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合集下载

制药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制药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制药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制药技术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1.药物的纯度检测
药物的纯度是指制剂中所含药品化学纯度的百分比。

药物的纯度检测是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药物的纯度达到一定水平,药品才能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目前在药物纯度检测中,常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即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这是一种高效精确、稳定可靠的方法。

此外,近年来光谱学技术也逐渐被应用于药物的纯度检测和成分分析,例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2.药物的微生物检测
药物的微生物检测是指利用菌落计数、培养方法等技术,检测药物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

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药物失去药效,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甚至患病风险。

如何进行微生物检测?其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等,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3.药物的稳定性测试
药物的稳定性测试是测定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下的变化率的试验,目的是测试药品的质量持久性,找出药物分解或降解的条件,以便对药品的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物稳定性测试方法包括:高温加速试验、湿热加速试验、光照加速试验等。

总之,建立严格的药物质量控制体系,采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和严格的检测方法,是确保药物质量和产品安全的关键。

未来,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药物质量控制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创新。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和措施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条。

就建筑服务业而言,高质量的把项目服务好,共同与建筑企业把质量做好,是企业管理的价值所在,也是重点要做的事情。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竞争市场,因此,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手段与措施是确保各相关方实现共赢的保证。

一、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围绕着业主单位制定的工程质量等级目标要求,我公司监理人员将首先组织施工单位做好图纸会审及现场勘察工作,充分熟悉了解工程图纸及外部施工环境的特点和要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控制方案;督导施工单位按照要求组建施工项目管理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其正常有效工作;通过监理单位人员的工作,对施工投入、施工过程、产品结果进行全过程控制,并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资质、材料和设备质量、施工机械和机具状态、施工方案和方法、施工环境实施全面监控。

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为:工程质量达到国家验收合格标准要求。

二、工程质量控制原则第一,以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及《工程建设规范强制性条文》、设计图纸等为依据,督促承包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第二,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中,以质量预控为重点。

?第三,对工程项目的人员、物料、技术、方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质量监控,监督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第四,严格落实承包单位执行有关材料试验制度和设备检验制度,? 做到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机件及设备不会在工程上使用。

?第五,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的,不签字确认,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

?三、质量控制的方法(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在依照批准的《监理规划(细则)》完善项目监理机构自身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的前提下展开工作。

1.监理项目部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建立或完善监理项目部的质量监控体系,做好监控准备工作,使之能适应准备开工的施工项目质量监控的需要。

施工技术要点 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要点 质量控制

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一、施工工艺选择
1. 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确保质量。

2. 新工艺先试验试验,排除隐患。

二、材料选择
1. 选择合格产品提供商,质量合格的原材料。

2. 严格控制材料标准,按要求采购。

三、操作人员资质
1. 操作人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

2. 培训操作人员技能,熟练掌握操作细节。

四、施工环境要求
1. 重点部位施工要求环境干净整洁。

2. 严格控制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

五、质量检查及验收
1. 各工序严格自检,间检。

2. 重点项目组织第三方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3. 抽查不合格品整改,防止质量问题。

以上就是以"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为标题所生成的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内容,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及其实践技巧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及其实践技巧

质量控制七大手法及其实践技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标准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七大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本文将介绍这七大手法以及它们的实践技巧,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素。

1. 检查法检查法是最基本和常见的手法之一。

它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检查来发现问题和缺陷。

在实践中,关键是制定明确的检查标准和流程,并且确保检查过程准确无误。

此外,及时记录和分析检查结果也是关键,以便有效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 规范法规范法通过制定明确的规范和操作程序来确保质量控制。

规范可以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技术要求和标准,以及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质量要求。

在实践中,需要定期评估并更新规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3. 样本法样本法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抽样检查来代表整体质量水平。

选取合适的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对于样本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此外,抽样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抽样计划执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统计法统计法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

在实践中,需要收集足够的数据,并运用适当的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统计结果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5. 反馈法反馈法强调及时获取用户、客户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

通过收集和分析反馈信息,企业可以了解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质量控制。

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提供便捷的反馈途径,并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与回应,是关键的实践技巧。

6. 教育法教育法重点在培训和教育员工,以提高其对质量控制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企业应该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此外,定期的培训评估和持续的学习机制也是实践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7. 过程管理法过程管理法侧重于对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27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手法

27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手法

27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手法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质量管理手法是实现良好质量的关键。

以下是27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手法:1. 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即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是一种反复进行的持续改进流程。

2. 5S管理法5S管理法,即整理 - 整顿 - 清洁 - 清理 - 保持,是一种基本的现场管理方法。

3. 6σ管理法6σ管理法,即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重视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法。

4. TQM管理法TQM管理法,即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以客户满意为导向,不断提高质量的管理方法。

5. ISO质量管理体系ISO质量管理体系,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国际标准。

6. KPI绩效管理KPI绩效管理,即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是一种以数字化体现绩效的管理方法。

7. JIT生产方式JIT生产方式,即按需生产方式,是一种不允许存货积压的生产方式。

8. TOC理论TOC理论,即约束理论,是一种针对瓶颈及其优化的管理方法。

9. TPM管理法TPM管理法,即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和管理,是一种通过设备保养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法。

