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研究概述

桥本甲状腺炎治疗研究概述

2016年1月第40卷第1期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发病较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初期可无症状。

其主要特点是特异性甲状腺炎自身抗体出现阳性、甲状腺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1],最终会导致因为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而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常常会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性心脏病、血脂代谢异常等一系列并发症[2]。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取得良好疗效,综述如下。

1研究概况桥本甲状腺炎在我国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并且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且多发于女性患者。

目前,西医认为桥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3]。

而本病属中医学瘿病、虚劳的范畴[4-5],主要症状为:颈前压迫感、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溏便、急躁易怒[6]。

其病机的特点基本可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虚,标实为气滞、痰浊、瘀血[7]。

西医主要采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免疫疗法、硒剂、碘同位素放疗法等[8],但存在激素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易复发,而手术及放射碘治疗往往会发生低血钙及其他手术后遗症[9]。

目前新型的疗法是基因治疗,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免疫调节及病理改变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所需剂量较大。

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薛玉坤等[10]将本病分为早中晚三期,认为早期治疗当针对肝经病变为主,中期病机多为肝郁脾虚,后期常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以脾肾阳虚为本,局部痰气瘀互结为标。

临床辨证多分为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脾肾阳虚证,常用方剂20余种,50余药味,疗效显著[11]。

2临床治疗2.1常用中药2.1.1疏肝解郁类中药桥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是甲状腺,甲状腺在颈前结喉处,属肝经。

从病因病机来看,桥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情志变化,持久的情志失调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再加上饮食不宜等因素,常会引起肝气郁结、痰气交阻、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身体疾病。

病之初期属肝郁气滞证。

治疗多选用疏肝解郁又不伤阴的中药,常用柴胡、夏枯草等组方加减[12-15]。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效验良方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效验良方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效验良方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属中医学瘿病范畴。

发病率随着遗传、环境、饮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逐年增加。

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好发于女性。

方一补中益气汤加减【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方药】:人参25g,黄芪30g,焦白术15g,当归10g ,升麻10g ,柴胡10g,夏枯草10g,半夏6g,海藻5g,白芍10g,干姜10g,枸杞子20g,贝母6g,炙甘草5g。

【用法】:日1剂,水煎服,共治疗5个月,观察血清TT3、TT4、FT3、FT4、TSH及TGAb、TMAb治疗前后的变化。

【编按】:60例患者经过治疗,治愈19例(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无肿大,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正常),有效30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甲状腺肿大缩小超过50%,TG、TM明显下降或达到正常值以下,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好转7例(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多项指标接近正常),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

健脾益气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有效方法,予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佐以理气化瘀,消痰散结治之,以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补血活血、白芍滋阴养血;柴胡、郁金半夏理气化痰;夏枯草、海藻、贝母软坚散结消瘿。

诸药合用,使得气血得充,运行有序,肿块消散而收功。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中医治疗瘿瘤的处方如海藻玉壶汤、四海舒郁丸等多为碘制剂。

现代医学认为,初期用碘可抑制甲状腺,但2周以后碘会从受抑的甲状腺大量逸出,造成疾病加重,甚至造成甲亢危象,称之为碘逸脱现象,因此,反对使用含碘制剂。

而流行病学结果显示:碘过量可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减退症;自身免疫甲状腺病;乳突状甲状腺癌高发。

[周桂荣,徐萍芝,崔鹏,石小丹.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桥本甲状腺炎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02):66-67]方二扶正清瘿法【主治】:桥本氏甲状腺炎【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柴胡9g,广郁金9g,制香附9g,八月札12g,婆婆针12g,板蓝根30g,黄芩9g,桃仁12g,红枣20g,生甘草6g。

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王平;王建凤;刘善新;王杰【摘要】Hashimoto's thyroiditis is chronic autoimmune diseases with thyroid tissue as antigen,thyroglobulin antibody and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as antibod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thyroid gland with diffuse lymphocytic and plasma cell infiltration,interstitial fibrosis,and eosinophilic degeneration of glandular atrophy and alveolar;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thyroid function. This paper reviewed progress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routine treatment nearly a few years. It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为抗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特点是甲状腺大,腺体内有弥散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和腺体萎缩伴腺泡的嗜酸性退行性病变,临床以甲状腺功能减低为特征。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属气虚型临床疗效的观察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属气虚型临床疗效的观察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属气虚型临床疗效的观察【摘要】目的:研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属气虚型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门诊的气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划分组别,每组30例。

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用药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POAb、TGAb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FT3、FT4值高于对照组,而TSH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能够有效下调TPOAb、TGAb及TSH水平,刺激FT3及FT4表达,对气虚型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桥本甲状腺炎;气虚型;临床疗效桥本甲状腺炎(HT)又称为桥本氏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

