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展开分析,思考了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措施,明确了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设计效果,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供今后参考。
关键词: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前言在二级公路工程的勘测过程中,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中,所以,也是会经常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分析二级公路工程勘测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对公路勘测设计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1.1工程前期在投资方面的控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在建设时,都是通过地方政府自筹资金进行建设的,这就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保障。
一旦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或是资金不足,则会影响到公路勘测设计工作,使其设计无法满足公路的基本标准需求,为施工管理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1.2设计单位自身的能力影响。
在进行勘测设计单位的选择时,业主为了资金考虑,会选择一些较小的、收费低的单位来进行设计,这就很难保证图纸的质量。
1.3缺乏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
勘测设计前需要对工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好工程的相关设计资料。
但在当前设计时,很大一部分设计人员对工作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不进行现场勘查,而仅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即开始进行设计,从而导致勘测设计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设计图纸中漏洞及不合理的情况也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及工程的质量。
1.4公路沿途的历史文物以及民族风俗习惯也会对公路的勘测设计产生一定影响。
1.5勘测设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第一,是对工程总体投资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勘测设计,初步的设计概算、投资评估和施工图纸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得估算无法包住概算,概算无法包住预算的情况出现,并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投资规模。
其次,对工程的工期造成一定影响,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勘测设计,就容易导致设计变更,大设计变更会增加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和人员,增加工程的工作量,现有工期也就不能满足施工的基本需要。
浅谈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二 、 线 起 讫点 、 间 控 制 点 、 长 、 经 主 要 河 流 、 口 、 路 中 全 所 垭 村镇 及 工 程 概 况
武 宣 至 平 南 二 级 公 路 桂 平 段 起 点 位 于 大 瑶 山 山脉 都 鸦 村 附 近 , 与 武 宣 至 平 南 二 级 公 路 武 宣 段 相 接 , 花 蕾 、 荆 、 田 、 口 . 于 望 步 经 紫 金 江 终 坑 口附 近 , 武 宣 至 平 南 二 级 公路 平 南 段 连 接 , 与 路线 长 4 .6 3 k 64 13 m。 路 线 所 经 过 主 要 河 流 有 汇 入 浔 江 的 江 口河 和 万 江河 。 ・ 本 路 段 占 用 土 地 2 1.6亩 ( 括 临 时 用 地 亩 ) 拆 迁 建 筑 物 2 25 包 , 4 8 38 m 拆 迁 电讯 电 力 线 18 5 m. 基 土 石 方 3 81 34 .9 2, 220 路 1. 8万 m 沥 3, 青 路 面 3 69 9 .6千 m , 桥 4 219米, 2大 8. 4 3座 , 中桥 8 . 米 / 91 2座 . 桥 3 小 2 米, . 道 15米/ . 洞 3 8 .4米 ,1 1座 隧 2 1座 涵 9 77 2 0道 . 基 排 水 防 护圬 工 路 82 1 . 7万 I 平 面 交 叉 6 4 I 1 3, 2处 . 道 1 , 护 站 2处 。 通 处 养
() 5+0 7+0 本 主 段 设 计 .并 于 20 0 3年 1 2月 2 日完 成 施 工 图文 件 和 工 程 预 算 文 件 的 坡 积 层 :3 K 6 0 0 K 6 50段 , 段 地 势 平 坦 , 要 表 现 为 第 四 系 0 残 红 砂 砾 厚 一 1 下 编 制 . 别 按 武 宣 段 、 平 段 、 南 段 、 田支 线 段 分 开 出 版 设 计 文 件 。 冲 洪 积 黄 、 色 粘 土 、 土 、 卵 石 土 , 度 较 大 , 般 > 0米 , 伏 分 桂 平 金
2023年二级公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一、任务依据及勘设通过1.1任务依据***经**至**公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任务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认设计单位的, ******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中标承担本项目勘察设计任务, 重要依据有以下有关文献:①**县交通运送局与我公司签定的《***经**至**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
③《***经**至**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④《******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经**至**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工可批复);⑤交通部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等;⑥******区现行有关技术规定及有关会议纪要、规定。
1.2测设通过在接到《中标告知书》后, 我公司立即成立了“***经**至**公路工程项目组”, 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工可》及相关资料, 通过现场踏勘, 贯彻大体线位走廊, 初拟桥梁方案。
通过现场踏勘后, 运用1: 2**数字化地形图进行选线, 定出较为合理的线位;向业主提交路线初步设计方案, 路线比选方案。
初步设计方案取得了业主的认可, 对路线比选方案进行确认并提出了路线设计方案进行局部优化设计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人员进场后, 外业选线组对线位内的相关公路、学校、河流、村庄等影响路线方案的重要控制点进行实地穿线检查, 收集相关资料, 然后对线形作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 基本完毕协议段的定测外业调查工作;2023年11月下旬, 我公司完毕外业验收资料。
