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一
通信原理试验一 李马元

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现代通信原理成绩: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一 HDB3码型变换实验实验时间:2012.5.14指导教师(签名):班级:电信092 姓名:李马元学号:910706203一、实验目的:1、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AMI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2、理解二进制单极性码变换为HDB3码的编码规则,掌握它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实验环境:HDB3码型变换实验模块;伪随机码发生器及误码仪;直流稳压电源 JWY-30-4;双踪同步示波器SR8;高频Q表;频谱分析仪;三、实验原理:1、传输码型在传输线路上通常采用AMI码和HDB3码。
1)、AMI码我们用“0”和“1”代表传号和空号。
AMI码的编码规则是“0”码不变,“1”码则交替地转换为+1和-1。
当码序列是1 0 0 1 0 0 0 1 1 1 0 1时,AMI码就变为:+1 0 0 -1 0 0 0 +1 -1 +1 0 -1。
这种码型交替出现正、负极脉冲,所以没直流分量,低频分量也很少。
这种码的反变换也很容易,在再生信码时,只要将信号整流,即可将“-1”翻转为“+1”,恢复成单极性码。
这种码未能解决信码中经常出现的长连“0”的问题。
2)、HDB3码这是一种4连0取代码。
当没有4个以上连“0”码时,按AMI规则编码,当出现4个连“0”码时,以码型取代节“0 0 0 V”或“B 0 0 V”代替4连“0”码。
选用取代节的原则是:用B脉冲来保证任意两个相邻取代节的V脉冲间隔“1”的个数为奇数。
当相邻V 脉冲间“1”码数为奇数时,则用“0 0 0 V”取代,为偶数个数时就用“B 0 0 V”取代。
在V脉冲后面的“1”码和“B”码都依V脉冲的极性而正负交替改变。
为了讨论方便,我们不管“0”码,而把相邻的“1”码和取代节中的B码用B1 B2……Bn表示,Bn后面为V,选取“0 0 0 V”或“B 0 0 V”来满足Bn的n 为奇数。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完整版)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一 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11)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实验一 AM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A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中A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1.5V直流+ 1KHZ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 E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AM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MODULATION BOARDDEMODULATION BOARDSetting values on theMODULATION BOARD:J T f - 20 kHz f 二 1 kH2 U M3. 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各图中。
4.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ZZtdl It HzUDCV-% Ui巧LO =Q UCEW cHU QUI T ! I 1 沁 3.2.u = 2 V0 - 1 VU - 1.5 V并绘制于下面□l Nil【J】1 [ns]实验一参考结果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目的理解F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中F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2KHZ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V/F (电压/频率转换,即VCO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FM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实验所需部件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2.按下图接线。
Setting values on the MODULATION BOARD:U lM f = 2 kHz u = 0.5 V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
调制解调是将原始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调制解调原理、频谱分析技术以及其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实验一:调制解调实验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的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模拟调制技术。
首先,我们通过声卡输入一个带通信号,并将其调制成调幅信号。
接着,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调制信号的波形,并利用解调器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频谱分析实验频谱分析是对信号在频域上的特性进行研究。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频谱分析仪来观察信号的频谱分布情况。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并使用频谱分析仪来观察其频谱。
然后,我们改变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继续观察和记录频谱的变化情况。
实验三:应用实验在实际通信中,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在调制解调器中的应用,观察和分析不同调制方式下的信号特性。
同样,我们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来研究和理解不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频谱分布。
这些实验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支持。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调制解调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形式,而频谱分析则是对信号的频域特性进行研究。
