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在作文中的妙用_高考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张 宝 东
妙 喻 连 珠 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喻的一般方法。 2.培养用比喻写作的能力。
常用的比喻方法:
一、
喻体正面渲染开头法
例1.诚信如丝丝春雨,可以催
开文学的花苞;诚信如结实的 绳索,可以助人登上科学的顶 峰;诚信如涓涓浪花,可以托 起事业成功的巨轮。
根据例1,以“不为失败找借 口”为论点,写一个开头。
这棵不找借口而成功的的树啊,浓郁, 隽秀。四季常青。科学因他们而腾飞; 人类因他们而伟大!
练习3
以一方土为喻体论证不为失败找借口 获得成功(举官员的例子)
有这样一方不为失败找借口的土,它培养 出了无数伟大的官员。 (立)这一方土中,
培养出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横扫倭寇的戚继光, 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这方土中,还培养出了 鞠躬尽瘁的周恩来,不辞劳苦的焦裕禄,
要求:保留喻体 换本体
仿照例句,发挥想像,补充句子。 在事业上不找借口的人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 的一块砖石。在友谊上不找借口的人说:人生就 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①在奋斗中不找借口
的人说:人生就是 搏击风浪的那双桨 ②在辛勤劳动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生 就是 耕耘大地的老黄牛。 ③在与困难斗争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 生就是 行于暗礁间的一条小船。 ④在同挫折抗争中不找借口的人说说:人 生就是 布满荆棘的那条山路。
再见!
练习1以“借口”为话题模仿比喻论证模式写一 有一丛不为失败找借口的花,散发着浓 段话
浓的文学芳香。(立)
这丛花里,有屈原培育出来的“路曼曼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李白培育出来 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有苏轼培育出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 ;有毛泽东培育出来的“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 (摆)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在高考作文中,灵活运用比喻和象征是提升作文表达效果的重要手段。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类比和类推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形象来展示;而象征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个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象征某种抽象的含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和象征,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的表达能力。

一、比喻的运用1. 丰富形象的比喻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比喻来丰富形象,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比如,对于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可以比喻为“太阳”,给人以阳光般明朗的感觉;而对于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可以比喻为“臭皮匠”,形象地传达出狭隘的思维方式。

通过比喻,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作文的意义。

2. 强化对比的比喻在高考作文中,通过对比的比喻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比如,可以将勤奋的学习比喻为“努力的蜜蜂”,将懒惰的行为比喻为“贪吃的熊猫”。

通过与动物的对比,一方面加深了印象,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行为的不同特点,使得表达更加生动。

3. 运用寓意的比喻比喻中的形象可以具有特定的寓意,可以通过寓意的比喻来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评价。

比如,可以将开放包容的社会比喻为“大海”,将整齐划一的行为比喻为“方队”。

通过对寓意的运用,可以让作文更具思想深度和观点分明。

二、象征的运用1. 事件的象征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事件的象征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比如,可以以“溺水事故”为象征,探讨人们对于安全意识的忽视;或者以“流浪猫狗”为象征,来探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通过描写具体的事件,达到启示读者、引发思考的效果。

2. 物体的象征在高考作文中,可以通过物体的象征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比如,将红旗比喻为正义和信仰的象征,体现了作文对于理想追求的呼吁;将风筝比喻为自由和独立的象征,体现了作文对于人权和自由的探讨。

通过物体的象征,可以让作文更有层次感和文化内涵。

3. 自然的象征自然界中的事物常常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借助自然界来比喻、象征某种情感、思想或者价值观。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

高考作文技巧之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在高考作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而掌握一些写作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其中,恰当运用比喻和象征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手法。

本文将探讨在高考作文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比喻和象征。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通过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1. 丰富形象的描述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丰富的形象描述,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我们可以将美丽的风景比喻为“一幅宏伟的画卷”,或将湍急的河水比喻为“一群奔腾的骏马”,这样能够使读者更加感受到景色的壮丽和动感。

2. 深化语言的表达比喻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化语言的表达。

有时候,一些抽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词语解释清楚,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比喻来更好地传达信息。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时间的宝贵,我们可以借用“时间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来形容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珍贵性,从而更加震撼人心。

3.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恰当地运用比喻还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

比喻的形象性和幽默性可以使文章更加活泼有趣。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一个人的勤勉,我们可以用“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来形容他的勤奋,使读者产生一种愉悦和欣赏之情。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的具体形象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者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的修辞手法。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象征可以使文章更具深意并引发读者深思。

1. 体现主题的象征物在表达某种主题时,恰当地运用象征物可以使这种主题得到更好地体现。

例如,在写作文时要表达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大自然比喻为母亲,将人们的行为比喻为对母亲的伤害,以此来呼吁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增加艺术感的象征形象恰当地运用象征形象可以增加作文的艺术感。

