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通过)100828

合集下载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导害虫进入陷阱并进行监测和控制
的技术。

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以蔬菜病虫害防治为背景,通过示范试验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示范试验选择常见的几种蔬菜病虫害进行研究,包括蔬菜叶蝉、蔬菜食叶蛾、蔬菜果
蝇等。

试验在设有对照组的田间试验区进行,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而试验组则采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在试验区域设置诱捕器。

诱捕器是一个具有昆虫性信息素的装置,能够吸引病虫害进
入并被捕获。

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适当的诱捕器。

对于蔬菜叶蝉,可采用叶蝉性信息
素作为诱惑;对于蔬菜食叶蛾,可采用食叶蛾性信息素作为诱惑。

诱捕器设置在试验区域
的不同位置,以确定最佳的诱捕效果。

监测诱捕效果。

定期对诱捕器中的病虫害进行统计和鉴定,记录诱捕器中的数量和种类。

通过对诱捕器中的病虫害进行统计,可以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蔬菜病虫害的
防治效果。

评估病虫害发生程度和蔬菜产量。

通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
术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

测量蔬菜产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产量差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效果。

如果试
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可以将其推广应用于蔬菜生产实
践中。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和诱捕技术原理,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然后重点探讨了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示范试验的设计和结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潜力,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分析了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望为蔬菜种植业提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示范试验、作用机制、原理、应用、设计、结果、潜力、展望、农业生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农业防治方法往往依赖化学农药,然而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寻找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势在必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正是一个有望替代传统农药的新途径。

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害虫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有效地诱捕目标害虫,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开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性及应用潜力,为提高蔬菜生产的安全性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探究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病虫害传播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提供理论支持;2. 分析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为改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技术支持;3. 设计并开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通过实验结果评估该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和效果;4. 综合研究结果和示范试验数据,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潜力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建议。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通过模拟昆虫性信息素来吸引病虫害,从而降低病虫害对蔬菜的危害。

针对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环境问题等不足,本文在广东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展开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旨在为蔬菜病虫害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一、试验地点试验地点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星河国际崇达园艺场,土壤肥沃,环境适宜。

二、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了常见的蔬菜病虫害,包括三七草蛉、玉米螟、茄子斑潜蝇、菜青虫等。

三、试验方法1、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摆放本试验采用颜色黄色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将诱捕器垂直地放在蔬菜种植区与非种植区的交界处,并保持每10米放置一组诱捕器。

每种蔬菜病虫害都有相应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本试验中选用了多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包括三七草蛉诱捕剂、玉米螟诱捕剂、茄子斑潜蝇诱捕剂、菜青虫诱捕剂等。

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剂滴到对应的诱捕器上。

3、对照组处理本试验中设有对照组,对照组不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采用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个月的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效果非常显著,整个试验区域内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数量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内病虫害的发生数量则与之前一样。

具体数据如下:1、三七草蛉:诱捕器总计捕捉到三七草蛉成虫110只,而对照组内的三七草蛉损失率达到了10%。

五、结论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其生态环保、安全无害的特点也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

这也证明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有望成为蔬菜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并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基于昆虫性信息素特异性识别原理的高效、环境友好的
害虫防治技术。

该技术通过释放和诱集目标害虫的性信息素,引诱其产生性行为和交配,
从而达到减少繁殖和防治害虫的效果。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已经
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示范试验选取了甜瓜、黄瓜
和番茄等蔬菜作为测试对象,针对其中的重要害虫进行了性信息素诱捕试验。

通过在试验
田中设立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引诱和诱捕了甜瓜夜蛾、黄瓜食心虫和番茄斑点潜蝇等多
种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这些害虫的防治效果显著,诱捕率高达90%以上,对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和减轻农民的防治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效环保
昆虫性信息素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能被目标害虫识别,对人畜无害,易于使用,减少
了环境污染和风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经济实用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不需要额外的化学药品、人工劳动和投资,可节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安全可靠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对农作物、人和动物没有负面影响,对环境和生态也没有破坏。

因此,该技术属于安全可靠的害虫防治技术,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
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也会逐渐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和传统的害虫防治方法,成为一种更加
高效、环保和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一、引言蔬菜病虫害是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问题,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传统的农药防治方法存在许多问题,如药害残留、环境污染、药效较短等。

如何寻找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成为当前蔬菜生产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模拟昆虫的交流信息素,诱捕害虫,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实际示范试验,探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原理及特点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在交配和寻找食物等活动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对于同种昆虫具有高度的吸引力。

通过模拟这些信息素,可以吸引害虫,降低害虫在蔬菜田中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主要特点有:环境友好、作用持久、不会产生抗性等优点,因此备受农民青睐。

三、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1. 选取合适的信息素诱捕剂合适的信息素诱捕剂是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成功的关键。

在蔬菜田中,常见的害虫有蚜虫、飞虱、蓟马等,不同的害虫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素诱捕剂。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查病虫害种类和数量的方法,选取合适的信息素诱捕剂。

