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艺术读后感

合集下载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600字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600字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600字真正的艺术《人类的艺术》这是一本经典名著,由一位美国作家—房龙所著。

这本书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十九世纪的现代派,从建筑、雕塑、绘画到戏剧、文学、舞蹈、服饰……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领域。

翻开这本书,让我在了解人类艺术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洞见艺术发展所依存的人类社会。

这本书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

介绍了形式不一的艺术作品,它简要的概括了全世界各国的艺术情况。

其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房龙在书中提到的陶器。

希腊人所制作的陶器。

在我国很早之前的石器时代也涌现出陶器。

理所当然,那些单调乏味的古石器被我们称作为“艺术”。

却不想,今日精美的瓷器不为艺术,只为普通的生活用品。

我思索了许久,不知为何。

或许那些陶器真正不同的地方是陶器背后人类所代表的智慧。

我们现在不过是在一次次模仿、改进那智慧罢了。

上文所叙述的是针对作品本身。

而在不同的国家中不同时期的艺术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

作者在文中提到他的童年时期,正好是欧洲盛行中国艺术风的末期。

那时,中国茶道的发展范围很广泛。

当时,许多欧洲人去学习“喝茶”。

现在茶馆不仅在中国减少,在欧洲茶馆也只是存放渔具的地方。

“变了味”我脑海中冒出了这个词,今天的中国是由中西方文化组成的一个文明古国。

我疑惑了很久,究竟是什么让中国曾经的传统文化、习俗到今天全都“变了味”,那些美丽的艺术都由谁来继承?在我眼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艺术。

但科技在发展,人们在追求潮流,传承下来的艺术不是泯灭了就是“变了味”。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在为祖国的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是不是应该保留那些最传统的艺术呢?更令人可笑的是,在十八世纪后期,“模仿中国”成了一种潮流。

那些欧洲人都自诩为中国人,说话阴阳怪气,模仿着天朝大国的语言。

在当时,我们应该引以为傲。

但是今天,我国一部分的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在模仿那些欧洲人,与上文的想法相同。

我认为模仿是好,但别忘了传统艺术。

打个比方,乐器就的一典型的例子,西方的提琴、钢琴的确声音很美,同样民乐的琵琶、古筝的声音不是更美吗?最后,房龙的两句话也让陷入沉思:“近十五年来,艺术发展成了不讲实际,不反映真实的东西”。

《人类的艺术》读后感

《人类的艺术》读后感

《人类的艺术》读后感《人类的艺术》读后感《人类的艺术》读后感1从4000年前古埃及的艺术到19世纪现代派的作品,从建筑、绘画、雕刻到音乐、戏剧、小说,作者将人类迷人而庞杂的艺术如数家珍地摆放到读者的眼前,让读者犹如经历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关于艺术的读物有如房龙的这部作品受到人们持续而广泛的欢迎。

它就是---《人类的艺术》。

房龙是按这条思路写的《人类的艺术》,说明人类的文明,是根据人类各个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来的。

这一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史前期到奴隶社会和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阶段,接着写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后回到中国、印度及日本的文化。

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人类的艺术》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全世界各国的艺术情况。

艺术只有一个目的,艺术家要为之不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

这个目的就是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生活的艺术。

写到这里,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侯教授,想起了商业创业管理这门课程。

对比艺术,创意更为广泛,而在这学期,在面对同学们不同的调研结果,每一位老板分享他们在商业上的创意,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商业上的创意就是生活的艺术!与众不同管理方式、销售模式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联想房龙在书中所谈到的艺术。

为什么石器时代所制造的粗糙的碗具与武器都能称之为艺术,而现在我们所制造的精美的碗具与武器都不能称为艺术呢?因为,有创意的`艺术才能叫艺术,没创意的艺术只能被称为模仿。

你不得不赞同,在当今这个花多眼乱的世界里,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产品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我常常这样想:在绘画创造的艺术上我可能没有达芬奇那么高,我只要追求自己的条件和风格,虽然画不出好作品来,但也可以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了。

这正像没有资格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样,他只要坚持不懈的运动,追求的便是这种运动的乐趣。

打球不是因为科比,只是我喜欢打球而已。

艺术如此,生活如此,创意也应该如此。

只要我们认为我们很有创意,并且不断的创新,相信总有那么几个可行性很大的方案,付诸行动,或许下部人类的艺术会有你的名字。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

人类的艺术读书笔记人类的艺术读后感读《人类的艺术》有感《人类的艺术》是美国人Hendrik Willen Van Loon于1938年写的,由英国哈拉普公司出版的一本厚厚的书。

