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总结与体会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可能与病人本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局部发炎有关,属于内分泌病变。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高热、寒战以及无力等,而病人在岀现这些症状前往往都会伴随局部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亚急性甲状腺疾患会反反复复发生,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日常生活质量,所以在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就需要选用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措施,以更好地缓解他们的症状,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据调查表明,对该病症患者护理中应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疗法及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表现,增强护理有效性。
临床一般处理:护理过程中对病人的患处进行正确的清洁;消毒干净后,再选用适当的注射器注射在病人身上,一般注射的用量约为5mg。
临床应用护理:①日常护理,在病人入院后及时了解以往病历、具体病症;严密观察病患的各种临床症状,以避免病患岀现平均血压突然下降、增高,以及体温过高或过低状况;针对睡眠质量不好的病患,可告知病人在每天睡前采用姜泡或温水泡脚,并于睡前进行适度按摩舒缓周围神经;衡量病患疼痛的状况,必要时遵照医嘱进行止痛用药,对在忍受区域内的病患通过深呼吸等方法减轻痛苦;嘱咐家人多陪病患,并帮助病患进行饮水与如厕等生活护理措施;重视病患的口部卫生,并帮助病患应用生理盐水漱口,以避免病患岀现感染的状况;重视病区的清洁,定时通风,并对睡眠品质不好的患者,需要保证病区的安宁,给患者营造适宜的睡眠环境;向患者说明按时服药和定量药物的意义;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及其文化程度,向患者说明具体的药品应用方式,确保患者可以完全掌握,严格遵照医师叮嘱及时按量口服药品。
②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制订合理膳食方案,以确定病人每天的基本营养,并引导病人补充相应的蛋白质和营养;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向病人介绍每一食物中包含的营养物质及其热量;协助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限制饮食咖啡、茶和辛辣刺激性的饮品;告诉病人多饮食新鲜水果和青菜等食品。
4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

41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摘要】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放射性痛和转移性痛及伴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
甲状腺毒症阶段甲状腺激素升高和甲状腺摄131碘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是其重要特点。
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因此对亚甲炎的诊断要重视病史和体检,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核素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甲状腺炎亚急性诊断治疗体会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granulomatous thyroiditis,SAT.简称亚甲炎),也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近年来发病有增多的趋势,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或漏诊。
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门诊或住院诊治的41例亚甲炎作一总结,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浅谈自己的诊断、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7例,女34例,男女之比为1:5,年龄13~59岁平均41岁。
1.2 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0例。
发热12例,体温在37.7~39℃。
自觉颈部疼痛32例,部分病例出现放射痛,其中咽喉部疼痛10例,颌下疼痛8例,耳根部疼痛4例,牙疼2例。
有甲亢症状29例,包括兴奋、怕热、心慌、颤抖、多汗等。
甲状腺Ⅰ度肿大25例,Ⅱ度肿大12例,质地中等者32例,质硬着5例,伴甲状腺结节9例,36例甲状腺有触痛。
伴颈部淋巴结肿大5例。
1.3 实验室检查:41例患者均测定了甲状腺摄131碘率,24h摄131碘率为0.96%~11.45%,平均4.02%,其中38例24h摄131碘率低于10%。
有5例患者同时进行甲状腺核素显像(99mTc)检查,3例不显影,2例稀疏。
甲状腺功能检查:FT3、FT4升高38例,与甲状腺摄131碘率呈明显双向分离现象。
发病后1月复查甲状腺功能11例患者出现FT3、FT4降低,2月后再次复查甲状腺功能,36例FT3、FT4完全恢复正常,发生永久性甲减2例。
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

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它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发热和甲状腺肿大。
陈如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内分泌科专家,他在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通过对陈如泉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方法和原则。
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提倡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在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应因人而异。