2. 布置诱捕器在蔬菜田中,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布置诱捕器。

通常可以选择害虫密集分布的地方,将诱捕器布置在蔬菜植株附近。

诱捕器的数量和密度需要根据具体的田间条件和害虫数量来确定。

3. 监测害虫数量在布置诱捕器后,需要定期监测害虫的数量变化。

通过对诱捕器中害虫数量的监测,可以了解害虫的数量变化趋势,进而及时调整诱捕器的布置位置和数量,提高诱捕效果。

四、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为了验证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项示范试验。

选择了某地的番茄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场地,主要病虫害有蚜虫、飞虱、蓟马等。

我们根据调查结果,选择了适合这几种害虫的信息素诱捕剂,并在番茄田中布置了诱捕器。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特异性吸引作用,使害虫集中在特定区域,从而起到防治害虫的效果的绿色环保技术。

该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本文通过对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的介绍,探讨该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一、昆虫性信息素的作用机制昆虫性信息素为昆虫体内分泌的一类物质,它具有昆虫特异性吸引作用。

害虫通过感知性信息素,能准确地定位到同种或异种个体。

单一种类的性信息素一般只针对某一种害虫,不会对其他昆虫或非昆虫产生吸引作用。

在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捕时,不会对其他非目标昆虫产生干扰。

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原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主要依靠昆虫本身对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能力,从而吸引害虫进入诱捕装置,进行集中防治。

诱导害虫从农作物中迁移到诱捕装置,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通过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诱捕到雌性害虫,减少了繁殖机会,降低了害虫种群的数量。

1. 蛾类害虫的诱捕蛾类害虫是蔬菜作物的重要病虫害,如夜蛾、菜蛾等。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将这些害虫集中在特定的诱捕装置中,减少害虫对蔬菜的危害。

在田间试验中,将性信息素置于橡胶垫或纸带上,悬挂在蔬菜作物旁边的树上或支架上,通过诱导害虫迁移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夜蛾和菜蛾对蔬菜作物的危害。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吸引诱捕目标害虫,减少对蔬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能够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应作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广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一、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概述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通过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种化学物质,用于在繁殖、求偶、觅食等行为中引起同种昆虫的化学感应。

通过诱捕这些害虫,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达到环保、无害的目的。

目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已经在水稻、玉米、果树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需求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其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民朋友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蔬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斑点病、霜霉病等。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依靠化学农药,存在药害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

开发一种环保、无毒、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于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选取合适的昆虫性信息素: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昆虫性信息素,针对不同的害虫进行合理选择,以确保诱捕效果。

2. 确定诱捕位置:在蔬菜田间,需要确定诱捕的位置,通常可以选择害虫活动频繁的地方,如病斑周围、昆虫通道等。

3. 制作诱捕器具:根据诱捕的具体害虫,制作相应的诱捕器具,包括诱捕板、诱捕网等,通过散发昆虫性信息素,吸引害虫进入诱捕器具,并进行收集。

4. 布设诱捕器具:在蔬菜田间布设诱捕器具,密度根据害虫种类和密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良好的诱捕效果。

5. 监测诱捕效果:定期检查诱捕器具,记录害虫的数量、种类等信息,评估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防治效果。

在某蔬菜生产基地,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我们选取了蚜虫和斑点病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选择了适合的昆虫性信息素,并制作了相应的诱捕器具,布设在蔬菜田间。

通过持续的观察和监测,我们发现诱捕效果非常显著,蚜虫和斑点病的数量明显减少,蔬菜生长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该示范试验,我们充分验证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是一种以昆虫性信息素为诱饵,利用昆虫的天然觅食行为和性引,通过捕杀或监测害虫数量的方法进行害虫防治和监测的技术。

蔬菜病虫害是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对蔬菜种植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常常存在着使用不当、环境污染、药害等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而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正是以此为目标而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体内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可以起到引诱同种或异种昆虫的作用,对于害虫防治尤为重要。

通过合理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我们可以研发出一种对特定的害虫种类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诱饵,从而吸引并捕杀害虫。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害生态、无残留等优势,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更加友好。

本次示范试验选取了常见的蔬菜病虫害——蚜虫和白粉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进行害虫防治。

试验首先在试验田中设置了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将具有吸引力的诱饵放置在诱捕器中,并设置相关的监测设备。

然后,观察诱捕器中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对比试验田和对照田中的害虫数量。

根据观察结果对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示范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昆虫性信息素能够有效地吸引和捕杀目标害虫,对蔬菜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显著。

通过对比试验田和对照田的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田中的害虫数量明显减少,且试验田中的蔬菜生长情况更加健康,产量也有所提高。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更加安全环保,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较少。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可以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示范试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合成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以提高诱饵的效果和持久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诱捕技术对其他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以实现更加全面的害虫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目前在农业生产上防治害虫的手段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农药,但是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农药不但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而且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和浓度不断增加,成本逐年提高,防治日益困难。

那么有没有一种害虫防治的新技术,可以既绿色环保,又对病虫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绿色环保的虫害防治方法——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记者:说到昆虫信息素,大家可能会觉得很陌生,到底什么是昆虫信息素呢?让专家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专家:就像人类之间交流的方法是通过语言进行,昆虫之间也存在着"语言"交流,昆虫信息素就是它们沟通的语言之一,用来表示聚集、觅食、交配、警戒等各种信息。

