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样本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及技术--整理版

现代交换原理及技术--整理版

第一章1、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的特点:面向连接适用于大批量、可靠数据传输业务,但网络控制较复杂;无连接方式控制简单,适用于突发性强、数据量少的业务。

2、已经出现的交换技术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快速分组交换、ATM交换、网络交换A、带宽固定,电路利用率低。

实时性强。

无过失控制,不适于数据传输。

基于呼损制方式工作。

B、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支持异种终端间的可变速率通信要求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高具有过失控制功能,传输可靠性高经济性好C、快速分组交换进一步简化协议,只保存核心功能,以提供高速、高吞吐量、低时延的效劳D、固定长度的信元、面向连接、异步时分〔ATD〕交换E、交换是将第二层交换和网络流量管理能力与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结合在一起的交换技术。

3、比拟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的异同电路交换是最落后的交换方式,先要建立电路连接〔可以使虚拟电路〕,然后进展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完毕之后释放电路。

这种方式交换方式比拟可靠,但是网络利用效率很低。

现在一般不采用这种这种交换方式了。

分组交换是现在最常见的交换方式,它是把一个数据报分成假设干个片段,然后分别同时发送,每个数据片段所经过的线路路由可能是不一样的,每个数据片段走什么路由要根据网络的具体情况和所使用的路由协议来决定。

到达目的节点之后,再把所有数据片段重新组装好。

这种交换方式的线路使用效率很高。

ATM通信技术将现有的线路交换方式数字通信方式与分组通信方式加以综合。

首先, ATM允许凭借信元标记定义和识别个人通信;就此而论,ATM装配普通的分组传输方式。

第二,ATM与分组方式通信严密相连,因此,它只有当有业务要传送时才利用带宽。

第三,像分组交换一样,在呼叫建立阶段,ATM支持效劳质量(QoS)协商,并通过在多种连接中共享其传输媒体而支持虚电路的利用。

但是也有明显差异,因为分组方式一般利用可变长度的分组,而ATM则将固定长度分组的ATM信元作为其根本的传输媒介。

现代交换技术。【范本模板】

现代交换技术。【范本模板】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简答题1.通信网由哪些部分组成?并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传输设备构成。

●终端设备: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以及信号变换与匹配.●交换设备(现代通信网的核心):完成信号的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分配。

●传输设备: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传输信道,并将网络节点连接在一起.2。

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使用交换技术?答:①引入交换设备之后,用户之间的通信方式由点对点通信转变成通信网。

②通信网是一种用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终端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③有了交换设备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相互连接,才能组成通信网。

④而由交换机组成的交换式通信网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很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3.无连接网络(数据报)和面向连接网络(虚电路)有何特点?4.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有何区别?答:如下图所示:5。

简述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答:(1)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2)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10—8以下,后者可高达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

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数据从30b/s到1Mb/s,而电话量级在32kb/s。

6。

通信网中常用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通信网的三种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各自的特点:(1)电路交换:在电路交换中,交换机在一对用户之间连起一条通路,通信过程中交换机不干预传输的信息内容,通信完毕后这条通路即行断开;(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是以一个报文为一个信息传输实体,报文的长短是随机的,因而对各个节点的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处理时间较长;(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综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数据分组的长度固定,以分组作为存储、处理和传输的单位,能够节约缓冲存储器的利用率,而且缩短了处理时间,加快了信息传输速率。

现代交换技术(哈工大)

现代交换技术(哈工大)

电路交换的改进(一)


多速率电路交换:将几个基本信道捆绑起来构成一 个速率更高的信道,供某个通信使用,实现多速率 交换。 缺点:所提供的速率是事先制定好的,速率类型不 能太多,否则,控制和交换网络非常复杂。不能灵 活适用突发业务。
电路交换的改进(二)


快速电路交换:是传送用户信息时才连接物理传 输通道,即只在信息传送时才分配带宽和有关资 源,提高带宽的利用率。 缺点:时延大、控制复杂,其适应突发业务的灵 活性不如帧中继和ATM交换。
ATM交换技术的特点

