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我国食品安全研究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陈桂梅来源:《现代食品》 2017年第11期近年来,地沟油、问题牛奶以及转基因食品问题不断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当前民众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致力于问题食品的查处工作,但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食品厂商不遵守道德与诚信、生产加工环节不合规、监管不善等。
为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必须要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1 食品安全现存的问题1.1 食品生产环节农副产品在生产期间需要使用农药、化肥、兽药等,而一旦农药化肥过多、兽药不合格,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通常是农药、化肥、兽药超标[1]。
在生产环节,农药、化肥、兽药超标不仅会影响当季农副产品,还会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并造成严重的后续污染。
另外,当地环境污染亦会导致农副产品生产受到影响。
据相关研究统计,我国已有近2 000 万hm2 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土壤和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及有机污染物,这就会污染到农副产品,导致食品在起初的生产环节便被污染,各种细菌滋生,进而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出现[2]。
1.2 食品加工环节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食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加工食品在食品消费总量上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然而,由于部分食品加工厂商未能依照工艺要求进行食品加工,不遵守食品安全标准操作,包括微生物杀灭不完全、滥用添加剂等,使得其所加工的食品存在安全问题[3]。
加工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亦会导致问题食品出现。
另外,当地环境污染亦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水源污染、土地污染均是导致食品加工环节出现安全问题的关键。
1.3 食品流通环节食品自产地发往销售地再到消费者的餐桌,往往要经过诸多工序与路程,在这期间,收货时间、加工时间、天气、包装材料、储存条件、搬运等均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1.4 监管环节由于当前国内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滞后,导致不法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销售。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是抱着侥 幸心 理,认为大 家都在 买,并且别
人过去 多年吃这 些便宜食 品也没 吃出什么 问
题 ,现在 再吃也不 会有事 ,在消 费者这种心
理的支持 下,就 为问题食 品的销售 打开 了门
路 。其次 ,很 多消 费者缺 乏科学食用 食物 的
常识 ,由此可 能会 引发一些 疾病 的产 生 ,甚 至导致食 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化 的食品企业集团, 强化 “ 原料——加工——
流通——销 售 ”的全程质量 管理 。建议在全 行业推广 I S O、HACC P认证 ,实行质量体系
[ 4 ] 申茂 向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保障我 国食 品
安全 [ J]1 中国卫生 法制 。 2 0 0 2。 l 0( 1 ) :1 8
食 品是人类 生存发展 必不 可少 的物质 基 生产超低标准 、不合 标准 的食 品提供 了可乘 之机 。 3 . 消 费者缺 乏食 品方 面的 常识也 可能会
4 . 加强生产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 食品 安全 问题 是关系 到国计 民生 的大 事 ,应 由政
府统一组 织,督促落 实食 品生产 经营单位 的
1 . 食 品安全法律体 系的不 完善 。由于相 关
个整体 的长远 的导 向。
2 . 从源头上 防止农产 品污 染。提倡 “ 无公
部门对食 品安全生产 的操作 监管不力, 使得 中
国食 品行业 严 重违 规、违 法生产销 售不合格 食 品 的现象 屡禁 不止。我 国现 已颁 布的涉及 食 品安全 的法律法 规数量 多达十几 部 虽然 这些法律法 规构成 了我 国食品安全领 域的基
卫生危 害走 向了食 品内部 的安全 危害 。过去 只注 意食品细 菌总数 ,现在是深 入食 品内部 的农药 、化肥 、化学 品残 留。三 是制毒制 劣 手段越来越多样 、越来越 “ 深入 ” 、手 法越 来 越隐蔽 ,从食 品外部 的走 向内部 的、从物 理 的走 向化学 的。从曝光 的有毒有 害食 品看 , 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 、五花八 门。
研究性学习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
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
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 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
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与对策探讨摘要: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国家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指导,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事件,目前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中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原因;策略前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饮食大国,每天的食品消耗量是巨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到老年、成年人,下到儿童、婴幼儿,他们的健康与食品的安全有极大的关系,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
1.中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概述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我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构建了食品检验检测机制以及认证体系,但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1微生物污染从近年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来看,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健康带来了影响,许多人体疾病与微生物有关,例如大肠杆菌中毒、沙门氏菌感染的食物等,人体使用以后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构成极大的伤害,特别是在人流聚集的区域,如饭店、食堂等公共场所,微生物中毒而引发疾病的事件非常多,为了保证中国食品安全,则需要加强对微生物污染问题的优化和改革,解决好微生物污染食品等相关的问题[1]。
1.2化学污染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过程中,化学成分的添加现象较为频繁,如激素蔬果以及激素肉等,这些食品在化学催化剂的影响下会提高产量,但是内里却包含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影响。
我国种植业开展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然而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会导致农产品的化学成分超标,部分化学成分是难以检测出来的,因此在大批量流入市场以后,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不利的影响。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的调研报告《食品安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消费权益,需要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内容1. 目前食品安全状况通过对食品市场的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存在着食品添加剂超标、化学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一些地摊小吃和快餐类食品,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政策和法规,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加强,监管执法力度需要增强,以及责任追究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3. 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大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仍然需要提高。
