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2页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459人教PPT课件

从上述两段材料中反映出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的最初的目的和后来的目的是什么?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 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 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 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 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
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
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
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
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
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
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
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
不属于工人阶级!
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2、目的:①最初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 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②后来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 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列宁如是说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 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 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
以下措施中,哪些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哪些是战时被迫采取的临时措施?
– 农业:余粮收集战制 – 工业:全面国共有化,高度集战中管理 – 流通:取共消自由贸易 – 分配:普遍劳动战义务制, 实物配给战 制
材料一
列
宁
参
加
义
务
劳
动
材料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 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使新政权得到巩固。 上述材料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哪些
耶巴达里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事。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马上会派征粮 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留点吃的和种子粮, 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 小儿子的店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 地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包围了,反革命的暴动象火
焰一样从这一端烧到那
端……还有富农的暴动和捷
克斯洛伐克俘虏的叛乱……
我们在挨饿,煤和煤油的来
源被切断了。我们只有一条
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另
外一条路那就是死亡。死亡
不属于工人阶级!
电影海报《列宁在1918》
2、目的:①最初目的是为了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 力战胜国内外敌人。
②后来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因为战争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 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 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列宁如是说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 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 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 径”。
以下措施中,哪些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哪些是战时被迫采取的临时措施?
– 农业:余粮收集战制 – 工业:全面国共有化,高度集战中管理 – 流通:取共消自由贸易 – 分配:普遍劳动战义务制, 实物配给战 制
材料一
列
宁
参
加
义
务
劳
动
材料二: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 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使新政权得到巩固。 上述材料反映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哪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1(共22张PPT)[可修改

思考:这段话反映了俄国的战时共产主 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具体内容?
3.内容
①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
给制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 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4.特点:
问:“还得打仗”指俄国在十月革命 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俄国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0)
2.目的: 集中国的物力、财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 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 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 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 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 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 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 速实现;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 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⑴¾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⑵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
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 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 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 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 利了,但还得打仗。
3.内容
①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
给制
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农民说他拿100卢布到粮 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4.特点:
问:“还得打仗”指俄国在十月革命 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俄国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1918——1920)
2.目的: 集中国的物力、财力,
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
前线部队缺粮食,经常发生红军饿倒的 事。“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政府 马上会派征粮队来村子里,我已经准备好了, 留点吃的和种子粮,其余的全给国家收购。 还有老大的厂也要归国家管了,小儿子的店 也要停业了。也好,两个儿子回来帮我忙地 里活,农闲时干干义务劳动。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 速实现; (2)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 政府面临怎样的形势?
⑴¾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⑵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⑶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
诺夫斯基大叔的生活自白(1918-1937)
那年(1918年)我53岁,常年种地干农 活,身子骨还算硬朗。我的大儿子斯洛夫 在村头开了煤矿厂,小儿子维可夫在城里 经营棉布店。最近报纸上说了,革命虽胜 利了,但还得打仗。
人教版高中必修2历史-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37张ppt)
](https://img.taocdn.com/s3/m/6121fe30852458fb760b5676.png)
2.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后回答)
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 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 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 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 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 积和改进耕作技术。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后回答)
1918年9月2日,苏维埃全俄中央执委会宣布:在 战争形式下全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军营,全体居民都要 无条件履行保卫国家的义务,国内所有的资源必须用 于战争的需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农轻重发展比例失调
(1)成就:
①对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 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②对世界: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模式探索: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 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为部分国家经济建设所借鉴。
(2)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2.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后回答)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 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即不得不使国民 经济受制于那些出产并输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资 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的阶段,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 立。
──《列宁选集》第四卷
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2.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国家将大中小企 业收归国有,国家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 的集中领导; (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实行 普遍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210人教PPT课件