这些技术在通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从而提高我们在通信领域中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通信原理中的调制解调和频谱分析技术进行了学习和实践。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加深了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基本特性,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2)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观察输出信号的相应变化,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号传输系统,包括调制器、传输信道和解调器;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AM、FM、P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和解调过程,分析输出信号的特性;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调制解调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如调制指数、解调误差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调制解调系统,包括调制器、解调器和信道;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和解调方式,如AM、FM、PM、PSK、QAM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器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调制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3.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掌握信道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3)实验步骤:① 设计信道编码和解码系统,包括编码器、信道和解码器;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如BCH码、RS码等;③ 通过实验验证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分析编码和解码的性能指标;④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信道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综合运用通信原理中的各种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并验证其性能。
(2)实验原理:将上述实验中的技术综合应用于通信系统,验证系统的整体性能。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二 CVSD编译码系统实验实验一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所谓抽样。
就是对时间连续的信号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 抽取一个瞬时幅度值(样值),即x(t)*s(t)=x(t)s(t)。
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信号。
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二、功能模块介绍1.DDS 信号源:位于实验箱的左侧(1)它可以提供正弦波、三角波等信号,通过连接P03 测试点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的32P010 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调制信号x(t)。
抽样脉冲信号则是通过P09 测试点连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
(2)按下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切换不同的信号输出状态,例如D04D03D02D01=0010对应的是输出正弦波,每种LED 状态对应一种信号输出,具体实验板上可见。
(3)旋转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步进式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顺时针旋转频率每步增加100Hz,逆时针减小100Hz。
(4)调节调幅旋钮W01,可改变P03 输出的各种信号幅度。
2.抽样脉冲形成电路模块它提供有限高度,不同宽度和频率的抽样脉冲序列,可通过P09 测试点连线送到PAM 脉冲调幅模块32P02,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抽样脉冲s(t)。
P09 测试点可用于抽样脉冲的连接和测量。
该模块提供的抽样脉冲频率可通过旋转SS01 进行调节,占空比为50%。
3.PAM 脉冲调幅模块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 实现脉冲幅度调制。
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无信号输出。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引言:通信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物理媒介将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个通信原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实验原理。
实验一: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实验目的:熟悉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AM,FM,PM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步骤:1.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载波信号。
2.使用调制信号(如语音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
3.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得原始信号。
4.分析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似性。
实验原理:模拟调制是将载波信号与调制信号进行相互作用,在载波上叠加调制信号的变化。
调制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如语音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
调制后的信号通过传输媒介传递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解调技术将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实验二: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实验目的:熟悉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ASK,FSK,PSK等数字调制与解调过程。
实验步骤:1.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数字信号。
2.将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如ASK调制、FSK调制、PSK调制等。
3.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获得原始数字信号。
4.分析解调后的信号与原始数字信号的相似性。
实验原理:数字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通过将数字信号与载波进行相互作用,改变载波的一些特性来实现信号传输。
数值调制通常使用正弦波作为载波信号。
解调则是将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数字信号的过程。
实验三: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实验目的:熟悉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卷积码、纠错码等编码与解码过程。
实验步骤:1.使用编码器将原始信息进行编码。
2.对编码后的信息添加噪声进行模拟信道传输。
3.使用解码器对接收到的编码信息进行解码。
4.比较解码后的信息与原始信息的相似性。
实验原理:信道编码是为了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容错性,通过在原始信息中添加冗余数据,使得在传输中出现的错误可以被检测和纠正。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答案(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
