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3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4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4

3.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3-1给出了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密度一般指25℃下的值。

若为3.25915,则表示该物质的密度是在15℃下测定的,其值为3.259。

熔点的数据一般是在101 325Pa压力下的测定值,若为“-172.225”则表示该物质在25×133.32Pa 压力下的熔点为-172.2℃。

“250分解”与“分解250”表示其分解的情况不同,前者指该物质在熔点250℃下发生了分解;而后者则表示该物质在250℃或高于250℃才分解。

“分解”不带数字则表示该物质一经加热至相应温度时即行分解。

“-6H2O,150”表示该物质加热至150℃时每一分子中将失去六分子水。

“-O2,300”与“-O,>400”,前者表示在300℃时该物质每一分子将失去两个氧原子;后者表示在温度高于400℃时该物质每一分子将失去一个氧原子。

“转变218”表示其转变温度为218℃, “转化β145”,则表示该物质在145℃下转化成β晶型,“960升华”表示该物质在熔点960℃同时发生升华,而“升华960”则表示该物质在960℃以及更高温度下升华。

“升华960(其它)”表示该物质在960℃以上的其它条件下才发生升华。

“爆炸310”表示该物质加热到310℃以上才发生爆炸;“爆炸”不带数字则表示该物质一经加热即可爆炸。

沸点系指在101 325Pa下的测定值,而“7215”表示该物质在15×133.32Pa压力下的沸点为72℃,其它说明可参照熔点。

溶解度中,一般前两项表明在冷水、热水中的溶解度,且用分号与后边分开,溶解度的右上角无特别说明。

其它温度则在溶解度的右上角特别说明,如“3.0,49.680;溶无水乙醇”,依次表明在冷水中的溶解度3.0g/100ml,在80℃时的溶解度为49.6g/100ml,溶于无水乙醇。

“分解”表示与水进行化学反应而分解;“50,乙醇”表示在100质量份的乙醇中,可溶解50质量份的物质。

2 物理化学数据手册

2 物理化学数据手册
A. 数据杂志; B. 数据中心; C. 主要的多卷手册; D. 精选的单卷手册; E. 物理和化学性质实用网站概要。
检索举例1:利用《CRC物理化学手册》检索出任意一种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英文名称(name)、分子式 (Mol. Form.)、CAS登录号(CAS RN)、分子量(Mol. Wt.)、物理状态(Physical Form)、溶点(mp/℃)、沸 点(bp/ ℃ )、密度(Den/g cm-3)、折射率(np)、溶解性 (Solubility)。简单地写出检索过程。
第1版于1934年由nge主编,故手册冠以Lange。 兰格先生逝世后,由J.A.Dean任主编。
1985年出版13版
1999年出版15版










1991年出版中文第1版 (科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中文第2版 (科学出版社)
本书介绍第16版,分4个Section(部分),有346种 Table(表格),最后为Index(索引),全书共1557页。
其他综合性物理化学数据手册
❖ (1)《化学便览》
由日本化学会编,1952年出版第一版,分为基础编和应用化学编,东京 丸善出版。
❖ (2)《化学家手册》和《苏联化学手册》
苏联于1951年出版俄文化学手册,分3册,共3000多页。介绍重要的无 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各方面常用的参考数据。
❖ (3)《物理化学手册》
姚允斌,解涛,高英敏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中型的中文 物理化学手册。
❖ (4)《国际评选数据表》
1926-1933年出版,正文共7卷,附索引1卷。搜集的数据是1933年以前 ,比较成旧,但数据齐全。一本常用手册。

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

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

常用数据手册D. R. Lide,“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77th ed.,ChemicalRubber Co,该手册是美国化学橡胶公司(Chemical Rubber Co,简称CRC)出版的一部著名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工具书。

它初版于1913年,以后逐年改版,内容不断完善更新。

该手册资料丰富,查阅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常用基础数据。

全书由目录、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正文分16个部分。

其中:第3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收录了1.5万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第4部分是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为元素和各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

