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介绍

合集下载

明朝的各位皇帝介绍

明朝的各位皇帝介绍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

安徽凤阳人,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他死于1398年,时年71岁。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年号“建文”。

1398年即位,在位5年。

惠帝为太祖孙,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时,大封王室,20多个儿子均封为亲王,分驻各地,惠帝登基后,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说被烧死,一说外逃,一说剃发出家。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年号“永乐”。

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成祖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02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死于1424年,时年65岁。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年号“洪熙”。

1424年即位,在位1年。

仁宗为明成祖长子,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在位10个月,死于1425年,时年48岁。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年号“宣德”。

1425年即位,在位11年。

宣宗,仁宗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宣宗死于1435年,时年38岁。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年号“正统”“天顺”(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23年。

英宗,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剌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

PPT朱元璋介绍

PPT朱元璋介绍

他的“发家史”
一 .小时候放牛、要饭; 二 .长大后推翻元朝统治;打败强大对手 张士诚、陈友谅;建立了大明王朝,做 了皇帝。
他的“发家团队”
他的“发家团队”
一 .徐 达 二 .常遇春 三 .李文忠 四 .朱文正 五 .刘伯温 ……
做皇帝后的功
一 .颁布明朝的法律——《大明律》,稳定 了社会秩序; 二 .兴建学校,选拔学官,要求所有官员重 视教育。 三 .减免税收,老百姓不用交税或者只交一 点税。这样老百姓的生活就安定了。
朱元璋的怪异性格 面了解朱元璋及大明王朝的历史, 强烈推荐
做皇帝后的过
一. 实行很多制度,使武将没有调兵权。(举例)设立锦衣卫 (特务),对朝臣和百姓进行监督,谁也不敢对朝廷、皇帝有 意见; 二.杀了很多人,包括他的开国功臣。比如:胡惟庸一案,牵 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 三.实行残酷刑罚;比如割鼻、剥皮、千刀剐,非常残忍; 四.朝廷选拔人才只考八股文,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限制了 人们的思想; 五.搞文字狱。写文章、作诗不准讽刺朝廷、皇帝等。
明朝开国皇帝
洪 武 大 帝
——朱元璋
姓名:朱元璋 别名 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庙号:太祖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活了70岁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 (皇帝都喜欢)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他的简历

明朝皇帝介绍

明朝皇帝介绍

第十六位—明思宗—朱由检(1627年~1644年)
朱由检(崇祯帝,崇祯年 ,1628-1644 → 17 年): 面临财政困难、民变和外 患,努力挽救明朝危局, 但最终未能成功,明朝灭 亡




1368-1644(276年)
第二位—明惠宗—朱允炆(1398年~1402年)
朱允炆(明惠宗,建文年 ,1398-1402 → 4 年):
试图加强文官在国政中的 作用,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因权力斗争被废,下落 成谜(靖难之役)。
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 ),主打宽仁性子弱,本 着“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 的罪名”的想法削藩,被“ 靖难”。
隆庆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572年7月5日),朱载坖驾崩, 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 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之明昭陵。明穆宗 善于用人,开海禁,发展经济,是个很不错的守成之主
第十三位—明神宗—朱翊钧(1572年~1620年)
朱翊钧(明神宗,万历年 ,1573-1620 → 48 年): 长期不上朝,宠信宦官和 权臣,导致朝政腐败和民 变,如东林党争和民变
第十二位—明穆宗—朱载坖(1566年~1572年)
朱载垕(明穆宗,隆庆年 ,1567-1572 → 6 年):开 放海禁,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边防防御。
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载坖受封裕王。嘉靖二十八年 (1549年),庄敬太子朱载壡无子而薨,按次序应立朱载 坖为皇太子,但世宗始终未立新储,其弟景王朱载圳亦觊 觎皇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朱载圳死。翌年十二 月(1567年1月),世宗驾崩,朱载坖才得以登上皇位, 改元“隆庆”。他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 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 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 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 奠定基础。但他本人则纵情声色,导致身体每况愈下。