通过用具象征性的事物来代表某种情感或意义,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高考作文比喻论证技巧

高考作文比喻论证技巧

高考作文比喻论证技巧高考作文,那可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在这场战斗中脱颖而出,各种技巧就像是我们手中的武器。

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比喻论证这个“神器”。

比喻论证,说起来好像挺玄乎,但其实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打比方。

比如说,你想形容一个人特别固执,你不说他固执,而是说他“像块顽石,任谁也改变不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比喻论证。

是不是一下子就觉得形象多了?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那山啊,高耸入云,看着就让人心里犯怵。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步子迈得那叫一个大。

可没一会儿,就有人开始气喘吁吁,喊着爬不动了。

这时候,队伍里有个小伙伴说:“咱们这爬山啊,就像高考,一开始都觉得自己能一飞冲天,可越往上爬,困难越多,这时候就得咬咬牙坚持住。

”嘿,你还别说,这么一比喻,原本想要放弃的人好像一下子又有了动力。

就像这个爬山的例子,比喻论证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把抽象的、复杂的道理,用形象、简单的事物给说清楚。

高考作文里,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比喻论证,那绝对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比如说,你要写“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主题。

你要是干巴巴地说“我们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这多没劲儿啊。

但你要是说“坚持就像一场马拉松,途中会有无数的疲惫和挫折,但只要咬着牙跑下去,终点的胜利就在等着你”,这感觉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子就让人明白了坚持的过程和重要性。

再比如说,写“梦想的力量”。

别直接说“梦想很有力量,能让人奋进”。

你可以这样写:“梦想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梦想又像一阵春风,吹走我们心头的阴霾,带来希望和勇气。

”这样一写,梦想的那种鼓舞人心的力量是不是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了?还有啊,比喻论证还能让你的文章更有文采。

用得好的话,那简直就是给作文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

比如说,形容时间过得快,你可以说“时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而去,一去不返”。

形容心情沉重,你可以说“心情如同铅块一般,沉甸甸地坠着”。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深度的重要环节。

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对于提升文章表达力和感染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比喻和象征手法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本文将分析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以期帮助考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抽象概念并产生共鸣。

在高考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够深化主题,提高文章的表达力。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的技巧。

1.1 用物喻情通过将人的情感与物体进行比较,可以更加鲜明地表达情感,增强读者对文章的感受。

例如,在写景作文中,可以用花朵来比喻美丽的女子,用残破的房屋来比喻贫穷的农民,以此来展示景物对情感的映射。

1.2 用生活喻理将生活中的情境与某种道理进行类比,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对主题的思考。

例如,在论述友情的作文中,可以比喻友情如同漂流瓶,需要双方的真心与付出,才能共同享受其中的温暖与快乐。

1.3 用动物喻人动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常常可以与人类进行类比,用动物来比喻人物能够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征和性格。

例如,在写人物形象的作文中,可以用狮子来比喻勇敢的将军,用猫头鹰来比喻智慧的学者,以此来增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一种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概念或者深层含义的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更富有艺术感和哲理性。

以下是几种在高考作文中运用象征的技巧。

2.1 用自然寓意自然界中的事物常常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可以通过引用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在写人生的作文中,可以用河流来象征人生的起伏和终结,用阳光来象征希望和美好,以此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2 用历史典故历史上的典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借用典故来丰富文章的内涵。

例如,在写传统文化的作文中,可以引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来象征才女的悲剧命运,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来象征聪明机智的人物。

年高考复习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年高考复习比喻,在高考作文中的妙用(
只有在现实面对的这本书里磨砺淬炼才能成就国 家的栋梁,时代的浪花,才能拥有应付自如的时代道 路上的降妖捉怪的能力,才能成就自己成为自己的如 来这种人生修为的最高境界,俯昂皆是妙手,遍撒热 血绘华夏;韬略无不致远,再造辉煌奉九州。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 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 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 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 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 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 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 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 失落与不舍。
韬是略长无 安 家不的致桃的远花,,栋再妖造娆辉梁万煌千奉。,九州时。 代的浪花,才能拥有应付自如的时代道 路上的降妖捉怪的能力,才能成就自己成为自己的如 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
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 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
4 、 不着痕迹, 笔法自然, 展现文 字功底。 作者为了说明“人要坚守 良知”这一道理, 巧妙地运用了比 喻的笔法。
示例: 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盏灯, 时 时闪耀着温暖的火花, 照亮我们心 底的仁慈。 在这世界上总有一群人, 时时守望着那盏灯, 小心翼翼地呵 护着, 让它照亮冰冷的角落。 ―― 宋静海《守望心灵的灯》
1 、 学会联想与想象, 用精彩的比喻 去评介人物。
示例:昭君上殿, 本是很短的一瞬间, 为了表现昭君那与众不同的自信, 作者 运用了精彩的比喻。 示例: 昭君昂首上 殿的那一刻 , 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 放了 . 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 并非金雕银 塑 , 可它的光芒 , 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 然失色 . ―― 高考满分作文《那一缕不 泯的自豪》

