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洲

合集下载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形成原理
三角洲是一种常见的地质地貌形态,通常出现在河流入海或湖的入口处。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内的沉积作用。

当河水流经山脉和丘陵地带时,它们会带着大量的沉积物,如沙粒、泥土和碎石。

当河流进入较平坦的地貌区域,速度减慢时,它们就开始沉积这些沉积物。

在河流达到水体的边缘时,水流的速度会显著降低,这导致了挟带的沉积物沉积在这个区域。

由于沉积物的沉积,河流的底部逐渐上升,形成了一个扇形的三角洲。

河口处的三角洲形成了一个广阔的河口平原,这里的沉积物非常丰富。

在三角洲的周边区域,水域也变得相对浅,这为许多水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良好环境。

三角洲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和圆扇形三角洲,这取决于河流带来的沉积物特征以及海洋或湖泊的特点。

三角洲地区的母质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上游的山脉和丘陵地带的侵蚀,这些沉积物通过河流衔接进入海洋或湖泊。

三角洲内的沉积物也会不断堆积,沉积层会逐渐增厚,形成特征鲜明的层状结构。

除了河流的沉积作用,潮汐和海浪也会在三角洲形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它们可以改变河口区域的沉积模式,并对三角洲的
形态进行调节。

总之,三角洲形成是由于河流带来的大量沉积物在河口区域沉积,并在时间的积累下逐渐形成了扇状的地形。

通过了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地貌演化过程。

-三角洲

-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三角洲沉积1 三角洲概述2 主控因素及分类3 河控三角洲1 三角洲概述1.1 三角洲(delta)的概念1.2 三角洲的水动力特点及沉积环境1.1 三角洲的概念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沉积物,受河流和海洋/湖泊营力综合影响的沉积体系。

三角洲三角洲是最复杂的沉积体系。

最早研究三角洲的是美国学者Gilbert(1885, 1890), 他将更新世Bonneville湖相三角洲分为topset, forset and bottomset. 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三角洲含有丰富的油气煤等矿产资源。

我国对三角洲(珠江,长江和黄河)的系统研究始于70年代。

Prograding delta1.2 三角洲的水动力特点◆等密度轴状喷流◆低密度顶部面状喷流◆高密度底部面状喷流等密度喷流低密度喷流高密度喷流河流分叉、心滩的形成三角洲沉积1 三角洲概述2 主控因素及分类3 河控三角洲2 三角洲的主控因素及分类o河流作用:泄水量、流速、载荷o蓄水体的性质和改造:波浪、潮汐、岸流o蓄水体与河水的密度差o近岸盆地的性质、坡度、构造稳定性o高建设性三角洲和高破坏性三角洲三角洲形态—成因分类分类依据:分类方案简介三角洲分类分类依据:形态—成因◆河控三角洲:鸟足状、朵状◆浪控三角洲:带状滩脊或砂坝◆潮控三角洲:放射状砂坝和潮坪◆岸流控制三角洲:河流沿岸流改向建设型破坏型类河控潮控综合浪控沿岸流控Mississippi river deltaStream dominatedGanges-BrahmaputradeltaTide dominatedTidedominated 弗莱河Nile deltaWave dominated现代△近代△古代△崇明岛长兴岛黄浦江东海启东市江苏长江全长6300km ,年输砂量486x 106t , 长江三角洲面积5180km 2珠江三角洲河控潮控西江珠江粗粒沉积的三角洲细粒沉积的三角洲浅水三角洲深水三角洲三角洲沉积1 三角洲概述2 主控因素及分类3 河控-浪控-潮控-岸流控三角洲3 河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的环境单元◆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湖泊、沼泽和泥沼◆三角洲前缘:分支流河道和河口砂坝、水下天然堤、分支流间湾、远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河控三角洲的构成三角洲平原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以分支河道砂质沉积为主,也包括泛滥平原和湖沼沉积的粉砂、粘土和泥炭以及天然堤和决口扇沉积。

三角洲名词解释

三角洲名词解释

三角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三角洲的地形特征是一片泥泞潮湿的沼泽地,而且周围没有河流注入。

在河流的泛滥平原上,河水常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这就是三角洲。

(2)也称作扇形的大陆架,是大陆架外缘的边缘部分,与大陆坡相对应。

它位于波浪作用的前缘或者后缘,是经受强烈侵蚀、风化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由大陆架外缘的海底坡折、水下谷地、大型海湾等构成,大陆架的坡度和缓,水深比较大,底质一般比较稳定,它向大陆坡的延伸部分。

