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技术进水水质要素解说

合集下载

超滤膜技术进水水质要素解说

超滤膜技术进水水质要素解说

超滤膜技术进水水质要素解说超滤法在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净化、浓缩、分离过程中,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预处理,也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深度处理。

在广泛应用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常作为深度净化的手段。

根据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特性,有一定的供水前处理要求。

因为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会附于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

由于超滤膜水通量比较大,被截留杂质在膜表面上的浓度迅速增大产生所谓浓度极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很细小的微粒会进入膜孔内而堵塞水通道。

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生成粘性物质也会附着在膜表面。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超滤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离性能的变化。

同时对超滤供水温度、PH 值和浓度等也有一定限度的要求。

因此对超滤供水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调整水质,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以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处理的费用。

当水中含有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时,都会使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混浊,该混浊物对透过光线会产生阻碍作用,这种光学效应与杂质的多少,大小及形状有关系。

衡量水的混浊度一般以蚀度表示,并规定1mg/lSiO2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度数越大,说明含杂量越多。

在不同领域对供水浊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一般生活用水,浊度不应大于5度。

由于浊度的测量是把光线透过原水测量被水中颗粒物反射出的光量、颜色、不透明性,颗粒的大小、数量和形状均影响测定,浊度与悬浮物固体的关系是随机的。

对于小于若干微米的微粒,浊度并不能反映。

在膜法处理中,精密的微结构,截留分子级甚至离子级的微粒,用浊度来反映水质明显是不精确的。

为了预测原水污染的倾向,开发了SDI值试验。

SDI值主要用于检测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等微粒的多少,是表征系统进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SDI值的确定方法一般是用孔径为0.45μm微孔滤膜在0.21MPa恒定水流压水力下,首先记录通水开始滤过500ml水样所需的时间t0,然后在相同条件下继续通水15min,再次记录滤过500ml 水样所需时间t15,然后根据下式计算:SDI=(1-t0/t15)×100/15水中SDI的值的大小大致可反映胶体污染程度。

超滤膜分离技术:高效净化水质与液体

超滤膜分离技术:高效净化水质与液体

超滤膜分离技术:高效净化水质与液体超滤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膜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和液体。

其原理是通过孔径比传统滤膜更小的膜孔,将溶质、杂质和悬浮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质净化和液体精细分离的目的。

超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001~0.1微米之间,远小于常规的微滤膜,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过滤水中的杂质和微小颗粒。

通过超滤膜处理后的水质,不仅可以去除悬浮物、胶体、菌类和病原微生物等,还能够保留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将水处理成透明、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超滤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工业用水处理、生活饮用水净化、食品加工、药品工艺中溶剂的回收等。

在工业用水处理方面,超滤膜可以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在生活饮用水净化方面,超滤膜能够去除水中的异味、味道、色度和杂质等,提供健康、安全的饮用水。

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

首先,超滤膜的分离效率非常高,可以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质,使水质更加纯净;其次,超滤膜的工作原理是物理过滤,不需要化学药剂的添加,节省了化学处理费用;同时,超滤膜分离过程中不会产生废物和副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超滤膜的使用和维护也相对简单。

首先,需要对超滤膜进行适当的预处理,例如去除大颗粒物、沉淀物和氧化物等,以防止超滤膜堵塞;其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超滤膜,以保证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超滤膜的材质和结构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综上所述,超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净化水质和液体的技术手段。

其能够去除水中的杂质和微小颗粒,提供纯净、清洁、安全的水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使用和维护相对简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滤膜分离技术有望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超滤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孔尺寸筛选和阻隔的分离方法。

超滤进水水质要求1

超滤进水水质要求1

超滤进水水质要求一、超滤进水水质要求前处理:超滤法在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净化、浓缩、分离过程中,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预处理,也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深度处理。

在广泛应用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常作为深度净化的手段。

根据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特性,有一定的供水前处理要求。

因为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会附于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