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加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和饮食习惯。
三、调研结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遵守法规标准,提高生产质量,切实保障产品安全;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擦亮眼睛,选择信誉度高的食品品牌。
四、建议1.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 促进食品生产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产品质量;3. 加强媒体宣传和教育普及,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五、展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将会成为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挑战。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消费权益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探析

点 。研 究发 现 ,基 因可能通 过食 物链 在 不 同物种 之 间遗 传 或转 移 。因此 ,这 些基 因工 程食 品可 能会 给 消 费者 的健康 带来 一定 影 响 。而转基 因 生物在 遗传 及技 术学 上 目前还 是个 需要 深入 研究 的新 课题 ,因 而转
基 因食 品 的安全 性将 使食 品安 全 面临新 的挑 战 。 1 . 5 政府 监管 不力 分 析 我 国 目前 的食 品安全 管理 现状 ,国 内生产 的食 品未 能跟 国际接 轨 ,国际达标 率偏 低 。食 品安 全 标准 体系 滞后 ,检 验体 系落 后 ,大大 影 响了食 品安 全检 测 的发展 。另 外政 府监 管不 到位 ,对 食 品安全 也 产生 了极 大 的影响 。从 三鹿 奶粉 事件 到毒 豆芽 事件 不难 看 出 ,部 分职 能部 门存 在严 重 的失职 ,由于部 分 地 区存 在 地方 保护 主义 ,盲 目信 任所 谓 的大企 业 ,致使 执法 人员 在执 法过 程 中监督 不力 l 4 ] 。部分 法律 法
增 多 ,成 为 了 目前 亟待 重视 和解决 的 问题 。此外 ,随着食 品科技 的发展 ,众 多传统 工 艺加工 的食 品也 逐
[ 收稿日期]2 0 1 4一o 4一l 4 [ 基 金 项 目 ] 安 徽省 高校 人 文 社 科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项 目 ( s K2 o 1 3 Ao 8 6 ) 。 [ 作 者 简 介 ] 冯 学花 ( 1 9 7 9 一 ) ,女 ,硕 士 ,讲 师 ,主 要 从 事 药 物 分 析 研 究 。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食品安全的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对食品安全应当实行严格监管,能够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生产的质量,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引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食品安全的保证,食品安全也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伴随着新时达的到来,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逐渐开始关注生活品质,其中重点关注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必要途径。
但就目前来说,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时常会出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
面对这一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对策。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分析(一)法律制度逐步完善随着法治中国的推进,我国不断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制度也在逐步地完善。
196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试行)》意味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初步进入法律管理的阶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食品安全法制法规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
2009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是我国推进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的重大进步,随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在2015年和2021年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完善。
(二)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需要逐步明确,只有明确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管职能才能更好地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从最开始的行业主管部门的单一监管,又逐步过渡到了行业主管与卫生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多部门监督模式。
当下为了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的监管责任,食品安全的监管逐步恢复为统一的监督管理模式,统一归到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的监管变为同一部门下设的不同分设机构的分段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得到进一步落实。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探析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到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食品的安全与食品的生产环境,生产利益以及生产商的安全意识有关,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措施也不是很严格,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有效的整治食品安全问题,必须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落实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食品安全,管理分析,策略研究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越发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近年来市场上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屡次出现,严重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保障食品的安全对推动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力度,提高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推动食品安全监督质量的提升。
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生产环境问题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加工企业很多,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的生产水平较低,所从事食品加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差,缺乏一定的卫生健康认知。
