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合集下载

1历史的足迹

1历史的足迹

8
9
10
楷书
隶书
金文
甲骨文
篆书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 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 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 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 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 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 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 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 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 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 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 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 弟子们多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 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 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 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 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 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 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
70
• • • •
历史上,中华民族虽然多次遭受外强入侵, 但每到历史的危急关头,总有千千万万仁人 志士,凭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舍小家, 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抵抗外来侵略, 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下列属于英勇 抗争的典型事例有 ( ) ①虎门销烟 ②三元里抗英 ③甲午海战 ④戊戌变法 ⑤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是谁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 的中华文化
范仲 淹
思 想 家
王 安 石
孔子,整理《诗》《书》, 编订《春秋》;孟子著有 《孟子》;王夫之及其著 作《周易外传》《尚书引 义》等。

孙 武
曹 操
事 家
彭 德 裕 怀

文 学 家
柳宗元
巴 金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C
4.奥巴马登长城感悟历史。他感叹地说: “长城太雄伟了”,“在这里,我们要对 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奥巴马之所 以“对中华文明表示极大的崇敬”,是因 为( ) A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 中国的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C 中华文明悠久而辉煌 D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C
5.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甲午海战、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 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浴血奋斗,宁死 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这些史实直接说 明( ) A 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 B 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C 中华儿女为了捍卫民族尊严进行了宁死不屈的 斗争 D 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始终以失败告 终
自由交流: 一、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 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
存在了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中国
二、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够延续到今天,并且继续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怎样一部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 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7、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南 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 约》,腐朽不堪的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 一个个不 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肆无忌惮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 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使 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的苦难。
C
7.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华 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依然熠熠生辉。中华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得到了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 ①有着五千年辉煌的文明史 ②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英勇反抗的抗争史 ③近代遭受侵略、饱受苦难的屈辱史 ④始终强盛的繁荣史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
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
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 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 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 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 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
• 英雄壮举充分说明: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 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捍卫国家独立、维护 民族尊严、近代中华儿女藐视强敌,甘赴国难, 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自学指导历史的足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2——8 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 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
用铅笔做好标记,15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准确。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2.古代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有什
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沧桑
的原因及过程?
4. 近代中华儿女进行了怎样可歌可泣的
抗争?
五千年文明
中国已发现 的古代文字 最早,体系 较为完整的 文字。中华 文明是人类 最早的文明 之一
马王堆汉墓帛画
•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是我国已知画面最大、保存最 完整、艺术性最强的汉代彩绘帛画。画面呈“T”字形,上部宽92厘 米,下部宽47.7厘米,长205厘米,属族幡一类的东西,出殡时放 在行列前面,落葬后覆在棺上。帛画可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天 上景象。右上方画太阳,中立金鸟一只。左上方画新月,中有赡蜍、 玉兔。中部绘人首蛇身像,为上天主宰神女蜗。太阳下的扶桑树上, 又有8个小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天上有10个太阳,轮番照射,相替 栖于扶桑树间,这里为什么画9个太阳,说法不一。新月由坐在飞龙 翅上的女子托举。下面有两只飞鸟相对,悬着铃铎。再往下,两扇天 门内,二人拱手对坐。中部为人间景象。一老妇人,为墓主人,利仓 之妻。前有两人捧盘跪迎,后有三女随身伺候。下部为地下景观。一 巨人站立两龙之上,横跨一条大蛇,双手托带着可能象征大地的白色 扁平物。该画画天上以示死者的终身归宿,画人间以示死者生前的荣 华富贵,画地下以示阴间的幸福。整个画面布局对称,线条流畅,描 绘精细,色彩绚丽,显示了西汉高超的艺术水平。该物现藏湖南省博 物馆。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回顾历史长河》教学设计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题回溯历史长河课型新课指导教师明登才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懂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感到自豪,形成民族认同感。

2、知道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习重点五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成就。

学习难点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汇报、补充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舒缓情绪情境创设(2分钟)【播放视频】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出示课题通过真实事件引出中国三千多年前的文化,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导入课题。

明确目标问题提出(3分钟)1.展示学习目标,出示学习内容2、根据学习重点,设置需要解决的问题朗读、板书或者粘贴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及最终目标,强化目标意识合作探究问题解决(20分钟)活动一文字书法展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中国文字的知识?活动二:中华文明知多少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华文明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得多活动规则:1.能正确说出中国文字的演变历史+22.说出3名以上中国著名的书法家+23.展示有条理,声音洪亮+1认真倾听,补充 +1分4.活动时间5分钟活动规则:1.能较全面介绍出三种以上中华文明+22.展示有条理,声音洪亮+1认真倾听,补充 +1分3.活动时间5分钟采用对话的方式,创设文字书法展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汉字的魅力。

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小组内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展”等活动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发展的平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案教科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案教科版

历史的足迹
探究:
1.请谈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践行民族英雄的精神?
答:我们要学习民族英雄的精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先烈们的在天之灵,告慰先烈们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2.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

请综合谈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敌入侵的胜利?答: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国防建设,继承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

试题精选:
“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D)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课堂板书: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展”等活动引入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个人感受,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弘扬个性发展的平台。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精美课件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精美课件

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
马可波罗:一位意大 利籍的旅行家,他于
1275年到达上都,从此
居中国17年,并在元朝 供职。他有着广博的学 识,游历了很多地方 中国就是一个人间天堂。
贵州梵净山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增至53处
二、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1.百年沧桑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唐诗
宋词
元曲
2.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哈雷慧星
天干地支
2.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勾股定理
孙子兵法
3.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李约瑟:英国人,剑桥大 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 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
“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
中国曾经保持了一个让西方望 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日本是近现代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2.百年抗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列强的枪炮声
震碎了腐败清 政府的繁华旧 梦
激起了中华民 族英勇抗争的 斗志
三、百年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三元里抗英纪念碑
三、百年抗争
邓世昌与甲午海战: 大东沟海战,致远 舰撞击吉野不成, 壮烈战沉的瞬间,
画面右侧为日舰吉
野,中央倾斜的为 致远舰
三、百年抗争
康有为
梁启超
刘光第
三、百年抗争
孙中山与武昌起义
知识梳理
中华文明:重大贡献 回溯历史长河 中华文明史:悠久、辉煌 曾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百年沧桑,百年抗争 百年沧桑:原因、过程、结果、表现 百年抗争:原因、表现
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足迹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历史的足迹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历史的足迹》主要介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通过回顾过去,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历程,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历史的足迹、历史的重要性、历史的启示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历史中汲取启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相关的历史案例,便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段历史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变迁。

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历史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

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学习目标:知道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一.师生共同回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知识点】五千年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我们为祖国曾经创造的伟大文明而自豪.中华民族有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考题设计】1、列举中华文化的代表。

2、举例说明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二、师生共同回忆中国近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知道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的原因.【知识点】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的沧桑。

【考题设计】1、列举使近代中国落入灾难深渊的几次战争和几个不平等条约。

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三、百年抗争【知识点】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列强的枪炮声震碎了腐败清政府的繁华旧梦,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斗志.如:1.民族英雄林则徐2.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寇军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舰“吉野”号,决心与其同归于尽。

邓世昌的英勇行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精神。

3.中华民族在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在百年风起云涌的革命中,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附加 4.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工人正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杰出代表,他的“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