近年来,受人们生活节奏增快、行为习惯改变等影响,其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桥本甲状腺炎早期多无典型特征,但伴随病情发展可逐步造成甲减或甲状腺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由于该病至今尚无特效药,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有限[1]。

中医学在近些年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鉴于此,本研究以60例气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例,就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相关探究,具体示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6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门诊诊疗,纳入标准:经过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甲状腺超声、核素扫描、细针穿刺等检查,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属于中医学的气虚证型;精神状况及沟通正常;已签署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伴重要脏器功能损伤;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近期有相关治疗史;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按随机数字表模式设组,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24~56(33.47±6.25)岁。

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25~54(33.68±6.12)岁。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方药治疗研究进展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方药治疗研究进展

2020年7月 第13期综 述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方药治疗研究进展刘兆丰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该病具有较大优势。

本文对近年来该病的方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瘿病;中医方药[中图分类号]R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0-0189-02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患病率高达0.3%~10%,而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5~10倍[1]。

逐渐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病种。

中医药运用辨证论治的独特治疗观念,在防治本病时具有独到之处。

1 病因病机西医目前对于HT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够明晰,可能涉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细胞凋亡、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

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其发病的症状和部位,与“瘿病”相类似。

最早可见于《诸病源候论》中语句“其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缨”,并指出是“忧愤气结”所致。

《太平圣惠方》指出该病因于“忧恚之气”,并阐明病位“在于胸膈”,与肺脾相关。

现代中医对此病有独到认识。

林真寿老中医认为本病因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2];吴学苏教授认为,本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痰邪[3]。

程益春教授认为本病由于肝脾失常,运转失司,引起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而致病[4];张兰教授责之于肝郁、脾虚、肾虚,气血失常而产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搏结于颈前而致病[5]。

赵晓杰[6]认为,本病与“浊”相关,包含痰瘀湿,并提出本病中医应命名为瘿浊较为确切。

综合各家观点,本病病位在甲状腺的位置,在中医则是少阳所经之处,虽病在局部,然则与全身气机的条达与否密切相关。

由于某些因素,如六淫、七情、饮食起居等失当,导致气机的升降失常,经过时间的积累而缓慢发病,早期病邪轻浅,尚在气;但长期的气滞,必然引起津液血液的流通不畅,以致痰湿慢慢滋生,甚则血瘀的发生。

益气养阴方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益气养阴方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益气养阴方在甲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作用增强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祖国医学将其归为瘿病中消的范畴。

本病的发病几率高达2%~3%,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4~6∶1),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包括内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I辐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其治疗后易复发,易引起白细胞下降、肝损害和皮疹等,而中医药治疗在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随着对甲亢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病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甲亢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气阴两虚型症状,采用益气养阴法为基本治疗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治疗甲亢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1 历代医家对甲亢病因病机的认识1.1 古代研究中医治瘿历史悠久,关于其病因和病机,历代均有论述,虽所持观点各异,但大体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饮食环境、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记录表明瘿病的发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吕氏春秋尽数篇》中写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汉代《淮南子》中首先提出山险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山险有关;到了魏晋时期,《博物志》《养生要集》分别将病因归结为山水和泉水,而《小品方》和《水经注》则分别以沙水和盐井水致病。

由此可见,饮食、水土环境的失宜就会影响脾胃的功能,使脾失健运,水湿失于运化,聚而生痰,进而说明环境因素是瘿病发病的常见因素。

到了隋代,对此病的病因病机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情志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中指出因喜怒忧思致病。