朱元璋三分钟演讲稿范文(3篇)

朱元璋三分钟演讲稿范文(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回顾我国伟大领袖朱元璋同志的辉煌一生,以及他为我们国家、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接下来,我将用三分钟的时间,为大家讲述这位千古一帝的传奇故事。

一、朱元璋的崛起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磨难。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朱元璋毅然投身反元起义,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

他率领起义军,南征北战,屡立奇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建立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

他深知,要巩固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

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1. 严明法纪,整顿吏治。

朱元璋规定,官员必须廉洁奉公,否则严惩不贷。

他还设立监察机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使政治风气焕然一新。

2. 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朱元璋认为,农业是国家根本,因此大力推行屯田制度,鼓励农民生产。

他还减免赋税,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3. 重视教育,选拔人才。

朱元璋重视教育,设立国子监,培养了大量人才。

他还实行科举制度,选拔贤能之士,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加强军事,巩固国防。

朱元璋在军事上,实行募兵制,选拔精兵强将。

他还修建长城,加强边防,使国家长治久安。

三、朱元璋的功绩1. 开创明朝,结束元朝统治。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民族压迫,为我国统一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朱元璋重视农业,减免赋税,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国家经济迅速发展。

3.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政权。

朱元璋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政治稳定,政权巩固。

4. 培养人才,选拔贤能。

朱元璋重视教育,选拔贤能之士,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朱元璋的启示1. 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_传说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_传说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的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他身上笼罩着重重传奇的迷雾。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篇一近三十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主要经历了“嘉山说”、“盱眙说”、“明光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朱元璋16岁之前在盱眙。

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唯一出身微贱的皇帝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神话故事,在盱眙农村广为流传,充满传奇色彩。

朱元璋出生朱家在元朝初年是淘金户,由于缴纳不起官府的金子,丢了房屋田地,逃到泗州盱眙县垦荒。

这年,农历十月,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当一家人走到盱眙境内太平乡二郎庙时,好心和尚收留了朱家人。

是夜未时,小庙红光腾起,直冲霄汉,映红了半边天空。

邻居都以为小庙着火,纷纷跑去救火,到了近前,未见有火,只听见屋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孩在破庙中降生了,取名“重八”。

重八降生时,找不到一块裹身的布片。

万事巧为真。

这天早晨朱五四到小河中提水给妻子陈二娘做饭,到河边一看,一块“红罗幛”漂浮在河中,将河水映照成一片红光。

朱五四心中大喜,把“红罗幛”从河里捞起,给刚刚出世的孩子当裹身衣。

明万历年间《帝里盱眙县志》记载:朱无璋出生时出现“二郎移庙之异,红罗浮水之奇”的祥瑞之兆。

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篇二朱元璋出生后,由于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不吃不喝,啼哭不止。

一天门外来了一位长老,朱元璋父亲对长老说:“前日贱内生下孩儿,三天三夜啼哭不停,请长老看看吧!”这位老和尚接过孩子说:“莫哭莫叫,为何当初发笑;前路遥远,日月并到,到时候还个哈哈笑。

”长老又说:“莫急莫躁,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时刻一到,双曲来保,何必哭闹。

”道长说后,孩子不哭不闹了。

道长对朱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到我的寺院,否则小命难保,你们切记!”朱公说:“一定还长老的心愿。

”1344年朱元璋16岁时,因瘟疫、蝗虫和旱灾夺去父亲、、大哥、大姐一家四口人。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

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朱元璋如何从一个和尚到帝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为地主放牛。

17岁那年,因为家乡流行瘟疫,他的父母及兄长都在这场灾难中死去,孤身一人的朱元璋选择进入皇觉寺出家当和尚,以求温饱。

那么一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人是如何一步步踏上帝王之路,最终成就自己的千秋霸业呢,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频发,这个时期的和尚远没有现在好当,不久后的饥荒逼得他必须外出化缘来寻求生路。