第5部分是热力学、电化学和动力学。

主要内容有化学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性质、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焓、无机化合物的融化焓、电解质水溶液的当量导电率、电解质的溶解焓等。

第6部分是流体的性质,汇集了流体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数据。

主要内容有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蒸气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某些化合物的临界常数、沸点、熔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气化焓、共沸混合物、流体的粘度等。

第7部分是生物化学和营养。

第8部分是分析化学,包括试剂的制备、酸碱盐的标准溶液、有机分析试剂、酸碱指示剂、荧光指示剂、电化次序、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溶解度表等。

J. A. Dean; “L 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14th ed,McGraw-Hill New York,1992这是一本著名的化学数据手册,1934年发行第一版。

正文以表格形式为主,共分为11个部分。

其中有(9)热力学性质和(10)物理性质。

每一部分的前面有目次表,书末有主题索引。

该手册的第13版有中译本,名为《兰氏化学手册》,由尚久方等翻译,1991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R. C. Reid et.al.,“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 Four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87该书共分11个部分:(1)物理性质的估算;(2)纯组分常数,包括临界性质、偏心因子、沸点、熔点及偶极矩;(3)纯气体的PVT关系;(4)混和物的容积性质;(5)热力学性质;(6)理想气体热力学性质;(7)纯液体的蒸气压和蒸发焓;(8)多组元系统的流体相平衡;(9)粘度;(10)导热系数;(11)表面张力。

常用有机试剂物理常数

常用有机试剂物理常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附录 5 共沸混合溶剂
溶剂
乙酸乙酯 环己烷 异丙醇 二异丙醚 乙酸甲酯 环乙烷 乙醇 氯仿 乙醇 四氯化碳 乙醇 苯 乙醇 庚烷 甲醇 氯仿 甲醇 二氯甲烷 乙醇 苯 环己烷 甲醇 乙酸乙酯 环己烷 甲醇 丙酮 环己烷 甲醇 乙酸乙酯 丁酮 庚烷 甲醇 苯 丙酮 环己烷 乙醇 甲苯 丁酮 氯仿 丙酮
和水溶性杂质)1~3 次,无水氯化
钙干燥,重蒸.
氯仿
61.2℃
5.2℃ 1.439 以稀氢氧化钾洗涤,再用水洗 2~3 氯 仿 不 能 用 金 属
次,以无水氯化钙干燥,重蒸.
钠干燥,用容易引
起爆炸.
乙酸乙酯 77.1℃
6.1℃ 0.902 工业用乙酸乙酯用 50%碳酸钠洗
至 2 次 ,以无水氯化钙干燥,重蒸.
10.4
12.3 12.47 13.9 14.7 16.56 17.8 18.3 18.5 19.92 20.3 20.7 20.7
溶解度(20~25℃)
溶剂在水 水在溶剂中

不溶
不溶
0.00095% 0.0111%
0.010% 0.0055% 任意混溶
0.077% 0.010%
0.1780% 0.063%
氧化物,引起爆炸.
乙醇
78.8℃
26.8 0.794* 工业酒精加生石灰回流 2~4 小时,

重蒸.
甲醇
54.6℃
31.2 0.742 一般重蒸即可,如含有醛酮,可以 重蒸

用高锰酸钾大致测定醛酮含量 ,
加过量的 盐酸羟胺回流 4 小时

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

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

常用数据手册D. R. Lide,“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77th ed.,ChemicalRubber Co,该手册是美国化学橡胶公司(Chemical Rubber Co,简称CRC)出版的一部著名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工具书。

它初版于1913年,以后逐年改版,内容不断完善更新。

该手册资料丰富,查阅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常用基础数据。

全书由目录、正文、附录和索引组成,正文分16个部分。

其中:第3部分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主要内容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收录了1.5万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第4部分是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性质。

主要内容为元素和各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表。

第5部分是热力学、电化学和动力学。

主要内容有化学物质的标准热力学性质、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焓、无机化合物的融化焓、电解质水溶液的当量导电率、电解质的溶解焓等。