(3)湖泊水位高出河流入湖口水面以上的部分。

(2)三角洲,又叫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时携带泥沙所形成的沉积体。

它主要分布在河口附近地区。

三角洲的前缘一般向河口方向凸出,其坡度很小,横剖面呈明显的凹形。

在北美,英吉利海峡三角洲、墨西哥湾三角洲都是世界著名的三角洲。

此外,我国的钱塘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也是著名的三角洲。

3。

珊瑚三角洲(3)珊瑚三角洲(4)。

(1)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在河流的泛滥平原上,河水常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这就是三角洲。

(2)也称作扇形的大陆架,是大陆架外缘的边缘部分,与大陆坡相对应。

它位于波浪作用的前缘或者后缘,是经受强烈侵蚀、风化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由大陆架外缘的海底坡折、水下谷地、大型海湾等构成,大陆架的坡度和缓,水深比较大,底质一般比较稳定,它向大陆坡的延伸部分。

(3)湖泊水位高出河流入湖口水面以上的部分。

(4)通过分析,可知,本题为简答题。

3。

(1)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在河流的泛滥平原上,河水常常形成大面积的沼泽地,这就是三角洲。

(2)也称作扇形的大陆架,是大陆架外缘的边缘部分,与大陆坡相对应。

它位于波浪作用的前缘或者后缘,是经受强烈侵蚀、风化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由大陆架外缘的海底坡折、水下谷地、大型海湾等构成,大陆架的坡度和缓,水深比较大,底质一般比较稳定,它向大陆坡的延伸部分。

(3)湖泊水位高出河流入湖口水面以上的部分。

(4)通过分析,可知,本题为简答题。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即:①河流的泥沙;②前缘:河口;③侧翼:河流出口;④三角洲的主体部分—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

三角洲
角洲平面简图
纵 剖 面
二. 三角洲的分带(Zonage)
三角洲沉积分带示意图
可分为三个带(据Galloway 1975 ): 1.三角洲平原 (顶积层) 陆上沉积部分-- 由分流河道和洪水泛滥作用的沉积物组成 2.三角洲前缘(前积层) 地处海岸带 -- 砂质沉积物集中带 分选性好 成分纯净 3.前三角洲(底积层) 地处正常浅海--沉积物富含有机物 具细纹理 良好的生油层
鸟足状三角洲
朵状三角洲
高破坏性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 (尼罗河、尼日尔河三角洲)
潮控三角洲 (潮汐作用较强)
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 1.鸟足状三角洲 特点:
●河口均为弱潮河口 ●河流作用占主导地位 ●岸线十分曲折
●淤泥沼泽分布宽广
●整个三角洲形态如鸟足 ●沙滩及沙堤较少
三角洲(Delta)
制作人:韩非 韩庆森(011082班 ) 2010.3.7
一.三角洲的特点及其形成
二.三角洲的分带
三.三角洲的分类
四.三角洲的价值
一.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1. 特点 面积大 土层深厚 表面平坦 土质肥沃 2. 形成
(1) 形成要素

a.水动力 b.输沙量 c.砂泥比
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最 为典型
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 2.朵状三角洲
特点:
◆ 三角洲呈朵叶状 ◆ 岸线较为平直 ◆ 沿岸发育有较大的沙嘴
四. 三角洲的价值(value)
•油气资源 •农业
•经济圈
•旅游业
•人类居住
一般岩性
沉积环境
泥岩、 三 粉砂岩、 沼泽、 泥炭、 角 湖泊 粘土 洲

三角洲成因高中地理

三角洲成因高中地理

三角洲是水流将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沉积物搬运至河口区后,因水流分散或海水侵入,发生沉积作用所致。

三角洲一般由两个主要的沉积物源组成:陆上来源和水下来源。

陆上来源通常为粉砂和粘土,而水下来源则包括粉砂和粘土、淤泥和粘土质碎屑。

三角洲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当地地形和气候因素。

当河流流入海洋时,由于潮汐、水流和波浪的作用,通常会形成一个三角形或多边的沙洲,称为前三角洲。

这个沙洲的形成是由于水流将河流或海洋的沉积物从原来的位置搬运到水下沉积物源的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在前三角洲的顶部不断堆积,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沉积体,称为顶层三角洲。

