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经典例题)

合集下载

初中电学知识点及公式汇总.doc

初中电学知识点及公式汇总.doc

初中电学知识点及公式汇总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三、电路1、组成: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人教版(最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经典例题)

人教版(最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经典例题)

人教版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1=II=I◆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电流:21+II=I◆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2 1 RI=即:。

反比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RI=RI12 2 211IR21+UU=U◆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电压:21 即:。

正比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RU=11RU22=UU=U◆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2 1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电阻: +RR=R(总电阻越串越大)21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上乘下加)+R/RRR=R(总电阻越并越小)小。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或:21211111++=RRR总Rn21 ◆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R=nR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 个阻值都为n ◆如果00 /n R=R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 个阻值都为n◆如果00 Wn+…W+W总=W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串联电路电功::21RW=,即:正比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11RW22Wn +…W+W 总=W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并联电路:21RW=。

即:反比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12WR12 P+…P+P总=P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串联电路电功率::n21 ,即:正比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RP=11RP22 P+…P+P总=P 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并联电路:n21RP=。

即:反比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12PR12(☆☆☆☆☆)、公式:2I=U/R :(A)◆电流(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不随电流变。

(最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经典例题)

(最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经典例题)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电流:◆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分流,各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_______成_______。

公式: ______________电压:◆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______________ 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_______成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 ______________电阻:◆串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_______。

(总电阻越串越_______)公式: ______________◆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_______。

(总电阻越并越_______)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_______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_______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_______◆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_______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_______,即: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 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W W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W W =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串联: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 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R W W =◆串联电路中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R I I = I 1R 1=I 2R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并联电路中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 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W W =◆并联电路中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 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 P P =2、公式:(☆☆☆☆☆)◆电流(A): I=U/R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V): U=IR (电压不随电流变。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及详解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总结及详解电学公式是物理学中描述电学现象的数学表达式,也是学习和理解电学知识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的总结及详解。

1.电流公式:I=Q/t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断面的电荷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时间的单位是秒(s)。

2.电荷公式:Q=I×t电荷是电流通过导体断面的电荷量。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时间的单位是秒(s)。

3.电压公式:U=W/Q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的电势能。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4.电功公式:W=U×Q电功是电压作用下电荷所做的功。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J),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5.电阻公式:R=U/I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也是电压和电流的比值。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6.功率公式:P=U×I功率是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7.等效电阻公式(串联电路):R=R1+R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代数和。

8.等效电阻公式(并联电路):1/R=1/R1+1/R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代数和。

9.高斯定理公式:Φ=Q/ε₀高斯定理描述了电场与电荷之间的关系。

Φ代表电场通过闭合曲面的总电通量,Q代表曲面内的净电荷,ε₀是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10.电场强度公式:E=F/Q电场强度是单位正电荷所受到的力。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仑(N/C),力的单位是牛顿(N),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这些是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基本量1.1电荷:物质中含有电子的粒子,带有电的粒子。

1.2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其中一截面的电量。

1.3电压:单位电荷所具有的势能。

1.4电阻: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二、欧姆定律2.1欧姆定律公式:U=IR2.2欧姆定律解析式:I=U/R三、串联与并联电路3.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走。

3.2并联电路:电流可以分成几个支路走。

四、电功与电功率4.1电功公式:W=UIt4.2电功率公式:P=W/t=UI五、电阻与电阻率5.1电阻公式:R=ρ(l/A)5.2电阻率公式:ρ=R(A/l)六、电能与电势能6.1电能公式:E=Pt6.2电势能公式:Ep=eQ七、戴维南定理与基尔霍夫定律7.1戴维南定理:电路中电流节点的总电流等于从节点流入的电流之和。

7.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路中任何一点的电流进和电流出的代数和为零。

7.3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路中任意一条闭合回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动势之和。

八、电容器与电容8.1电容器:由绝缘介质分隔的两个导体板。

8.2电容公式:C=Q/U九、磁场与电磁感应9.1磁场:由电流所产生的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磁力效应。

9.2电磁感应:磁场变化会导致感应电动势。

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洛伦兹力10.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与导体内磁场变化率成正比。

10.2洛伦兹力:导体内电流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十一、电磁波与频率11.1电磁波:由电场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波动。