由于超滤膜水通量比较大,被截留杂质在膜表面上的浓度迅速增大产生所谓浓度极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很细小的微粒会进入膜孔内而堵塞水通道。

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生成粘性物质也会附着在膜表面。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超滤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离性能的变化。

同时对超滤供水温度、PH值和浓度等也有一定限度的要求。

因此对超滤供水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调整水质,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以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处理的费用。

A、微生物(细菌、藻类)的杀灭:当水中含有微生物时,在进入前处理系统后,部分被截留微生物可能粘附在前处理系统,如多介质过滤器的介质表面。

当粘附在超滤膜表面时生长繁殖,可能使微孔完全堵塞,甚至使中空纤维内腔完全堵塞。

微生物的存在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危害性是极为严重的。

除去原水中的细菌及藻类等微生物必须重视。

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加入NaClO、O3等氧化剂,浓度一般为1~5mg/l。

此外,紫外杀菌也可使用。

在实验室中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进行灭菌处理,可以用双氧水(H2O2)或者高锰酸钾水溶液循环处理30~60min。

杀灭微生物处理仅可杀灭微生物,但并不能从水中去除微生物,仅仅防止了微生物的滋长。

B、降低进水混浊度:当水中含有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时,都会使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混浊,该混浊物对透过光线会产生阻碍作用,这种光学效应与杂质的多少,大小及形状有关系。

衡量水的混浊度一般以蚀度表示,并规定1mg/lSiO2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度数越大,说明含杂量越多。

在不同领域对供水浊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一般生活用水,浊度不应大于5度。

超滤膜水处理技术

超滤膜水处理技术
❖ 但pac预处理对膜过滤影响不大
2.3 混凝(絮凝)预处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 混凝主要去除的是大于0.2 微米的胶体,而不 能去除溶解性有机物,膜污染主要是溶解性 有机物中的中性亲水性有机物,所以说混凝 无法降低膜污染。
❖ 混凝能有效去除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物,因而 可以防止膜污染。
❖ 对膜处理用处存在争议
目录
❖ 一 超滤技术的概述 ❖ 二 预处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 三 超滤组合工艺的应用实例
1.1 超滤的基本原理
❖ 超滤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 膜的透过性能,达到分离水中离子、分子 以及某种微粒为目的的膜分离技术。超滤 膜的孔径范围大致在0.005~1 微米之间,填 补了微滤和纳滤之间空隙。国内外学者提 出超滤过程实际上同时存在三方面的情形: ①溶质在膜表面以及微孔壁内产生吸附;② 溶质的粒径大小与膜孔径相仿,溶质在孔 中停留,引起堵塞;③溶质的粒径大于膜孔 径,溶质在膜表面被机械截留,实现筛分。
1.3 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
❖ 去除效果不理想(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范围一般为
5000~10000ODalton,天然水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 量低于该范围,导致超滤膜对其拦截效果很差。事实上,天然水中这一
)。 类的低分子溶解性有机物所占的比例往往较大
❖ 应对方法:1.寻找新的膜材料或者对膜进行 改性
❖ 但是臭氧氧化副产物(如溴酸盐)和膜组件的耐 臭氧性能需要提高
2.2 活性炭(GAC 或PAC)预处理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
❖ 降低过滤阻力、提高透水通量和提高有机物 的去除率。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提高 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 滤阻力的增加,并且膜过滤阻力随着粉末活 性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减小。

超滤膜组合工艺及其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技术分析模板

超滤膜组合工艺及其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技术分析模板

超滤膜组合工艺及其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技术分析中国以地表水为水源地, 自来水厂多采用常规净水工艺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

对于水质良好的水源, 常规水处理工艺能够提供安全合格的饮用水。

然而对于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水体, 处理效果却不能满足人们对水质的要求。

近年来, 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和超滤膜价格的降低, 超滤技术已经成为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超滤技术的概述1.1 超滤的基本原理超滤技术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 利用膜的透过性能, 达到分离水中离子、分子以及某种微粒为目的的膜分离技术。