《丹溪心法六郁》中曰: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论》也提出了气痰瘀壅结的观点。

这些都说明人类的情感变化、忧愁思虐、恼怒怨恨、气血不和等因素可致本病,可见气郁为其发病之本。

中医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进展_邵丽雅

中医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进展_邵丽雅
·1378·
降率明显高于西药组,疗效确切。
4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多发于 30 ~ 50 岁女性。此病起病隐匿,呈慢性病程,临床中容易发生误 诊。在疾病过程中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 症,红斑狼疮等。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 要意义。笔者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目前此病的西医治疗 方法比较局限,甲状腺激素的代替疗法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 法,外科治疗尚存在争议。中西医结合对此病的治疗有较好 的疗效,如徐洁等[15] 研 究 显 示 益 气 养 阴 活 血 汤 合 优 甲 乐 联 合治疗 HT 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相关实验室 指标。尤其在 TPO - Ab、TG - Ab 指标的恢复中体现明显。 而目前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剂比较局限,可参考文 献也较少,尤其 在 联 合 西 药 治 疗 方 面。此 外,中 医 理 疗 的 临 床研究也非常有限,如何发挥我国祖国医药的优势,与现在 西医相结合,更好的为此病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 临床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健脾益气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 的有效途径,中药治疗应从温补脾肾,祛瘀化痰散结为切入
[19] 耿立东,宋 布 昌. 中 药内 服 外 用 治疗 手 足 部 慢 性 湿 疹 41 例 [J]. 湖北中医杂志,2003,25( 5) : 42.
[20] 郭建英,韩猛祥,孙艳美. 辨证重用虫类药治疗湿疹 42 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2,16( 2) : 8990.
桥本氏甲状腺炎( HT) ,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是一种常见的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慢性炎症性自身 免疫性疾病。该 病 以 甲 状 腺 肿 大、免 疫 活 性 细 胞 浸 润、甲 状 腺特异性自身抗体和甲状腺自身抗原特异性 T 淋巴细胞存 在、滤泡结构的破坏为特征。血清 TGA、TMA 滴度明显升高 ( > 50% ) ,可基本确诊。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有: 限制 碘摄入,甲状腺激素代替治疗,全身免疫调节治疗等,如有手 术指征时,则行外科手术治疗。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着独 特的优势,笔者将近期中医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方法进行 总结,作以阐述。

许芝银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

许芝银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

许芝银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王高元;费忠东【摘要】桥本氏甲状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许芝银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年临床经验,确定本病的中医病名和病因病机,经辨证施治,确立分期治疗大法:早期肝郁火旺,瘀热伤阴,治以清热养阴,理气和血,以清肝泻心汤加减;中期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治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以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晚期属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治拟温肾健脾,化痰祛瘀,以扶正消瘿方加减. 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用药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强调巩固疗效.【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年(卷),期】2015(047)010【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病机;辨证施治;分期治疗;名医经验【作者】王高元;费忠东【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814许芝银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50余年,对中医中药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许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共享,以窥其学术思想。

现代医学认为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日本学者桥本策于1912年首先报告本病而命名。

许教授认为,中医学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吕氏春秋·尽数篇》:“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记载了瘿病的存在,认识到瘿的发病与地域有密切关系。

《诸病源候论·瘿候》也指出长期居住在山区的人易得“瘿病”。

《圣济总录·瘿瘤门》从病因的角度将瘿病分成“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等五瘿。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瘿瘤证治》根据瘿病颈部局部症状的不同,把瘿病分成五类,坚硬不可移者为石瘿,皮色不变者为肉瘿,筋脉露结者为筋瘿,赤脉交络者为血瘿,随忧愁消长者为气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一般 资 料 . 6 O例 均 系 20 0 8—1 2 1 0~ 0 0—0 6湖 北 省 武 汉 市 第 一 医 院 门诊 患 者 , 龄 均 在 1 6 年 6~ 5岁 之 间 , 有 不 同 均
应用 S S 1 . P S 1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 量 计
资料采用 t 检验 ; 等级资料用 Rdt i 分析。 i 3 1 疗效标 准 显效 : . 甲状腺 恢 复正 常 , 全部 症状 体 征 消
值升高 , 甲状腺球蛋 白抗体 ( G—A ) T b 和甲状腺 过氧化 物酶
以下标准 。正常 : 望诊 、 触诊 甲状腺 不大 , ;I度 : 0分 望诊 甲状腺不大 , 触其边缘 不超 过胸 锁 乳突肌 前缘 , 软 , 质 1分 ; Ⅱ度 : 可看到 甲状腺肿大 , 触诊其边缘不超过胸锁乳 突后 缘 , 质 中 , ;1 : 2分 1度 望诊 、 I 触诊 甲状腺肿 大明显 , 其范 围超过胸 锁乳突后缘 , 质韧 , 。 3分 24 统计 学方法 .
效: 甲状 腺 肿减 轻 I 以上 , 清 F 度 血 r、
、S T T H、 G—A 、 b
T O—A 改善 ≥3 %。无 效 : P b 0 治疗 后症状 、 体征 , 清 F 血 T、

( 参考值 0~15 / 1 和 T O—A ( 1U m ) P b 参考 值 0~3 U m1 升 4/ )
3 结 果
抗体 ( P A ) T O— b 明显 升高 。( ) 3 甲状腺 B超 检查 可见 甲状 腺 回声减低 , 支持 甲状腺双侧对称性 、 漫性肿大 , 可呈大 弥 也
小不等 的结节 。( ) 4 大部分患 者行 甲状腺 穿刺 ( 可见弥 漫性 淋 巴细胞及浆细胞浸 润) 确诊。