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的方式
异步时分复用与统计时分复用相似,也是动态分 配带宽的,即不固定分配时间片,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所不同的是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 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此外,异步时分复用的依 据信头中的标志来区分是哪路通信的信元,而不是靠 时间位置来识别。
无连接工作方式


重要概念之二
同步时分复用
支路A 支路B
B3 A2 A1
t t
B2
B1
TS1 TS0 TS1 TS0 TS1 TS0 合路
B3 A2 B2 B1 A1
t





位置化信道:依据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来区别每一 路信号(逻辑信道),无信息传送时也占用信道; 子信道信息流速率恒定,每帧一个定长数据。
分组交换的特点

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

分组交换是专门为数据通信网设计的交换方式, 数据业务的特点是可靠性要求高,对实时性要求没 有电话通信高,因而在分组交换中为保证数据信息 的可靠性,设有CRC校验、重发等差错控制机制, 以满足数据业务特性的需求。 5.信息不具有透明性 分组交换对所传送的数据信息要进行处理,如 拆分、重组信息、加密、终端解密等。

_现代交换技术【范本模板】

_现代交换技术【范本模板】

第一章复习题一、选择题1、属于通信网组成部分的是(ABC )A、用户终端设备B、传输设备C、交换设备2、交换节点可提供的接续类型( ABCD )A、本局接续B、出局接续C、入局接续D、转接接续3、数字通信优点(ABC )A、抗干扰性强B、保密性好C、设备易于集成化D、频带宽4、用户状态信令有(ABCD )A、呼叫占用B、应答C、前向拆线D、后向拆线5、中国1号信令包括(AB )A、线路信号B、记发器信号6、某一复帧,F4帧的16时隙传送的是( C )话路的标志信号。

A、TS4和TS18B、TS4和TS19C、TS4和TS20D、TS4和TS217、程控数字交换机内,任一用户的数字化话音信号的传输速率为( B )。

A、8Kbit/sB、64Kbit/sC、2048Kbit/sD、3。

1Kbit/s二、判断题(注意错误所在)1、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 对)2、分组交换的数据传送方式只有虚电路方式(错)3、X。

25协议三层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信令层(错)4、信令类型可划分为带内信令、随路信令、分组信令、公共信道信令(对)三、简答题1.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答:(1)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2)能正确接收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3)能按目的地址正确地进行选路以及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4)能控制连接的建立(5)能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2、通信的三要素是什么?答:终端、传输、交换3、交换节点有哪些接续类型?答:本局接续、出局接续、入局接续、转接接续4、什么是虚电路?其有何特点?答:所谓虚电路是指呼叫建立时,有关交换节点在相应路由上寻找一条适合的通道;该通道不建立连接和分配资源,而是将通信所需的带宽、所选的路由编号填入相关交换机中,从而“记忆"所分配的带宽和去向。

其特点: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是逻辑连接;不独占线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建立多个虚电路。