超滤膜的孔径范围大致在0.005~1 微米之间, 填补了微滤和纳滤之间空隙。

国内外学者提出超滤过程实际上同时存在三方面的情形: ①溶质在膜表面以及微孔壁内产生吸附;②溶质的粒径大小与膜孔径相仿, 溶质在孔中停留, 引起堵塞;③溶质的粒径大于膜孔径, 溶质在膜表面被机械截留, 实现筛分。

超滤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终端过滤和错流过滤。

对浊度较低、水质较好的原水, 一般采用终端过滤,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工艺的能耗;对于浊度较高、污染较为严重的水, 就采用错流过滤, 这样能够避免大量的污染物累积在膜的表面, 造成膜的污染, 降低过滤性能。

1.2 超滤膜的形态结构和种类超滤膜的横截面具有不对称结构。

它一般是由一层厚度<1 微米, 起到筛分作用的致密层和一层厚度较大(一般为125 微米)、具有海绵状或指状多孔结构的支撑层组成。

当前, 已经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膜组件主要有:管式、板框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几种。

中空纤维膜又有内压膜(致密层在内)、外压膜(致密层在外)和双向膜(内外都有致密层) 三种结构。

总的来说, 还是存在膜品种少、膜孔径分布较宽和性能不稳定等缺陷。

1.3 超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范围一般为5000~10000ODalton, 天然水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溶解性有机物的分子量低于该范围, 导致超滤膜对其拦截效果很差。

中空纤维超滤膜使用说明

中空纤维超滤膜使用说明

中空纤维超滤膜使用说明书SRUF90中空纤维超滤膜使用说明1、净化水原理:RHUF90型中空纤维超滤膜采用先进的内压式膜分离技术,在常温和低压下分离,它具有能耗低,过滤精度高、产水量大、抗污能力强等优点,可有效滤除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物、铁锈等有机害物质,产水水质干净、卫生、SRUF90膜净化水原理下图一所示:2、技术参数:•进水水源:市政自来水;纯水通量:1500升/小时(在25℃,0.2MPa进水压力下测试)•工作压力:0.1—0.2MPa;使用温度:5℃---45℃•最大进水压力:0.5MPa;截留分子量:10万道尔顿, 3万道尔顿•进水PH值:2—12;最大透膜压差:0.3MPa•最大反洗压力:0.3MPa;膜材质:改性聚氯乙烯,聚砜•壳体材质:PVC;纤维内外径:0.9mm/1.5mm•端封材料:环氧树脂有效膜面积:3024m2•产水浊度:﹤0.1NTU;污染密度指数(SDI) ﹤1•悬浮物,微粒(﹥0.2μm):100%去除微生物、病原体:99.99%去除•建议设计产水量:500---1000升/小时•外形尺寸(直径×15长度):Ф90×1060MM•进水水质:浊度≤15NTU,在使用地表水、河水、井水等其它水源时应增加前级处理,建议增加50μm以下精密PP过滤进水浊度≤15NTU。

3、产品尺寸图4、安装与使用:3.1单支超滤膜的安装与使用:3.1.1安装:RHUF90膜的安装尺寸如图二所示,需要拧紧超滤膜端盖时可采用如图三所示的扳手进行拧紧,此扳手为拧紧3〞管件的标准扳手,在销售PVC管路的商店均可买到。

如图四连接管路,确保管路无漏水现象。

3.1.2使用:打开阀1、阀3、关闭阀2、调节阀4使压力表指示在工作压力0.2MPa,此时净水出口处的纯水通量可达到1500升/小时,以自来水为进水水源时,因自来水水质的差异,其净水能量会低于1500升/小时。

3.2两只超滤膜以上的安装与使用:3.2.1安装:如图五连接好管路,保证管路无漏水现象,拆卸扳手使用图三所示的通用扳下。

陶氏超滤膜技术资料

陶氏超滤膜技术资料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可选
每 24 小时 pH12 (700mg/LNaOH)
每 24 小时 (750mg/L)
每 12 小时 pH12 (700mg/LNaOH)
每 24 小时 (750mg/L)