三角洲进一步发育于潮汐作用的地区,沉积物的搬运和堆积主要是在潮汐的影响下进行的。

随着沉积体不断扩大,三角洲开始向海延伸并进一步向两侧伸展。

此时,由于沉积物供应逐渐减少,海水的侵入和淡水的影响,水流逐渐减弱,三角洲开始分叉。

分叉的方向取决于河流的方向、海底地形以及海水入侵的程度。

当分叉出现时,三角洲就形成了典型的三角形的地貌形态。

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在三角洲地区,河流的沉积作用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流速,还增加了地表面积和淡水资源的供给。

此外,三角洲的形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为农业、城市和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有助于塑造海岸线和防止洪水等灾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三角洲的成因是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和海水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了解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三角洲的环境意义与生态价值
三角洲的环境意义
• 三角洲是河流和海洋的交汇处,对水文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 三角洲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三角洲的生态价值
• 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 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对农业、渔业、旅游业等产业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三角洲形成的后期阶段与特征
后期阶段的特点
• 三角洲面积达到最大,沉积物厚度最大 • 三角洲内部地势较低,沼泽地和湿地广泛
后期阶段的影响因素
• 河流输入的沉积物数量和分布 • 海洋对沉积物的改造和搬运能力 • 三角洲的发育速度和演化过程
05
三角洲的演化与变迁
三角洲的发育与演化过程
三角洲的发育过程
河流与三角洲的平衡
• 河流输入的沉积物与三角洲的沉积能力达到平衡 • 三角洲的发展影响河流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03
海洋与三角洲的关系
海洋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与作用
海洋对三角洲形成的影响
• 海洋水位和潮汐作用影响三角洲的沉积和地貌 • 海洋波浪和潮流作用影响三角洲的沉积和地貌
海洋对三角洲的作用
• 海洋提供沉积物搬运和堆积的场所 • 海洋影响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和稳定性
初期阶段的影响因素
• 河流输入的沉积物数量和分布 • 海洋对沉积物的改造和搬运能力
三角洲形成的中期阶段与特征
中期阶段的特点
• 三角洲面积逐渐扩大,沉积物变厚 • 三角洲边缘地形变得平缓,沉积物分布范围扩大
中期阶段的影响因素
• 河流输入的沉积物数量和分布 • 海洋对沉积物的改造和搬运能力 • 三角洲的发育速度和演化过程
• 海洋对三角洲沉积物的改造和搬运影响三角洲的发育 • 三角洲的形成和影响海洋的水文特征和地貌

三角洲

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 一大经济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 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 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 区。
长三角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的概 念
自然地理概念 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 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 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 成三角形的 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 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 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 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 桑田,历经千万年,终 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 角形的陆地。
形成原因 长江三角洲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 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 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 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 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平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 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江口附近的崇明、长 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 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 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 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 平原
⑥三角港。 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 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 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 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 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 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 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 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三角洲地理知识大全

三角洲地理知识大全

三角洲地理知识大全
三角洲是指河流在进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流速减慢而形成的三角形或扇形的沉积地带。

下面是有关三角洲的地理知识大全:
1. 形成: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是河流带入的泥沙在进入海洋或湖泊时速度减慢,导致泥沙沉积下来。

泥沙在三角洲上逐渐累积形成陆地。

2. 组成:三角洲由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物组成,包括沉积的砂、泥、卵石等。

3. 结构:三角洲通常具有三角形或扇形的形状,由主河道、支流和分流构成。

主河道负责将泥沙带入三角洲,支流则将泥沙输送到不同的地方,而分流是指在三角洲上形成的多条河道。

4. 类型:根据形成方式和地理特征,三角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弧形三角洲、团块三角洲等。

5. 特征:三角洲通常位于河流入海口或湖泊入口的位置,是河口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

三角洲上的泥沙沉积物非常肥沃,常用于农业和种植。

6. 影响:三角洲对河流流量和河道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三角洲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是许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7. 例子:世界上一些著名的三角洲包括尼罗河三角洲、恩普佐湾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密西西比三角洲等。