2023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运用比喻论证

2023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如何运用比喻论证
【解析】将“社会”和“个人”分别比喻成“星空”和“无名的小星”, 进行论证说理。
个人不应该认为个人力量渺小,而不去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提出观点 )独木不成林,森林是由一棵棵树木组成的。(建立比喻)在茫茫人海中,也 许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人 生活在社会中,依赖社会而生活,而和谐的社会,富强的国家需要许多有社会 责任感的人去创造。(分析说理)
(3)比喻说理 ●用相似的事例进行论证 可谁能说得清呢?就像姬发摆脱不了侮辱,史迁回避 不了宫刑,苏轼逃脱不了诗案,都是上帝有意安排一样 ,嵇康的死何尝不是一种超脱,何尝不是一种将易于腐 朽的肉体涅磐为永恒的精神的方式呢?
----《暗夜的绝响》
●在喻体中表情达意 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 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 待发的帆船, 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 的壮阔。
——《双赢 , 你我共辉煌》 ●比喻说理铸华章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 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 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双赢,你我共辉煌》
(4)比喻评价 ●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价人物: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 ,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 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它的光芒, 却足以使所有金 银黯然失色。――《那一缕不泯的自豪》 ●精雕细刻,用细腻笔法、比喻手段评价人物: 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 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 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蝼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苔衣不 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 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 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巨匠。 ――吴迪《挣脱死亡的绝唱》

高考作文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高考作文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文章更有表现力

高考作文修辞手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才能使文章更有表现力高考作文是考生展示写作才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的力量和感染力。

本文将围绕高考作文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展开讨论,为考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使他们的作文更具表现力。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

通过比喻,作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或者感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共鸣。

在写作中,考生可以运用比喻来描绘人物形象、烘托气氛,或者做出某种隐喻的暗示。

比如,在描写一个勇敢的人时,可以用“他像一把利剑,勇敢地直插敌人的心脏,给人以无尽的慰藉和希望。

”二、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并列同类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气的效果和文本的节奏感。

排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语言流畅,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在写作高考作文时,考生可以尝试使用排比来强调一连串的情感或行动,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例如,“既然我们选择了梦想,就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失败,不要怕困难,因为成功就潜藏在这一切的背后。

”三、夸张夸张是修辞手法中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对人物、事物或情感的程度进行放大,营造出夸张的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夸大描述某种情感或者事物的意义,增加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这次旅行简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我们体验了天崩地裂的风浪,仿佛置身于世界末日的场景。

”四、对比对比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两个事物或观点进行对比,突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者冲突,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展现故事情节,使文章更加精彩。

例如,“在浩渺的大海中,小船如同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浪尖中努力前行。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提出疑问并在文中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

在高考作文中,考生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渲染情感或者强调观点,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在作文中的妙用_高考作文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比喻在作文中的妙用
比喻如果用得恰当,可给文章带来客观的姿色。

当代文学家秦牧曾说过“美丽的比喻简直就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学。

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那儿,那儿就会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先像是一种什么化学剂,把它投入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可见,比喻是语言表达中不可缺少的修辞方法之一。

比喻是一种基于联想,抓住本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精巧的比喻,喻体必须要超越本体,更准确的表达主观感情。

多数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文中用一个或几个比喻,使文章增添了不少亮点。

现就比喻的表达方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表达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比喻的表达方式:
1、直接博喻式:博喻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
在博喻中深深体味主题的意韵,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如“拥有诚信,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溅起整个海洋------”取喻形象,色彩鲜明,引人深思,极为精巧也极具形象感和饱满的感情色彩,构成了文章的亮点。

2、比喻加感悟式:有时写完一个或几个比喻就再不去关照它,好似意犹未尽,其实还应在每个比喻后面进行一番感悟,或者将整个比喻的具体内容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有一篇题目为《坚守善良》的文章,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叫柯曼的医生,在雨天深夜到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山村,去抢救一位病人。

可他的汽车车灯坏了,面对漆黑的雨夜和崎岖的山路,他还是依然发动了车子。

当他摸黑驶出自家院子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原来,对柯曼医生汽车声音极为熟悉的附近居民,一刹那全都打开了窗户,拧亮了门前的灯盏,把道路照得一片光明。

柯曼医生行进在一片光明中。

就此作者写道“善良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类温暖心灵的火焰;善良是洞穿黑暗的阳光,是心与心的亲和与信赖,是爱与爱的共振与交融。