**县交通运送局于2023年11月28日在**县组织召开了***经**至**公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外业勘察成果验收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设计单位详测路线方案基本采用《工可报告》推荐路线方案;所采用的重要技术指标符合部颁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详测资料收集基本齐全, 经自检及各专项外业验收小组抽检, 各项测量精度基本符合规定, 批准验收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2023年12月底, 根据《外业验收会议纪要》精神再次进场对平、纵线形进行优化, 补充收集及完善有关资料, 并完毕了本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二级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43卷第35期•162 •2017年12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43 No. 35Dec.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35-0162-02二级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孙路(山西长治公路勘察设计院,山西长治046000)摘要:介绍了在二级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指出要从政府部门、设计人员素质以及竞争 市场优化三个方面入手,才能促进勘察设计工作的改进,做好二级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
关键词: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U4121我国二级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1 缺乏前期勘察我国很多二级公路在建设前期,并没有对公路的地质构造进 行充分的了解。
在公路修建的过程当中,建筑施工单位也没有对 公路的地质结构进行分析与总结,这些原因导致了公路后期工作 难度的增加。
现场也有一部分勘察工作并不能够满足公路勘察 设计的要求,这样的勘察报告导致在后期施工当中如果出现问题 是非常麻烦的,需要对现场的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进行修改以 满足施工的要求,以及保证公路的现场使用功能。
修改设计不是 大事,但是在施工中如果需要对勘察以及设计的内容进行修改,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就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直接导致 企业的经济损失,这样投资的成本就增加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也 减少了。
1.2勘察设计不够细致很大一部分二级公路的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做的比较粗糙,工S O-S9-O-S9-O-S S O-S9-O-S S O-S9-O-S9-O-S S O-S9-O-S9-O-S S O-S9-O-S S O-S9-O-S9-O-S而设计人员需要增加对公路线路的设计实践。
2.3 强化细部设计理念在应用公路勘察设计的新理念时,工作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公 路线路对于环境的优化作用以及其使用的经济利益,强化细部设 计的理念。
在设置公路的路基保护和建设立交桥时,工作人员需 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避免这些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环境 造成干扰。
二级公路设计

绪论中卫至吴中的二级公路经过的地区为山岭地区。
此地区的高级公路几乎没有,这种交通状况制约着该地区居民的出行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根据该地区的交通现状,这个二级公路的建设有一定的紧迫性。
这条二级公路的建设对该地区的交通状况有大力的改善,完善了公路运输网络,促进了地区、市、县间的经济协作,促进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
充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建设对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项目在交通网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中卫至吴中的二级公路,是两市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路线由西向东设计,沿河南面线的走向,注定这条道路要设置很好的排水系统。
本设计路段的填挖方量较大,对路基的修筑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本路段的地质状况还算良好,没有地基处理的路段。
因为靠近河流,年平均的降水量大,在设置横纵坡度的时候就要多考虑坡度对路面排水的影响。
本设计的任务如下:①路线设计:进行平面选线,绘制路线平面图,进行路线纵断面设计。
②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方计算,路基排水的设计,挡土墙设计。
③路面设计:沥青路面设计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
1 平面设计1.1 设计要求(1)视觉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种组成部分空间充裕。
(2)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使驾驶员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方和路况的变化。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4)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
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2 路线方案的比选根据平面设计的原则,本地区的路线方案初步有三个比选方案,考虑到河流的原因,一条设计线是位于沿河的北面,一条设计线是位于沿河的南边,最后一条是由河北边穿过河流到河的南边,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通过方案比选可以得到最优方案。
方案一:起点桩号坐标(733875.743,598606.731),终点桩号坐标为(732517.570,602397.677),路线桩号为K0+000~K4+553.585,全长为4553.585m。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二级公路

1.概述1.1设计任务依据及概况根据道路勘测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本次施工图设计。
本次初步设计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新建工程,工程起点在德福,桩号为K0+000,终点在鱼卵山,桩号K3+699.49。
本工程全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根据沿线村镇的分布和地形的变化情况,并与现有公路和规划路网相结合,在相应的地方道路、机耕路、人行路上设置平交道口。
