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方案设计方案调频(FM)发射机方案

合集下载

调频发射机高频实验课程设计

调频发射机高频实验课程设计

调频发射机的设计【摘要】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它第一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转变,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放大,鼓励,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的装置。

本文要紧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它由调制器、前置功放、末级功放和直流稳压电源等部份组成,别离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关键词】 调频发射机 调制器 直流稳压电源【引言】频率调制又称调频(FM ),它是使高频振荡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转变(瞬时频率转变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维持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本文着重讨论了调频发射的实现电路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实现电路,利用直接调频法对信号进行调制,末级利用高频功率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确保信号达到能够发射的足够的功率。

1.电路原理及方案选择FM 调制原理载波()t w U t u c cm c cos )(=,调制信号()t u Ω;通过FM 调制,使得)(t u c 频率转变量与调制信号()t u Ω的大小成正比。

即已调信号的瞬时角频率()()t u k w t w f c Ω⋅+=已调信号的瞬时相位为 ()()t d t u k t w t d t w t t f c t ''+=''=⎰⎰Ω)(00ϕ实现调频的方式分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两大类。

(1) 直接调频直接调频的大体原理是利用调制信号直接操纵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使其反映调制信号转变规律。

要用调制信号去操纵载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确实是用调制信号去操纵决定载波振荡器振荡频率的元件或电路的参数,从而使载波振荡器的瞬时频率按调制信号转变规律线性地改变,就能够够实现直接调频。

直接调频可用如下方式实现:a.改变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实现调频在LC 振荡器中,决定振荡频率的要紧元件是LC 振荡回路的电感L 和电容C 。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调制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掌握调频发射机参数调整对发射信号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频发射机的组装与调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分析并解决调频发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的传输,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电子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调频发射机原理:包括调频调制技术、发射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如频率、带宽、调制指数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 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了解国家对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相关规定。

2. 实践操作:- 调频发射机的组装:学生根据原理图,自行组装调频发射机。

- 调频发射机调试:学生调整发射机参数,优化发射效果。

- 信号传输实验:利用调频发射机进行信号传输,测试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调频发射机原理学习,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 第二周:调频发射机关键参数学习,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 第三周:无线电发射法规与标准学习,了解行业规范。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发射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2)掌握调频发射机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了解调频发射机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调频发射机进行通信;(2)能够分析调频发射机的工作状态,判断并解决问题;(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调频发射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到调频发射机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具体如下:1.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2.调频发射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调频发射机的应用领域;4.调频发射机的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调频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2.讨论法:用于探讨调频发射机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和调试调频发射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2.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调频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4.实验设备: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与本章节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考试: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全面考察学生对调频发射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线调频发射器FM调频发射器课程设计

无线调频发射器FM调频发射器课程设计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系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一)无线调频发射器的设计1 设计目的1. 熟悉仿真软件的操作步骤,电路图的分析方法及调频发射器的工作流程。

2. 掌握无线调频发射器的工作原理。

3. 了解各器件参数的计算及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

2 设计思路1. 首先设计音频放大电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2. 然后设计高频振荡电路,接受来自放大级的信号;3. 将放大级和振荡级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出无线调频发射器的整体电路;4. 粗略计算有关参数。

3 设计过程3.1方案论证根据资料得知,调频可以分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根据设计要求,我们选择直接调频方式。

直接调频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用三极管直接调频。

原理是三极管组成共基极超高频振荡器,基极与集电极的电压随基极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高频振荡的频率,最终实现频率的调制。

我们将电路设计为信号输入部分、音频放大部分和高频振荡调制部分,声音信号经过microphone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放大级放大后再送至高频振荡级,经过振荡级的处理,形成所学要的FM调频信号,并经过天线发送出去。

结构框图如图1:图13.2电路设计音频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图2信号源由microphone担任,它拾取周围环境声波信号后即输出相应电信号,经C1输入到晶体管Q1,Q1担任音频放大器,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高频振荡电路如图3所示图3音频放大电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后经C2送至Q2的基极进行频率调制。

Q2 组成共基极高频振荡器,基极与集电极的电压随基级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高频振荡的频率,最终实现频率的调制。

无线调频电路的整体电路图如图4所示图4音频放大器由射极晶体管Q1担任,增益约20至50,将放大的讯号送往振荡级的基极,振荡级Q2工作于约88MHz的频率,此频率由振荡线圈(共5圈)和47pF电容器C4调整的,该频率也决定于晶体管Q2、18pF可调电容器C5及少数偏压元件,例如470Ω射极电阻R5和22K基极电阻R5。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

调频(fm)发射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分析并解决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设计和搭建简单的调频(FM)发射机电路。

4.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我国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介绍调频(FM)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频解调的基本概念。