总结:三角洲是河流进入海洋或湖泊时由于流速变慢而形成的沉积地带,主要由泥沙沉积物组成。

其结构特征通常是三角形或扇形,对河流地貌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积和增长速度对比(据史密斯,1966)
3.蓄水体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高密度流动,沿底部 平面喷流,如高密度浊流形成海底扇。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等密度流动,属轴状 喷流,如河流进入淡水湖形成湖成三角洲
(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属严 格的平面喷流类型,通常发生在河流入海处。
4.生物化石
海生与陆生生物化石混生。
5.垂向层序
总体上为下细上粗反旋回序列,顶部为下粗上细 正旋回。
6.砂体形态
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
7.测井曲线
分流河道多呈钟型或箱型正韵律,河口坝、远 砂坝呈漏斗型反韵律。
8.地震剖面
不同类型的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沉积特征不相同, 因此,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也存在一些甚至较大的 差别:
分支河道微相 陆上天然堤微相 三角洲平原亚相 决口扇微相 沼泽微相 淡水湖泊微相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 等)。
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 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分布: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 沼泽沉积为主体。
(2)三角洲前缘(delta front)亚相
伴生相:包括滨岸堤和滨岸平原沉积、三角洲边缘 的泻湖海湾等,沉积物以砂泥互层居多。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 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 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河控三角洲的形态 按照三角洲的形态,可进一步分为鸟足状三角 洲和朵状三角洲两种类型。
三角洲是河流供应沉积物在岸边的沉积体 系,导致海岸线不规则地向海推进,在岸 区留下大片泥沙堆积平原和水网区。
Nile River Delta
三角洲的研究意义
三角洲地区土质肥沃,人口稠密,是重要 的农业区、工业区及海陆交通枢纽,是文 化的发源地。
古代三角洲地区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区。 三角洲地区环境系统值得关注。
发育部位
河口作用类型 粒度粗细 结构成因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由于主要受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控制,故根据 三种作用相对强度三角洲可分为:
建设性三角洲:伸长状(鸟足状)三角洲:河流 沉积物向海堆积速度>海浪潮汐改造;朵状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尖头状(鸟嘴状)三角洲:海浪 作用 > 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河口状三角洲:潮汐 改造作用>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
波浪在三角洲区主要表现为对砂体的改造,将垂直海岸分 布的河口砂坝改造为平行岸线的砂体,最终使三角洲变为 浪控三角洲。 海流作用造成三角洲的不对称分布。
5.河口区的盆底地形 陡坡——扇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缓坡——三角洲 6.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蓄水盆地相对稳定,或 缓慢沉降,沉降速度等 于或略小于沉积速度, 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 有利。
潮控三角洲一般发育于中高 潮差、低波浪能量、低沿岸 流的盆地狭窄地区。
潮控三角洲前积作用 形成一个下细上粗的 反旋回垂向层序。 层序下部主要是以潮 汐砂坝为特征的三角 洲前缘进积作用产生 的向上变粗的层序。
L.D.Wright,1975)
长江三角洲
浪控三角洲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嘴状 三角洲。
圣弗兰西斯科河鸟嘴状三角洲
沿岸流为主 控制的三角 洲砂体分布 模式
一般来说,浪 控三角洲的垂 向层序仍为下 细上粗的反旋 回层序。
(三)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 的港湾,由于潮汐作用远大 于河流作用,港湾中的泥砂 受潮汐强烈破坏和改造,仅 形成小型三角洲。其外形受 港湾控制,又称港湾型三角 洲。
与鸟足状三角洲相比,朵 状三角洲在形成时泥砂输 出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 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 但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 仍高于波浪和潮汐作用改 造的能力。
我国的黄河、滦河,欧洲 的多瑙河,非洲的尼日尔 河等形成的三角洲属于此 类型。
尼日尔河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垂向层序
(二)浪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三角洲平面相组合 及垂向层序
(1)平面相组合 ������ 河流—三角洲—深水 浊积扇������ ������ 河流—三角洲与滩坝 沉积体系(河控朵状 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 三角洲内部相结合由 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 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2)垂向层序 大致为下细上粗的 反旋回沉积的垂向 层序。上部局部为 下粗上细的间断性 正旋回,顶部为沼 泽。
河流输入的泥砂 量大,悬浮负载 多,砂泥比值低; 有较发育的天然 堤和较固定的分 支河道; 沉积巨厚的前三 角洲泥; 向海推进快、延 伸远,分支河道 和指状砂体长短 不一地向海延伸, 形似鸟爪。
地貌特征是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 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朵状三角洲形态呈向海突 出的半圆状或朵状。
三角洲
一、三角洲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二、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化