在排灌沟渠间设置涵洞、桥梁。
1.1.1设计标准(1)主线设计标准本工程是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60Km/h,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 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10米(2)线形要素标准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 400米;极限最小半径: 250米;不设缓和曲线和超高最小半径:2500米纵坡:最大纵坡: 5%最小纵坡:路堑或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不小于0.3%最大坡长: 1100米(坡度为3%时)900米(坡度为4%时)700米(坡度为5%时)500米(坡度为6%时)竖曲线要素: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4500/3000米;凹形一般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 3000/2000米;竖曲线最小长度: 70米(3)桥涵设计标准桥涵宽度:与路基同宽;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路面设计标准1路面设计标准轴载:100KN;(5)道路平面交叉标准平面交叉路线尽可能为直线、并尽量正交。
当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度应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宜设置为平坡,当条件受限制时,纵坡不大于3%。
所有的平面交叉口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设置了警告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等,在主要的交叉口还设置转弯车道。
1.1.2总体设计原则本工程为德福至鱼卵山二级公路公路的新建路段,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设计,它涉及到道路运输和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本文将从勘测设计的角度,探讨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
1. 勘测设计前的准备进行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前,必须进行勘测前准备工作,包括:查阅有关资料与图件、实地踏勘、确定测区范围及勘测任务书、确定测区地形及控制点等。
这些准备工作对于保证勘测质量和项目进度是至关重要的。
2. 勘测设计方法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综合勘测、静止法、动态法、非接触勘测等。
根据勘测要求和勘测对象特征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勘测方法,但综合勘测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1)测区范围的确定测区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房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口及路基填挖等部分,其范围应根据实际要求进行确定。
(2)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对勘测设计来说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地形测量的目的是了解测区内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和地貌变化的情况。
地形测量可采用全站仪、GPS测量等工具。
(3)水文测量水文测量包括水文观测和水文分析两个方面。
水文观测包括降雨观测、径流观测和水文气象观测等。
水文分析则是指分析测区内河流流量大小、水位高度以及洪水发生的概率等。
(4)控制点的设置控制点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和现场勘测的质量。
控制点的设置应根据测区的特点和勘测任务进行设置,包括基线设置、测站设置、高程控制点设置等。
(5)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勘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数据处理要做到科学、准确、完整,包括数据检查、数据处理与分析、图件绘制等。
4. 结语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精细的工作,它需要精确的勘测和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勘测技术和方法,以保证二级公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作者:滕汉茹来源:《科技传播》2012年第19期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二级公路的勘察设计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二级公路;勘测设计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33—02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按两阶段进行,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于2010年1月底完成,2011年 3月底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专家组对初步文件进行了审查并提出意见。
随后我院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补充了外业详测资料,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图阶段设计,并于2011年4月底完成施工图文件和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笔者参加了本项目勘察设计工作,现就本项目主要勘察设计技术浅谈一下。
1 采用的主要及时标准根据《合同协议书》的要求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设计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全线采用60km/h。
路基宽度:12m桥涵设计荷载:新建桥涵为公路I级。
2 工程概况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公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境内,是国道75线与省道309线间的重要连接线,也是甘肃省区域内重要的路网主骨架,同时也是定西市临洮县与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连接线的重要组成路段。
路线起点位于兰临高速公路临洮县北出口处,终点位于和政县城三合桥东桥头,主线路线全长69.053km,定临公路连接线0.313km。
本项目共计占地2 213.524亩,拆迁房屋11 000.4m2,路基土石方1 216.55km3,沥青混凝土路面793.547km2,大桥1座,中桥3座,小桥12座,涵洞202道;隧道620m/1座,收费站1处,公路养护工区1处。
3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3.1地形地貌项目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二级公路的勘察设计做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二级公路;勘测设计