第6部分是流体的性质,汇集了流体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数据。

主要内容有流体的热物理性质、蒸气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某些化合物的临界常数、沸点、熔点、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气化焓、共沸混合物、流体的粘度等。

第7部分是生物化学和营养。

第8部分是分析化学,包括试剂的制备、酸碱盐的标准溶液、有机分析试剂、酸碱指示剂、荧光指示剂、电化次序、酸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溶解度表等。

J. A. Dean; “L 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14th ed,McGraw-Hill New York,1992这是一本著名的化学数据手册,1934年发行第一版。

正文以表格形式为主,共分为11个部分。

其中有(9)热力学性质和(10)物理性质。

每一部分的前面有目次表,书末有主题索引。

该手册的第13版有中译本,名为《兰氏化学手册》,由尚久方等翻译,1991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

R. C. Reid et.al.,“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 Fourth ed.,McGraw-Hill,New York,1987该书共分11个部分:(1)物理性质的估算;(2)纯组分常数,包括临界性质、偏心因子、沸点、熔点及偶极矩;(3)纯气体的PVT关系;(4)混和物的容积性质;(5)热力学性质;(6)理想气体热力学性质;(7)纯液体的蒸气压和蒸发焓;(8)多组元系统的流体相平衡;(9)粘度;(10)导热系数;(11)表面张力。

有机实验涉及的化合物物理常数表(更新版)

有机实验涉及的化合物物理常数表(更新版)

环己醇Cyclohexanol 100.1589己二酸Oxalic acid 146.14正丁醇1-Butanol 74.121-溴丁烷1-bromobutane 137.03正丁醚n-Butyl Ether 130.21-丁烯1-butylene 56.11乙酸Acetic Acid 60.05乙酸正丁酯n-Butyl acetate 116.16溴苯bromobenzene 157.02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136.15联苯Diphenyl154.21三苯甲醇Triphenylmethanol260.33苯甲醛benzaldehyde 106.12苯偶姻benzoin212.12分子量Mol.W.结构式英文名化合物二苯乙二酮1,2-diphenyl ethanedione210.228二苯基乙醇酸Benzilic acid呋喃甲醛Furfural96.09呋喃甲醇furfuryl alcohol98.101呋喃甲酸2-furancarboxylic acid112.08三乙基苄基氯化铵Benzyltriethylammoniumchloride227.78氯仿Trichloromethane119.38乙醚Ether74.12扁桃酸Mandelic acid152.15乙醇Etanol46.06844咖啡碱Theobromine180.16蔗糖D(+)-Sucrose342.3葡萄糖Glucose180.16无色、有樟脑气味、晶体或液体25.93160.840.9624 1.4641无水透明晶体或粉末,味酸153332.7 1.36 1.4283无色、有酒气味的液体−89.5 117.73 0.8098 1.3993无色或乳白色液体 -112.4℃101.6 1.27 1.4399明液体。

具有类似水果的气味,微有刺激-98142 0.7704 1.3992无色气体-185.3-6.30.67 1.3962(-25℃)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16 .6117 .9 1.05 1.3716无色透明液体。

甲苯的物理常数

甲苯的物理常数

甲苯的物理常数
甲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分子式为C8H10,分子量为106.17g/mol。

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是苯的同分异构体,也被称为甲基苯。

甲苯在常温下是液体状态,其比重为0.87g/mL。

它的沸点为
138.4°C,密度为0.9g/mL,熔点为-95°C,燃点为535°F。

甲苯的
熔点较低,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烟雾,容易发生火灾,需要注意安全。

甲苯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较强的芳香气味。

它有很
好的溶解性,可在水中溶解1.31g/L,在乙醇中溶解较多,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甲苯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被用作生产许多不同
的化学物质,如染料、药物、香料、树脂等。

此外,它还被用作燃料
添加剂和清洗溶剂。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甲苯的应用不断进行探
索和研究。

针对甲苯的物理常数及化学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其
用途和注意事项,使其更加安全地应用于不同领域。