三、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四、三角洲的类型
五、三角洲沉积相及其亚相划分 六、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七、三角洲的鉴别标志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三角洲的概念
河流携带丰富的泥沙,在河口区入海,由 于这里河面拓宽、流速降低和坡度变缓, 会以河口为顶点,向海堆积起平缓的三角 地和扇形地,称为三角洲。
由下至上海相 化石减少,而 陆相化石尤其 植物化石增多; 波浪波痕及其 产生的交错层 理向上减少, 流水波痕及其 产生的交错层 理增多。
三角洲的另一种沉积相模式
骨架相:主要为砂体,如河口沙坝、浪成砂体、潮 成砂体、河床砂体、远砂坝和决口扇等,以砂质为 主,含一定量的生物介壳,远砂坝中夹有泥层,决 口扇中混有泥质。 非骨架相:包括废弃的汊道河床、汊道河间地和前 三角洲相,沉积物以砂泥互层为特征,并含有泥炭 层、古土壤层、钙结核层和铁钙结核层等。干旱区 有萨布哈沉积,热带潮湿区有红树林沉积。
海盆河控三角洲,最重要的标志是发育有各种前积 结构,其中以S型、斜交型和复合S型前积结构; 海盆浪控三角洲以叠瓦状前积结构为特征;
断陷湖盆中的三角洲常见叠瓦状前积结构。
(二)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F
Classification of deltas (Galloway, 1975)
W
T
采用三角图解法, 以河控、潮控和浪 控三因素作为顶点, 将每个具体三角洲 在三角图中定位。
三角洲沉积相及其亚相划分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 角 洲 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 叉位臵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 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处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位于海平面以下, 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 角洲砂体的主体。
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水下天然堤微相 分支河口砂坝微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远砂坝微相 前缘席状砂微相 支流间湾微相
(3)前三角洲(prodelta)亚相
环境: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实际上为处于浪基 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 岩性: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化石:见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 与油气的关系: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 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三角洲分类方案一览表
分类依据 蓄水体性质 水动力条件 分类结果 湖相三角洲、海相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形态特征
供源体性质
鸟足状三角洲、鸟嘴状三角洲、港湾状三角洲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 陆坡型三角洲、陆架型三角洲、吉尔伯特型三 角洲 摩擦为主的三角洲、惯性为主的三角洲、悬浮 为主的三角洲 粗粒三角洲、细粒三角洲 综合各种因素划分6种类型三角洲
高建设性三角洲向海推进时,砂质堆积迅速,水下 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砂坝、远砂坝可 连结组合成指状或鸟爪状砂体,称指状砂坝。其沉 积厚度大,向海变宽加厚,向陆变窄减薄。
指状砂坝横剖面呈透镜状,下伏的前三角洲泥常被挤 入指状砂坝而成为泥丘。 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
鸟足状三角洲又称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 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三角洲的鉴别标志及其 与油气的关系
(一)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
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三角洲平原中常 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
2.粒度分布特征
由陆→海,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 的总趋势。 在C-M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RS段。
3.沉积构造
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 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 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等。
1.长江三角洲沉积特征
A.生物组合特征: 咸淡水混合,生物有海陆混生特征,随含盐度趋 于正常,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增高,在分支流和河口沙 坝中见到植屑;在河口下段和浅海中见到棘皮动物、 海胆刺和辐射硅藻等。 B.粒度分布特征: 颗粒一般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和粘土,仅个 别地段见到中砂。从河床沉积到前三角洲沉积,具有 粒度由粗变细,分选性变差等特点。 C.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与沉积物粒度有明显的关系。颗粒粗 时有机质含量低,颗粒细时含量高。因而有机质含量 有向海方增加的趋势。
4.三角洲附近的水动力状况 河流的建设作用——波浪、潮汐和海流的破坏作用
河流在河口区具有流量展宽、流速降低、惯性流动和咸淡 混合等特征,造成河流携带的大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堆积 下来,形成三角洲。
潮汐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起两个作用:其一是破坏水体的 垂直密度分层,加强了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作用;其二是对 河口沙坝的改造作用。对汊道河床来说,潮汐作用能加深 汊道河床的深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