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小讲座-课件PPT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ppt 已核对 无错误 共18张

三、散文写作技巧
2.融情于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 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 小结:融情于叙 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 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 ⑴把浓郁的情感融于事件的叙述中 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着桔子走。 ⑵在传情处下重笔,写细节,使情感有依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 附,让人可触可感,产生共鸣。 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 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 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 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像议论,又像叙述,更似抒情。
在这有限的时刻里,战士们还多方寻思着,为 当地的父老们尽一点力。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 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 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挖下一 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了 井盖。他们还挨家挨户去看,看谁家的房子漏雨, 就苫上新草;谁家的灶台裂了缝,用泥灰把它抹 好。……这些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滚、爬、拚搏, 无所畏惧的战士,对朝鲜人民是多么体贴入微! 怪不得朝鲜人民称颂他们“这些中国孩子的心, 简直是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一般 的晶莹玲珑的心!”
在叙述某一事件时,融进自己内心的感动、感想、 感情,熔情、理、事于一炉,从而加强文章的感 染力。
在这些日子里,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 深深的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 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 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志愿军也是这样。他们 在远离祖国的八年中,时时想着祖国,念着祖国, 可是当他们一旦要离开这结下生死之谊的人民,却 是无限地依恋。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ppt课件

一、考场散文整体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考场阅读与平时阅读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整体阅 读,第二步是带题阅读。第一步的整体阅读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下一 步带题阅读乃至准确答题的成败。整体阅读的要求在于: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 考场散文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区别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这是考生必须练 就的本领,只有在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 乱,成竹在胸。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侃侃而谈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 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 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概括内容和主旨。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 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 “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 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 感,侃侃而谈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 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 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概括内容和主旨。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人、 事、景、物的感悟和观点态度,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理解必备知识
散文文体知识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 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 “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 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 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 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 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散文阅读)课件--(共38张PPT)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 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 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 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 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 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 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 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 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 以外!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清单1:散文构件的作用
1.题目 ①对象;②体裁;③线索、象征等。
2.开头 ⑴点题;⑵总领;⑶引出;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
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 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观点态度 4.结尾 ⑴卒章显志 画龙点睛 ⑵ 首尾呼应(开头题目)
清单2:人称选用的效果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1.答题原则:
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根在文本,走 出文本 ①观点鲜明。 ②分析辩证有分寸 评价人物事件,要考虑内因外因、主 客观因素、个人与时代等的关系
题型六:探究评价题解题思路
2.答题步骤
⑴审读题目,明确方向 ⑵紧扣文本,寻找解释 ⑶联系实际,发表见解 ⑷确定要点,规范答题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二、散文读写基本规律
1.散文写作基本类型: ⑴缘情(志、理)择景(物、事) ⑵借景(物、事)抒情(志、理)
2.散文阅读基本要领: ⑴写景状物叙事是手段是依凭,抒情言志析 理才是归宿。 ⑵对景事物的理解要归结至情志理
三、散文写作技巧
散文阅读PPT教学讲义

以记忆中艾比湖难以忘怀的美丽来反衬现实中艾比 湖的残败,表达痛惜之情.
回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本所写景物,紧扣作品的主 题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 环境遭到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 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 见加以对比,造成读者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的情 感得以很好的抒发.
10.结合全文,分析主题湖殇的含义.3分
• 题目中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 非正常死亡,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
首先说表层含义,题中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 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 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 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
散文阅读讲练
解题思路
• 1.找线索,理思路,明主旨. • 2.析词语,明情感,挖信息. • 3.抓开头,重结尾,找关键. • 4.品语言,悟句意,析手法. • 5.观全文,明哲理,悟意蕴. • 6.按步骤,精答题,提能力.
挺拔之姿
•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 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答案示例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 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 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我的 心灵震撼.从侧面描写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
•答案示例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 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 受.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 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4分
回答此类题目,要根据文本所写景物,紧扣作品的主 题和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本文的主旨是抒发作者对 环境遭到破坏的伤痛心情,唤起读者对保护环境的共 鸣之心,而描写以前的景物,能让读者将其同眼前所 见加以对比,造成读者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作者的情 感得以很好的抒发.
