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学难点:城市化以及出现的社会问题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呢?人类工业文明时代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工业化建设与人类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工业化带来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1.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2.阅读教材和图文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教师引导分析: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引起英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和1841年相比,187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下降到14%,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占比下降到31%,而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口占比上升到55%。

总结: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阅读教材,说说大众教育的兴起与影响。

目标导学二:城市化1.阅读教材,了解城市化兴起的主要原因。

提示: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读教材和材料,了解城市化兴起带来的变化特征(以中国为例)。

提示:中国改革进程:“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是一个显著特征,工业化是主导,城市化是附属。

但是,从工业化到城市化的拐点在2013年已经发生,集聚的模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以前是工业化主导、城市化为辅,以后应该是城市化为主、工业化为辅,逐步进行产业升级。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3新人教版
3.教学媒体和资源: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和科技创新,以及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数据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相关知识。
(2)视频:教师播放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变化。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c.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教师指导:
a.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和观看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b.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课堂讨论,就学生的拓展活动和思考进行交流和分享。
c.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科技创新,以及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表现和影响,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选择具体的工业化国家,分析其社会变化的原因和结果,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
(3)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就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b.社会阶层变化:工业化带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
c.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交通、通讯、娱乐等方面。
3.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a.科技发明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科技发展促进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如工业革命引发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1新人教版
(3)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自主查找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工业化遗址,如工厂、矿山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历史进程。
(5)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资本家、科学家等角色,体验不同阶层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工业化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6)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如《电力之父》、《钢铁年代》等,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内容逻辑关系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和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化学工业为核心的一次工业技术革新,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重要性: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生产和工业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工业化国家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使用图表、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核心:电力和化学工业
-影响:大规模生产、工业化进程、社会结构变化
工业化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
-工人阶级:壮大、对社会结构影响
-社会阶层: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
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与权益争取:
-生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环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共25张PPT)

合作探究 探究三 1.时间:
2.发展情况:
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
1802年
法国 ①最早国家: 中等教育 1910年
德国
②免费义务教育:
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 的系统教育体系
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合作探究 探究三 大众教育
4.作用: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 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劳动力结构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①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1841—1877年 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合作探究 探究二 劳动力结构变化 2.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②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 条件。
工业革命后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 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 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 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 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 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 12 月 9 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人口的迅速增长。
探究一 人口增长 2.人口增长情况
合作探究
①英国 ②美国
19世纪前50年,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
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 20年
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素养三:历史解释】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
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 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
——阿萨·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 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 人”。(2分)
12
2.以下是1851年英、法、中三国人口表,据此表述正确的是( C )
A.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推
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国家
B.中国城市化水平最低,主要
由于人口太多
英国
C.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 法国 用强于农业文明
D.法国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 中国
以城市化水平不高
总人口 (单位: 万人)
1 793
2.大众教育 (1)目的:适应 工业化 发展的需要。 (2)表现:19世纪初, 德国 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系统教育
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 育。
(3)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促 进了社会发展。
3 578 约43 216
农村人口 百分比
46% 75% 89%
城市人口 百分比
54% 25% 11%
12
点拨:农业社会的中国城市人口百分比远低于完成或正在进 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说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 作用强于农业文明,故C正确。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素养一:时空观念】
(1)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1分) 答案:工业文明的发展(或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1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4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4 新人教版
问题: 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 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 延等等。
应对: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进. 大国协调和合作……
再见
.
认识: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或随着经济 的服古《它发斯收展的古《塔 容,负斯 伦夫所塔敦走面里多夫的城影晚雷多街市响上雷道化:木念》木道如刻圣刻画经路环画》是境必污然染趋、势人。口城膨市胀化、过交程通中拥要堵尽、量医克疗
改革等等问题。
.
思考:
这幅漫画作反映什么 问题?你认为这一问题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
D 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了关键节点。世界
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时面临的不稳定性不 确定性突出。你认为当今世界存在着哪些影响人类发展的 问题?我们中国要怎样做才能应对这些问题?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3.大众教育的推广
表现:(1)德国、法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
(2)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 1807年,英、法
作用: 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 促进了社会发展。
.
二、城市化
大约在1800年,大不列颠只有一个大城市,
表现: 那就是伦敦,仅有100万人口;到1850年伦
敦人口就增加到236.3万,其余城市也陆续 发展起来。
现象:贫富分化。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 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 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 敛形成。
.
2016年调查报 告,美国前10% 的富有家庭拥 有51万亿美元 财富,约占美 国家庭总财富 的四分之三。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学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同步学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难点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难点:如何正确看待工业化。