我不懂艺术,却硬要看这本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我随手翻几页、看几段,这样我一直读了半年多。

终于也支零破碎的悟出一些道理来。

有了一些关于论艺术的读后感,写在日记中。

现在的文艺界都把艺术理解为:\"艺术是属于工农兵的,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这种观点我认为是不完全的和片面的。

那种把艺术说成是为人民大众的观点也要有新的考虑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是孤独的,当他们从生活中自拔便产生了一种超凡的性格,那便是艺术。

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能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艺术是走极端的,是超前的。

艺术只能被知音者去欣赏。

下里巴人\"是艺术;阳春白雪\"更是艺术,但合者盖寡。

比如一个摄影家,他只能按自己的感受去反映他所见到的世界。

他的镜头运用应该是不一般的角度和光线,是新颖的、标新立异的主题,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是有欣赏价值的。

追求艺术的自我表现,他才有能力说,\"我拍出来的照片虽然不很完美,但毕竟是一种造物主似的创造。

是以往没有见到过。

所有的艺术都是个人生活体验的结果。

艺术是源于生活的\"这个观点我同意,但艺术家要开拓自己的路,要离开人们常走的路,开拓者也可能要在孤独中死去。

艺术家在精神世界里总要走在人们的前面,当然是危险的。

我常常这样想:在摄影艺术上用不着一定要达到象亚当斯那样的水平,我只要追求自己的条件和风格,虽然拍不出好作品来,但也可以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了。

这正像没有资格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样,他只要坚持不懈的运动,追求的便是这种运动的乐趣。

许多事业并不在乎于是否成功、获奖。

而是在于这种事业的追求过程,这样自己便会充实多了,轻松多了。

再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于是欢乐也就在其中了。

在我41年的摄影生涯之中,是在极端形式主义和口号式宣传中度过的。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人类的艺术》这部小说我在假期已经读了许多遍,他是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一部著作,这一本书让我似乎经历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房龙从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艺术讲起,一路持续到了19世纪的现代派艺术,这本书根据人类每个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创造出来的,这一认识从低级到高级,从史前时期到奴隶社会和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阶段,接着写到了伟大的文艺复兴时期,最后回到了中国,日本以及印度艺术文化。

房龙以自身深入浅出的风格,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将人类在建筑,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领域方面的成就,一一展现了出来,谱写了一部艺术领域的史诗巨著。

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房龙,这一部艺术类书籍是无法比拟的,因为他以浅显易懂,风趣流畅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是每一个读者感悟到人类辉煌的艺术成就。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认为艺术的完美来源于每一位作家的勤学苦练,以及他们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的毅力。

贝多芬在饱受创伤以后,并没有从而失去创作的兴趣,反而重新开始的对周围世界和人的兴趣,还将周围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了一起,借此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著名的乐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再谈谈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中华劳动人民的骄傲,而且其中还蕴含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勤的付出。

当我们站在万里长城上欣赏长城的美丽,使我们的心中不免会生出丝毫的感觉,但是你们知道吗?在修建长城的时候,当时的生产力是十分落后的,从而导致了施工缓慢,饿死累死了,无数人,长城的修建是沉重的,体力活,几乎日夜不停,对人的极限是最大的考验,才让疾病的困扰,饥饿的折磨以及精神上的折磨,更使得许多人在边关惨死。

但是先人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继续坚持下去,从而创造了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灵感并不是成功之母,它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成功之母是每一个人坚韧不拔的毅力,没有灵感你可能登不上顶峰,可是光有灵感,你却不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去实干,在这个到处是精英的世界,你是不会取得什么进步的,正如建造房子一样,也是需要一层一层的去建造的,有了再完美的图纸,优质的材料,是单单不够的,没有人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建造他们,他们也不过只是废纸废铁罢了。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让人
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让人成长、成熟的力量。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对人性、生活、社会的
思考和表达。

当我欣赏一幅优美的油画、一个动人的音乐作品或者一部感人的电影时,我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我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我会对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产生思考。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发,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的人。

艺术作品能够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复杂,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我欣赏一部优秀的电影时,我会被导演对人性、情感、道德的深刻剖析所震撼,我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现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思考力、有见识的人。

艺术作品能够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它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我欣赏一部描绘人性的电影或者阅读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会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我会对人性的复杂、多样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对自己的深刻认识,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自知之明、有担当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作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看到自己、看到生活、看到世界。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有思考力、有见识、有自知之明、有担当的人。