现代交换技术(北邮版)第三章

现代交换技术(北邮版)第三章

人工智能化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 化的交换控制和管理。
5G技术发展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将推动交 换技术的进一步升级和演进。
02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的原理
电路交换技术的原理基于时分复用原 理,将一条物理线路划分为多个时隙, 每个时隙对应一个独立的通信链路, 实现多路复用。
电路交换技术采用静态分配方式,即 在通信前预先分配通信链路资源,一 旦分配成功,资源将一直被占用,直 到通信结束。
软交换技术基于开放式体系架构,采用标准化协议和接口,实现了不同网络和设备 的互联互通。
软交换技术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将交换和控制功能分离,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动态 分配和管理的灵活性。
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
软交换技术适用于构建下一代 网络(NGN),支持语音、数 据、视频等多种媒体通信。
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电信运 营商的网络升级和改造,提供 更加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交换技术的分类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软交换
提供稳定的通信链路, 适用于实时通信。
存储转发方式,适用于 非实时通信。
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 适用于数据通信。
基于软件实现的交换技 术,支持多种通信协议。
交换技术的未来趋势
云计算融合
将云计算技术与交换技术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调度。
大数据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交换数据 ,优化交换效率和通信质量。
在通信过程中,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 始终占用固定的通信链路,即保持通 信链路的连通性,直到通信结束。
电路交换技术的分类
根据通信网络结构,电路交换技 术可以分为分级交换和无级交换
两类。
分级交换是指将整个通信网络划 分为多个层级,不同层级的交换 机具有不同的处理能力和功能,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现代交换技术是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提高通信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现代交换技术展开论述,从交换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交换技术是指在通信系统中,将来自不同用户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配和传递的技术手段。

根据交换方式的不同,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类型。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数据沿着这条连接进行传输;报文交换则是将整个信息分割成一个个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报文独立传输;而分组交换则是将信息分割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

二、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技术也经历了从传统交换机到数字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传统交换机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技术,其主要缺点是资源占用率低、扩展性差以及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而数字交换机的出现,则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

三、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电话交换。

在电话交换中,交换技术通过建立呼叫连接,实现了电话用户之间的通话。

此外,交换技术还应用于数据交换、互联网交换、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为各种通信服务提供了支撑。

四、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交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未来,交换技术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智能化。

网络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交换技术需要加强对数据传输的加密和防护,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也将趋向于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实现网络资源的智能分配和优化。

结论:现代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通信效率,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5.测量TP02、TP03、TP04、TP05的时隙。
图6.1 TP02与TP03相差4时隙,约为16us
图6.2 TP03与TP04相差8时隙,约为32us
图6.3 TP04与TP05相差8时隙,约为32us
6.以上步骤的分析,电话A的1VT点波形应与电话B的2VR点波形同(模拟信号),TP304波形应与TP405波形同(PCM编码信号注意交换后的时隙位置发生变化);
二、电路工作过程
在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要沿两个方向传递语言信息。但是,为了实现一次通话,还必须沿两个方向传送所需的控制信号。比如,当用户想要通话时,必须首先向程控机提供一个信号,能让交换机识别并使之准备好有关设备,此外,还要把指明呼叫的目的地的信号发往交换机。当用户想要结束通话时,也必须向电信局交换机提供一个信号,以释放通话期间所使用的设备。除了用户要向交换机传送信号之外,还需要传送相反方向的信号,如交换机要向用户传送关于交换机设备状况,以及被叫用户状态的信号。
3、实验步骤和结果
1. 在关电情况下,插上“电话B接口模块”,交换网络接口上插上“时分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
2. 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
3. 电话A和电话B分别接上电话单机;
4. 液晶选择“时分MT8980” 交换方式,此时U01将控制时序信号和脉冲送往各个电话用户电路(2.048Mbit/s的速率,可容纳32路PCM编码),各路TP3057芯片即运行;
图3.7
6.当电话A摘机后超过20秒无拨号、拨空号或电话B忙(已摘机)等,此时听电话A听筒中传出的声音,即忙音,对照测量TP303点波形(此时情况同TP07),记录并画出波形的示意图;

回铃音(TP08):由U01EPM240可编程器件产生,为1秒通、4秒断的重复周期为5秒的信号,幅度在5V左右。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现代交换技术总结》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

XX 12356896XXXX班下一代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又称为次世代网络。

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

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

为了强调IP技术的重要性,业界的主要公司之一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主张称为IP-NGN在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后,电话网,也就是以音声传导为目的的回线交换技术被使用至今。

相对于它,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基于英特网的信息通信,分组交换通信也渐渐被使用。