有机化学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有机化学4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习题
5.下列化合物沸点最高的为 (a)
a. 辛烷 b. 2,2,3,3四甲基丁烷 c. 2,3二甲基戊烷 d. 2甲基己烷
6. 理论上判断,下列化合物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应为 (1). 对苯二酚 (2) 甲苯 (3) 对氯苯酚 (4) 苯甲醚 A. (1)> (3)> (4)> (2) B. (1) >(3)>(2)> (4)
氯乙烷(12.3 C),正丁烷(-0.5 C) 3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
正丁烷(-0.5C),正戊烷(36.1 C) 4 如分子极性相同,分子量也相近,则分子间接触面积越大沸点越高;
正戊烷(36.1 C),异戊烷(27.9 C),新戊烷(9.5 C) 5 能够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分子的沸点往往比相对应异构体的沸点低。
卤代烃
醇 醚 酚 醛酮 羧酸 羧酸衍生物 硝基化合物 胺
氯甲烷,氯乙 烷,溴甲烷
甲醚,甲乙醚
小于15个碳
1-12个碳 多数醚
甲醛
12个碳以下
1-9个碳
低级
脂肪族
甲胺,二甲胺, 丙胺 三甲胺,乙胺
15个碳以上
13个碳以上
多数酚 12个碳以上 10个碳以上 高级 多数芳香族 高级胺
4.2.4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
氢键对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影响
醇羟基: 游离态
二聚体
3600~3640cm-1 3500~3600cm-1
多聚体 3200~3400cm-1
4.2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2.1 有机化合物的沸点
一. 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二. 分子间作用力对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影响:
1 分子如果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体,则沸点明显升高。 2 极性越大,沸点越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19
93.6
-119
0.697020/4
1.399820
98.19
98.5
0.70820/4
1.40620
98.19
98
-109.5
0.701220/4
1.404520
98.19
95.8
0.703020/4
1.405920
98.19
95.7 187, 8220 68~727
-136.6
0.698120/4
115.22
142
0.766519
1.419919
乙醇,乙醚
116.20
176
-34.1
0.821920/4
1.424920
乙醇,乙醚
C5H11CH(OH)CH3 (d)-2-庚醇 C5H11CH(OH)CH3 (dl)-2-庚醇 C5H11CH(OH)CH3 (1)-2-庚醇 C5H9CH(OH)C2H5 (d)-3-庚醇 (C3H7)2CHOH 4-庚醇 C2H5OC5H11 乙戊醚 HO(CH2)7OH 1,7-庚二醇 (HOCH2CH2CH2)2CHOH 1,4,7-庚三醇 CH3(CH2)5CH2NH2 1-氨基庚烷;庚胺 CH3CH2CH(CH3)CH2CH(NH2)CH3 4-甲基-2-氨基已烷 C6H5COCN 苯甲酰腈 4-(CH3O)C6H4COCl 4-甲氧基苯甲酰氯 C8H6S 苯并噻吩 C8H6O 苯并呋喃 C6H5COCHO 苯甲酰甲醛 C6H5COCO2H 苯甲酰甲酸 3-CH3C6H4CN 3-甲基苯基腈 4-CH3C6H4CN 4-甲基苯基腈 ɑ-C6H5COCH2Br ɑ-溴苯乙酮 4-BrC6H4COCH3 4-溴乙酰苯 C6H5COCH2Cl ɑ-氯苯乙酮 2-ClC6H4COCH3 2-氯乙酰苯 4-ClC6H4COCH3 4-氯乙酰苯 BrCH2CO2C6H5 溴乙酸苯酯 C6H5COCH=NOH 苯甲酰甲醛 1-肟 C6H5CH2CHO 苯乙醛
29.5
0.980530/30
乙醇,乙醚 乙醇,乙醚,苯, 氯仿 乙醇,乙醚,苯,
199.05
1.201617/4
1.68525
199.05
11
50~51
1.647 1.32415/4
乙酸 乙醇,乙醚,丙 酮,苯 1.68525 乙醚
154.6
247 139~141 227~228 11318 273 10610 14020
0.810720/0
1.410430
148.63
0.959020
1.434518
148.64
8316
0.80220
1.437120
乙醇,乙醚 乙醇,乙醚,丙
256.08 250 分解, 14712 280
49~51
酮,苯 1.31915 1.47118 乙醚,丙酮 乙醇,乙醚,丙
209.08
209.08
31
酮,苯 1.03920 1.420725 乙醇,乙醚,苯, 石油醚,氯仿 乙醇,乙醚 乙醚,丙酮,苯, 氯仿,乙醇 乙醚,丙酮,苯, 氯仿,乙醇 乙醚,丙酮,苯, 氯仿,乙醇 乙醚,丙酮,苯, 乙醇 乙醚,苯,氯仿
148.18
13310
98.19
118.5
-12
0.809820/4
1.443620
7010
0.99320
1.422225
114.19
185.9524 177~179, 7510 152~154, 6414 152.8, 59.630
2
0.955420
1.470520
114.19
0.851620
1.446020
乙醇,丙酮
114.19
0.844520/4
1.437320
乙醇,乙醚
114.19
130.19
-7.5
0.920020/4
1.417020
130.19
149.25 204, 76.1
10
-70.8
0.875620/4
1.402320
226.10
-48.2
1.379120/4
1.490420
226.10
9850 178~179, 59.7
10
1.30420