学习过程[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不断壮大。

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

同时,越来越多的走出家庭,成为,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__社会地位__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__工业化发展__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促进了。

4.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

城市的环境。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也在发生着变化。

5.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

首先是。

由于日益扩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用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

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与人口的关系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请回答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二城市化2.城市化出现了哪些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认识工业化和城市化?3.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拓展思考应用所学]阅读材料,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材料一 1952 年 12 月 5 日至 9 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 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第1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学考点击
1.本课基础知识能够采取数字法来帮助记忆 两个主动改变: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增加和大众教育普及。 工业化两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严重和贫富分化加剧。 2.本课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能够采取表格整理方法,使学习愈 加直观易懂。
第3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1.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认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推进了社会文明进步。同时, 也给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在提倡发展科技同时, 要采取有效办法保护环境,使人类与自然友好相处。
第4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2.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一定弊端,会带来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 胀等问题。 我们应该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我 们还要含有环境保护与可连续发展意识,美化我们城市,改进我们 生活。
第5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1.工业革命发展,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越来越多人放 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工业革命开始后,城市卫生、居住等情况很差;19世纪中期以 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第6页
第2页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社会改变

人口增 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 人口快速增加
工 大众教育 • 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

广大众教育;教育普及,促进了社会发展
化 城市化 • 伴随工业和商业发展,农村人口不停流向城 市,城化加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
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给我国的启示: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劳动力结构、教育城市生活的变化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难点: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952年12月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

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雾都劫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
(二)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的兴起
1.人口迅速增长
背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问: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表现:
阅读教材23页,分析19世纪前期,促进美国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①工业革命的推动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1841—1877年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工人阶级壮大: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高涨。

妇女地位提高: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

公元1783年英国的玛丽.伍史东考夫特,他在伦敦创办女子学校;
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兹发表发表女权宣言,主张男女平等,同享政治与教育权利。

1830年代美国妇女成立「妇女参政联合会」与「反奴隶组织」;
英国妇女则参与「宪章运动」,争取劳工与女性权利。

国际劳动妇女节:
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男女平等"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已走过了百余年历程。

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2.推广大众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

2.表现:
1850年前后:伦敦人口236万,巴黎人口100万以上,维也纳人口44万,柏林人口42万。

三、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材料一:恩格斯在提到西约克郡的艾尔河时说:“这条河像流经工业城市的河流一样,流入城市的时候是清澈见底的,而在城市另一端流出时却又黑又臭,被各式各样的脏东西弄得污浊不堪。


材料二:英国学者卡特莱特认为,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中没有一个有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这些地区的河流污染严重,以致鱼都不能生存。

最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阵阵恶臭,致使旁边的议会大厦在议会开会期间都不能打开窗户。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2.贫富分化严重:
十九世纪工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资本家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甚至可以高达16小时。

在经济繁荣的公元1851年,英国有52%的工人家庭,就算全家劳动,全年无休,也只能勉强吃饱。

就连「高工资」的技术劳工,其积蓄能在失业时维持一两个月就已经算是不错了贫富分化严重,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国家出现的的社会变化,包括三个部分: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但是,广大工人创造的社会财富被资本家攫取。

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却日益贫困,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四)课堂练习
1.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产生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 A )
①法国②德国③印度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城市人口已达到415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材料强调了工业革命( A )
A.引发了城市化
B.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C.带动了财富的增加
D.加剧了贫富分化
4.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主要表现在( C )
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②环境污染严重③毒品泛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五)板书设计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英国、美国的人口变化
2.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
3.大众教育的出现和影响
二、城市化
1.城市人口的增加
2.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3.城市环境的改善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2.贫富分化加剧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