2.调频(FM)发射机的组成及功能: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射频振荡器、调制器、功率放大器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调频(FM)发射机的应用场景:介绍调频(FM)发射机在无线电通信、广播、导航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与维护: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调试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日常维护保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调频(FM)发射机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调频(FM)发射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实验法:学生进行调频(FM)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调频(FM)发射机原理与应用》作为主要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调频(FM)发射机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调频(FM)发射机实验套件,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

调频发射机课程设计

摘要频率调制又称调频,它是使高频载波信号的频率按调制信号振幅的规律变化,即使瞬时频率变化的大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而振幅保持基本恒定的一种调制方式。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由于它不需要中转站和地面交换机站支持,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移动通信,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

目前它广泛的用于生产、保安、野外工程等领域的小范围移动通信工程中。

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几部分,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关键字:调频振荡器混频倍频功放一、前言调频电路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主要应用于调频广播、广播电视、通信及遥控。

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

调频发射机作为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它首先将音频信号和高频载波调制为调频波,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音频信号发生变化,再对所产生的高频信号进行混频,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使信号输出到天线,发送出去的装置。

本文主要讨论了调频发射机的原理实现方式并设计了电路图,将调频发射机的电路分为了载波振荡器、调制器、混频电路、倍频电路和功率放大器等部分组成,分别讨论它们的原理及其特性。

通过调频发射机电路的设计,使得建立无线电发射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发射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发射的各个单元电路:包括晶体振荡电路、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二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三极管倍频电路、丙类谐振功率放大电路设计、元器件选择。

发射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器件,研究本课题既可以了解调频发射机电路,又可以提高对于Multisim的应用能力和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指标1. 工作电压:Vcc=+12V;2. (天线)负载电阻:RL=51欧;3. 发射功率:Po≥500mW;4. 工作中心频率:f0=5MHz;5. 最大频偏:Δfm=10kHz;6. 总效率:§≥%50;7. 频率稳定度:Δf0/fo≤ 0.0001/小时;8. 调制灵敏度SF≥30KHZ/V;三、系统综述3.1.整体原理框图3.2.工作原理此次设计中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方式,其中高频振荡器主要用于产生频率稳定,中心频率符合指标要求的正弦波信号,且其频率受到外加音频信号电压调变,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输入调频波产生电路得到调频波,再对所产生的调频信号进行混频、倍频、功放和一系列的阻抗匹配,完成调频发射过程。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调幅电路的组成、调幅信号的传输和调幅技术的优点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掌握调幅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介绍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调幅电路的组成、调幅信号的生成和传输等。

2.调幅电路的组成:介绍调幅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放大器、调制器、滤波器等,并解释它们在调幅发射机中的作用。

3.调幅信号的传输:讲解调幅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特点和优点,以及调幅信号在通信中的应用。

4.调幅技术的应用场景:介绍调幅技术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场景,如无线电广播、卫星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调幅发射机的搭建和调试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调幅技术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幅技术的应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掌握调幅发射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形象地展示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高频课设报告

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高频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频发射机的设计与制作一、框图及原理图图1.1 调频发射机组成框图图1.2 调频发射机组成原理图二、原理一、震荡级 震荡级电路常见的是三点式,电容三点式和电感三点式。

虽然电容三点式的频偏大,但频率稳定度较低。

因此选用电容三点式的改进型电路——克拉泼振荡电路。

克拉泼电路的主要部分是电感和与它串联的小电容C3,要求这个小电容C3远小于另两个电容C1和C2,这样三个电容串联的值主要取决于小电容C3,从而减小了三极管极间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一般来说,这个小电容越小,振荡频率越稳定,但过小的电容会减小开环增益,引起起振困难,所以综合考虑,C3去220p 比较合理。

三极管采用分压式偏执,以提高电路的稳定度。

Rb1、Rb2、Re 、Rc 为偏置电阻,使得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Cb 为高频旁路电容,使得交流通路可实现射同它反。

调 频 震荡级 缓 冲 放大级 功 率 输出级图2.1 震荡级电路二、缓冲级缓冲级作为前级振荡器与末级功率放大部分的桥梁,一方面它将前级信号放大到足以激励功率放大级的程度,另一方面它将两级隔离,避免相互影响。

本电路采用L1和C1组成的网络实现滤波和阻抗匹配。

由于频率固定在12M ,根据)2/(10LC f π=可以确定相应的电感和电容,这里采用100p 的电容和可调电感组合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中可调电感通过圈数粗调电感值,通过转动中心磁芯细调电感值。

R1、R2、R3为偏置电阻,将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调在放大区。

C1和C3为前后级耦合电容,这两个电容的取值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如果取值过大,则前后级耦合效果虽然增强,但相互影响也增大;相反,如果取值太小,则导致前后级的容抗较大,影响耦合效果。