1.4826
179.11
-56.1
14 738
56.5
154.60
1.201617/4
154.60
20
1.192220/4
1.555020
乙醇,乙醚
215.05
32
乙醇,乙醚
149.15
129
氯仿 乙醇,乙醚,丙 酮
120.16
195
33~34
1.027220/4
1.525520
C6H5COCH3 苯乙酮 3-NHC6H4COCH3 3-氨基乙烯苯 C6H5N(Br)COCH3 N-溴乙酰苯胺 4-BrC6H4NHCOCH3 对溴乙酰苯胺 C6H5N(Cl)COCH3 N-氯乙酰苯胺 4-ClC6H4NHCOCH3 4-氯乙酰苯胺 C6H5CH2OCH3 苄甲醚 2-CH3C6H4CO2H 2-甲基苯甲酸 C6H5CO2CH3 苯甲酸甲酯 CH3CO2C6H5 乙酸苯酯 C6H5COCH(OH)2 水合苯甲酰甲醛 (2,5-(HO)2C6H3)CH2CO2H 2,5-二羟苯乙酸; 高龙胆酸;尿黑酸 2-(CH3O)C6H4COOH 2-甲氧基苯甲酸 4-(CH3O)C6H4COOH 4-甲氧基苯甲酸 C6H5CH=N—CH3 苄叉甲胺,苯亚甲基甲胺 2-NH2C6H4COCH3 2-氨基乙烯苯 C6H5CH2CONH2 苯乙酰胺 CH3CONHC6H5 乙酰苯胺 2-ClC6H5NHCOCH3 2-氯乙酰苯胺 3-ClC6H5NHCOCH3 3-氯乙酰苯胺 2-OHC6H4NHCOCH3 2-羟基乙酰苯胺 3-OHC6H4NHCOCH3 3-羟基乙酰苯胺 4-OHC6H4NHCOCH3 4-羟基乙酰苯胺 2-CH3OC6H4CONH2 2-甲氧基苯甲酰胺 4-CH3OC6H4CONH2 4-甲氧基苯甲酰胺
1.404320
169.09
1.000820/4
1.444020
169.09
1.06420/4
1.449020
乙醚,苯,氯仿
169.09
7725
1.01220/4
1.444020
乙醚,苯,氯仿
169.09
8627
1.000817
1.44817
乙醚,氯仿 乙醇,乙醚,苯, 氯仿 乙醇,乙醚
152.64
1.472520 1.425120
水,乙醇,丙酮
115.22
-18
乙醇,乙醚 乙醇,氯仿,乙 醚
115.22
0.765520
1.415025
131.13
1.526820
170.60
乙醚,丙酮,苯 乙醇,乙醚,丙 酮,苯 乙醇,乙醚 水,乙醇,乙醚, 91(水合物) 丙酮,苯 水,乙醇,乙醚
134.20
1.4217110
水,乙醇,乙醚
145.20 155~158, 4418 98.4
195
水,乙醇
145.20
0.89390/4
1.403220
乙醚 乙醇,乙醚,丙 酮,氯仿 乙醇,乙醚
100.20
-90.6
0.683720/4
1.387820
132.26
177
-43
0.842720/4
1.452120
乙醇,乙醚
116.20
-70
0.822720/4
1.420120
乙醇,乙醚
116.20
-41.2