也是这次外出改变了朱元璋的平凡人生,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同时接触了一些反元思想,取得了思想上的进步。

研读佛经是每个和尚每日的必修课,朱元璋也不例外。

在寺内的时候,朱元璋开始跟随寺庙里的和尚读诵佛经,并且开始学习认字,朱元璋的记忆力本就很好,后来的研修佛经又锻炼了他的理解力,这就使得他拥有了一定的文化修养。

同时朱元璋广交朋友,这就为日后成立自己的势力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并不止适用于现在。

元末政府的腐败和连年的天灾,让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

豪杰振臂一呼,应者四方云集。

公元1352年,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于定远、钟离一带,数万百姓起而响应。

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

回乡不久的朱元璋经幼时玩伴汤和介绍也加入了以郭子兴为首的“红巾军”。

在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期间,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使得朱元璋因此熟悉了军事生活,并且似乎在此期间他还当过一个时期的军人,让他有了一定的军事修养。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由于他的睿智果敢,屡建奇功,很快就取得了郭子兴的信赖,成为了郭子兴的心腹。

及至后来,朱元璋又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为妻,进一步获得郭子兴的信任,并且逐步培养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

介绍朱元璋演讲稿范文

介绍朱元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朱元璋。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治国理念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位伟大的皇帝。

一、出身寒微,立志改变命运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饱受生活的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勤奋好学,酷爱读书,渴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

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代英明的君主。

二、勤俭节约,以身作则朱元璋深知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他不仅在个人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更在治国理政中推行勤俭节约的理念。

他以身作则,不尚奢华,反对铺张浪费。

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在位期间,曾下令禁止官员浪费,并亲自检查粮食、布匹等物资的采购和使用情况。

他的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

三、广纳贤才,重用人才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广纳贤才,重用人才。

在他统治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如刘基、宋濂、徐达等。

他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四、推行改革,发展经济朱元璋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发展经济。

他重视农业,提倡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他还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五、加强国防,巩固统一朱元璋非常重视国防建设,他深知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国防,巩固统一。

他派徐达、常遇春等将领率军北伐,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使我国实现了统一。

六、惩治腐败,严明法纪朱元璋深知腐败的危害,他严惩腐败,严明法纪。

在他统治时期,一批贪官污吏被惩处,使得政治风气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的这种做法,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总之,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的治国理念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他的勤俭节约、广纳贤才、推行改革、加强国防、惩治腐败等举措,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铭记这位伟大的皇帝,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简介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及简介引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重要的时期,自1368年至1644年,历经17位帝王统治。

本文将介绍明朝历代帝王的顺序表及简介,以及他们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1.朱元璋(明太祖,1368-1398年):明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反抗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

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推动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明朝的基础。

2.朱棣(明成祖,1398-1424年):明太祖的四子,他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对内巩固和对外扩张的活动,使明朝进入了繁荣的时期。

3.朱允炆(明仁宗,1424-1425年):明成祖的儿子,他在位期间继续巩固了中央集权,并开展了对外战争,但因为政治上的腐败而被废黜。

4.朱高炽(明宣宗,1425-1435年):明仁宗的弟弟,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5.朱棣(明英宗,1435-1464年):明宣宗的儿子,他继任了父亲的皇位,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

他还进行了一些对外扩张的行动,使明朝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6.朱见深(明宪宗,1464-1487年):明英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加强了专制统治,但政治上的腐败导致了明朝的衰落。

7.朱祐樘(明孝宗,1487-1505年):明宪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改革,但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8.朱厚熜(明武宗,1505-1521年):明孝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对内巩固和对外扩张的活动,但由于政治上的腐败,导致明朝开始衰败。