原来昆虫和我们一样也会"说话",而且它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方式可多了,下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了。

比如,蜜蜂不断的飞舞出8字舞,半圆舞,这些舞蹈分别传达着不同的意思,其他蜜蜂就通过这种特殊的舞蹈语言来判断蜜源的方向距离和质量;蚂蚁认路的本领让人惊异,原来是因为它们会分泌一种带有象征气味的追踪素,边走边散发标记行进的轨迹,然后通过闻味进行识路,如果遇到敌害,蚂蚁还会发出一种警戒激素,用气味警告其他蚂蚁避而远之;蛾子一般在夜间活动,它们怎样找到同伴进行交配呢?原来使用的也是气味语言,雌成虫在性成熟后,会释放一种叫性信息素的化合物,它释放至空气中后随气流扩散来召唤雄蛾,而雄蛾有一对羽毛状的大触角,能接收并感知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外的雌蛾发出的化学信号,从而引起个体性冲动,引诱其准确无误的找到释放雌成虫与之交配并繁衍后代。

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特殊的气味交流语言就是昆虫信息素。

其中,昆虫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昆虫性信息素的传递来实现的。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绿色环保害虫诱捕技术,就是利用昆虫雌雄之间通过性信息素吸引对方求偶交配的原理,通过高科技技术模拟自然界的昆虫性信息素,制成了对昆虫异性有较大吸引力的性信息素诱芯,并结合相应诱捕器配套使用。

通过诱芯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设下恋爱陷阱,引来亲密赴会的雄虫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杀死雄蛾,减少其交配繁殖的机会,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卵量,最终达到防治农林害虫目的。

有了它就不用打药水也能防病治虫了,绿色又环保。

专家:这种诱杀害虫的新技术,跟以往的利用化学农药大面积喷洒相比优势很明显。

它不直接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无毒无害,更不污染环境,对人类、野生动物完全安全。

这种方法还具有专一性,只针对目标专一的昆虫,不伤天敌,长期使用不会产生抗药性,对害虫有较长的抑制作用;不仅如此,它的活性强、灵敏度高、引诱力很强,一个诱芯能引诱几十米、甚至几百米远的雄蛾;而且操作简单,用量少,有效期长,每亩地用诱芯3个左右,每个诱芯能用1个多月,诱捕器可反复使用且可自行制做;另外,通过监测诱捕害虫成虫的数量,可以在害虫幼虫危害农作物,造成大量经济损失之前预测到虫害的发生,并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策略,用做新一代的绿色环保诱捕技术,效果非常显著,是现代农业生态防治害虫的首选方法之一。

目前国内已经研制出了上百种性信息素,主要针对的害虫有:稻纵卷叶螟、小菜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玉米螟、桃小食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瓜实蝇等。

模拟各种害虫释放出的爱的信号,吸引各自的雄虫前来赴约。

由于不同害虫的行为习性、飞行特点不一样,要选择相对应的合适诱捕器,性信息素诱芯和诱捕器须配套使用。

目前最常用的诱捕器有,粘胶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等。

稻纵卷叶螟是农民朋友们最为熟悉的害虫之一,它危害作物有:水稻、小麦、甘蔗等,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

下面就以蛾类粘胶型诱捕器为例,带大家来认识一
下这种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这就是稻纵卷叶螟诱捕器的装置,由诱捕器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两部分组成。

稻纵卷叶螟诱捕器田间安放前,先要将稻纵卷叶螟诱芯用细铁丝牢牢固定镶嵌在诱芯柄上,再将底座固定,由于性信息素具有高度敏感性,安装前一定要将手洗干净,避免其他气味影响诱芯效果,每4-6周需要更换诱芯。

因为性信息素引诱的是雄性成虫,减少其繁殖后代的机会,所以诱捕应在害虫的成虫大量发生之前进行,配合侦测,随着害虫密度增加而扩大安放面积。

每亩地配3~5套,按照“外围密、中间少”原则棋盘式悬挂安放,飞行距离大的害虫连片30亩以上防治效果好。

定时要检查诱捕虫数。

要注意的是,捕获的死虫不要随便倒在田间,应适时清理出田块。

诱捕器的开放性设计有利于气味的挥发,气流高度情况的不同会影响诱捕效果,必须要按规定放置,经过科学验证放置在离作物表面20厘米高度的效果最佳。

诱捕器可以重复使用,而诱芯易挥发,因此需要将诱芯存放在较低温度(-15至-5℃)的冰箱中,保质期3年。

毛细管型的诱芯只有在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袋,一旦已打开包装袋,最好应尽快使用所有诱芯。

“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开发了多达250种害虫性信息素产品,成功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和测报,而在我国研究和使用这种新型技术来防治害虫的工作还相对滞后。

观众朋友们,看了今天的介绍,您是否已经对这种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所了解了呢?如果感兴趣,您不妨也可以尝试下这种新型的“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技术”。

提示:可以通过。

李宝升 100828
附图:
性信息素诱捕器:
性信息素诱芯(毛细管诱芯)
诱芯包装外观
粘胶型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