善良让世界充满仁爱,让岁月充满温馨。

善良虽博大如东海之水,巍峨如万仞高
山,但又是那么简单而平易。

有时,它是风雨中悄然为你撑开的一把伞;有时,它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

更多的时候,善良是危难时毫不犹豫地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你在走投无路时向你坦然敞开的收容的门。

仁爱是通往善良的路径,真诚是开启善良的钥匙。

要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柯曼医生那样,心存仁爱,忘我无私,坚守善良,那我们的人生道路就会永远有和煦的春风萦绕。

要知道,多一个善良的人,这世界便会多一份温暖,多一颗善良的心,人类便会多一份福荫。

”没有空洞的说教,比喻加上深刻的感悟,激活了文句,点亮了文旨,升华了主题,点明了事理:雪中送炭,坚守善良,得到的将是一片光明的回报。

3、设问加比喻式:先用一个设问提出问题,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如“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歌,一首唱尽哆来咪发梭拉西的歌;青春是一幅画,一幅画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画;青春是一页诗,一页写着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诗。

青春需要纵情歌唱,需要挥墨如泼,需要细细斟酌。

”先提出问题,然后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来回答,且每一个分句都是比喻句,让人在不经意间认清了“青春”的本质,产生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读来
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得文采斐然,诗意盎然。

二、比喻在文中的作用
1、标题设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有一个简洁醒目动人出采的标题,就会产生让人眼睛一亮的效果。

如《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标题为《萨达姆:美国手中捧着的刺猬》,一个生动的比喻把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欲进不能欲退不甘的境地,十分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2、开头设喻。

俗话说“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想使文章引人入胜,给人以美感,在开头上要下工夫。

有一考生的佳作《温柔的枕头》开头写道:“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可里斯朵夫》中这样形容诚信‘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而洁白的良心最重要的内容便是诚信’。

”既交代了文章的标题的出处,又自然的巧借名言中的比喻引出自己的观点,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3、主干设喻在文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巧妙的比喻可状难明之理。

有的道理非常抽象,难以具体表达清楚,或是表达出来了,别人理解不深刻。

如果用上恰当的比喻,可使枯燥抽象难懂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如“人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跷跷板的左端站着我的观点,右端站着别人的
建议。

而人生的追求则是在上下摆动的跷跷板上使自己不断地运动并不断寻找平衡点。

真正的人生属于勤劳的人和勇敢的人,他们不辞劳苦的奔走在跷跷板的两头,偶尔,也会因为失误而跌到在跷跷板的一头,但是勇气和自信鼓舞他们从右端爬起,拍拍身上的灰土,向前方奔去;别人的激励也使他们从左端站起,寻找成功的另外方向。

”作者把“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一抽象的道理,用人人熟知的跷跷板游戏作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巧妙的比喻可绘难绘之景。

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有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很难描述,可以用比喻借助其他东西来写。

如“梦是天边漂浮的一种悠悠的白云/梦是山沟里升起的一束淡淡的青烟/梦是巫山峡壁上缀着的那团闲适的白雾/不知何时来,何时去,去向何方/梦是三月绚丽的风染绿了的秃枝/拂开了红桃白李银梨粉杏的芳裙/梦是一道伸向阿里的若隐若现的彩虹------”作者将梦这一难绘之景,运用比喻化为白云、青烟、白雾、秃枝、风、彩虹等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象,渲染出梦的绚烂多彩,营造出执著追梦的美妙意境。

也让人通过这些鲜明生动的意象,了解了梦为何物。

③巧妙的比喻可抒难抒之情。

有时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或者即使表达出来了,也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如果把这些思想感情化为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就会表达得畅快淋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树不直,无以成栋梁。

让我们在彼此的信任中开启合作的‘大门’,让我们在彼此的信任中放飞心中的喜悦。

留住信用,我们的眼睛便成了忘记的‘监视仪’;留住信用,我们的耳朵便成了背约的‘除尘器’。

人间纷繁芜杂,留些信用给自己,我们才能日不怕雨淋,夜不怕霜打。

”作者连续以“大门”、“监视仪”、“除尘器”为喻体,将自己渴望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4、结尾设喻。

古人说,结尾如撞钟。

如果这个钟撞得响亮,就能使主题深化。

如“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一次美丽谨慎的选择,必将如高山流水,洗尽铅华,洗尽躁动。

还生命一股清流,一眼甘泉,用晶莹的浪花奏出生活浩然大气的乐章。

”作者用了恰当而优美的比喻来扣题,形象的说明了正确选择的重要,极为精彩。

恰当的比喻就如同我们做菜用的佐料,能给菜增色增味,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回味无穷。

但是,如果佐料用的过量(不足)或者用料不当,就会
使菜色香味俱失,让人大倒胃口,作文中的比喻也是如此。

因此,在作文中用上恰当的比喻,就会给文章增色。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