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资料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简介《生命不能承受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作品,于1984年出版。
这部小说通过四个主要角色的命运,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无常性。
内容概述1. 轻与重的对比小说中,作者提出了“轻”和“重”的概念,这两者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轻意味着无忧无虑,不加思考地过着生活;而重则表示负担重重,压力重重,必须要面对人生的各种困扰和选择。
作者通过展示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比较了这两种态度对人生的影响。
2. 人生的无常性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托马斯和特蕾莎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化。
他们一开始感到生活轻松愉快,但后来遭受了许多挫折和痛苦。
作者通过描述人生的无常性,揭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3. 爱与性的复杂关系故事中的四个主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爱情和性关系。
托马斯与特蕾莎以及其他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爱情和性对于个体生命的影响。
作者以此讨论了爱情和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个体的生活态度和命运。
4. 政治与命运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时期,描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政治动荡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和生活方式。
作者通过政治背景的交织,探讨了命运对个体生活的塑造作用。
主要人物角色1. 托马斯(Tomas)托马斯是一位医生,他面临着对特蕾莎和其他女性的情感选择。
他拥有自由、轻松的生活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沉重。
2. 特蕾莎(Tereza)特蕾莎是托马斯的妻子,她曾经是位摄影师。
她爱着托马斯,但也受到了他对其他女性的吸引力的伤害。
她在感情和生活上经历了许多挣扎。
3. 萨布拉(Sabina)萨布拉是一个艺术家,她与托马斯有着复杂的情感关系。
她对自由和性的追求使她不断探索自己的生活。
4. 弗朗茨(Franz)弗朗茨是特蕾莎的情人,他是一位教授。
他追求着轻松的生活,但最终面对了自己的挑战和内心的痛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 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 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 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 堪?苦难何重?
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 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 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 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 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 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 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 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 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 丽莎是一种伤害。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 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 命越贴近大地,它就 越真实。当负担完全 缺失,人就变得比空 气还轻,就会飘起来, 远离大地,变成一个 半真的存在。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 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 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 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 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 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 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又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米兰·昆Fra bibliotek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 布尔诺市。1967年,他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 笑》在捷克出版,获得 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 国际文学奖,并六次被 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 候选人。主要作品有 《小说的艺术》、《不 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
昆德拉善于以反 讽手法,用幽默 的语调描绘人类 境况。他的作品 表面轻松,实质 沉重;表面随意, 实质精致;表面 通俗,实质深邃 而又机智,充满 了人生智慧。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悲剧论
• 在存在主义者看来,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 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 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 结就是死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 昆德拉不是从存在的本体论,而是从人类存在的现实境况出发来 看待和思考存在的。
命之轻。
• 特蕾莎:餐厅女侍应,喜欢读托尔斯泰的《安娜· 卡列尼娜》,逃 离轻视个人肉体的独特性、不顾廉耻、自我放弃的母亲,只身一 人来到布拉格寻找与之有一面之缘的托马斯。她对待生活的态度
是严肃、认真的。
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和一条狗 • 萨贝娜:现代艺术家,与托马斯保持了多年的「性友谊」关系。 她逃离一切沉重的关系,随时可以背离父母、情夫与祖国。
存在之轻与存在之重
萨贝娜用「背叛」来摆脱国家的牵制、家庭的重担和爱情的束 缚,一生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更何况「在此之前,她的背叛还充 满著激情与欢乐,向她展开一条新的道路,通向种种背叛的风险。」 起初背叛的确曾带给她刺激和兴奋,但是「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 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 还有甚么可以背叛呢? 没有背叛的对象,无可再背叛时,人就会 堕入一个非真实的真空地带」,所以萨贝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 因此「大量降临于她的并非重负,而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 弗兰茨:大学哲学教授,乐观的梦想家,萨贝娜的情夫。他「渴
望与人们交往,肩并肩地步行,渴望与他们一起呼叫」 ,他充满 激情,喜欢旅行,也爱同众人一起上街游行。「我们都需要有人 望著我们」 ,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声援柬埔寨的「伟大进军」 ,
最后死于曼谷街头一场无谓而偶然的斗殴,是书中「媚俗」 (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昆德拉善于以反 讽手法,用幽默 的语调描绘人类 境况。他的作品 表面轻松,实质 沉重;表面随意, 实质精致;表面 通俗,实质深邃 而又机智,充满 了人生智慧。
Hale Waihona Puke 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 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 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 界性的人”。 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 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 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 斯的情妇之一,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 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 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她讨厌忠诚 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 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 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 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 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 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 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 投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又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米兰· 昆德拉
米兰· 昆德拉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 布尔诺市。1967年,他 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 笑》在捷克出版,获得 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 国际文学奖,并六次被 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 候选人。主要作品有 《小说的艺术》、《不 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 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 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 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 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 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 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小说,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人性的复杂性、爱情的无常性和生活的轻与重。
首先,人性的复杂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主人公托马斯和他身边的各种人物,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托马斯是一个典型的“轻型人”,他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对责任和承诺感到厌倦。