在生产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识,尤其是食品卫生问题非常让人担忧,有时还会将一些根本不符合食用标准的食品以次充好推向市场,或者通过假冒伪劣商标、模仿名牌商标等方式产品推向市场,从而可能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非法使用添加剂或添加有害物质有些小作坊或加工企业为了使食品的香味更独特,口感更好,外观颜色好看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会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且有些添加剂根本不符合人类食品的安全使用标准,正常的添加剂使用是属于合法行为,但过量或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添加剂,就可能会威胁到使用人员的生命健康。
比如以当年的三鹿奶粉为例,就是为了提高产品中的蛋白质的检测含量,非法添加三聚氰胺,虽然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蛋白量,但这些有毒害物质被婴幼儿吸收之后,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除此之外包括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染色鸭血、明胶香肠等一系列问题都属于标准的非法使用添加剂或添加有害物质,3、食品原材料安全无法保证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也实现了标准化,但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农民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会盲目的使用大量的杀虫剂,化肥等药物,尤其是一些家庭生疏养出时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出肉率,会使用各种激素,瘦肉精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我国食品安全危害性与安全监督背景: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的猪肉流向 “双汇”。
“瘦肉精”显然并非河南或者双汇的专利,从河南到山2011年3月15日,全国消费者日当晚,央视报道称,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 采用违禁动东、辽宁、南京,尽管中国法律早已明令禁止,“瘦肉精”阴影仍无处不在,行 销全国。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 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 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
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 本。
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 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 沟油有200万~300万吨。
而中国人 1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一- 也就是说,按照比例,你吃 10顿饭,可能有 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早于2005年揭发山东奸商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 ,曾经大力整顿;但在 2009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晨园乳业」又被查出制造「皮革奶」,当场起出 3包20公斤 装的白色皮革水解蛋白粉末,以及 1300箱受污染的牛奶产品,少数流入市面被回收,山东、山西、河北也发现同类产品。
皮革水解物主要添加的食品是乳与乳制品及含乳饮料,作用是增加蛋白质。
自然这种“蛋白粉”中混进了大量皮革糅制、染色过程中添加进来的重铬酸钾(可用来检验酒精浓度)和重铬酸钠等有毒物质。
如果长期食用含有“皮革水解蛋白粉”的食物,“ 铬”重金属离子便会被人体吸收,积累于骨骼之中,长期积累便会中毒,使人体关节疏松肿大,甚至造成儿童死亡。
我国近几年突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 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 蛆虫 少量误食柑蛆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如有身体不适,应立即 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大量食用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 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大量食用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 婴幼儿奶粉2008年9月三聚氰胺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 可致死多宝鱼2006年11月 孔雀石绿 长期大量摄食,既会产生耐药性,也存在致癌可能 红心鸭蛋2006年11月苏丹红可能致癌大闸蟹2006年10月 硝基呋喃代谢物 致癌猪肉2006年9月瘦肉精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 致昏迷死亡,特别对心律失常、 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患者危害极大福寿螺2006年8月管圆线虫病 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 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美赞臣婴幼儿奶粉 2006年2月金属颗粒 容易导致婴儿体内呼吸系统和咽喉严重受 损雀巢奶粉2005年5月 碘超标 影响甲状腺功能肯德基奥尔良烤翅2005年3月苏丹红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 致癌的危险性 鸡蛋 2008 年 10 月 死柑橘 2008 年 10 月 就医 螃蟹 2008 年 10 月 亡, 长期食用可致癌银鱼 2008 年 10 月 亡,长期食用可致癌阜阳劣质奶粉2004 年 4 月劣质“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可致死金华火腿2003 年11 月敌敌畏最明显的是对肠食道胃黏膜有影响,可能致死食品安全危害性概述1、定义(1)食品安全。
依照《国际食品卫生通则》的定义是:保证食品在按照其用途进行烹调和/或食用时不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这里的食品安全强调的是后果。
而《食品工业基本术语GB15091-95 》的定义是: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被有害物质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污染,使食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质地良好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并列出其同义词是:食品卫生。
可见,这里的食品安全包括对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食物链的过程要采取的措施。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
(2)食品安全危害性。
是指潜在损坏或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因子或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存在于食品中,一旦这些因子或因素没有被控制或消除,该食品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食品。
2、特征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具有以下特征:(1)可存在于“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过程中。
随着食品工业化生产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一特征将更加突出。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在食品中的概率将更进一步加大。
(2)可因不同的食物链环节有差异,其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别。
例如在种植农产品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农药、兽药、激素等化学物质的危害;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的危害因子或因素可能以生物性、物理性为主。
因此,在整个人类食物链的不同环节上,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各有侧重,其程度也强弱不一。
(3)食品安全危害性表现出来的程度或后果受到主观(人为的)和客观(天然的)两种因素的双重作用。