10.结合全文,分析主题湖殇的含义.3分
• 题目中的湖不仅指艾比湖,还指向众多境遇相似的湖;殇为 非正常死亡,隐含了作者悲伤、担忧、谴责等复杂情感.
首先说表层含义,题中殇的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现 代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或心理上的剧烈悲痛创伤或事 件所折射出的巨大的悲哀遗憾等.湖殇意思就是因为湖的消 亡而感到的悲哀遗憾.
散文阅读讲练
解题思路
• 1.找线索,理思路,明主旨. • 2.析词语,明情感,挖信息. • 3.抓开头,重结尾,找关键. • 4.品语言,悟句意,析手法. • 5.观全文,明哲理,悟意蕴. • 6.按步骤,精答题,提能力.
挺拔之姿
•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 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
•答案示例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 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文章的结尾处通过主持人濮存昕的动作行为,表 现了现场观众与老腔艺术的完美融合,以及我的 心灵震撼.从侧面描写展现了老腔的艺术魅力.
•答案示例
•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 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 受.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 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4分
【精品课件】散文阅读教学PPT

6、末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 有之。 ②也可以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思路】①结尾段与开头、标题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②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③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阅读三训练侧重点:
内容、洗浴、标题
阅读四训练侧重点:
概括、句子、描写、结构、形象
一、学习目标、考点要求(示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 题进行探究。
记叙文阅读指导
散文阅读鉴赏
记叙文阅读分步指导教学设想
指导一:感知.概括:整体感知
1、感知.概括:
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 形成解释 见《(感知.概括)-记叙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见《(词语.句子)-记叙文阅读鉴赏指导PPT课件》 见《(段落.环境)-记叙文阅读鉴赏指导PPT课件》 见《(形象.情感)-记叙文阅读鉴赏指导PPT课件》
④ 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 有 一天,它终于开花儿了。C 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 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 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 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 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 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 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 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何阅读散文ppt课件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 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 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 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1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
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狭义: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 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 茂的文学样式。
1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选材—广泛自由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线索— 人—事物—感情
神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 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11
1.理解有 深层含义的句子
二、 揣摩 语言
2.理解富有 感情色彩的句子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22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23
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 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主题。
14
21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
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 狭义: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 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 茂的文学样式。
1
散文知识点汇总表
选材—广泛自由
~形 散~
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线索— 人—事物—感情
神
(主题)
景物—时间—地点
明确
集中
开拓 深化
语言 (凝练优美)
方法— 寓情于事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 —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 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家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 者的写作意图。
11
1.理解有 深层含义的句子
二、 揣摩 语言
2.理解富有 感情色彩的句子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
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22
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 原则:忠实于原文 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 步骤: 第一步 带着问题 读文章 第二步 把握大意 读试题 第三步 结合原文 巧作答
23
1. 定区域。
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 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主题。
14
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15页/共23页
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
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
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 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 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 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 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 结感悟。
-2-
第2页/共23页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 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 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 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18页/共23页
小结:主题先行,整体把握文意 一般来说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要主题先行。即先要