然而,他在面对爱情时,却又表现出了无法自拔的执着。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托马斯成为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其他角色,如萨比娜、弗朗茨等,也都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人物世界。
这些人物的命运纠葛,使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具有了极高的文学价值。
其次,爱情的无常性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爱情时常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和消失。
例如,托马斯与萨比娜的爱情就是一段充满曲折的经历。
他们相识于战争期间,相爱于战后,但最终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分手。
这种爱情的无常性使得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往往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同时,这也反映了昆德拉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生命中的美好往往只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而不是过于执着于未来的可能性。
最后,生活的轻与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这部小说中,昆德拉通过对比生活中的轻重缓急,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他认为,虽然生活中有许多琐碎的事情和沉重的责任,但正是这些琐碎和责任,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实质。
相比之下,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时光,反而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无趣。
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重担,努力去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小说,它通过对人性、爱情和生活的探讨,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英文译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英文译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品,原名为"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这部小说于1984
年首次出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
在英文中,它的翻译
标题就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该小说以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汤玛斯、特蕾莎、西蒙娜和弗朗茨四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故事围绕着爱、性、自由和命运展开,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轻重以及个
体在历史洪流中的微不足道。
小说的英文翻译保留了原著的深刻内
涵和文学风格,使得英语读者也能够欣赏到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
总的来说,无法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英文译本"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为英语读者呈现了这
部经典小说的精彩内涵。
荐书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荐书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5月版)【作者介绍】米兰·昆德拉,小说家,哲学家。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
1947年,18岁的米兰·昆德拉加入捷克共产党。
1968年8月,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1975年,在法国议会主席埃德加·伏奥雷的亲自请求下,捷克政府特准米兰·昆德拉和他的妻子前往法国。
1978年,他们定居巴黎,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
1984年,昆德拉发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的作品曾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耶路撒冷文学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捷克政府的国家最高奖功勋奖。
【作品简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分为“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灵与肉”“轻与重”“伟大的进军”“卡列宁的微笑”七个部分。
本书描述了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普通知识分子命运多舛的复杂故事。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之间的感情生活。
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推荐词】本书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俊且蕴涵某种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
虽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是以其深刻而著称于世的,然而他的笔墨功夫、叙事风度也卓尔不群,堪称文本方面少有的巨匠。
在充满着哲人的深刻之外,米兰·昆德拉显然还具备诗人的激情以及散文家的敏锐,而其中任何一种特质都足以令其傲立当世。
总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21世纪难得一见的巨著,对于热爱小说的读者而言,不读它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作品赏析】片断一:(节选自第七部《卡列宁的微笑》)……特蕾莎和她的牛群向前走着,她赶着它们往前走,时不时地得对着一头呵斥几声,因为这些小母牛很调皮,常离群去田野里乱跑。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行管一班 1463113 杨丽敏一、作者简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英文译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原著为捷克语,其汉语译本原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经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后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
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的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二、内容介绍永远存在的偶然使生命变得美丽动人。
站在有结实护栏的平台,我们怎么还会发晕呢?发晕,并非因为害怕摔下来,而是另一回事——是我们身下那片空虚里发出的身影,它在引诱我们,迷惑我们;是往下跳的渴望,我们往往为之而后怕,拼命去抗拒这种渴望。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在欧洲,美总是带有刻意的特点,总是现有唯美的构想或长久的计划;纽约的美则完全来自于另一种源头。
这是一种非刻意的美。
有些形态,本身很丑,未经任何筹划,可碰巧处在一个看似不可思议的环境中,突然之间便散发出一种魔力般的诗意来。
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
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
期盼嫁人的年轻女子期盼的是她完全不了解的东西。
追逐荣誉的年轻人根本不识荣誉为何物。
赋予我们的行为以意义的,我们往往对其全然不知。
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们能提出来的问题。
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真正是严肃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的局限性,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简介资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
英文译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
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
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
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
妇。
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特丽莎经常在极度不安的梦靥中醒来,经常猜忌与怀有恐怖想象。
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在苏黎世一位权威医生希望托马斯去那里发展的呼唤下,两人于是决定去那里生活。
但是面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
但是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
他们意识到在一起是快乐的,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
后来他们死于一场车祸。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曾经是托马斯的情妇之一,也是特丽莎妒忌的对象。
萨宾娜一生不断选择背叛,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没有责任而轻盈的生活。
她讨厌忠诚与任何讨好大众的媚俗行为,但是这样的背叛让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于虚无当中。
弗兰兹是被萨宾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为她而放弃自己坚持的婚姻与忠诚,但是由于萨宾娜的背弃,让弗兰兹发现自己过去对于婚姻的执着是可笑的,纯属多余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对于母亲理想的投射。
离婚后,自由自立的单身生活为他生命带来新的契机,并且了解萨宾娜只是他对革命与冒险生活的追随。
后来他与他的学生相恋,在实际参与一场虚伪游行活动后,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学生旁边。
一场突然抢劫中,弗兰兹因为想展现自己的勇气而蛮力抵抗,却遭到重击,在妻子的陪伴下,无言的死于病榻上。
本意: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
却让人难以承受。
创作背景
昆德拉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
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作品影响
电影《布拉格之恋》
该书于1988年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由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导演,丹尼尔·戴-刘易斯,茱丽叶·比诺什,和丽娜·奥琳(Lena Olin)主演。
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