至2000年为止,第1代以音声为主的网络通信量占有优势。

而现今,因数据通信大量增加的原因,更佳节省费用的并同样可以支持音声传送的分组交换传送通信网络渐渐被使用。

音声通信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一元化信息传送的第2代网络被赋予运用。

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

于是,集合了ip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出现了。

网路除了以上说的电话网,ip网络以外,也包括播放网。

以NGN为基础的流媒体服务和播放服务也在被标准化,融合了前两者网络的"通信与播放的融合网络"也正 2在被开发中。

xx年,中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交换技术
( 第2版)
张中荃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阳主讲
安徽农业大学通信工程系
8月28日
目录
第1章交换技术概述 8学时
1.1交换的基本概念
1.1.1交换的引入
1.1.2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1.2交换技术分类
1.2.1模拟交换与数字交换
1.2.2布控交换与程控交换
1.2.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2.4窄带交换与宽带交换
1.3交换技术的发展
1.3.1电话交换技术的发展
1.3.2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
1.3.3ATM交换技术的发展
1.3.4IP交换技术的发展
1.4电话交换信令方式
1.4.1信令的概述
1.4.2信令的类型
1.4.3用户线信令
1.4.4局间信令
第2章数字交换与数字交换网 8学时
2.1 数字交换原理
2.1.1 数字交换
2.1.2 时隙交换原理
2.1.3 数字交换网络
2.2型时分
2.2.1 T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2.2.2 T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2.2.3 T接线器的电路组成
2.2.4 T接线器的实际电路与应用
2.3 S型时分接线器
2.3.1 S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2.3.2 S接线器的工作原理
2.4 三级时分交换网络
2.4.1 TST型时分交换网络
2.4.2 STS型时分交换网络
2.5 阻塞的概念与计算
2.5.1 阻塞的概念
2.5.2 阻塞概率的计算
第3章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系统 8学时
3.1 程控交换机的总体结构
3.2 话路系统
3.2.1 用户级话路
3.2.2 中继器
3.2.3 信号部件
3.3 控制系统
3.3.1 处理机控制方式
3.3.2 处理机备用方式
3.3.3 控制系统的可用性
第4章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8学时
4.1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组成
4.1.1 在线程序
4.1.2 支援程序
4.1.3 数据
4.2 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4.2.1 呼叫处理过程及状态转移
4.2.2 输入处理
4.2.3 分析处理
4.2.4 任务执行和输出处理
4.3 程序的执行管理
4.3.1 软件管理技术
4.3.2 程序的级别划分
4.3.3 程序的启动控制
4.3.4 周期级的调度管理
4.3.5 基本级程序的管理执行
4.4 系统的诊断与维护
4.4.1 故障处理的一般过程
4.4.2 故障检测与诊断
4.4.3 故障排除
第5章移动交换系统简介 8学时
5.1 移动交换系统概述
5.1.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
5.1.2 移动交换控制的特征
5.2 移动交换控制原理
5.2.1 移动呼叫处理
5.2.2 移动交换基本技术
5.3 移动交换接口信令
5.3.1 无线接口信令
5.3.2 基站接入信令
5.3.3 网络接口信令
总计: 40学时
第1章交换技术概述 8学时
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用户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

终端设备的功能是把信息转换成传输媒质能够接收的电磁信号( 声、光、电) ; 或者把传输媒质中的电磁信号( 声、光、电) 转换成
信息。

传输设备的功能是实现信息的传输。

交换设备的功能是实现信息的交换。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的事件的符号化描述。

消息是信息中包含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的事件集合。

信息量是信息中包含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的基本事件的数量。

图1-1 通信网络示意图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的组织和信息格式的转换。

通信子网负责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1.1交换的基本概念
1.1.1交换的引入
2点之间信息的交换
N点之间信息的交换
图1-3 N 点之间信息的交换
交换机的引入
通信网的组成
图1-5 通信网的组成
1.1.2 交换节点的基本功能
交换接点的接续类型:
本局接续: 本局用户线之间的接续。

出局接续: 本局用户线和出中继线之间的接续。

入局接续: 入中继线和本局用户线之间的接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