11.2频率:单位时间内电磁波的周期数。

十二、霍克定律与电磁感应定律12.1霍克定律:对于弹簧上的物体,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12.2电磁感应定律: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与导体长度及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总结:物理电学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量、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电功与电功率、电阻与电阻率、电能与电势能、戴维南定理与基尔霍夫定律、电容器与电容、磁场与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洛伦兹力、电磁波与频率、霍克定律与电磁感应定律。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与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与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与公式大全一、电荷与电场1.电荷(q):描述物体带有的电性质,单位为库仑(C)。

2.元电荷(e):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e=1.6×10^-19C。

3.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公式:I=ΔQ/Δt;单位:1A=1C/s。

4.在导体中,电流方向为正电荷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

5.闭合回路:电流只能沿着回路中导线的闭合路径流动。

6.电场(E):由电荷在周围空间产生的影响力。

7.电场强度(E):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单位为牛顿/库仑(N/C)。

公式:E=F/q;单位:1N/C=1V/m。

8.电势差(ΔV):单位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单位为伏特(V)。

公式:ΔV=W/q;单位:1V=1J/C。

9.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ΔV=Ed;其中d为电场强度方向上的长度。

10.电位能(Ep):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电势能。

公式:Ep=qΔV;单位:1J。

11.电场线:描绘电场的空间分布情况的线条,箭头方向表示电荷的正方向。

二、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电流只存在一个路径中,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

公式:I总=I1=I2= (I)U总=U1+U2+...+Un2.并联电路:电流可以分流到各个路径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

公式:I总=I1+I2+ (I)U总=U1=U2=...=Un三、欧姆定律1.电阻(R):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2.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公式:U=IRR=U/II=U/R四、电功与功率1.电功(W):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做的功。

公式:W=ΔQ×ΔV;单位:1J=1C×1V。

2.功率(P):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也可以表示为电流与电压的乘积。

公式:P=IV;单位:1W=1A×1V。

3.电能(E):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功。

公式:E=Pt;单位:1J=1W×1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专题复习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1、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在串联、并联电路的中的规律:(☆☆☆☆☆) 电流:◆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I=I 1+I 2并联电路分流,该支路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I I = I 1R 1=I 2R 2 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 1+U 2串联电路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

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U=U 1=U 2电阻:◆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

(总电阻越串越大)R=R 1+R 2◆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

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

(总电阻越并越小)R=R 1R 2/R 1+R 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 0◆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 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 0/n电功:◆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2121R RW W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

即:W 总=W 1+W 2+…Wn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W W = 电功率:◆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即:P 总=P 1+P 2+…P 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即:1221R RP P =2、公式:(☆☆☆☆☆)◆电流(A): I=U/R (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电压(V): U=IR (电压不随电流变。

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

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电能(J):W=UIt , W=Pt (此二式是普适公式)W=I 2Rt, W=U 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2121R R U U =n 21R 1R 1R 1R 1 ++=总2121R R P P =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

1KW.h=3.6×106 J◆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

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

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电功率(W):P=UI, 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3、根据灯泡额定电压(U额)和额定功率(P额)能进行的计算:(☆☆☆☆)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额=P额/U额灯的电阻:R=U额2/P额如果已知灯两端的实际电压是U实,则灯的实际功率是:P实=U实2/R ,如果U实/U额=a/b 那么P实=(a/b)2P额串联电路的电阻有分压的作用且分压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正比。

U1/U2=R1/R2电能,电功率,电热在串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并联电路的电阻有分流的作用且分流的大小与电阻的阻值成反比。

I1/I2=R2/R1电能,电功率,电热在并联电路中的分配也是一样的。

4、生活中的用电:(☆☆☆)家庭电路的连接:入户线首先要接的是电能表,然后是总开关再是保险,这三者顺序不能错。

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和电灯串联,且开关要接在火线上,接螺旋套灯座时,应将螺旋套接在零线上。

三孔插座要按“左零右火上接地”的接法去接。

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间,插座间,用电器和插座间都是并联的。

保险丝要接在火线上。

不可用过粗的保险丝,也不可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保险丝的特点是:电阻大,熔点低。

家庭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这样当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把用电部分接入电路的同时,也把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防触电。