9.朱厚照(明世宗,1521-1567年):明武宗的儿子,他是明朝最不寻常的皇帝之一。

他对文化艺术十分热衷,但政治上的混乱和腐败加剧了明朝的衰落。

10.朱翊钧(明穆宗,1567-1572年):明世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但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朱元璋画像
明太祖像
人物简历
姓名:朱元璋 别名 朱重八 性别:男 民族:汉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不是 职业:皇帝 信仰:佛教 庙号:太祖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成就:推翻了蒙古的统治,恢复了汉人国家,
明初的制度建设
王天有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明初的制度建设
科举制度
明代规定获得府、州、县 学的生员资格后才能参加 科举,将官办学校与科举 密切结合。正式考试三年 一次,分为三级。
殿试 进↑士
会试 举↑人
乡试
生员
明初的制度建设
《大诰》与明初的法制和政风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了其在南方的霸 主地位。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 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 定。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陈 纲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主要战役
洪都之战——奇迹
朱文正 VS 陈友谅 (军事天才与心怀复仇的枭雄较量)
鄱阳湖之战——决死战
朱元璋 VS 陈友谅 (此战颇似三国赤壁之战)
这两场战役涉及战将
徐达 常遇春 邓愈 李文忠 汤和 薛显(猛人) 张子明(勇敢)
成功原因
(1) 军纪严明,深得民心 (2) 循序将近,策略得宜 (3) 以民族革命为号召,目标正确 (4) 获得江南儒士的拥戴,人才鼎盛
将不专军、军不私将。作战时军队临时调集, 事毕各归戍所,军士与统领军队的将帅没有 长期隶属关系 。
明初的制度建设
《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九 “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 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 (xie)抗,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明代中央机构的组织原则是分权,目的是互相牵 制,彼此制约,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 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
喉舌之司——通政使司 掌收内外章奏,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民政、财政 军政
监察、司法
三司互不统属,同对朝廷负责。
明初的制度建设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明初的制度建设
谢国桢 《明清笔记谈丛》
明朝的建立
“小明王”与“大明皇帝”
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部下为卒,提 升很快,并成为郭子兴的女婿。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是年,郭子兴病 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 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 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1368年正月,朱元璋则应天府称帝,国号“大 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 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明初沿袭元制,中书省掌行政,为宰相机 构,统领六部。但从明初开始,已有意限 制宰相权力,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大为 削减。
《太祖实录》卷一一七 洪武十一年(1378),“胡元之世,事专中书。凡事 必先关报,然后奏闻。其君又昏蔽,是致民情不通,寻 至大乱,深为可戒”。
— —《皇明祖训》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 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 一级机构。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 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监察机构——督察院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 五年,置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 设道监察御史。
军事制度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 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 百户所。
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 济支柱。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 彩。
明初的制度建设
军事制度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军都督府》 明“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 〔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 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取消了蒙古的种族制度,恢复了民族平等。
简历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父亲:朱五四 农民 母亲: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
她的名字) 主要经历: 1328年——是出去讨
饭(这个。。。) 1347 年——1352年 做和尚 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 造反(这个厉害) 1368年——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初的制度建设 三、靖难之役与永乐政局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实录》:3045卷。实录主要利用档案删润 而成,按照年月日记载每一皇帝在位期间的军国 大事,是明代基本史实最完整、最系统的原始材 料。
《国榷》:明末清初谈迁撰,共108卷。以实录 为主,参考其他材料编成,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明通鉴》:清夏燮撰,96卷。详略得体。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史》:332卷,二十四史之一。比较全面 地概述了明代的历史。
《大明会典》:分类记载明代各种典章制度及 其变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大明一统志》:记载明前期全国地理方面的 情况。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
基本史料
明代的野史笔记数量相 当庞大,涉及方方面面, 许多重要史料可以弥补 正史和其他史著的不足。 野史笔记的史料价值差 距很大。
《明史》卷二《太祖本纪》 “奏事毋关白中书省”。
明初的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杀中 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由 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中 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陵迟, 全家处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