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勘察设计按两阶段进行,一次定测,两阶段设计的方式进行,初步设计于2010年1月底完成,2011年3月底甘肃省公路网规划办公室专家组对初步文件进行了审查并提出意见。
随后我院根据审查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和修改,补充了外业详测资料,按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图阶段设计,并于2011年4月底完成施工图文件和工程预算文件的编制,笔者参加了本项目勘察设计工作,现就本项目主要勘察设计技术浅谈一下。
1 采用的主要及时标准
根据《合同协议书》的要求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设计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全线采用60km/h。
路基宽度:12m桥涵设计荷载:新建桥涵为公路I级。
2 工程概况
S317线临洮至康乐至和政公路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和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境内,是国道75线与省道309线间的重要连接线,也是甘肃省区域内重要的路网主骨架,同时也是定西市临洮县与临夏州康乐县、和政县连接线的重要组成路段。
路线起点位于兰临高速公路临洮县北出口处,终点位于和政县城三合桥东桥头,主线路线全长69.053km,定临公路连接线0.313km。
本项目共计占地 2 213.524亩,拆迁房屋11 000.4m2,路基土石方 1 216.55km3,沥青混凝土路面793.547km2,大桥1座,中桥3座,小桥12座,涵洞202道;隧道620m/1座,收费站1处,公路养护工区1处。
3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1地形地貌
项目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整个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中段太子山为突起于黄土梁中的石质山岭,其余路段均为河谷平川地形。
全线海拔高度1 860m~2 500m,全线海拔最高点为太子山,海拔最低点为洮河。
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为:侵蚀构造的中低山地貌和以堆积为主的河流阶地地貌。
3.2 工程地质评价
宽谷盆地及河流阶地工程地质区(Ⅰ):分布于洮河、三岔河、苏家集河、南岔河河谷及其两岸阶地。
局部出露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河流阶地区主要以冲洪积的黄土、卵砾石为主;在高阶地及两侧山坡上均有黄土覆盖,厚度不等。
本区内断层、褶皱不发育,区域上总体比较稳定。
侵蚀低中山工程地质区(Ⅱ):该区内的基岩主要是上第三系的泥岩、砂岩,局部为砂砾岩,成岩程度较差,其分布地区山势平缓浑圆。
山顶、山坡普遍有黄土覆盖,厚度不等,多在10m~20m左右。
冲洪积黄土为主,结构较疏松,大孔隙较发育,土质不均,粘粒含量较高,含水量变化大,物理性质不均匀,本段山坡及坡脚多有黄土、粉质粘土与卵砾石土的坡积物,松散、土质不均,含水量变化大,稳定性差。
3.3 水文地质评价
沿线各河流地表水大部分水质优良,多为重碳酸钙~硫酸钙·镁型的淡水,pH值7.4~8.3,微呈弱碱性,对混凝土无腐蚀或有弱腐蚀性,适于工程建设用。
沿线地下水的分布、埋藏与含水层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按地下水贮存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三系碎屑岩类裂隙层间水。
3.4 不良地质路段情况
拟建公路沿线存在的不良地质主要有滑塌。
K3+140~+180右侧15m有一小型黄土滑坡。
滑坡体地形平缓,无变形滑动迹象,稳定性高,复活滑动的可能性小,对拟建公路不构成危害。
本段为填方路基,路基填方高度2m左右,在滑坡前缘路基填方起反压作用,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震研究成果表明,地震主要与晚第三系以来有明显活动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带有关。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18306—2001图A和图B公路沿线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分布如下: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根据JTJ 004—198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本项目的大桥、隧道为抗震重点工程,宜进行烈度复核或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设防应提高一级进行抗震设计,其余公路工程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
4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本项目基本沿三岔河、苏集河及南岔河两岸布设,由于现有沿溪线较多,公路两侧城镇化较严重,学校和水文条件对本项目的影响较大。
其他环境没敢点位路线经过康乐县沿线的清真寺及沿线的电力电讯设施较多。
1)本项目途径少数民族聚集区,布线时充分考虑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尤其对具有宗教意义的清真寺采取了避让;
2)本项目沿线分布光缆、灌溉水渠及自来水管道,布线时尽量采取避绕通过,对于不能避绕的尽量采取正交方式通过或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恢复;
3)路线在经过太子山自然地貌改变较大的工程,则采用中置乔木、灌木进行绿化和路基防护,破坏的自然水系及灌溉沟渠移至路外予以恢复,同时完善全线排水系统。
通过对路基的防护、绿化、美化使得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5 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和计算机应用情况
1)GPS技术:平面控制测量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采用静态定位与快速动态定位相结合的方法,中桩测设采取PTIC—GPS三维放样测量;
2)利用纬地三维道路CAD系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路线平、纵、横一体化的设计;
3)在路基、路面设计中,采用路面计算软件、理正挡土墙及边坡稳定性计算软件及CAD绘图技术进行设计和绘图;
4)在桥梁、涵洞、隧道设计及结构计算中,采用了桥梁大师绘图软件、桥梁博士V3.1.0结构计算软件及MIDAS2006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
6 结论
本文通过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进行阐述,总结了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控制的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郑艳红.浅谈二级公路勘察设计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2]张晖.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的设计[J].科技资讯,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