕等,重视经济作物与多种经营,这促进了商品经济与商品意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岭南地区重利实惠的社会风尚,人们关心的是事物的实际效用而不是表面上不切实际的东西。
这种思想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便是各种造园理念和实践根植于现实生活,注重其实用价值。
1.2地位举足轻重岭南古典园林受限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等条件,占地面积通常较为狭小,园林植物是造园的主角,地位举足轻重,是重要的园林空间组成和过渡部分,与建筑、山、水共同组建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分析
岭南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沧桑变幻,延续至今。
岭南园林以山水为脉,以植被为骨,以建筑为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园林文化特色。
植物造景在岭南园林文化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岭南园林文化的角度分析植物造景在其中的特色和作用。
1、凸显造型美
岭南园林文化倡导“山峦相连、层层叠叠”,植物的造型也是园林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中植物的形态、叶型、分布、规模等方面都需要统筹考虑,使之融入岭南园林的
整体形象,增强山水景观的表现力和质感。
如在石舫书院景区,云杉、佛柏、海棠、梅、
兰等品种植物相互嬗变,营造出优美、精致、众彩斑斓的植群景观,让观者心生赞叹。
2、强调色彩丰富
岭南园林文化以热情奔放、绚烂多彩的文化风格而著称于世。
植物的颜色在岭南园林
中强调丰富多样,应讲究色彩度和协调性,如在深圳华侨城景区,点缀着闪亮而又繁花似
锦的桂花园林,让人沉醉于充满浪漫、特色的色彩世界中,感受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
神追求。
3、强调清雅、素净
岭南园林文化注重的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相融合,是生命和谐之美的表现。
在这
个过程中,对植物造景的清雅、素净要求也很高,如在广州南菁中学景区,红花绿叶相间,洋洋洒洒地种在台阶旁,给人一种格外清瑟、清雅脱俗的感觉,很好地诠释了岭南园林文
化的特色。
4、强调文化内涵
岭南园林文化的植物造景不单是追求美化景观、凸显景点的必备组成部分,更是体现
各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弯弯水、石隐林等地区,细心的玩家会发现,岭南园林中的植物
造景蕴含着深厚、广泛的文化内涵。
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在形态、质感、气息、历史等
方面都有深入而独到的体现,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花园。
二、岭南园林植物造景的作用
1、丰富自然景观
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融入了各种自然元素和生态特征,为游客展现出多样化的自然景观。
在视觉和感官层面上,植物造景让游客看到山水秀美、草木葱茏、花香扑鼻、鸟语如歌的
岭南园林文化自然美景,提升了游览体验。
2、塑造文化形象
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经过反复考究,独具特色。
各种植物的品种特点、色彩鲜明的装饰性混植、植物园艺雕塑等等,均为造园师赋予每一个院里植物以翩翩风骚的典雅和巧妙智慧的人文色彩,塑造了浓厚的文化形象,促进了文化传承。
3、增加观赏性和欣赏价值
岭南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经过精心规划,衍生出了许多形态美、构造丰富、颜色华丽的植物景观,如千姿百态的花鸟、优美凌人的树冠、让人目不暇接的树干布局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欣赏价值上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观赏性和欣赏价值。
综上所述,岭南园林文化特色的植物造景是自然和文化之美的相互依存,为园林创造了丰富多彩、浓烈厚重的文化氛围,使岭南园林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一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