0.818320/4
1.420520
乙醇,乙醚
116.20
0.762220/4
1.392720
乙醇,乙醚
132.20
22
0.956925/4
1.452025
水,乙醇
148.20
-35
1.07518 0.775420/4
化学式、名称、异名 C5H11CCl=CH2 2-氯-1-庚烯 C3H7CCl=CHC2H5 4-氯-3-庚烯 CH3(CH2)5CN 庚氰 CH3(CH2)5COCl 庚酰氯 C5H11COCH2Cl 1-氯-2-庚酮 I(CH2)6CO2H 7-碘庚酸 CH3(CH2)4CHBrCO2H 2-溴庚酸 Br(CH2)6CO2H 7-溴庚酸 F(CH2)6CO2H 7-氟庚酸 C7H14 环庚烷 CH3(CH2)4CH=CH2 1-庚烯 CH3(CH2)3CH=CHCH3 (顺)-2-庚烯 CH3(CH2)3CH=CHCH3 (反)-2-庚烯 C3H7CH=CHC2H5 (顺)-3-庚烯 C3H7CH=CHC2H5 (反)-3-庚烯 CH3(CH2)5CHCl2 1,1-二氯庚烷 CH3(CH2)4CHClCH2Cl 1,2-二氯庚烷 CH3(CH2)4CCl2CH3 2,2-二氯庚烷 (C3H7)2CCl2 4,4-二氯庚烷 F(CH2)7Cl 1-氯-7-氟庚烷 C7H14O 环庚醇 C4H9CH=CHCH2OH (反)-2-庚烯-1-醇 C3H7CH(OH)CH=CHCH3 (dl)-2-庚烯-4-醇 CH3(CH2)5CHO 庚醛
-43.3
0.849520/4
1.411320
乙醇,乙醚
CH3(CH2)4COCH3 2-庚酮;甲基已基酮 C4H9COC2H5 3-庚酮;乙基丁基酮 (C3H7)2CO 4-庚酮;二丙基酮 CH3(CH2)5CO2H 庚酸 CH3CO2C5H11 乙酸戊酯 CH3(CH2)5CH2I 1-碘庚烷 CH3CHI(CH2)4CH3 2-碘庚烷 CH3(CH2)5CH2Br 1-溴庚烷;正庚基溴 CH3CH2CHBr(CH2)3CH3 3-溴庚烷 CH3(CH2)2CHBrCH2CH2CH3 4-溴庚烷 CH3(CH2)5CH2Cl 1-氯庚烷;正庚基氯 CH3(CH2)4CHClCH3 2-氯庚烷 CH3(CH2)3CHClCH2CH3 3-氯庚烷 (C3H7)2CHCl 4-氯庚烷 C3H7CH(CH3)CH2CH2Cl 1-氯-3-甲基乙烷 C4H9CCl(CH3)2 2-氯-2-甲基乙烷 CH3(CH2)5CH2F 1-氟庚烷 Cl(CH2)7OH 7-氯-1-庚醇 F(CH2)7OH 7-氟-1-庚醇 CH3(CH2)5CONH2 庚酰胺 H2N(CH2)6CO2H 7-氨基庚酸 C7H15ONO 亚硝酸庚酯 C7H16 庚烷 CH3(CH2)5CH2SH 1-庚硫醇 CH3(CH2)4CHNH2CH3 2-氨基庚烷 CH3(CH2)5CH2OH 1-庚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