综合考虑,取值在100p 到200p 较好。

图2.2 缓冲级三、功率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做为最后一级,其最主要的任务是提供较大的放大倍数和发射功率,以保证信号较远距离的传输。

放大倍数受Re(即图中R2)和Rc(即LC回路的谐振阻抗)影响较大,其中放大倍数与Re成反比,而与Rc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高频(FM>发射机的设计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0802姓名:***学号:**********指导老师:***2018年1月17日摘要: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电技术越来越重要。

本文研制一种调频发射机,介绍了调频发射机的制作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框图及系统各部分功能,设计了PCB电路板,并且对所设计的发射机的功能进行了安装与调试。

本文中的发射机发射的频率可在66-109MHz频段内进行调制,并可用普通的调频收音机接收。

关键词:小功率调频发射机音频信号调制波载波目录1设计课题2实践目的3设计要求4基本原理4.1 系统方案选择4.2 整体系统描述4.3 单元电路设计4.3.1 音频放大电路4.3.2 高频振荡电路4.3.3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5系统调试5.1 PCB板的设计5.2 系统调式6结论7参考文献8附录1设计课题调频发射机设计2实践目的无线电发射与接收设备是高频电子线路的综合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系统、广播与电视系统、无线安全防范系统、无线遥控和遥测系统、雷达系统、电子对抗系统、无线电制导系统等必不可少的设备。

本次设计要求达到以下目的:1.进一步认识射频发射与接收系统;2.掌握调频无线电发射机的设计;3.学习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3设计要求1.发射机采用FM的调制方式;2.发射频率覆盖范围为88-108MHz,传输距离大于10m;3.为了加深对调制系统的认识,发射机采用分立元件设计;4.已调信号采用通用的AM/FM多波段收音机进行接收测试。

4 基本原理4.1 系统方案选择方案一:以晶体振荡器做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发射机以晶体振荡器做成高精度高稳定度的调频电路,这完全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这种方案比较复杂,能过搜索我们有另外一种方案,见方案二。

方案二:以调频方式做成三级发射机这种方案的性能是比较好的,这种发射机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级是音频放大电路;第二级是高频振荡电路;第三级是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4.2 整体系统描述本调频发射机的总体电路如下:声--电转换、音频放大、高频振荡调制和高频功率放大等。

声--电转换由驻极体话筒担任,它拾取周围环境声波信号后即输出相就应电信号,经电容C2输入到晶体管Q1,Q1担任音频放大功能,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经C3送至晶体管Q2进行频率调制;Q2组成共基极高频振荡器,基极与集电极的电压随基极输入的音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改变高频振荡的频率,最终实现频率调制。

系统总体电路图如下图所示:4.3 单元电路设计4.3.1 音频放大电路话筒MIC 、电容C1、C2,电阻R1、 R2、R3 、R4、R5、R11,三极管Q1组成基本放大电路。

话筒可以将话音转换成音频信号, 信号经过耦合电容C2传到三极管Q1的基极, 实现音频信号的放大, 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功率,以便对高频载波进行调制。

而要使共射放大电路工作在放大区,必须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如何设测量态工作点呢?首先在输入信号Ui=0的情况下进行,即将放大器输入端与地端短接,然后选用量程合适的直流毫安表和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Ic 以及各电极对地的电位UB 、Uc 、UE 。

一般实验中,为了避免断开集电极,所以采用测量电压UE 或Uc ,然后算出Ic 的方法,例如,只要测出UE ,即可用:E E C E R U I I =≈算出Ic(也可根据C CCCC R U U I -==,由Uc 确定Ic>同时也能算出UBE= UB-UE ,UcE= Uc-UE 。

4.3.2 高频振荡电路高频时,三极管的结电容Cbe 的作用不可忽略。

三极管Q2、电感L1、结电容Cbe 、电容C4,C5 组成了改进型电容三点式高频振荡电路, 产生高频振荡信号, 即载波。

载波的频率主要由电感L1、结电容Cbe 、电容C4,C5 决定。

Q2<Q29018>这是个超高频管,主要用作载频,调频发射电路是将待传送的音频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制到载波信号上, 并放大为额定的功率, 然后利用天线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出去。

信号波和高频载波的数学表达式如下:tf V t V V c cm c cm c πω2cos cos ==t f V t V V c sm s sm πω2cos cos s ==其中Vcm 为信号波的最大振幅和Vsm 为载波信号的最大振幅。

载波频率fc 称之为中心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角频率ω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stc ωωωωcos m ∆+=这时的频率变化△f 称之为最大频率偏移。