通读全文,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读懂全文,在整体理 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近年来,散文题材出现以下几类: (1)历史沉思: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评价及反 思。(2)人与自然,家园意识。 (3)哲理小品
3.观全文,明情理,领悟深层意蕴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
语,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看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而找到作者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
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 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 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 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 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 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 结感悟。
-2-
第2页/共23页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 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最大特点就是“形 散而神不散”。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 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 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 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 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18页/共23页
小结:主题先行,整体把握文意 一般来说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要主题先行。即先要
通读全文,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读懂全文,在整体理 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近年来,散文题材出现以下几类: (1)历史沉思: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评价及反 思。(2)人与自然,家园意识。 (3)哲理小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一篇“散文”变成“课文” ——循本与寻法
21.01.2021
1
循本—— 文之本 课之本 生之本
21.01.2021
2
文之本—— 个性化的渊源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
发现。……现代散文之最大特点特征,是每一个
作家的每一篇散文理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任何
时候都来得强。”
——郁达夫
最足以发挥个性、表现自己的文体; ——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
6
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
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
交感。
阅读散文,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 。
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
散文 “阅读”的视野里。对作者思绪所
作的引申延展,也是散文“阅读”之外或
之后的事。
散文教学,从“教”的角度讲,关键
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走,往“作者的
独特经验里”走。
句章法”,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看课文11段到16段,把有“我”的句子
找出来。把其余27句中有心理动词的句子
画出来。(走入作者内心)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反复读关键句,体会深层含义)
21.01.2021
10
课之本—— 一、关注散文教学中文本的角色转换。
散文的话语,是最具作家个性的话语。
——桂志浩《话语的灵性》
21.01.2021
3
文之本—— 文本特性决定教学内容的确定
散文是一种自述行为 诗歌是一种韵律与意象的营构行为 小说是他述体,是对他人讲故事 剧本是代言体,是对他人说的话的记录
——李海林《散文教什么》
21.01.2021
4
“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了。吉田富 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 粱地等场景,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沟,根 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他问 我大河呢?我说,就是长江黄河啊!森林呢? 我说在长白山。沙漠呢?我说在内蒙古。”其 实,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小说中的磨坊、河 流、高粱地,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
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1.01.2021
13
三、关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体系和梯度。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散步》 《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 《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 《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 》
21.01.2021
19
1、“说”常常可以有; 2、“说”有时可以没有; 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 4、有态度的“说”; 5、有表情的“说”; 6、有动作的“说”; 步骤四:用“说”浓缩课文。 21.步01.20骤21 五:训练千姿百态表达“说”。 20
生之本—— 学生既有认知(课堂前奏) 学生现时认知(课堂起步) 学生应达认知(课堂方向)
21.01.2021
17
五、关注文本个体特征,因文而异确立 教学重难点。
存在问题:
唯恐 “不及”,不思“精”取
——面面俱“道”,落入程 式
21.01.2021
18
课例:余映潮老师长文短教《羚羊木雕》
步骤一:朗读课文; 步骤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训练如何 写好对话中的“说”。
12
二、关注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 义。
第三学段(5 ~6年级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
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四学段(7 ~ 9年级)
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21.01.2021
——莫言答记者问
5
文之本——双重特性决定难点产生的必然性。
写实性: “这一位”作者依赖其独特境遇所 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文学性:
在独特的语境中,蕴含耐人寻味的韵味、 情趣和哲理。
以各种文学修辞与表现手段,创造一个 心灵世界。
21.01独.2021具作家个人色彩的语言风格。
8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这种快乐呢?
21.01.2021
9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能理解他的痛苦
吗?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语
第三单元 《 பைடு நூலகம்》《济南的冬天》《风雨》
第四单元 《 紫藤萝瀑布》《 走一步再走一步》 《短文两篇》
21.01.2021
14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竹影》 《观舞记》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 阿长与<山海经>》《背影》
《 台阶》《老王》 《信客》
21.01.2021
可以借鉴的理论:
王荣生对选入课本的文本的角色功能分类:
“定篇”:丰厚内涵的滋养;
“例文”:知识方法的依托;
“样本”:思维规律的典型;
“用件”:学习活动的引发。
21.01.2021
11
例如:
魏书生老师串联十几篇课文教怎样划分 文章层次 余映潮老师《羚羊木雕》语言学用课
怎样写好对话描写中的“说”
21.01.2021
21.01.2021
——王荣生谈散文教学 7
李海林老师的散文课例—— 课例分析 《幽径悲剧》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 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 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 呢?