因此,我深信艺术能够让人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_2(1000字).docx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_2(1000字).docx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人类的艺术》一书带领我穿越时空,了解到世界各地艺术的起源、发展。

有人说自己不懂艺术,觉得十分复杂,但很多地方的艺术起源皆是由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所引起,而这些事往往来源于生活中的习以为常。

艺术源于生活。

众所周知,米开朗基罗是一位站在艺术巅峰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大卫》与他一样远近闻名。

他之所以对雕刻感兴趣,据说是因为他奶娘的丈夫是一位石匠,在日月的熏陶中养成了兴趣。

无论做什么,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兴趣,我们才会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有了这双眼睛,我们才能看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自然世界的无穷变幻。

而艺术就是从生活中抽丝剥茧一点点提炼出来的,经过人们的理解与加工,将生活的美好一一展现。

在许多地方艺术的巅峰中,你都能从当地的生活中发现一些细节,它们会告诉你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与生活中的事或物息息相关。

比如,古埃及的传统,使他们创造了金字塔——世界上最神奇的工程;比如,希腊的气候环境,使他们在雕刻史上留下了不可泯灭的一笔;比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他们在艺术史上起到了引领性作用。

艺术是美的、纯粹的,也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像文学作品中的各类修辞手法一样,夸张、渲染、突出他们认为美的一面。

生活,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型。

创作者们通过艺术的手法放大了生活中的美,使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

艺术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

艺术不可能脱离生活,而欣赏艺术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艺术是通过绘画、雕刻、建造等方面,将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

许多名作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唯美的故事,这故事可能是平淡无奇的,可能是刻骨铭心的,可能是与众不同的,但他们都触动了作者的内心,是作者渴望用一种非文字的方式表现它,让它永远的留在那里。

创造艺术的双手,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待我们找到那双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那么这个世界将又会出现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他值得我们去歌颂他,在历史书上留下他的名字,因为有他我们才能了解过去的故事。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_3(1000字).docx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_3(1000字).docx

读《人类的艺术》有感艺术,是文明时代的副产品,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时代见证者。

当史前人类第一次无意地在石头上划下一个符号,早期文明的曙光出现了。

4000年前古埃及的壁画,便是这石头上符号的衍生创造。

于是,人类艺术的幕布就从此拉开。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之前一直用民族特性来解释一个民族的艺术,可我们为什么不能倒过来,用一个民族的艺术来讨论这个民族的特性呢?”作者就是以这样的角度书写艺术。

而我认为,艺术不仅彰显了民族的特性,更展示了不同时代的风貌。

从最古老且有记载的艺术类型——古埃及壁画,到希腊木雕,再到油画的发明,直至摄影的诞生,纵横几千年的时间,表现手法的进步也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基督教和拜占庭艺术,伊斯兰教艺术,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等等各异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宗教和盛权之下人民不同的生活理念;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和文学三杰,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贝多芬、莫扎特、巴赫,华尔兹发展过程中的大功臣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这些名人极高的造诣都象征着他们时代的艺术巅峰……从这本书里描绘的艺术史的每一个突出棱角,都明明白白的演绎着时代的变迁。

人类的艺术,又何尝不是时代的艺术。

人类在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理念、远大抱负和生活情景,这就是每个时代的艺术。

但书中描绘的艺术终究已经是历史,那么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新艺术又是什么呢?是更进一步的抽象艺术?还是街头正流行的涂鸦艺术?甚至是很多人追求的仿古艺术?精通艺术历史各方面的作者房龙也尚且不能回答,他说他已经迷茫了,失去了方向。

作者评判夸张华丽的巴洛克风格时,看的十分通透:“我们看古代的艺术看得很清楚,这是因为我们能从整个古代艺术的大局出发进行判断,但要知道,当时在局中的人看到的跟我们看到的差别可就大了。

”所以面对当代艺术,他才会真诚又正确地表明自己并不能看清艺术未来的走向。

现在谁也不知道眼下这类“奇特”的事物会不会达到艺术史上的另一个巅峰,亦或成为一个巨大的败笔。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艺术对人类的影响是深远而多样的。

它能够激发和唤起人类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思考的机会。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表达,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能够打破语言和文化的界限,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共鸣。

艺术对于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而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艺术能够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通过欣赏音乐、观赏绘画、品味文学作品等,人们能够体验到独特的美感,感受到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愉悦。

这种美的感受不仅仅是一时的快乐,更是一种灵魂的滋养和心灵的修复。

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美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艺术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反思。