10. 8D报告8D报告,即8步问题解决法,是一种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方法。

11. FMEA分析FMEA分析,即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是一种评估和管理潜在故障风险的方法。

12. Kaizen改善活动Kaizen改善活动,即持续改善活动,是一种定期开展的协作式改善活动。

13.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包括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14. 模拟方法模拟方法,通过模拟实现问题的复杂度阶段达成一定的结论和优化。

15. TQC质量控制TQC质量控制,即全面质量控制,是一种通过全员参与建立质量自律环境和改善质量的管理方法。

16. VMI库存管理VMI库存管理,即供应商卫星库存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配置货物和库存,最优化在库存中缩减成本。

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1. 概述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和工具,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控制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组织监控和调整质量管理过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

2. 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它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组成。

在计划阶段,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和制定执行方案;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执行;在检查阶段,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在行动阶段,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进。

通过不断循环这个过程,实现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3. 六西格玛六西格玛是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方法,旨在通过降低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它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找出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西格玛方法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4. 流程管控流程管控是一种通过监控和调整质量管理过程的方法。

它包括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流程控制计划、建立流程度量指标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流程中的问题。

通过流程管控,可以确保质量管理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5.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的故障模式及其对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它通过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发生概率和检测能力,以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FMEA可以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6. 统计过程控制(SPC)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通过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质量管理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SPC包括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抽样检验等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质量控制的方法有哪些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符合特定标准和要求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统计质量控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评估产品质量的方法。

它包括抽样检查、控制图分析、假设检验等技术。

通过统计质量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其次,质量管理体系是另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建立并实施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它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记录表等文件。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可以规范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另外,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也是一种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FMEA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识别和消除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通过FMEA,企业可以分析产品的各种故障模式,评估其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

此外,六西格玛也是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分析数据和改进流程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通过六西格玛,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缺陷率,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最后,持续改进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持续改进是指企业不断寻求改进的过程,它包括寻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实施改进和评估效果等环节。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了解和掌握一些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统计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FMEA、六西格玛以及持续改进等方法,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从而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

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与方法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质量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二、关键技术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水平。

包括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制造、精密加工等。

这些技术可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

3.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是指通过分析数据来确定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统计分析、控制图和质量工具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问题和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质量工程技术质量工程技术是一种应用工程方法论的方法,强调改进和优化整个生产过程。

通过融合工程学、质量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进。

三、关键方法1. 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是指计划-执行-检查-改正的循环过程。

实现PDCA循环法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生产流程,从而提高质量控制能力。

2.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企业发展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全员都能参与到质量控制过程中来。

全员参与可以保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预防性措施来监控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过程控制是快速而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及时纠正问题。

4. 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样本数据来确定过程是否正常工作。

数据统计可以评估过程的性能,确定稳态过程的控制上下限,并建立过程控制图。

四、总结质量控制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和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数据分析技术和质量工程技术来优化整个生产过程,并采用PDCA循环法、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6 70.3 70.3
2 开档大
31
187 14.0 84.3
3 动平衡超差
19
206 8.6 92.94 轴向尺寸超差5211 2.2 95.1
5 曲拐半径小
3
214 1.3 96.4
6 轴颈表面伤痕
2
216 0.9 97.3
7 其他
6
222 2.7 100.0
总计
222
100.0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 2、数据收集示意图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第二节质量特性数据
目的
对于工序 控制
母体
样本
工序
抽样
一批半 成品
样本
判断
数据
数据
对一批产 品质量判 断
一批半 成品
抽样
样本 判断
数据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第二节 质量特性数据
• 三、质量数据的统计特征 • 1平均值 • 2中位数 • 3极差R • 4标准偏差S

机 大原因 料
中原因 小原因
某个 质量 问题



二、因果分析图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操作者 未及时修
没进行 正砂轮
机床
平衡块 松动
控制机构 材料 的灵敏性
热处理
为 什
教育 没记住
材质不 硬度不一致

工艺纪 震动大 电器 合规格
律松弛
失灵



切削液 有杂质
浓度低
进给 量大
环境
加工件 温度高
• (7) 画法不规范、不完整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复习思考题
• 1、质量特性数据的分类?如何收集和分 析整理?
• 2、质量波动及其原因? • 3、“QC七工具”? • 4、各种工具的含义、基本原理、实施
步骤?
谢谢!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1.1820 .11.18 Wednes day , November 18, 2020
(六)直方图法
3.工序能力指数
2. Cp的计算 • (2)单侧公差 Tµ-ū Tµ-x
a 只有上极限偏差 Cp= 3б ≈ 3S
b.只有下极限偏差
Cp=
ū - TL 3б