区别零火线要用试电笔。

使用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但切不可接触笔前端金属体。

火线可使试电笔的氖管发光,这时有电流流过人体,但电流太小对人体无害。

5、安全用电知识:(☆☆☆)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电压是380V 。

只有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了火线且有电流流过人体,人才会触电。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触电急救:首先切断电源或用一根绝缘棒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在切断电源后,才能泼水抢救。

如果家庭电路出现了烧保险的现象,就表明了家庭电路的总电流过大了。

其原因有二:一是短路;二是家庭电路的总功率过大了。

6、电能知识要点:(☆☆☆)消耗电能的多少可以用电能表来测量。

它是以KW.h为单位的。

表盘上:“220V”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表示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50 Hz”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在50赫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3000r/KW.h是指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就转3000r。

读电能表的示数时,我们要注意最后一个数字,它是小数点后的数字。

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等于这段时间结束时读数-这段时间开始时读数。

根据“3000r/KW.h”字样能进行的计算:如果告诉我们转数为n那我们可以计算消耗的电能:W=1 KW.h/3000r(1转消耗的电能)乘以n如果再告诉我们时间为t我们可以计算这段时间的电功率:P=W/t(要注意单位是否配套:此时W取KW.h为单位;t取h为单位计算较方便)7、电功率知识要点:(☆☆☆☆)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根据W=Pt我们可以知道不能说电功率大,消耗的电能就多,还与时间有关系)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是有关系的。

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功率。

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是唯一的,不变的。

如果告诉你此时用电器正在正常工作,那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用电器的实际电压就等于其额定电压,其实际功率就等于其额定功率。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电功率。

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

生活中的用电器,电功率达到1000W的有:电炉,电热水器,微波炉,空调。

在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在测额定功率时,一定要让电压表测小灯的电压且示数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让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流且示数为其额定电流,这样用公式P=UI计算出的才是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如果出现灯不亮,电流表没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较大的现象,则电路故障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小灯断路了。

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灯泡的实际功率与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

不同的实际电压对应着不同的实际电功率。

因此在此实验中,电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是个定值,所以灯的电阻最后可通过求平均值来确定。

在此实验中每次算的电阻值可能会不一样,导致电阻改变的是灯丝的温度,不是电流,电压。

而此实验可得到的结论也就是:电阻与温度有关。

8、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就和谁并联电流要正接线进,负接线出选对量程电流表:测谁的电流就和谁串联电流要正接线进,负接线出选对量程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1、看所选的量程2、依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3、数小格。

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接线调谁的电流就和谁串联闭合开关前要把滑片滑至阻值最大处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调流、调压; 保护电路。

注意:它不能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移动滑片,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进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9、电与磁的复习要点:(☆☆☆)一、磁现象:磁体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因此每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悬吊的小磁针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叫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

因此说磁体有指南北的性质。

(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还有吸铁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实现悬浮的。

二、磁场: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实现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在它里面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但磁感线是假想的,因此磁感线要用虚线画2、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3、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箭头方向都和该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一致与该点磁场方向也一致4、磁感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但都是闭合的,既不会相交也不会中断,是立体分布的5、磁感线的疏密表示了磁场的强弱。

地磁场:地磁两极与地理两极相反但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注意:地球的外部磁感线是从地磁北极出来回到地磁南极的。

三、电生磁:奥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线(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磁效应的应用(奥斯特实验的应用):电磁铁以及以电磁铁为主要结构的元件或器械。

如:电磁继电器、扬声器、听筒(相当于扬声器)、电磁起重机等。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一样。

但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当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时,螺线管的N、S极对调。

螺线管的磁极可以通过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指向来确定,也可以通过安培定则来确定。

(用右手四指弯向和电流方向一样)四、电磁铁:插有铁芯的螺线管。

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有铁芯后磁性增强的原理工作。

电磁铁的优点:1、通电有磁性,断电无磁性2、磁性强弱可以控制3、N、S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来控制。

电磁铁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跟电流大小,有无铁芯,和线圈匝数有关。

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有铁芯比没铁芯磁性强。

五、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继电器: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的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电磁继电器: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其主要结构有:电磁铁、衔铁、簧片、触点。

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