3.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通信原理理论知识。
二、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解调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2.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解码是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息信号。
3. 信号传输: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到噪声干扰,需要采取抗干扰措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实验箱:包括信号发生器、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2. 信号源:提供调制、解调所需的信号。
3. 传输线路: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反射、干扰等现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调制实验(1)设置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4)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2. 解调实验(1)设置解调器参数,如解调方式、解调频率等。
(2)将调制信号输入解调器,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3)调整调制器参数,如调制方式、调制频率等。
(4)将解调信号输入调制器,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
3. 编码与解码实验(1)设置编码器参数,如编码方式、编码长度等。
(2)将信息信号输入编码器,观察编码后的数字信号。
(3)设置解码器参数,如解码方式、解码长度等。
(4)将编码信号输入解码器,观察解码后的信息信号。
4. 信号传输实验(1)设置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2)将信号源信号输入传输线路,观察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3)调整传输线路参数,如衰减、反射等。
(4)观察传输线路参数调整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调制实验:调制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调制和解调过程正常。
2. 解调实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信号波形基本一致,说明解调过程正常。
预习报告 通信原理 实验一

山东大学·通信原理实验·预习报告
FSK:Frequency-shift keying,频移键控 DBPSK:Differential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差分二进制移相键控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分复用模式。时分复用是指一种通过不同 信道或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同时在同一个通信媒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数据、语音 和视频信号等的技术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频分多路复用,就是指用不同频率传送 各路消息,以实现多路通信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又称码分多址,CDMA 技术的原理是基 于扩频技术,即将需传送的具有一定信号带宽信息数据,用一个带宽远大于信号带 宽的高速伪随机码进行调制,使原数据信号的带宽被扩展,再经载波调制并发送出 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伪随机码,与接收的带宽信号作相关处理,把宽带信号 换成原信息数据的窄带信号即解扩,以实现信息通信。
噪声模块 加噪信道
电话 2模块
PCM/ADPCM CVSD模块
汉明译码 模块
解调 模块
电话 1、电话 2 模块:分别是信源与信宿,提供信息,接收信息 PCM/ADPCM/CVSD 模块:信源编码与解码模块,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解压缩算 法。 汉明编码、汉明译码模块:信道编码与信道学·通信原理实验·预习报告
增强通信可靠性。 调制、解调模块:数字基带信号与数字频带信号的转换。调制是为了将基带信号转 变为适合信道传输的带通信号,解调是为了将带通信号还原成基带信号,以获取信 息。 噪声模块:产生高斯白噪声,以模拟 AWGN 信道。
3、 本实验系统中,有线信道传输包括哪些模块?画出系统框图。各模块的主要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指导老师:_____成绩: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伪随机编码实验类型: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用逻辑门分别实现四阶m 序列、四阶M 序列、五阶m 序列、五阶M 序列伪随机码。
2、了解数字信号的波形特点。
3、掌握D 触发器延时设计数字电路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1、伪随机码
可以预先确定并且可以重复实现的序列称为确定序列;既不能预先确定又不能重复实现的序列称随机序列;不能预先确定但可以重复产生的序列称伪随机序列。
2、m 序列
m 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一种伪随机序列、伪噪声(PN)码或伪随机码。
对于一个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来说,全“0”状态不会转入其他状态,所以线性移位寄存器的序列的最长周期为 2^n-1。
当n 级线性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序列{ai}的周期为T= 2^n-1时,称{ai}为n 级m 序列。
3、M 序列
和m 序列不同,M 序列是最长非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所以n 阶M 序列发生器的最长周期为 2^n ,多了全“0”状态。
三.实验过程
1、4阶m 序列
查找本原多项式表,得到4级m 序列的本原多项式为41x x ++
0C =1C =4C =1 2C =3C =0
电路图:
实
验波形
2、5阶m 序列
查找本原多项式表,得到5级m 序列的本原多项式为521x x ++
0C =2C =5C =1 1C =3C =4C =0
电路图:
仿真结果:
3、4阶M 序列
M 序列在m 序列的基础之上增加了0000的状态,本原多项式为41x x ++
0C =1C =4C =1 2C =3C =0
电路图:
仿真波形:
4、5阶M 序列
M 序列在m 序列的基础之上增加了00000的状态,本原多项式为521x x ++
0C =2C =5C =1 1C =3C =4C =0
电路图:
仿真波形:
实验波形:
四.实验探究
在用D触发器和逻辑门构建m序列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产生器的初始状态不能为全“0”状态,一旦进入全“0”状态,就会陷入死循环,并且无法产生正确的m序列。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考虑到,既然无法得知初始状态是否进入全“0”状态,那就将全“0”状态转换为非全“0”状态。
于是就在触发器之间加入一个非门,从而保证就算出现全“0”状态,也会变成至少有一个“1”的状态。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用了quartus软件进行布线、仿真,并在实验箱上实现了伪随机序列的产生,并且利用示波器观测到了伪随机序列的波形,加深了对伪随机序列的理解,加深了对软件和
实验环境的熟悉与练习,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