要 目的 : 观察 中药复方益气养 阴活血汤合优 甲乐对桥 本氏甲状腺 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 患者 实
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 6 将 O例确诊 患者 随机 分 为两组 。治 疗组 3 O例 , 予益气 养阴活血汤合优 给 甲乐联 合治疗 ; 对照组 3 O例 , 用优 甲乐治疗。结果 : 单 治疗组 疗效优于对 照组 ( 0 0 ) 两组各 实验室 P< . 5 ;
失 , 清 f 3 、S T —A 、 P —A 血 v 、 r T H、 G bT O b改 善 ≥7 % 。有 0
程度的怕冷 、 声音低顿 、 面红 、 神疲乏力等症状 。实验 室检查 均有 ( 参考值 3 4 6 8 p lL 、 ( .8— .0 mo ) 参考 值 0 82— / .5 18 n/ 1降低 ,S 参考值 0 2 4 8 I/ 1及 T A . 8 gd) T H( . 7— .  ̄ U m ) G— b
不足 3% 。 0
32 两组 疗效比较 .
状腺肿大 1 , 明显肿大 1 。对 照组 3 8例 无 2例 O例 , 6例 , 男 女2 4例 ; 中位年龄 3 .6岁 ; 27 病程 : 年的 8例 , ~ <1 1 3年 1 7 例 , 以上 5例 ; 3年 甲状腺肿 大 2 例 , 1 无明显肿大 9例。两组 年龄 、 性别 、 病程分布等方面无 明显差异 ( 00 ) P> .5 。
指标均有改善( 00 P< .5或 P<0 0 ) 治 疗 组 改善 更 明显 ( .1 , P<00 ) 结论 : 气 养 阴 活血 汤 合 优 甲 乐 结 .5 。 益
合治疗桥本氏 甲状腺炎可有效的缓解 临床 症状 以及 改善相关 实验 室指标 。 主题词 甲状腺炎 , 自身免 疫性/ 中西医结合 疗法

优 甲 乐/ 疗应 用 益 气养 阴活血汤/ 治 治疗应 用 人
桥 本 氏 甲状 腺 炎 ( ahm t’ y iis H ) 称 桥 本 H si o st r d i, T 亦 o ho t
倒 出药汁 , 加水 30 浸泡 , 再 0 ml 煎取药 汁约 10 l两次煎 液 5m , 混合 , 分早晚两次服用 。每 日 1 。连续给药 2个 月。 剂 22 实验 室指标检 测 F 3 、 S . T、 T H测定 采用 罗 氏 E 7 l0 电化学发光 分析 仪 , 剂 采用 美 国罗 氏公 司提供 的 配套试 试
高。6 随机分 为治疗组 3 0例 O例 , 5例 , 2 ; 男 女 5例 中位年龄
3 . 2岁 ; 程 <1年 7例 , 36 病 1~3年 1 9例 , 3年 以 上 4例 ; 甲
T H、G—A 、P S T b T O—A b无 明显改 善 , 或较治 疗前 改善
治疗 组显 效 9例 , 有效 1 9例 , 效 2 无

定 。( ) 1 主要表现 为颈脖粗 大 、 怕冷 、 精神萎靡 不振 、 忆力 记
23 甲状腺 肿大分度 及评分标准 .
减退 、 全身酸痛 、 易疲 乏 、 膝酸 软 、 目浮 肿 , 腰 面 舌质淡 红 、 苔 白、 沉迟等。 ( ) 验室 检查 F 脉 2实 r、 测 值 降低 , S T H测
中国中 医药科技 2 1 年 9月第 l 01 8卷第 5期 Sp 2 1 V 11 o5 e .0 1 o.8 N .
・ 2 4 7・

经验交流 ・
益 气养 阴活血 汤治 疗桥 本 氏 甲状腺 炎 的 临床 观 察
徐 洁 ・武汉 4 0 2 ) 3 0 2
病, 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 异性 自身免疫 性疾病 , 占甲状腺 约 疾病的 2 %左右 。迄今 尚缺乏较 满意 的治疗 方法 。20 0 0 8— 1 21 0 0— 00— 6笔者采用益 气养 阴活血汤合 优 甲乐治疗 本病 3 0例 , 收到 良好疗效 , 现报道 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剂, 严格按说 明书操作 。被检者均空腹静脉采血 , 离血清 , 分 ( 溶血 、 无 脂血及 黄疽 ) 置 一1  ̄ , 5C贮存 待检 。T G—A 、P bT O
A b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 。 参考国内有关 资料制定
1 1 诊 断标准 .
参照 《 中药新药 临床 研究指 导原 则》 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