每 24 小时
(350mg/L)

每 24 小时 (350mg/L)
表 2-1 超 滤 膜 组 件 的 膜烯 聚醚砜
聚丙烯腈 聚丙烯 聚乙烯
醋酸纤维素 芳香聚酰胺 聚氯乙烯 再生纤维素
膜材料缩写 PS
PVDF PES PAN PP PE CA APA PVC RC
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表 2-2 超滤膜组件的用途说明
最低气 洗频率 (次/天)
地下水
<2
<1
90
60
1
化学分 散清洗
不推荐
地表水(自来水) <3
<2
75
60
2
可选用
地表水(经砂滤) 2~5 <2
75
60
2
可选用
地表水
5~15 <5
60
40
3
可选用
地表水
15~50 <10
45
20
4
推荐
海水
< 20 /
60
30
4
可选用
深度处理废水 0~5 <40

净水器超滤膜过滤技术参数(精)

净水器超滤膜过滤技术参数(精)

家用净水器超滤膜过滤技术参数及工作原理家用净水器超滤膜过滤技术参数1.流量范围 :40~2400 m3/h2.过滤精度 : 100~2000 μm3.工作压力 :0.1~1.6 MPa4.压力损失 : ≤ 0.016 MPa5.排污阀口径 : DN 50 mm6.排污时间 :10~60 s7.排污耗水量 :<1%8.合用温度 : ≤ 85℃9.电源 :沟通三相 380V/50Hz 10.控制界面 :数显、旋钮、开关11.滤网种类 : 316 不锈钢家用净水器超滤膜过滤原理超滤是一种利用膜分别技术的筛分过程 ,以膜双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 ,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 ,在必定的压力下 ,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 ,超滤膜表面密布的很多渺小的微孔只同意水及小分子物质经过而成为透过液 ,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 ,成为浓缩液 ,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别和浓缩的目的。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 亿个 0.01 微米的微孔 ,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经过 ,而最小细菌的体积都在 0.02 微米以上 ,所以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 ,进而实现了净化过程。

1、超滤膜的制水流程自来水先进入超滤膜管内 ,在水压差的作用下 ,膜表面上密布的很多 0.01 微米的微孔只同意水分子、有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透过 ,成为净化水。

而细菌、铁锈、胶体、泥沙、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则被截留在超滤膜管内 ,在超滤膜进行冲刷时排出。

2、超滤膜冲刷流程超滤膜使用一段时间后 ,被截留下来的细菌、铁锈、胶体、悬浮物、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会依赖在超滤膜的内表面,使超滤膜的产水量渐渐降落,特别是自来水质污染严重时 ,更易惹起超滤膜的拥塞 ,按期对超滤膜进行冲刷可有效恢复膜的产水量。

3、超滤膜滤芯将成束的超滤膜丝经过浇铸工艺后制成以下列图所示的超滤芯 ,滤芯由 ABS 外壳、外壳两头的环氧封头和成束的超滤膜丝三部分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膜技术进水水质要素解说超滤法在水处理及其他工业净化、浓缩、分离过程中,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预处理,也可以作为工艺过程的深度处理。

在广泛应用的水处理工艺过程中,常作为深度净化的手段。

根据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特性,有一定的供水前处理要求。

因为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会附于膜表面,而使膜受到污染。

由于超滤膜水通量比较大,被截留杂质在膜表面上的浓度迅速增大产生所谓浓度极化现象,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很细小的微粒会进入膜孔内而堵塞水通道。

另外,水中微生物及其新陈代谢产物生成粘性物质也会附着在膜表面。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超滤膜透水率的下降以及分离性能的变化。

同时对超滤供水温度、PH 值和浓度等也有一定限度的要求。

因此对超滤供水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和调整水质,满足供水要求条件,以延长超滤膜的使用寿命,降低水处理的费用。

当水中含有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其他杂质时,都会使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混浊,该混浊物对透过光线会产生阻碍作用,这种光学效应与杂质的多少,大小及形状有关系。