其次,他强调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因此,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
最后,他注重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教育。
亚急性甲状腺炎可以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负担,因此陈如泉教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
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强调减轻炎症反应。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症状主要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因此控制炎症反应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他通常会采用激素疗法来减轻炎症反应。
其次,他注重调节免疫功能。
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因此调节免疫功能对治疗非常重要。
他通常会采用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
最后,他注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他通常会通过定期随访和相关检查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
通过总结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亚急性甲状腺炎46例诊治体会

l 临床 资料
例, 3 女 7例 ; 发病年龄 2 6 ( 5~ 5 平均 3 ) 。 6岁
1 1 一般资料 2 0 20 . 04~ 0 6年 我院收治 S T4 A 6例 , 中男 9 t 。甲亢症状明显者给予心得安 l 塔,d 其 i d 0Ⅱ t 。 i 2 结 果 用药后 l 2d热退 , ~ 甲状腺疼痛减轻或 消失 , 3d后肿 2~ 12 临床 表 现 . 发 病 前 l~3周 有 上 呼 吸 道感 染 者 3 l例
腮腺炎之后 , 患者出现发热 、 咽痛 , 甲状腺痛 性肿块有 时伴 随甲
腺 内光点分布不均 , 结节状肿大 , 单个或多个低 回声 区或暗 区。
亢症状。但其临床表 现可多样 性 , 病程 的不 同阶段 , 其 患者 临 首诊确诊 3 例 , 9 误诊 7例 , 误诊率 1% ; 中误诊 为上呼 吸道 5 其 床表现和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各不相同 , 易造 成误诊 、 误治 , 现将 感染 l 、 炎 2例 , 例 咽 颈部淋 巴结 炎 l例 , 甲状腺 功能亢进 症 2 4 6例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例, 甲状腺瘤 l 。 例 14 治疗 . 确诊后给予强的松 l a,d 消炎 痛 2 5 , 0n t ; gi 5~ 0Ⅱ
少见 , 占所有甲状腺 疾病 的 10 ~6 2 约 .% . %。其典 型的 临床 例 (3 )血清 T、d 丌 3丌 d 9% , 3T 或 、 与甲状腺摄碘 率呈分离现象 表现为起病前 l~ 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 或发生于扁桃体 炎及 2 (3 ) 6例患 者均行 甲状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 示甲状 0例 4 % 。4
维普资讯
内
斟
20 0 7年 4月 第 2卷
第 2期
2 31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3-01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
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
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是临床内分泌科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011年1月诊治的42例亚甲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2例亚甲炎患者中男8例,女34例。
年龄16~53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3~29天。
1.2临床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8例;发热31例;颈部疼痛37例;其中向下颌、面部或耳根等部位放散3例;咽痛1例;心悸21例;多食、易饥10例;怕热、多汗9例;体重下降3例;食欲减退6例;月经紊乱3例;关节痛3例;腹泻1例;甲状腺肿大41例,其中弥漫性肿大35例;甲状腺结节6例;甲状腺触痛39例,质硬或偏硬3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1.3 病因与发病机制:1.3.1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证据有: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
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
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1.3.2 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例报告)

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及治疗体会(附1例报告)前言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的甲状腺疾病,其病因仍未完全明确。
由于病因不清,导致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结合一例临床病例,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病例报告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7岁,因颈部疼痛、肿胀,伴有咽喉部疼痛、吞咽不适,从颈部开始向下发展,持续3周,曾用头孢克肟和甲硝唑治疗,效果不佳,后来被转入我院。
临床检查颈部检查示:右侧颈部可见一明显突起;甲状腺肿大,质地中等硬,压痛明显,无包块,肿大程度为II度;N酰胺酶增高;T3、T4、TSH 三项正常。
