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与繁殖、遗传与变异、适应性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如何依赖环境生存,同时生物的活动又如何影响环境,形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与范围:介绍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分裂与分化:学习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通过分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组织、器官与系统:理解细胞如何组成组织,组织如何进一步构成器官,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系统,共同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介绍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学习种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萌发过程,包括种子的休眠与寿命。

•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详细探讨绿色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及其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意义,同时简要介绍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人的由来:通过人类起源的概述,理解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人体的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组织、器官、系统,逐步构建人体结构层次的概念。

•人体的营养: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种类、作用及人体消化、吸收、利用这些营养物质的过程。

•人体的呼吸:探讨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运动及气体交换的过程。

第五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与微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如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了解动物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意义。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024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4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2024苏教版七年级上必背知识点第一章第1节走进生物学实验室一、认识显微镜1.目镜和物镜:具有放大作用。

(1)目镜没有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2.遮光器和反光镜: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1)遮光器:光线强用小光圈,光线弱用大光圈。

(2)反光镜: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

(3)环境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环境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由低倍镜调至高倍镜,视野变暗,调节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亮。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具有升降镜筒的作用。

(1)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寻找物像。

(2)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二、使用光学显微镜1.实验: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对光成功的标志是通过目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调节焦距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旋转,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压坏玻片)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长升直到看清物像。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一定要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后才能换高倍物镜)(4)整理和收镜2.显微镜的观察材料要薄而透明。

3.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物像越大,视野就越小,也相对较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物像越小,视野就越大,也相对较亮。

4.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同向法相移,即物像在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载玻片。

5.污染物位置的判断方法:污染物可能处于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移动其中两者,污染物均未移动,则其处于第三个上面。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1)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2)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连结起来。

观察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注意事项:放大倍数= ,镜头的保护(用擦镜纸,避免接触生物材料)移动:上下左右颠倒,观察视野的大小(3)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按材料分:切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认识生物(4)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知识点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其中前者叫做生物。

2.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3.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在生长的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④生物通过产生自己的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并把它们的特征遗传给后代,这些后代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⑤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3.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4.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5.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所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6.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生物学。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3.生物学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密切的关系。

4.当今世界面临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1.认识显微镜(1)与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物镜(一级放大)和目镜(二级放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与调节光线有关的结构; 遮光器(内含光圈)和反光镜。

光线弱(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亮)时,用小光圈、平面镜(3)与调节清晰度有关的结构: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收镜)(1)取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安放(距实验台边缘5cm)(3)选目镜、物镜:一般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和物镜组合起来成为低倍镜。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4.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5.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 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要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然后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内(方便用左眼观察,右眼便于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从目镜内观察方向是逆时针旋转一周(或两圈),使看到的物像最为清晰时,停止旋转。

三、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和多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例如衣藻、水绵等。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一般由孢子进行繁殖。

如葫芦藓、墙藓等。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用孢子进行繁殖。

以上几种植物虽然形态结构各异,但共同特征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能产生种子(孢子)。

四、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被子植物的种子又种裸子植物不同,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果皮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种子的萌发能力。

而且被子植物能通过传播种子的方式适应更广阔的环境,逐渐占到优势,逐渐发展成当今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型——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

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注意与裸子植物的定义区分)。

五、种子的萌发条件及过程种子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胚必须是完整的而且是活的;还必须满足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重点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重点知识梳理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苏科版生物7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梳理7年级上册第1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单元我们生活的生物圈第2章生物与环境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第3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5章人体的物质能量来源于食物第1节饮食与营养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第3节合理的膳食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食物链第2节食物网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第2节人体的呼吸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知识点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物一般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知识点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生物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生物能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需要营养物质和能量,进行呼吸与排泄);生物能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关键提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知识点3 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应用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例如,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与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对生物的利用与保护等。

2.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而造福人类的一门学科。

如:直升机与蜻蜓、潜水艇与鱼鳔、雷达与蝙蝠、人工冷光与萤火虫等。

3.现代生物科技成果:试管婴儿、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太空育种技术、生态农业、杂交水稻(袁隆平)、转基因技术等。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知识点必背

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知识点必背

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知识点必背初一生物苏教版上册必背知识点如下:1.种皮(保护)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胚胚芽:发育为茎和叶;胚轴:发育为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发育为根;胚乳(贮存营养),只有单子叶植物有。

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4.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部分这一段。

5.根尖的结构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外有根毛,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使根尖伸长。

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最关键的部位是分生区。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8.根的生长具有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

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是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0.根吸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⑴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⑵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如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

11.植物生活需要量大的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成熟,使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2.枝芽发育成茎,花芽发育为花。

13.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4.范-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生长主要物质是水。

15.普利斯特莱的(小鼠、蜡烛、植物)实验说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更新空气。

4.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如韭黄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1)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2)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3)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连结起来。

观察细胞的结构(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注意事项:放大倍数= ,镜头的保护(用擦镜纸,避免接触生物材料)移动:上下左右颠倒,观察视野的大小(3)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按材料分:切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认识生物(4)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连线写出 :1-镜座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物镜7-载物台 8-转换器 9-粗准焦螺旋 10-细准焦螺旋11-通光孔 12-反光镜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 和〔7〕 物镜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 通光孔 和〔12〕反光镜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 ”字样,表示放大倍数为15倍 。

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

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

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q 。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 、取材、染色、观察。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

染色用稀碘液。

盖片时先将盖玻片一侧出到水,再缓慢放下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

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第二单元细胞壁:保护和支持植物细胞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细胞中的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注意区分!)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呼吸作用)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DNA双螺旋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1)细胞分化:在生长发育中,大多数细胞失去分裂能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2)概念: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群。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a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分裂)→组织→器官→系统(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b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化、分裂)→组织→器官(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疏导组织)(4)常见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草履虫的结构:纤毛、表膜、细胞质、细胞核、口沟、食物泡、收集管和伸缩泡、胞肛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动物病毒(5)病毒种类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生活:寄生与人类的关系害处: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例子益处: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1、植物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2、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按其(功能)要求标示细胞结构的①—⑦部分并写出各自名称,②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③的作用是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⑦的作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5、人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有差异,但结构基本相似,如右图是人的体细胞模型图。

具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和④线粒体。

请标号并填写①---④的名称。

6、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7、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有关。

8、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数目的增多。

9、细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0、组织是指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

11、植物及动物(人体)的基本组织:12、器官就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其中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13、系统是指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具有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泌尿、消化、呼吸和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其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着调节作用。

1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5、植物体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组织和器官,不同点是人体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而植物体不具有。

16、草履虫进行 分裂生殖。

草履虫具有 应激性,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通常草履虫分布在培养液的表层。

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表膜具有呼吸和排泄的功能。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的一生1. 种子结构 胚和种皮(保护)2.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充分条件(外部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4、填写下表:5. 根尖: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那一截(节)。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外有根毛,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使根尖伸长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植物的根根尖的结构6.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最关键的部位是分生区。

7.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根尖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8.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和向肥性。

9.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是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

10.根吸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是直接影响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液泡膨胀;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液泡缩小,这就是给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烧苗现象的原因。

⑴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⑵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如施肥过多出现“烧苗”现象。

11.植物生活需要量大的无机盐,不仅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还需要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等。

含氮无机盐(氮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无机盐(磷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种子成熟,使硕果累累)、含钾无机盐(钾肥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12、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枝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花芽将来能发育成花。

枝芽主要由幼叶、芽轴和芽原基构成。

13.芽的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原基→发育成新芽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