尤其是主观的,即食品安全危害性人为的作用,其导致的程度和后果可因这一作用减轻或加重。
(4)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导致的后果可因其种类型别、毒力大小等因素表现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反应(中毒)特征。
其慢性反应(中毒)具有潜在性、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以致不受人们所重视。
(5)食品安全危害性可通过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来控制或消除,将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达到人类食品无毒无害的基本要求。
这些手段或措施有法律属性的,即依法开展对食品安全危害的监督管理,如《食品卫生法》等。
也有技术性的,如GMP、HACCP 等。
这些法律法规、标准等是保证食品安全,降低其危害性的有力措施。
3、分类根据《食品企业HACCP 实施指南》,食品安全危害可分为三种类型: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存在于这三种类型中。
它们可以侵袭到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造成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有毒有害,成为有毒食品。
4、后果食品安全危害性导致的后果是食源性疾病。
这是由于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带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食源性疾病包括传统的食物中毒,也应包括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以及由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可见,食源性疾病的范畴在扩大。
而且依照现代医学概念,由食物营养不平衡所造成的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等也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
食源性疾病依致病的种类型别、毒力大小、人体免疫力强弱,可造成以下三种状态:急性反应(中毒)、亚急性反应(中毒)、慢性反应(中毒)。
一般来说,存在于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因子常常导致急性反应,表现为各种食物中毒。
构成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因素。
化学性危害因子的种类较多,侵袭到食品上的种类、剂量因子环境条件、工艺过程、人为因素有密切关系。
是否导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剂量与反应关系。
如亚硝酸盐中毒剂量:0.3~0.5 克,致死量: 1.0~3.0 克。
三氧化二砷中毒剂量:5~50 毫克,致死量:60~500 毫克。
剂量与反应是化学性危害因子在食品安全危害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个很典型特征。
成为制定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食源性疾病诊断、食物中化学污染物监测与评价、卫生宣传教育的依据。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之一是导致急性表现,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
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危害因子的毒性作用存在着剂量与反应关系,再加上目前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有限性,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所导致的人体健康的亚急性、慢性反应构成与急性反应同等重要的威胁效果。
如农药、兽药残留,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如氯丙醇、丙烯酰胺、多环芳烃等。
资料证明,这些有害物对人体的慢性毒害作用是致畸、致癌、致突变。
其后果将是不可逆的。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食品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制造业首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同时,在工业化及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食品生产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逐渐向社会化转变,由原来主要由家庭烹饪转向以专业企业加工生产为主,食品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增加, 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强烈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微生物源仍是影响我国食品卫生和安全的最主要因素;第二,从农田到餐桌食物链污染情况严重。
一是源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如瘦肉精残留问题, 二是环境污染物给食品卫生带来影响,如二恶英问题;第三,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等;第四,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第五,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
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
当前我国对食品安全危害性认识1、法律法规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就法律法规来讲,涉及到食品安全的有多部。
其中《食品卫生法》应是我国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重要法律。
该法规定人类食品的基本要求是无毒无害,还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其本意很明确:凡是食品中存在有食品安全危害因子的,一经确定,无论是否造成后果,均属于禁止生产经营之列。
体现了立法目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里,将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导致的急性突发性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纳入其中。
根据该条例,制定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地方政府还制定了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预案。
以应对包括急性突发性食源性疾病及食物中毒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部制定的《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保证该项工作有序进行。
其他法律,如《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等,也都含有保障食品安全的内容。
《农药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从另一侧面来保障食品安全。
可以说,目前我国在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中,都可找到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已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2、科学研究(1)基础研究。
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很多。
不仅涉及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卫生执法监督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近十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防控基础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
如食源性疾病监督控制技术、食品中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的建立等科研项目,为我国食品安全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该计划中提出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其中是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监测与评价,以及食源性疾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