诊断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本次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处理为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对病人进行彻底评估后,首先对其进行了激素治疗,口服泼尼松40mg/d三周,并逐渐减少至0,药物消费时限约为三个月,随后患者症状消失,颈部肿块消失。
患者目前随访两年无复发。
讨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甲状腺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肿胀,伴有咽喉部疼痛、吞咽不适等表现。
此病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有时候很难与颈动脉体瘤、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混淆。
一般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发病有多种原因,其中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是最主要的原因。
然而,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方法包括(1)激素治疗;(2)热疗和超声治疗;(3)手术切除甲状腺等。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激素治疗被视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或严重程度较轻的时候。
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诊断就像拼图游戏一样需要医生从大量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尽管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在诊治过程中,激素治疗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实践中,医生应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治疗方案,制定复合治疗方案,以改善治疗效果。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结 。结果 :本病 患者 以女 性 多见 ,所有 患者均有 甲状腺 肿 大,给予强 的松 及肠 溶阿 司匹林治 疗后 效果 良好 。结论 :亚急 性 甲状腺 炎 临床 表现 多
样 ,诊 断时应 重视 病 史、尽 量避免误 行手 术。
[关键 词 ] 甲状腺 炎;亚息性 甲状腺 炎 ;诊 断 ;治疗
药 卫 生
Medicine and Hygiene/May.2015,Vo1.1,No.9
■■豳
亚急 牲甲状 腺 炎 矗g临 床诊 与治 疗体 会
张 敏
眉 山市 人 民医院普外 二科 届 山 620000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亚急性 甲状腺 炎 的病 因、临床表 现 、诊 断治疗及 预后 。方法 :对 收治 的亚 甲炎 惠者 的临床 资 料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和 总
能减退 以及恢 复期 。也 有学者将 亚急性 甲状腺 炎分为 3期 :(1)急性 期 :特 征是伴有 急性炎 症反应 的 甲状腺 毒性症 状 ,有 类似 上 呼吸道 感 染症 状 ,病人体 温轻度 升 高 ,少 数病 人 可 高热 ,血 沉 常升 高 。继而 出 现 吞咽 困难 ,甲状腺肿 大 、疼 痛 及压 痛 ,并常 向颌下 、耳 后 、颈 部等 处 放 射 ,并可 出现颈 部淋 巴结肿 大 。发病 一 周 内 ,血 清 甲状 腺激 素 水 平 升高 ,出现精 神 紧张 、心悸 、怕热 、震 颤及 多汗等 甲亢 表 现。 同时 出 现 分离现象 。一 般上述 表现持 续 时 间为 3—6周 ,甚 至 更 长 ,后 过 渡到 甲状腺 功能低 下期 。(2)甲状 腺功能低 下期 :此 期 的患者症 状较 急性期 明显 好转 ,患 者 甲亢症 状 消失 。可 能 发 生 暂 时性 的 甲减 ,且 5% 的患者存 在发生永 久性 甲减的可 能。一般 认 为 自身免疫 、抗 甲状 腺 抗体可能 是永久 性 甲减 的原 因。Fatoumehi等发 现 ,有 34% 的患者 血 TSH存在 异常增 高 ,多发 于发病后 的第 1年 ,与类 固醇 治疗无 明显 关 系 ,可见 类 固醇 并不能预 防 以后 甲减 的发 生 。(3)恢 复期 :亚 急性 甲状腺炎 是 自限性 疾病 ,此 期炎症逐 渐消退 ,血清 甲状 腺激 素水 平恢 复正常 ,131I吸 收率正 常或 稍偏高 ,其他症 状随之好 转或 消失 。 3.3 诊断及鉴 别诊 断 3.3.1 诊断 。本病主要 依据 临床 表现 和实验 室 检查 综合 判断 ,诊 断 时应重视 病史 和体 检及相 应的辅 助检查 ,尤 其核 医学 检查 ,必要 时 可 行诊断性 治疗及 穿刺细胞 学检查 。核 医学 是诊 断亚 急性 甲状 腺炎 的 重要手段 ,如检查 时血 T3、T4增高 ,而血 TSH 降低 ,测摄 碘率 可降 至 5% 一10% 以下 ,出现 “分 离现象 ”,对诊断本病 有重要 意义 。 3.3.2 鉴别诊 断 。亚 急性 甲状腺 炎 临床表 现呈 多样 化 ,因此 lI缶床诊 断与治疗 时应注 意疾病 的鉴别诊 断。 (1)与上 呼吸道感染 鉴别 :患 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7T10:11:04.6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慕晓梅[导读]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慕晓梅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3-01 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
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
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是临床内分泌科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011年1月诊治的42例亚甲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亚甲炎患者中男8例,女34例。
年龄16~53岁。
发病到就诊时间3~29天。
1.2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8例;发热31例;颈部疼痛37例;其中向下颌、面部或耳根等部位放散3例;咽痛1例;心悸21例;多食、易饥10例;怕热、多汗9例;体重下降3例;食欲减退6例;月经紊乱3例;关节痛3例;腹泻1例;甲状腺肿大41例,其中弥漫性肿大35例;甲状腺结节6例;甲状腺触痛39例,质硬或偏硬3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1.3病因与发病机制:
1.3.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证据有: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
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
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1.3.2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
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
1.4辅助检查①血沉: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值介于35~140mm/h。
②甲状腺激素及TSH:T3、T4增高,TSH降低者35例;T3、T4、TSH均正常者6例;T3、T4降低,TSH增高者2例。
③甲状腺吸131I率下降或甲状腺摄99m锝功能下降。
④甲状腺穿刺:2例做甲状腺针吸活检可见特征性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
1.5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
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
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杨酸盐0.65g,每4小时1次,可控制症状;如48h无效,在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通常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
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萘洛尔,每天最多30mg常可奏效。
因本病伴甲亢是暂时的且甲状腺摄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疗的指征。
这些药破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亚急性甲状腺炎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是来源于被破坏了的滤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无需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本病的甲减期也常是暂时的通常甲减症状不多,所以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时TSH分泌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
除非病人甲减症状明显甲状腺激素治疗应当禁忌。
伴甲减病情轻者无需处理。
但也有人主张有甲状腺功能低减时可用甲状腺制剂如L-型甲状腺素钠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
病情较重者,可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一段时间。
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需要长期甲状腺替代治疗有称中药对本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多数患者予以强的松30mg/d治疗,每两周减5mg,直到每日5mg,维持4~6周,总疗程16周左右。
轻症病例可仅给消炎痛25mg,每日3次,疗程约2周左右。
甲亢期的甲亢症状不予处理或予以心得安控制症状并随症状减轻而减量或停药,甲减期予左旋甲状腺片50~150ug/d即可。
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2讨论
2.1亚甲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颈淋巴结肿大;②血沉增速;③甲状腺摄131I率受抑制;④一过性甲亢;⑤甲状腺抗体:tg-Ab/Tm-Ab或TPO-Ab阴性或低滴度;⑥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
符合其中四条即可以诊断,本组42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2亚甲炎的临床表现:
2.2.1典型的亚甲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疼痛,起病急,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有头痛等全身症状。
不少患者起病1周后出现体重减轻、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等甲亢表现,持续2~4周。
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多为双侧,少数为单侧,局部疼痛并向颌下、耳根及枕部放射。
可半发单个或多个结节,质硬,光滑,压痛明显。
病程2~4个月,极少数可迁延1~2年。
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甲减,个别甲状腺严重破坏者导致永久性甲减。
2.2.2非典型者临床变化较大,有以耳咽部症状为首发者,患者表现耳痛、耳鸣、失音、声音嘶哑等;还有中年女性以午后低热表现为主,甲状腺仅I°肿大,易被疑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而贻误诊治,但临床观察若注意到患者体温和脉搏不成比例,脉搏较快,查甲状腺功能与甲状腺吸碘率呈分离现象等,多能尽早明确诊断。
2.2.3亚甲炎常需同下列疾病鉴别:①甲状腺囊肿或瘤样结节急性出血,常见于用力活动后骤然出现疼痛,甲状腺局部有波动感,血沉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超声包块内有液性暗区。
②甲状腺癌:亚甲炎的甲状腺可以很硬,10%患者甲状腺部分肿大,且无明显症状,扫描可为冷结节,需与甲状腺癌鉴别。
但亚甲炎的疼痛可自行缓解或迅速波及他叶,血沉快,摄131I低,应用强的松治疗疗效显著,可资鉴别,必要时可甲状腺穿刺活检。
③桥本甲状腺炎:也可伴轻度甲状腺疼痛、触痛,但较少见,一般不伴明显的碘代谢紊乱和血沉加速,甲状腺微粒体和球蛋白抗体显著升高。
④无痛性甲状腺炎:发病突然,甲状腺不痛亦无压痛,早期伴甲亢者易反复,病前多无上呼吸道感染史,甲状腺活检在无痛性甲状腺炎显示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而不是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作者单位:157500黑龙江省穆棱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