• 美国商人哈默留言:好嘞,下次我尽可能把美 国汽车大王福特叫过来,与你们建立汽车联合 企业。
• 结论:新经济政策使得苏俄形势峰回路转。
• 列宁答复: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 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新于经稳济定政政策治的形实势施,,使巩苏固联苏经维济埃得政到权了恢;复。列 宁是对向此社感会到主很义欣过慰渡,他的说正:确“途在径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国是就马像克是思一主个义被理打论得半的死发的展人与…创…新而。现在,谢天谢地,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启 示:
①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
三种现代化模式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
料所有 私有制
制
单一公有制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之功绩:
丘吉尔: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 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 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评论: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 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 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 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 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 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 结论:新经济政策使得苏俄形势峰回路转。
• 列宁答复: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 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 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有利新于经稳济定政政策治的形实势施,,使巩苏固联苏经维济埃得政到权了恢;复。列 宁是对向此社感会到主很义欣过慰渡,他的说正:确“途在径战;争结束的时候,俄 国是就马像克是思一主个义被理打论得半的死发的展人与…创…新而。现在,谢天谢地,
20世纪50-70年代末实行过。
启 示:
①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④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⑤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
三种现代化模式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
料所有 私有制
制
单一公有制
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之功绩:
丘吉尔: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 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 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评论: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 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 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 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 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 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 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人教版必修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30年代,苏联计划经 济的消极作用。从材料“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 削”可知,苏联的五年计划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 生改善。 C正确。A评价不全面; BD为新经济政策 的内容。 【答案】C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 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 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 求„„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地送往粮食征集中 心。这批粮食自然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根据人民 委员会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集》
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各国都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苏联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她开辟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后历经数次的改革,但 积重难返,收效不大,显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性 和艰巨性。同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为其它社 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通过对苏 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 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认识到各 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经济建设。
(3)思想: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思 想和学术问题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个人崇拜严 重。 3.评价: 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短期内形成了比较齐全 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反法西斯 战争做贡献。 ②消极影响: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尤 其是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 发展。 ③对其他国家: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 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2)从可能性看: ①无产阶级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和经济命脉。 ②苏俄已经粉碎了帝国主义干涉,取得了战争 胜利。 (3)实施该政策的意义: ①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 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②他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 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5caf320804d2b160a4ec067.png)
材料2:俄共元老:列宁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是 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俄共青团与俄共: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 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 退团退党!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 经济+按劳分配
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复辟资 本主义?为什么?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国有化(公有制)
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
学法指导:6W自学大法,即时间(when)、地点 (where)、人物(who)、是什么(what)、怎样 做(how)、为什么(why),尤其要关注why, what,和how!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自主学习一:哪一项具体的政策对农民伤害最 大?为什么还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
问题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是捷径吗?
项目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材料1:在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社会
工业 流通 分配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义务劳动
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马克思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82
战时共产主义
%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事实证明,非但不是捷径,更是引发了一 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因此才会出现视频 中兵变的一幕。形势的变化逼迫列宁等人 不得不抛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推行 “新经济政策”。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 经济+按劳分配
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复辟资 本主义?为什么?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国有化(公有制)
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
学法指导:6W自学大法,即时间(when)、地点 (where)、人物(who)、是什么(what)、怎样 做(how)、为什么(why),尤其要关注why, what,和how!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自主学习一:哪一项具体的政策对农民伤害最 大?为什么还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
问题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是捷径吗?
项目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材料1:在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社会
工业 流通 分配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义务劳动
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马克思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82
战时共产主义
%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事实证明,非但不是捷径,更是引发了一 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因此才会出现视频 中兵变的一幕。形势的变化逼迫列宁等人 不得不抛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推行 “新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369人教PPT课件

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 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表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 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部分恢复 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 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演 变中你可以得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 何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 是; 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3、社会主义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不断进行改革。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明确指出:“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 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 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2、概况(时间、目的) 3、内容 4、特点 5、评价
背景
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争的破坏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3、帝国主义包围封锁 4、经济文化落后
三、斯大林模式
(2)形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重工业为主)
农业集体化
(3)特点
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取消一切非社会 主义经济成分
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7张PPT)

体制
经济体制
政治 君主立宪制、 制度 内阁制、两党
制。
苏维埃体制(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度集权)、一党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制、终身制。 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探究:【鉴古知今,鉴外惠中】
从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 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 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立足国情 ②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③经济建设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商业 恢复货币流通、商品交换 分配 按劳分配
求生存·谋发展·图崛起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前进两步 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勇敢的调整
直面现实的“退步”
新 “ 内容”“在战时何共处产主:义策”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①对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1937),成为工业强国。 ②对世界: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③对他国: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 式,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 ④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丰富和发展。
弊端
对苏联: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
38-39
斯大林是这样做的… …
工业结构 所有制结构 资源配置方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农业管理
农业集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