艺术作品往往代表着艺术家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观看和阅读这些作品,我们能够被启发和激发,思考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往往是多层次和复杂的,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和解读。

通过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从而成为一个更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此外,艺术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中的形式、色彩、音调等因素都能够影响我们的审美感受和品味。

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美的敏感度,并且学会用更加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能够丰富我们的内在世界,让我们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和交流,使我们成为更加有灵气和生命力的人。

总之,艺术能够让人成为更完整的人,它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反思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我们能够与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赋予我们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艺术事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它能够让人成为更优秀、更有深度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艺术》读后感
从4000年前古埃及的艺术到19世纪现代派的作品,从建筑、绘画、雕刻到音乐、戏剧、小说,作者将人类迷人而庞杂的艺术如数家珍地摆放到读者的眼前,让读者犹如经历了一场视觉的盛宴。

时至今日,还没有一部关于艺术的读物有如房龙的这部作品受到人们持续而广泛的欢迎。

它就是---《人类的艺术》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1.一切事物的成长,无不有其进化过程,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不例外。

房龙在《人类的艺术》的结束语中说:“我真正相信,一切事物的成长,都有其进化的过程。

我的进化论与人不同的一点是,它不呈螺旋阶梯壮逐级上升,天下没有这样简单的事。

进化像大海的波涛。

波涛涌起,体积逐渐加大,动量逐渐加大。

波涛涌至顶端,进化水花四溅,化成云雾。

随后,波涛退向低处,以前那个程序,立时又重复起来。

波涛向上隆起,加大力量,达到顶点,但在它碎成水花云雾之前,它冲向比它刚才更远的地方。

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似乎与此类似。

它并不是时刻站在原地不动,而是时时刻刻拼命地向前奔跑。


房龙是按这条思路写的《人类的艺术》,说明人类的文明,是根据人类各个时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创造出来的。

这一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蒙昧(史前期)到迷信(奴隶社会和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阶段,最后经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到达产生现代科学认识的时代。

2.谈论艺术,应从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加以考察。

他把各种艺术,放在一定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地理的和历史的条件下,进行考察。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房龙最初的想法是把文学、建筑、绘画、戏剧、以及芭蕾舞、烹调、时装、珐琅、陶瓷等等和艺术相关联的各种活动都写进来。

3.生活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

房龙反复强调:“一切的艺术,应该只有一个目的,即克尽厥职,为最高的艺术——生活的艺术,做出自身的贡献。

”房龙有一段话可视做他为艺术做的定义:人类即使在最了不起的时刻,比起自然界,也是弱小无助的。

自然界与人类接触是通过万物,人类则以对万物来表达自己,而这种表达,在我看来,就是艺术。

4.纯民族主义的艺术是不存在的。

各国艺术,总是处于永不间断的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吸收的过程中,最后融为一体。

最好的西班牙音乐是《卡门》,而它的作者比才,是法国人。

最好的美国黑人歌曲的作者福斯特是白人,不是黑人。

最好的美国交响乐曲是捷克人德沃夏克写的。

最好的探戈舞曲不是阿根廷人作的,而是德国人作的。

由于李斯特是个50%的匈牙利人,50%的日尔曼人,所以,所谓匈牙利音乐也是不纯的。

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写的所谓纯匈牙利音乐,有来自比萨拉比亚吉卜赛人的东西。

而西班牙的音乐旋律中,除了反映当地基督徒的情调外,还夹杂异教的摩尔人和吉卜赛人的旋律。

5.艺术上的完美来自勤学苦练。

房龙在《人类的艺术》一书中写到:“当然你要牢记,在艺术方
面(正如自然科学)是没有捷径的。

灵感不是成功之母,成功之母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毅力,更大的毅力。

没有灵感,你可能登不上顶峰,可是光有灵感,而实而不干,不一步一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在这个到处是精英的世界,你是不会有什么进展。


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一生血泪的凝聚……真正的科学家、艺术家们对于他们的事业都有着神圣般的崇敬与热爱,这种崇敬与热爱又能化为他们对其事业永恒持久的热情与动力。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

6.艺术家富于想像力,追求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对丰富人类的生活有贡献,但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卑微。

所有的艺术,本质上都是个人体验的成果。

拓荒者在孤独中死去,正好说明艺术家在精神世界力远远走在一般人的前面。

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人类的艺术》简明扼要地讲解了全世界各国的艺术情况。

艺术只有一个目的,艺术家要为之不倦的努力,不懈的奋斗。

这个目的就是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生活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