21.01.2021
学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学些什么? 例如:
初中高中教学《老王》的层面
21.01.2021
21
“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 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 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 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 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 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 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 么用处。”
15
八下: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 《我的童年》 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春酒》
九下: 《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
21.01.2021
16
四、关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 阿长与<山海经>》《背 影》《 台阶》《老王》 《信客》 (单元综合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1.01.2021
1
循本—— 文之本 课之本 生之本
21.01.2021
2
文之本—— 个性化的渊源
“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
发现。……现代散文之最大特点特征,是每一个
作家的每一篇散文理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任何
时候都来得强。”
——郁达夫
最足以发挥个性、表现自己的文体; ——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史》
6
散文流露作者的心扉,读者以自己的
心扉打量散文,阅读散文是心与心的碰撞、
交感。
阅读散文,不是为了获取什么公认 。
外在于散文的客观的言说对象,不在
散文 “阅读”的视野里。对作者思绪所
作的引申延展,也是散文“阅读”之外或
之后的事。
散文教学,从“教”的角度讲,关键
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走,往“作者的
独特经验里”走。
句章法”,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看课文11段到16段,把有“我”的句子
找出来。把其余27句中有心理动词的句子
画出来。(走入作者内心)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反复读关键句,体会深层含义)
21.01.2021
10
课之本—— 一、关注散文教学中文本的角色转换。
散文的话语,是最具作家个性的话语。
——桂志浩《话语的灵性》
21.01.2021
3
文之本—— 文本特性决定教学内容的确定
散文是一种自述行为 诗歌是一种韵律与意象的营构行为 小说是他述体,是对他人讲故事 剧本是代言体,是对他人说的话的记录
——李海林《散文教什么》
21.01.2021
4
“大概都被我小说中的描写忽悠了。吉田富 夫去高密,想去看我小说中的磨坊、河流、高 粱地等场景,但只看到一条干涸的小河沟,根 本没有我小说中那样的澎湃奔流的大河。他问 我大河呢?我说,就是长江黄河啊!森林呢? 我说在长白山。沙漠呢?我说在内蒙古。”其 实,莫言的答语还是托词,小说中的磨坊、河 流、高粱地,是小说家的语言所营造的世界。”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
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
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1.01.2021
13
三、关注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体系和梯度。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散步》 《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 《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 《我的早年生活》《王几何 》
21.01.2021
19
1、“说”常常可以有; 2、“说”有时可以没有; 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 4、有态度的“说”; 5、有表情的“说”; 6、有动作的“说”; 步骤四:用“说”浓缩课文。 21.步01.20骤21 五:训练千姿百态表达“说”。 20
生之本—— 学生既有认知(课堂前奏) 学生现时认知(课堂起步) 学生应达认知(课堂方向)
21.01.2021
17
五、关注文本个体特征,因文而异确立 教学重难点。
存在问题:
唯恐 “不及”,不思“精”取
——面面俱“道”,落入程 式
21.01.2021
18
课例:余映潮老师长文短教《羚羊木雕》
步骤一:朗读课文; 步骤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训练如何 写好对话中的“说”。
12
二、关注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 义。
第三学段(5 ~6年级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
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第四学段(7 ~ 9年级)
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等文学样式。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21.01.2021
——莫言答记者问
5
文之本——双重特性决定难点产生的必然性。
写实性: “这一位”作者依赖其独特境遇所 生发的极具个人色彩的感触、思量。
文学性:
在独特的语境中,蕴含耐人寻味的韵味、 情趣和哲理。
以各种文学修辞与表现手段,创造一个 心灵世界。
21.01独.2021具作家个人色彩的语言风格。
8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这种快乐呢?
21.01.2021
9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能理解他的痛苦
吗?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语
第三单元 《 பைடு நூலகம்》《济南的冬天》《风雨》
第四单元 《 紫藤萝瀑布》《 走一步再走一步》 《短文两篇》
21.01.2021
14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竹影》 《观舞记》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 阿长与<山海经>》《背影》
《 台阶》《老王》 《信客》
21.01.2021
可以借鉴的理论:
王荣生对选入课本的文本的角色功能分类:
“定篇”:丰厚内涵的滋养;
“例文”:知识方法的依托;
“样本”:思维规律的典型;
“用件”:学习活动的引发。
21.01.2021
11
例如:
魏书生老师串联十几篇课文教怎样划分 文章层次 余映潮老师《羚羊木雕》语言学用课
怎样写好对话描写中的“说”
21.01.2021
21.01.2021
——王荣生谈散文教学 7
李海林老师的散文课例—— 课例分析 《幽径悲剧》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 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 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 呢?
21.01.2021
学生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学些什么? 例如:
初中高中教学《老王》的层面
21.01.2021
21
“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 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 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 读书而只取思想,那便是将书中的话用 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 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 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 么用处。”
15
八下: 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 《我的童年》 第四单元 《云南的歌会》《 端午的鸭蛋》 《吆喝》《春酒》
九下: 《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
21.01.2021
16
四、关注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例如: 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 阿长与<山海经>》《背 影》《 台阶》《老王》 《信客》 (单元综合主题: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