衡量水的混浊度一般以蚀度表示,并规定1mg/lSiO2所产生的浊度为1度,度数越大,说明含杂量越多。

在不同领域对供水浊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一般生活用水,浊度不应大于5度。

由于浊度的测量是把光线透过原水测量被水中颗粒物反射出的光量、颜色、不透明
性,颗粒的大小、数量和形状均影响测定,浊度与悬浮物固体的关系是随机的。

对于小于若干微米的微粒,浊度并不能反映。

在膜法处理中,精密的微结构,截留分子级甚至离子级的微粒,用浊度来反映水质明显是不精确的。

为了预测原水污染的倾向,开发了SDI值试验。

SDI值主要用于检测水中胶体和悬浮物等微粒的多少,是表征系统进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SDI值的确定方法一般是用孔径为0.45μm微孔滤膜在0.21MPa恒定水流压水力下,首先记录通水开始滤过500ml水样所需的时间t0,然后在相同条件下继续通水15min,再次记录滤过500ml 水样所需时间t15,然后根据下式计算:
SDI=(1-t0/t15)×100/15
水中SDI的值的大小大致可反映胶体污染程度。

井水的SDI<3,地表水SDI在5以上,SDI极限值为6.66……,即需进行预处理。

超滤膜技术对SDI值的降低最为有效,经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水的SDI=0,但当SDI过大时,特别是较大颗粒对中空纤维超滤膜有严重的污染,在超滤工艺中,必须进行预处理,即采用石英砂、活性炭或装有多种滤料的过滤器过滤,至于采取何种处理工艺尚无固定的模式,这是因为供水来源不同,因而预处理方法也各异。

例如,对于具有较低浊度的自来水或地下水,采用5~10μm 的精密过滤器(如蜂房式、熔喷式及PE烧结管等),一般可降低到5左右。

在精密过滤器之前,还必须投加絮凝剂和放置双层或多层介质过滤器过滤,一般情况下,过滤速度不超过10m/h,以7~8m/h为宜,滤水速度越慢,过滤水质量越好。

对于粒径5μm以上的杂质,可以选用5μm过滤精度的滤器去除,但对于0.3~5μm间的微细颗粒和胶体,利用上述常规的过滤技术很难去除。

虽然超滤对这些微粒和胶体有绝对的去除作用,但对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危害是极为严重的。

特别是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物质分子和离子的聚合体,胶体所以能在水中稳定存在,主要是同性电荷的胶体粒子相互排斥的结果。

向原水中加入与胶体粒子电性相反的荷电物质(絮凝剂)以
打破胶体粒子的稳定性,使带荷电的胶体粒子中和成电中性而使分散的胶体粒子凝聚成大的团块,而后利用过滤或沉降便可以比较容易去除。

常用的絮凝剂有无机电解质,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和氯化铁。

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稀酰胺、聚丙稀酸钠、聚乙稀亚胺等。

由于有机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物能通过中和胶粒表面电荷,形成氢键和“搭桥”使凝聚沉降在短时间内完成,从而使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故近年来高分子絮凝剂有取代无机絮凝剂的趋势。

在絮凝剂加入的同时,可加入助凝剂,如PH调节剂石灰、碳酸钠、氧化剂氯和漂白粉,加固剂水下班及吸附剂聚丙稀酰胺等,提高混凝效果。

絮凝剂常配制成水溶液,利用计量泵加入,也可使用安装在供水管道上的喷射器直接将其只入水处理系统。

超滤膜可溶性有机物用絮凝沉降、多介质过滤以及超滤均无法彻底去除。

目前多采用氧化法或者吸咐法。

(1)氧化法利用氯或次氯酸钠(NaClO)进行氧化,对除去可溶性有机物效果比较好,另外臭氧(O3)和高锰酸钾(KMnO4)也是比较好的氧化剂,但成本略高。

(2)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有效除去可溶性有机物。

但对于难以吸附的醇酚等仍需采用氧化法处理。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