经过调频后的信号称之为被调频波Vm ,可表示为:mcm V V θsin m =被调频波vm 会随信号波vs 而变化,其瞬间相位为时间积分。

因此,相位角θm 可由下式计算:tt dt ss c tm ωωωωωθsin 0m ∆+==⎰则被调频波可表示为:)sin sin(sin cm t m t V V V s c m cm m ωωθ+==其中m=△ω/ωs 。

高频振荡电路由振荡线圈L 和电容C 与振荡级晶体管组成, 调频波段的振荡频率一般为87.5~108MHz 。

振荡级晶体管会在L 和C 的控制下高速导通和截止。

基极输入放大的音频信号, 经过振荡级晶体管的放大作用, 使音频信号与高频振荡信号完成调制。

特定频率的载波信号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可以将信号覆盖一定的范围。

范围的大小取决于发射的功率。

发射的频率取决于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

来自前级的音频信号经耦合电容注入振荡级晶体管的基极、改变振荡频率, 产生所需的调频信号。

4.3.3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Q3是调谐功率管。

调谐回路通过调整回路的LC 参数,使LC 谐振频率与需要接收的电台频率相同,对该频率呈高阻抗,使它能够进入高放级,对其它频率呈低阻抗近似短路,不能进入高放级,从而达到选择电台的目的。

功率放大器的基极偏置电压VBE 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直流分量IEO 在发射极电阻上产生的压降来提供的。

当放大器的输入信号vi ’为正弦波时,集电极输出电流ic 为余弦脉冲波。

得用谐振回路LC 的选频作用可输出基波谐振电压vc1,电流ic1。

分析可得:011R I V m c m c =式中,mc V 1为集电极输出的谐振电压及基波电压的振幅;m c I 1为集电极基波电流振幅;0R 为集电极回路的谐振阻抗。

2102111212121R V R I I V P mc m c m c m c C ===式中,P C 为集电极输出功率CO CC D I V P =式中,P D 为电源V CC 供给的直流功率;I CO 为集电极电流脉冲i C 的直流分量。

放大器的效率η为COmc CC m c I I V V 1121⋅⋅=η5 系统安装与调试5.1 PCB 板的设计以上只是对原理图的设计,以下着手的工作是做PCB 版图,对Protel99se 的使用要熟悉,按照原理图进行。

在此软件中做好PCB 图然后刻录,做板可以用手工画板也可以用热转印,由于条件限制,本设计用的是手工制作,具体PCB 图形如下:5.2系统调式将高频发射机接入5V的电源,然后用数字示波器观察天线的输出波形及频率,结果发现一点波形都没有,原以为是电感调的不好,所以反复地改变电感值,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理论上至少会出现高频振荡产生的正弦波的,所以初步断定是电路出现问题了。

断开电源检查了一下发现电路板有一处断路了,用万用表测了一下确实如此,于是排除了此问题。

第二次接入电源后发现结果还是与前次一样,猜想肯定还有其它问题,于是又断开电源仔细排查,结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来我把三个晶体管全部接反了,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引脚接错了,这让我不禁傻笑了一下,幸好器件没有损坏。

我把三个晶体管全部解焊下来,再正确地安装上去,最后用示波器测到了正弦波<高频载波)。

但是观察得到所产生的频率只有54.3MHz,与所要求的频率范围相差甚远。

于是我通过调节高频振荡回路上的电感使调制频率达到69.01MHz。

下一步我在发射机的麦克风输入音频信号,再用调频收音机接收。

将调频收音机的频率设置在69.0MHz左右,很快收音机收到音频信号。

最后,带上收音机远离发射机测量发射机的发射半径,测得结果大约为85M。

发射天线波形图<数字示波器测得):6结论这个实验是关于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工作原理分析及其安装调试,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小功率调频发射机工作原理和非线性电子线路的进一步理解。

学会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选取元件、确定电路形式、以及计算等等,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调试来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分析及排除这些故障,使我们对小功率放大器的知识得到了加深!在调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用电压表测一下三个三极管的管脚电压是否满足该设计的要求。

用示波器测出发射机所发射的频率是否在65-110MHz左右,如果不是,试着调节L1、L2、L3。

如果在天线处观察波形的峰峰值不在4V的话,则应该在Q2和Q3的发射极的电阻上各并联一个电容,以使其提高。

参考文献1.高吉祥. 高频电子线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王涤生. 制作无线话筒[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王正谋,朱力恒.Protel99se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何书森何华斌.实用电子线路设计速成.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附录一系统实测性能指标:发射频率:69.0MHz工作电压:3V-12V发射半径:大于80M电压峰峰值: 4.6V<电源5V)附录二调频<FM)发射机设计器件清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