x - TL 3S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六)直方图法
4、工序能力评价
CP(CPK)
P(%)
评价
CP>1.67
P<0.00006 能力非常充足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 一、排列图法 • 二、因果图法 • 三、分层法 • 四、散布图法 • 五、调查表法 • 六、直方图法 • 七、控制图法
一、排列图法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 1.排列图法是从 许多影响质量 的因素中分析、 寻找主要因素 的方法.
• 2.所遵循的原理 是关键的占少 数,次要的占多 数.
1、直方图的绘制
• 1. 收集数据
• 2.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 • 3. 计算极差R= Xmax—Xmin =5-(-3)=8 • 4. 确定组数K;K=10(表3-7)
• 5. 计算组距H=R /K=8/10=0.8≈1
• 6. 确定组界;第一组下界: Xmin -h/2=-3.5 • 7. 计算各组中心值Xi;X1= -3 • 8. 计算频数fi,整理频数分布表 • 9. 计算各组简化中心值Ui • 10. 计算均值 X • 11. 计算标准偏差 S
• (1) 在5M1E因素未加控制,工序处于不稳定 状态时就使用控制图管理工序.
• (2) CP<1的情况下,就使用控制图. • (3) 用公差代替控制界限,或用压缩的公差线
代替.
• (4) 仅打点而不做分析判断.
• (5) 不及时打点而不能及时发现工序异常.
• (6) 当5M1E发生变化时,而未及时调整控制 界限.
1、定义: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 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限的一种工序管理图
2、格式
质 量
UCL

CL


LCL

1 2 3 4 5 6 7 8 9 10 样本号
(七)控制图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2.控制图的原理
• 1)控制界限的确定
“3ó”原理或称之为 • CL=u “千分之三法则” • UCL=u +3 σx
• 不相关
• 曲线相关
• 弱负相关
• 强负相关
• 3、相关程度的检验
• 相关系数法 • 符号检验法等
温度
三、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五)统计调查分析表法
不合格轴承分类统计表
产 规 总 不 不 尺寸 旋转精度
噪灵残游硬其
品 格 产 合 合 精度
音活磁隙度他
序 量格格外内内内内外内 性
谢谢大家!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三、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七)控制图
• 1. 控制图的概念和格式 • 2. 控制图的原理 • 3. 控制图的种类 • 4. 均值—极差控制图的绘制 • 5.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 6. 控制图应用中常见错误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七)控制图
1. 控制图的概念和格式
频数 (件)
A类 B类
频率(%)
100 90 80
C类
A B C D E F G H 其他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一、排列图法
例:为分析某厂加工曲轴报废上升的原因,对222件废品 进行了分类统计,试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解:1收集资料。2整理计算。
序号 原因
频数(件) 累计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曲轴轴颈尺寸小 156
质量管理学
第三章 质量控制 及其常用技术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第一节 质量波动及原因→ 第二节 质量特性数据→ 第三节 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复习思考题
第一节 质量波动及其原因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1、正常波动
F(X)
• 由偶然原因引起
• 正常波动——稳态
68.26%
2、异常波动
• 由系统原因引起
(六)直方图法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3.工序能力指数
• 1、定义:衡量工序能力满足加工质量要求的程度
质量标准 T T
Cp=
==
工序能力 6б 6S
•2. Cp的计算
•(1)双侧公差
当M=
X时,
Cp=
T 6S
当M≠ X 时, Cpk=Cp(1-k)
K= 2 M-X T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 (3)按使用设备分层
•(5)按操作方法分层 •(6)按测量工具分层 •(7)其他分类
• (4)按原材料分层
三、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四) 散布图法
• 1、散布图是用来分析两个非确定性变量之间相 关关系的方法。
• 2、散布图类型:
• 强正相关 • 弱正相关
硬 度 Y=a+bx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820.1 1.1806:5206:52 :3306:5 2:33No v-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8日星 期三6时 52分33 秒Wed nesday , November 18,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1.18 2020年 11月18 日星期 三6时5 2分33 秒20.11. 18
第三节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一、排列图法

• 3绘制排列图



(%)
(件)
100
200
90
80
160 75
120
A类 B类
C类
50
80
25
40
4分析主次因素
0
1 2 3 4 5 6 其他
因果分析图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二、因果分析图
• 1、原因分析要从5M1E出发 • 2、要集思广益 • 3、可用排列图检查效果
• LCL= u +3 σx
α/2
ß
2)统计推断存在两种错

• α:第一类错误:虚发警 报.把工序正常判为异 常.
α/2
• ß:第二类错误:漏发警 报.把异常判为正常.
(七)控制图
计量值数据 计数值数据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3.控制图的种类
控制图
名称
用途
X —R 均值—极差控制图
~ X
—R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七)控制图
5.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 (2)判异准则
a. 连续七个点子分布在中心线一侧; b . 点子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 c. 点子出现按次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d. 点子密集在控制线附近; e. 点子具有周期变动的情况。
第三章 质量控制及其常用技术
(七)控制图
6.控制图应用中常见错误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18 20.11.1 806:52:3306:5 2:33No vember 1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8日 上午6时 52分20 .11.182 0.1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